首页 > 作文

喝茶叶的好处

更新时间:2023-03-09 07:04:40 阅读: 评论:0

班队会-牙杯

喝茶叶的好处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笑笑鸟)

常喝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在生活中喝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人都把喝茶作为自己的

兴趣爱好,那么大家知道喝茶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给大

家收集的关于饮茶的好处与坏处,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经常喝茶对人体都有哪些好处

1.饮茶可以补充维生素,茶叶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维生素。饮茶

是补充溶性维生素的好方法,经常喝茶可以补充人体对多种维生素的

需要。

2.能够提神醒脑,因为茶叶当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对于刺激神

经的敏感性有重要的作用,适当喝茶有很好的提神醒脑的好处。

3.能够坚固牙齿,因为茶叶当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尤其是氟,

对于强壮牙齿的作用非常明显。

4.能够抗氧化、抗衰老,因为茶叶当中含有许多黄酮类的化学成

分,这些成分对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方

面的好处也非常明显。

喝茶的坏处

1、喝茶太多会引起胃病:经常性地大量饮用浓茶容易出现很多身

体不适状态,比如说容易造成胃液稀释,不能正常消化一个人每天正常分

泌胃液是1.5-2.5升,这些胃液能够对一个人每天所摄取的食物进行合

理消化。当大量饮用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

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有的甚至还会引起

十二指肠溃疡。

2、喝茶太多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茶叶中含有鞣酸,红茶约含

5%,绿茶约含10%。当人体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与铁质的结合就会更

加活跃,给人体对铁的吸收带来障碍和影响,使人体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3、喝茶太多易产生便秘症:茶叶中的鞣酸不但能与铁质结合,还

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块状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导

致便秘症的产生。对于患有便秘症的老年人就会使便秘更加严重。

4、喝茶太多致使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

人体心跳加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能加重心脏

负担,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加重心力衰竭程度。凡事有度。饮淡

茶可以养生,饮浓茶则有损健康。

5、喝茶太多可致龋齿:浓茶中的含氟量偏高,长期饮过浓的茶,反

而易引起龋齿,同时还会使牙齿表面沾上一层釉黑色。

6、喝茶太多会影响睡眠:由于浓茶中的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多,如

常饮浓茶,咖啡碱大量积累可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

使大脑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尤其是晚上饮浓茶往往会严重影响睡眠。

喝茶的讲究

1、喝茶季节性讲究

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

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

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

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

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2、喝茶有量

讲究喝茶有量,每日饮茶2~6克。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

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

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

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

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

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3、不饮过浓的茶

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

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

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4、临睡前不饮茶

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

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

意。

5、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

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7:0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166801914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喝茶叶的好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喝茶叶的好处.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