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小吃--羊肉馅饼
北京羊肉馅饼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过去以“馅饼周”做的最有名,现在“南来顺”制做的
也很好。皮薄馅大,馅以菜肉为主。包好后看不出有收口的地方,没有高超的技术,很难做
到这一点。
原料配方:肥羊肉500克面粉750克净白菜1.25千克姜末10克精盐15克葱末50克花椒水
50克黄酱100克花生油100克麻油100克
制作方法:
1.将羊肉饼碎,加入黄酱、姜末、花椒水、盐搅拌均匀,撒上葱末,淋上麻油拌匀。然后将
白菜切碎,挤去水分,同拌好的碎羊肉放在一起拌成馅。
2.花椒水是用花椒、大茴香加开水泡成,有祛除羊膻味的作用。如以开水250克为标准,约
需花椒、大茴香各5克泡呈黄色,冷却后即可使用。
3.将面粉加温水约330克和成软面,饧约0.5小时。然后将它放在撒有干面粉的案板上搓成
长条,摘成30个面剂,一个个按扁,每块面剂上放馅约50克,揭起四周把馅包起来,再在
手心上一转封好口,摘去收口处的面头,揿成圆饼,随即将圆饼放在刷有花生油的热铛上烙
熟即成。
产品特点:金黄色,皮薄绵软,油润香嫩。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浦五房酱肉
浦五房是从上海迁京的南味肉食老店,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它选料精良,做工严细,技艺
独到,创制出以甜、香、鲜、烂为特点的多种美食名肴,在京、沪两地享有盛誉。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选用体重50千克左右,皮薄、肉嫩的生猪,取其前后腿。辅料为桂皮、花椒、
大料、葱、姜、食盐、红曲、白糖、黄酒、味精等。
2.将带皮猪肉去毛刮净,切成750~1000克的方块,在冷库中用食盐腌1夜,然后下锅。
3.先在白水中煮1小时左右,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原汤加盐,撇去血沫,清汤后再将
肉放置锅中,同时加桂皮、花椒、大料、葱、姜和食盐,用旺火烧开。
4.开锅后加黄酒和红曲,煮1.5小时加糖,并把火力调小。
5.烧至肉烂汤粘即可出锅,出锅时添加味精,并在肉的表面涂上一层酱汁,即为成品。
6.贮存:置通风阴凉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夏天应现吃现买,在冰箱中可存放3
天。
产品特点:色泽红润、鲜嫩醇香、烂而不碎、甜中带咸、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北京特色小吃--甜酱黑菜
甜酱黑菜是北京的传统名特产品之一。
原料配方:咸香瓜丁100千克,杏仁6.5千克,姜丝6.5千克,甜面酱250千克
制作方法:
1.选料及初加工:香瓜要选取七八成熟的竹叶青香瓜。瓜形匀称,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杏
仁须用清水浸泡开,剥去外皮。姜丝要选取鲜嫩姜。切成2×2毫米细丝。
2.腌制:香瓜渍前应将之剖开,取出瓤籽,用清水洗净,然后摆一层瓜、撒一层盐,100千
克鲜皮用盐6.5千克。腌制过程中每隔4小时倒缸一次,共倒缸3次后捞出。
3.切丁:切制成1厘米的方丁,装布袋压榨水分。
4.酱制:按上述配料比例掺合均匀后放入甜面酱内酱制,约酱制30天,其中前20天每日应
扒3~4次,以后则可1~2次,30天后即为成品。
产品特点:色泽深褐,富有光泽,带有浓厚的酱香气和酯香味。成品柔脆、瓜丁整齐不碎。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月盛斋烧羊肉
月盛斋烧羊肉,为夏令肉制品,具有特殊风味,为北京消费者所喜爱。烧羊肉的生产已有
200多年历史,原是清宫“御膳房”的上等佳品。
原料配方:剔骨羊肉50千克,八角茴香300克,花椒75克,丁香70克,砂仁70克,桂
皮70克,黄酱5千克,盐1.5千克,花生油5千克,香油0.75千克
制作方法:
1.原料整理:选用优质羊肉,按照烧羊肉所需要的部位进行裁选,切块,以羊的前腿和腰窝
为主,用水洗净后,分别存放待用。
2.煮制:烧羊肉煮制时,每锅调新汤,以新汤新料煮制,并随时加入事前配料熬好的花椒、
大料水(用花椒、大料加清水5千克熬制而成),以达到宽汤使肉质更鲜。羊肉煮制好后出
锅时要注意手法,做到轻勾轻托,以保持肉块完整,出锅后放入特制肉屉中,凉透后进行烧
制。
3.烧制:烧制时按锅容量大小放入油后点火,使油温升高直到60~70℃时,放入香油,俟香
油散发出香味时,将内放在锅内烹炸,待羊肉色泽已达鲜艳金黄色时出锅,即为烧羊肉成品。
产品特点:金黄色,光亮,外焦里嫩,无膻味,食而不腻,瘦而不柴,脆嫩爽口,余味带香。
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
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
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
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
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
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此品种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北京特色小吃--咸甜酥烧饼、豆馅烧饼
咸酥烧饼和甜酥烧饼都是北京小吃中烧饼的品种。《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说:“干酥烧饼味
咸甘,形有圆方贮满篮,薄脆生香堪细嚼,清新食品说宣南。”
从诗中可以知道,这种烧饼是提篮小贩走街串巷卖的小吃,做得最好的是宣武门南边的小贩。
为什么宣武区这类烧饼最有名?因为宣武区牛街是回民集中地区,过去走街串巷做小本生意
的较多,为了生活和竞争,手艺越做越精,所以就出了名。
制作方法:
咸、甜酥烧饼关键在于烧饼的酥。它制作时是用1斤油和2斤面,加盐或白糖做成油酥面,
然后用白面按8:1的比例,加上发面,加水和成皮面,然后再用皮面包油酥面,包好后揪
成小剂,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状或圆或方均可,入炉烤熟。放盐的就是咸酥烧饼,
放糖的就是甜酥烧饼,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利口,咸酥或甜酥。
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
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制作方法:
先用白面加少量小苏打,用水和面成面团,取面团一块,搓长条,揪小剂,成饺子皮状,包
上豆馅(一般豆馅重量要超过面团重量,如17.5克的皮,要包进37克豆馅),将口捏紧按
扁成烧饼,烧饼四周沾些水粘上麻仁,麻仁要密而匀,然后放入烤箱,因高温馅儿膨胀,从
烧饼边自然开裂一个小口,吐出豆馅。
豆馅烧饼口感酥软、香甜。
爱窝窝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以往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
到夏末秋初。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
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在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据说,窝窝后
来又得名爱窝窝,是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
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当然不敢自称"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
爱窝窝的做法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晾后揉匀,揪成小块摁成圆皮,包
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而成的馅既可。由于爱窝窝外皮用的糯
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
豆渣儿糕又称豆豆昔儿糕,碾碎了豆子叫豆豆昔儿。豆渣儿糕是北京小吃的品种之一。
豆渣儿糕所用的原料是江米面,加水蒸熟,用屉布沾水揉光滑,分成两块;白芸豆洗净煮烂,
揉成碎块,用净案板将一块江米面拍成长方形,上边抹上豆馅,然后再铺上一块江米面。两
层面,一层馅,最后把豆渣儿碎块撒放在最上一层,切成相同小块,粘白糖或浇红糖水,冷
热吃均可。豆渣儿糕糯口,有豆豆昔儿的清香味。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对北京小吃豆渣儿糕有这样的描述:"豆渣儿糕价值廉,盘中个个比
鹣鹣。温凉随意凭君择,洒得白糖分外甜。"过去卖豆渣儿糕的大都是挑担叫卖,卖时,用
筷子一双,挟糕两枚,所以说"盘中个个比鹣鹣",鹣鹣是比翼鸟,喻一双;"洒得白糖分外
甜"既写实,同时又将这一双比翼鸟的比喻赋予了甜蜜的含义.
墩饽饽
墩饽饽是北京小吃的一个品种。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称谓。在客人来了要摆饽饽、煮水饺,称煮饽饽,
因此北京糕点店旧称饽饽铺。
墩饽饽也可说是北京宫廷小吃的一个品种。清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为皇室做
美点。
墩饽饽做法是:用酵面加碱、白糖、桂花揉在一起,搓成小条,并摁成中间稍薄周围稍厚
的扁圆形,先用饼铛用微火烙,两面呈黄色后,码入烤盘,入炉烤熟。
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或放在木箱中闷软,
适合于老人食用。
锅饼
锅饼由山东传入,也称山东锅饼,很早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的品种之一。
顾名思义,就能知道锅饼是用锅烙出来的饼。如果用500克面,则加200克水来和面,发面
要硬一些,然后对碱揉匀至光滑,擀成3厘米厚的圆饼,上面用花杖擀出花纹,放在锅铛上
用微火烙,然后盖上锅盖两面烙,熟透即可。
锅饼卖时用刀切条,特点是筋道利口。
芥茉墩
芥茉墩是百姓家的寻常小菜。
很多讲究北京味儿的家庭主妇都要在大白菜上市、快过年的时候,做芥茉墩儿。过年吃得油
腻,可以用芥茉墩来换换口味。它的味道清爽,利口,解腻。
做芥茉墩,要选细长棵的大白菜,去掉外层老帮洗净,切5厘米左右的段,用开水浇烫一下,
置入洗净的瓷罐,码一层菜段,撒一层白糖,抹一层芥茉,然后再码一层菜段,再撒白糖、
抹芥茉,一直将罐或盆码满后,适量地放一些白醋,最后用大白菜叶子盖在上面,盖好盖,
过几天就可打开食用了。
食用的时候,要用干净筷子把芥茉墩逐个地夹出来,放在小碟内,再倒些原汤,味道酸、甜、
脆、辣、香五味俱全。
肉末烧饼
肉末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宫廷小吃品种。
烧饼做法独特,是用发面和好对碱,加一点白糖揉匀,揪成小坯子,将坯子用手掌在案板上
压成圆片,在圆片中央放上沾有一点香油的小面球,将其包进去,然后手按成5厘米厚的扁
圆形饼,饼上刷上点糖水,粘上芝麻仁,麻仁面朝上,放入特制的有柄的饼铛中,用炭火烤
熟。烧饼中间之所以要夹上沾香油的面球,是为了在吃的时候,掰开后能完整的取出,使烧
饼中空,用来夹炒肉末。
据说这种吃法是清宫的老佛爷慈禧想出来的。宣统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的日籍夫人爱新觉
罗·浩写了一本《食在宫廷》的书,谈到炒肉末时说,这个菜是西太后想出来的。它的制法
是"猪肉切成末,青豆洗净切成末,葱、姜分别切成末。锅内放油,烧热后下肉末,炒至肉
末无水分时投入葱、姜末,炒后加入青豆末,搅炒数下,倒入酱油,炒到汁尽时出锅装盘,
即可供膳"。肉末烧饼中夹的肉末就是这样炒出来的。
肉末烧饼不仅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也是清宫内的御膳。
北海公园内的仿膳饭庄每天都有供应。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
它的制作方法是: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
好后搓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左右一个的小块。再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
40克左右一个的小块粘上拌好的麻仁,搓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
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搓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
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的油要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
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形,然后再整个放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酸枣汤
北京夏季时令小吃的一种。
旧京城京畿郊野随处可见小酸枣树,农民称它为酸枣棵子。每当夏末初秋,乃至冬季,均有
红熟的枣果挂满枝头。人们采来晒干,洗净,既可当果子吃着玩儿,又可在来年的暑天加水
熬成酸枣汤,盛入罐内、瓶中,封严口子,沉入水井或用冰镇,用来解暑。
酸枣汤酸凉沁心肺,不仅能解渴,还有养人治病之功效。酸枣仁可养心安神,治虚烦不眠、
惊悸等症。故旧京城农家有"酸枣儿酸,酸枣儿酸,酸枣儿熬汤解渴、治病不花钱"的谚语。
酸枣汤中加适量黑糖及蜜制桂花,酸甜香凉。
炸饹馇盒儿
炸饹馇盒儿是一种油炸小吃。它的原料是杂豆面和蔬菜。其制法是将杂豆面和成糊,放在铛
上摊薄,熟后铲起备用,将香菜、胡萝卜、葱花等切碎,加进五香粉、香油、盐等拌合成馅。
铛上抹油,再摊一张杂豆面糊,将拌好的馅均匀铺上,然后将预先作好的那张杂豆面饼抹一
层面糊,放在馅儿上边。将做好的饹馇盒儿切成方块,入油炸即成,其口味外酥咸香。
炸年糕坨
炸年糕坨是春节过年时时令小吃的一种。
炸年糕坨的制法是:用黄米面或江米面,加水和成面团,上笼蒸熟,熟后取出稍晾一会儿。
将蒸得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匀,搓成圆条,揪成小块,用手压摁成圆饼,再把两个饼摞在一
起,用力摁一下,使其粘住,即成年糕坨了。
在做完的年糕坨表面涮上花生油,以防皴裂。在锅内倒入花生油,用旺火烧八成热,分批下
入年糕坨,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装在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炸年糕坨外皮焦酥,内质软糯,醇香甜润,只有趁热吃时口感才好。
全国各地小吃精选
下面有详细介绍..找的可能乱了点..你先凑和看下^-^
北京: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
上海: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
天津: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
香驴肉
太原:栲栳、刀削面、揪片
西安: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拉面、油锅盔
新疆:烤羊肉、烤馕、抓饭
山东:煎包
江苏: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
浙江:酥油饼、重阳栗糕、鲜肉棕子、虾爆鳝面、紫米八宝饭
安徽:腊八粥、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蛎饼、手抓面、五香捆蹄、鼎边糊
台湾: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煎堆、竹简饭
河南: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
湖北: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新饭、脑髓卷、米粉、八宝龟羊汤、火宫殿臭豆腐
广东: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粉果、薄皮鲜虾饺及第粥、
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大肉棕、桂林马肉米粉、炒粉虫
四川: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赖汤圆、宜宾燃面、夫妻肺片、
灯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
贵州: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荷叶糍粑
云南:卤牛肉、烧饵块、过桥米线
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
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
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
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等;南方的
烧麦、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如: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香
驴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面、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的拉面、油锅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馕、抓饭。
山东的煎包。
江苏的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
浙江的酥油饼、重阳栗糕、鲜肉棕子、虾爆鳝面、紫米八宝饭。
安徽的腊八粥、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的蛎饼、手抓面、五香捆蹄、鼎边糊。
台湾的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简饭。
河南的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
湖北的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的新饭、脑髓卷、米粉、八宝龟羊汤、火宫殿臭豆腐。
广东的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鲜虾
饺、及第粥、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的大肉棕、桂林马肉米粉、炒粉虫。
四川的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赖汤圆、宜宾燃面、夫妻肺片、灯
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
贵州的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荷叶糍粑。
云南的卤牛肉、烧饵块、过桥米线等。
此外,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风味食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羔。
十八街大麻花。
东北酸菜白肉
猪肉炖粉条
小鸡炖蘑菇
贵州的——
1.烤豆腐果儿(也叫恋爱豆腐果)。
2.土豆粑(我们那里叫洋芋粑)。
3.烤糍粑。烤好后外皮黄脆,里面又糯又绵软,嚼起来口感很好,一般是沾黄豆面吃。也有
蘸辣椒吃的。
4.饵块粑,这应该和云南的饵块差不多。一般是炒着吃。
5.酸汤鱼(凯里的是正宗的酸汤鱼)。
6.酸辣烫(不是麻辣烫,贵州人除了喜欢辣,还喜欢酸)。
7.凉粉(有绿豆粉、黄豆粉、豌豆粉等等,全都是晶莹剔透,配上麻辣鲜香的各种调料,好
吃极了)。
8.遵义的羊肉粉、肠旺粉、蹄花粉(说实话遵义的粉比贵阳的粉好吃得多)、豆花面、米皮。
9.在贵阳有一家“陈记烤肉”,生意火得不得了,但是我觉得味道跟街边的烧烤摊没什么区
别。
10.花江狗肉,非常出名,但是我从来没吃过,不敢吃狗肉。
11.红枫湖边有一些当地农民摆的小吃摊,主要是炸小鱼和炸小虾,鱼虾都是刚从湖里打捞
上来的,活蹦乱跳,传成一串串,下油锅炸十几秒钟就拿出,蘸贵州特有的香辣椒粉吃,香
得不得了。
12.丝娃娃,就是春卷,一张薄皮(可能是糯米做的)卷上各种切成细丝的蔬菜和炸好的虾
片(应该还有其他东西,当时光顾着吃了,没注意内容),蘸辣椒水吃。
13.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各种小吃,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山区,能流传到外面的很少。比
如说我们侗族,就有腌鱼和侗果,据老一辈人说,当年那些上海知青下放到侗乡,刚见到腌
鱼时,谁都不敢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那些知青吃起腌鱼来都像打仗冲锋。等到知青返
城后,全都惦记着腌鱼,但是不会做。
其实贵州还有很多小吃,但是我是个懒虫,在家时很少出去逛,所以吃到的小吃只占贵州小
吃品种的极少部分。
云南小吃-路南乳饼
路南乳饼产于昆明市石林县,是用新鲜羊奶煮沸后加入食用酸凝固后加压制成的,一般5
斤奶可制一斤乳饼。优质乳饼色白略黄,表面有油质,无酸味。乳饼的吃法很多,可煎、煮、
蒸、烤、妙吃,亦可生吃。由于也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深受群众
欢迎。它和宣威火腿片合在一起熟制,就成了云南名菜"火夹饼"。
江西小吃-蛋味香
赣南客家人久居武夷山山脉深处,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赣南客家女子更是脑灵手巧,平平
常常的食品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口味,比方说鸡蛋。
一种做法是将几只鸡蛋,加入些番薯精粉、盐和味精充分搅拌,用勺倒入锅中,摊匀成薄纸
状,便成了韧又香的蛋皮。蛋皮即可如北方大饼,卷葱食用,也可切成纸条状,如“粉条”
食用。此外,同样是几只鸡蛋,同样是那只勺,只消加入韭菜或葱,然后一次性倒入锅中,
便成了金黄色的蛋饼,用小刀划成小块,韭菜碧绿,蛋花金黄。
还有那蒸鸡蛋,尽管大多数人都会做,但赣南客家女子却在蛋汁中加入豆腐乳的汁,做出了
与众不同的风味。除此外,赣南客家还有猪小肠蛋黄汤,苦瓜焖蛋,酒酿蛋等等做法,不仅
香气诱人而且一道比一道好吃。
广西小吃--吉列粟子卷
用料:鲜栗肉300克,花生仁50克,核桃仁50克,威化纸12张,鸡蛋1个,面包糠75
克。
调料:盐、胡椒粉适量。
制法:
(1)将鲜栗肉洗净入笼用大火煮熟后压成茸状,花生仁、核桃仁除皮后入烤箱烤熟熟铡成
绿豆粒状。
(2)将鲜栗肉茸加入适量盐、胡椒粉搓拌匀后放入加工好的花生仁、核桃仁拌匀为馅,分
成12份,搓成圆柱状后用威化纸包好,上一层蛋液再裹上层面包糠成栗卷待用。
(3)油锅烧至五成热,放入栗卷炸至表面松脆浅黄即可。
特点:色浅黄、味清香,鲜甜,质松脆软绵。
制作关键:栗肉要新鲜粉质好的,蒸熟后要搓打泥茸;包卷要牢,上蛋液、包糠要匀;炸的
油温要适中。
贵阳小吃-恋爱豆腐
原料:
酸汤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调料:
煳辣椒粉、酱油、盐、味精、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葱花、碱水等适量。
制作方法:
烤。豆腐切成5厘米宽、7厘米长、3厘米厚的长方块,用碱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篮子
里,用湿布盖起发酵12小时以上。再将折耳根、苦蒜切碎,装入碗中加酱油、味精、麻油、
花椒粉、煳辣椒粉、姜术、葱花拌匀成佐料待用。将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专制的木炭渣铁灶
上烘烤,烤至豆腐两面皮黄内嫩、松泡鼓胀后用竹片划破侧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风味特色:
表面微黄,辣香嫩烫,开胃生津。
广东小吃-薄皮鲜虾饺
又称虾饺。以淀粉(又称澄粉)面团作皮,鲜虾肉、猪肉等拌匀作馅,包成饺形,蒸制而成。
其形似弯梳,故又称弯梳饺。皮薄、爽软,色白,晶莹透亮,饺内馅料隐约可见;馅心鲜美,
形态精致玲珑。此品是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郊伍村河边一家茶楼首创的。起初,用料和造
型都较粗糙。但因它选用刚从河里捕的鲜虾作馅,鲜美异常,为早茶市食客钟爱。后来,传
入广州市区各大茶楼、酒家,经名师逐步改制而成为精美点心,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台湾小吃-棺材板
据说在三四十年前,台湾有一位姓许的师傅,他品尝了一种名叫“机关板”的点心后,觉得
口味很特别,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终于制成了一种令他更加满意的点心。但如何给这种点心
取个新的名字呢?他想来想去没想出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新的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
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由于制作特别、口味特殊,加上名称的“怪”与“邪”,
最后这种点心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机关板”,成为台南至今盛行的独特小吃。
看来“棺材板”不仅能吃,而且好吃。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棺材板”一定要趁热吃,这是
因为放在面包里的馅料,成分含有很高的面粉质,放久了易变酸,自然就不好吃了。所以台
湾卖“棺材板”的小吃摊,都是采用现点现炸的方式。当然如果您是在家里自己做,就没有
这个顾虑了。至于这种小吃用什么料、怎么制作,那是要保密的。
广东小吃-和味牛杂萝卜
和味牛杂萝卜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光塔寺是一座历史
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带曾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聚居地。出于宗信仰,伊斯兰教教徒都不
吃猪肉,故一个回民厨师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开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肠、牛膀、牛肺、萝
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种味料的酱汁慢火珊眉父鲂∈保等牛杂赏噶耍而萝卜又吸慢了加入
牛杂味的酱汁后,再剪开小块,用小竹签串着醮辣椒酱吃,曰为和味牛杂萝卜,入口回味无
穷。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来光顾。于是,善食的广州人都纷纷仿效,
和味牛杂萝卜一味流传至今了。
湖南小吃-洪江鸭血粑
原料:嫩仔鸭一只,糯米,红椒,色拉油,盐,味精,白酒,甜酱,红油,香油,仔姜片,
干椒节,葱花。
制法:①将糯米洗净,温水浸泡1~2小时,红椒切块待用。②鸭宰杀:将
鸭血淋在沥干水的糯米上,净鸭斩成块待用。③拌匀鸭血的糯米,上笼蒸熟,压成条下入
五成热油锅中炸黄沥出,放凉后,切厚片。④锅中放油,下鸭块煸炒至肉将离骨时,烹白
酒,加入盐,甜酱,仔姜片,红椒块,干椒节以及水,放入鸭血粑焖至入味,淋红油、香油
盛入碗内,撒葱花即成。
陕西小吃-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
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
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
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
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
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
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
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
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
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杭州小吃-酥油饼
为杭州著名风味特产,因主要产于市区风吴山而得名。早在二、三百年前即已驰名四方。
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搀和白糖,
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因饼开蒙茸有如蓑衣,所以杭人又呼之为"蓑衣饼"。饼色金黄,食时,
先时细白糖粉,入口时,松脆可口,颇具风味。数百年来凡登吴山者,均以一尝吴山酥油
饼为快事。今吴山茗香楼等处仍有供应。
贵州小吃-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它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鸡
蛋面条。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考究。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
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放在木
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
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
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
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
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面条脆
细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肠旺鲜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汤鲜味美、回味悠长。
广东不吃-干蒸烧卖
用鸡蛋液、水和面作皮,猪肉、虾肉、冬菇作馅,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其色皮淡黄,
蟹黄鲜艳,皮软、肉爽,稍含汁液,鲜美而香。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
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陕西小吃-肉夹馍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
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
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保持汤
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
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陕西小吃-锅盔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
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
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关于锅盔的典故: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
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中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取名"锅盔"。
陕西小吃-石子馍
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制作奇特,风味别致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馍,也叫干馍。由于它历史
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
烫而制成的馍。它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就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
陕西小吃-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尤以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以薄、筋、光、煎、
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
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
江苏小吃-千层油糕
据传,扬州千层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厨师在长期
操作实践中,吸取了"千层馒头"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的传统技艺,创制出绵软甜润的千
层油糕,为扬州传统名点之一。
河北小吃--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地位。走在沧州的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
火烧,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
您就慢慢享用吧。记得来沧州一定要品尝。不用特意的找,走在任何地方您都会找到的。
湖北小吃-豆皮
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
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
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
安徽小吃-油煎毛豆腐
调制方法:用平底锅油煎,待到两面发黄,香气溢出后涂上一层辣酱即成,味道鲜美至及。
湖北小吃-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
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山西小吃-莜面栲栳
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
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小伙子负责,加以烧开的水,用
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的活就可以交给双手轻柔的女师傅了,但见
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
接着将薄片卷成空心卷,竖立在笼中,蒸约10分钟后,揭去笼盖,喧腾腾的莜面栲栳栳就
成功了。
北京小吃-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
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面擀成
皮,然后
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
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北京小吃-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
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
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
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
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制作原料:圆细面条500克,辣椒油、酱油、葱各50克,芝麻酱35克,味精2.5克,川东
菜100克,化猪油、香油各20克。
烹饪方法:
1.将川东菜稍洗,将其和葱分别切细末,分装5个碗内,再把其它调料分装在每个碗中待
用;
2.锅中放水烧开,将面条下锅煮熟,分捞碗中即可食用。
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的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
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
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
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四川小吃--玻璃烧麦
传统小吃。烧麦流行于全国,成都的烧麦具有皮薄馅丰、造形美观、荤素兼备、营养丰富的
特点。玻璃烧麦因其皮薄、熟制后皮料浸油呈半透明状,透过皮亦可见其馅,故名。
材料:面粉、小白菜、猪瘦肉、胡椒末、盐、味精、料酒、香油
制法:上等面粉加水调成较硬的水调面团,扯成10克一个的剂子,压扁后擀成面皮,多张
面皮重叠,置案边,用面杖敲压面皮边缘,使之成为荷叶状的裙边;小白菜用沸水略煮,压
干水份,切成碎粒,猪瘦肉切碎,肥肉煮熟后切粒,以上三料加胡椒末、盐、味精、料酒、
香油调成馅心;取皮于手上,中间放入馅心,慢慢地将面皮的裙边向上抄起,捏成白菜形状,
其馅心置于底部,放入蒸笼中用大气蒸之,蒸至三分钟左右,开笼洒清水一次,再蒸至熟即
成。
四川小吃--赖汤圆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
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
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
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用料:
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化油200克,白糖
及麻酱各适量。
制法:
1.将糯米、大米淘洗干净,浸泡48小时,麻前再清洗一次。用适量清水磨成稀浆,装入布
袋内,吊干成汤圆面。
2.将芝麻去杂质,淘洗干净,用小火炒熟、炒香,用擀面杖压成细面,加入糖粉、面粉、化
猪油,揉拌均匀,置于案板上压紧,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备用。
3.将汤圆面加清水适量,揉匀,分成30坨,分别将小方块心子包入,成圆球状的汤圆生坯。
4.将大锅水烧开,放入汤圆后不要大开,待汤圆浮起,放少许冷水,保持滚而不腾,汤圆翻
滚,心子熟化,皮软即熟。
5.食用时随上白糖、麻酱小碟,供蘸食用。
四川小吃--龙抄手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
而是当初三个伙计在“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取“浓”的谐音“龙”为名,也寓有“龙
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肉汤、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盐、鸡油各适量,鸡蛋2
个。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盐少许,磕入鸡蛋1个,再加清水调匀,揉和成面团。再
用擀面杖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切成110张四指见方的抄手皮备用。
2.将肥三瘦七比例的猪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细成泥,加入川盐、姜汁、鸡蛋1个、胡椒面、
味精,调匀,掺入适量清水,搅成干糊状,加香油,拌匀,制成馅心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间叠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别放入川盐、胡椒、味精、鸡油和原汤,捞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四川小吃--烫面油糕
材料:红糖、面粉、化猪油、红糖
步骤:用木棍捶成茸泥状,加面粉和化猪油揉匀成馅;沸水中慢慢加入面粉,充分搅制成熟
为热水面团,起锅晾冷,加适量面粉揉匀,扯成50克一个的剂子;剂子压成面皮,包入红
糖馅心,搓成长8厘米、宽5厘米的条,压成牛舌形,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时起锅。
风味:烫面油糕外酥内嫩,甜香爽口,价廉物美,为小吃佳品。该小吃应热吃,由于糖馅呈
流动状,又称“活糖油糕”。
备注:传统小吃,多作为早点使用,在川西地区有较大影响。
四川小吃--三大炮
三大炮糯米软糯,香甜可口。
用料:
糯米1000克,红糖150克,芝麻50克,黄豆250克。
制法:
1.将糯米洗净,浸泡12小时,再淘洗后,倒入蒸笼中,用大火蒸熟,中间洒1-2次水,再
蒸后翻出倒在木桶内,掺开水适量,用盖盖上,待水分进入米内后,用木棒舂茸(或用绞拌
机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将红糖放入清水300克,熬开成糖汁。分别把芝麻、黄豆炒熟,磨成细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连续甩向木盘,发出三响而弹
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北京小吃--驴打滚
驴打滚,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
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
面擀成皮,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
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
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
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
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
吃。
北京小吃--灌肠
灌肠,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
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
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
“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
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
辣。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
浇盐水蒜汁食用。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为最好。
北京小吃--豌豆黄
年糕、切糕,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
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
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
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
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
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
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俟其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
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通常都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
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
"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较精,是将豌豆
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
蜜糕,色味俱佳,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属上品。民国以后,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
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它与云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北京小吃--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
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
肚满等。
羊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
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来由于受到欢迎,而且鲜肚货
难以保证,象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
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
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
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制作方法:
将羊肚洗净,分割成肚领、肚蘑菇、肚散丹、肚葫芦、肚板和食管
撕净肚面上的油和有草芽一面的皮;肚散丹、肚板、肚蘑菇、肚葫芦上的薄膜撕去,顺着肉
纹切成条,再横切成小条
将香菜末连同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一起放入碗内调匀
锅内半锅凉水用旺火烧沸,下入羊肚,用漏勺搅拌,肚散丹氽5秒钟,肚板永7秒钟,肚蘑
菇、肚领、肚板约余8秒钟,食管约氽12秒钟,熟后捞入盘子,蘸着调料即可食用。
爆肚满:牛街输入胡同,6路、50路牛街站。
爆肚宛:崇文门外东花市大街往东的白桥,地铁崇文门站106路电车磁器口站。
北京小吃--焦圈
焦圈,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
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
广告诗:“纤受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
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入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
焦圈的制作,需用温水化开盐、碱、少许矾,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用手反复压揉面团,
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成条面坯置案板,
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
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每两个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两边不
能切通,稍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
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形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北京小吃--豆汁
豆汁,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
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
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
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
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是什么?
实际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成细浆,
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
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但一直受
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
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
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
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
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东北特色小吃--杨家吊沪饼
杨家吊沪饼历史悠久,享誉省内外。1913年由创始人杨玉田在吉林省洮安县创建,至今已
有86年的历史。杨家吊炉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制作工艺独特。用筷子挑起
烙好的吊炉饼饼心,提起成条,落盘成饼。
食时再佐以用肉末、海米、鸡蛋、元蘑打卤的鸡蛋糕,别有滋味。该店1988年起就经营北
京烤鸭至今,由特级烤鸭师主理,烤鸭色泽枣红,皮酥里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深受顾
客喜爱。该店荣获众多称号,被评为首届沈阳市地方“风味名店”、吊炉饼荣获“风味名品”。
杨家吊炉饼,选料精良,制作精细,品式独特,别具一格。这一传统风味是1913年由河北
人杨玉田到吉林洮南创制,当时立号为杨饼。由于杨家大饼店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
解放后1950年来沈。为了改进单一的经营品种又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糕。从此杨家吊
炉饼、鸡蛋糕杨名于东北各地。
杨家吊炉饼,用温水和面,水的温度和用盐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增减。饼片擀好后,上炭炉烤
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炉。成品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
东北特色小吃--老山记海城馅饼
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市传统风味小吃,由毛青山于1920年创始于辽宁海城县城火神庙街。
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号老山记馅饼店,于1939年迁到沈阳。
海城馅饼,温水和面,选猪、牛肉为鸳鸯馅。取香料十余种煮制,取汁喂馅增其味。蔬菜馅,
随季节变化,选豆芽、韭菜、黄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饼馅荤素的相配,
浓淡相宜。高档品还以鱼翅、海参、大虾、干贝、鸡肉调馅,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
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
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东北特色小吃--白肉血肠
那家馆坐落在沈阳市内故宫西侧,以经营东北民间和满族风味的白肉血肠而驰名关内外,距
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传说清同治年间,皇太极的亲娘舅叶赫那拉氏阿什达尔罕后裔(属正白旗的一支)那吉有辞
去朝廷官职,到今天沈阳市风景秀丽的小河沿魁星楼前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满族风味菜肴的
“吉兴园”饭馆。后来饭馆又迁至大东门里,扩大了店面。那家根据东北民间及满族人逢年
过节杀猪吃白肉血肠的习俗,在原有溜肝尖、溜三样等菜肴的基础上增添了白肉血肠这一品
种,并不断加以改进提高,逐渐地“吉兴园”的白肉肠声名远扬,受到了远近顾客的一致赞
誉。
民国初年,那吉有的大儿子那文贵继承父业开始经营“吉兴园”。那文贵将“吉兴园”扩建
为一栋二层楼房,并更名为“那家馆”,正式挂起了那家馆的金字牌匾。除一直保留颇受顾
客青睐的白肉血肠外,那家馆又增添了坛肉米饭、三套碗、六碗六碟、满汉全席等菜肴,这
时那家馆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那家馆从沈阳迁到了北京的皮裤胡同。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那氏后人又重新在沈阳开办起了那家馆。特别是1979
年以后,不但重新挂起了那家馆的金字牌匾,而且还恢复了传统的操作方法,使越来越多的
顾客能够品尝到白肉血肠这一正宗的满族风味佳肴。
那家馆白肉血肠的特点是: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调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腻、肉烂醇香、血
肠明亮、鲜美细嫩;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鲜嫩,脍炙人口
东北特色小吃--朝鲜族冷面
朝鲜族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
高梁米面和士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
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冷面既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因此,朝鲜族群众不仅在炎热
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现在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北京、沈
阳、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也都设有朝鲜族冷面馆。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
生日时吃冷面,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细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冷面又
名“长寿面
东北特色小吃--石锅拌饭
【原料】
米饭,香油,肉末,鸡蛋,凉拌的嫩豆芽和青菜、炒好的蕨菜、红萝卜丝、炒好的肉末
【制作过程】
1.准备蒸好的白米饭,再准备与之相拌的蔬菜。
2.只煎鸡蛋的一面,使蛋黄完整而表面凝结,使其脱离蛋清而不破裂。准备两个嫩蛋黄。
3.米饭在放入石锅前,在石锅底部及边缘涂抹一层香油,其作用是不使米饭粘锅,同时添
加油香味道。
4.准备一小碗佐餐的淡汤,当你觉得饭干时可拌入;准备一小碟辣椒酱,适量拌入后非常
提味。
5.石锅放入米饭后,再在表面呈扇状铺上与之相拌的蔬菜、肉末与鸡蛋,加热后当香油兹
兹作响时端下,此时,浓香四溢,你可以用筷子搅拌使它们混合,视觉效果五彩斑斓,在它
们与石锅热接触中,增加你的味觉快感。
东北特色小吃--李连贵熏肉大饼
中国北方素来以面食为主,而精致的面品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成为中华名小吃。这里要介绍
的是李连贵熏肉大饼。说起李连贵熏肉大饼,自然要提到它的创始人及其来历的了。
李连贵熏肉大饼为河北滦县柳庄人李连贵于是1908年在四平梨树首创。李连贵逃荒到梨树
之后,开了一个小饭馆。老中医高品之把祖传的用中草药肉的秘方告诉了李连贵,在老人家
的指导下,李连贵对配药、选肉、切肉、养汤、和面、火候等工序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终于
制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李连贵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沁脾,日食夜嗝;大饼皮
面金黄、圆人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嫩、滋味浓香。其食用时辅以买内酱、葱丝、再喝上
一碗小米绿豆大枣粥更增食趣。其具有暖胃、健脾壮肾、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
效,实为集美味药膳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
1930年,李连贵熏肉大饼已誉满东北,其制做熏肉大饼的配方、老汤和老汤油更是充满了
神秘的色彩,被人们!广为传送。1940年李连贵病故。其子李尧继承父业,于1941年带
着老汤从梨树迁人四平,办起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铺,从此李连贵熏肉大饼成为中华一绝。
贵阳小吃--恋爱豆腐
贵阳小吃中久负盛名的一种。豆腐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
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由胡辣椒、生姜米、点
葱、蒜泥、酱油、醋、味精等调制而成的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现经营豆
腐果的摊子遍布贵阳大街小巷,随处可尝到。
原料:
酸汤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
调料:
煳辣椒粉、酱油、盐、味精、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葱花、碱水等适量。
制作方法:
烤。豆腐切成5厘米宽、7厘米长、3厘米厚的长方块,用碱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篮子
里,用湿布盖起发酵12小时以上。再将折耳根、苦蒜切碎,装入碗中加酱油、味精、麻油、
花椒粉、煳辣椒粉、姜术、葱花拌匀成佐料待用。将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专制的木炭渣铁灶
上烘烤,烤至豆腐两面皮黄内嫩、松泡鼓胀后用竹片划破侧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风味特色:
表面微黄,辣香嫩烫,开胃生津。
技术要领:
豆腐发酵时间不能过长,用手触摸有粘性感觉即可。
贵州小吃--丝娃娃
原料:
精面粉250克,绿豆芽50克,海带丝25克,酸萝卜丝25克,大头菜丝25克,折耳根节
25克,芹菜节25克,蕨菜节25克,凉面25克,窝笋丝25克,酥黄豆20克。
调料:
盐、麻油、酱油、醋、味精、姜沫、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
烙。面粉加水,盐少许揉匀挪透(水与面粉比例为1:6),平锅烧热刷油、擦干,然后左手
抓起面团甩圆并向锅底杵一下成为直径为9厘米的圆薄皮时,右手立即把圆形面皮揭起,这
样制作数十张春卷皮,放入蒸笼稍蒸一下使其回软,便于包食。再将绿豆芽、海带丝、芹菜
节、蕨菜节用开水氽过,分别装入小盘中,小碗内放入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
煳辣椒兑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种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浇淋兑好的辣
椒汁即成。
风味特色:
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是流行于贵阳的名小吃。
技术要领:水与面粉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摊皮时动作要快,要会“甩面”。
贵州小吃--荷叶糍粑
民国22年(1933年)贵阳北门桥(喷水池)一带有食品店叫“镜泉斋”,以上等糯料、白
糖、凉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制作方法:先将糯米打成糍粑,
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锅以猪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复烙,粑粑黄脆,糖心融化
即可。后“镜泉斋”荷叶糍粑流传全市,被贵阳市认可为名小吃。
主料:精糯米;辅料:花生火腿、芝麻、玫瑰糖;
调料:猪板油、白糖;做法:将精糯米洗净,净泡10个小时,然后用蒸锅蒸熟,打成糍粑后
做成荷叶状成品,然后用猪油煎黄即可。
特色:香酥甜美,既酥且糯,可口宜人。
云南小吃——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
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
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
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
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
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
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
名。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
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
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
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
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
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
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
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
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
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云南小吃——滇八件
昆明向阳糕点厂制作的"滇八件",是云南的名特糕点之一。滇八件即每盒装八件,八个品种,
八种口味。分一硬:硬壳火腿砣;二白:洗沙白酥、水晶酥;五红:两面火烘烤的麻仁酥、
玫瑰酥、鸡酥、火腿大头菜酥。滇八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外型美观,风味独特,属省
段质产品。
云南小吃——路南乳饼
路南乳饼产于昆明市石林县,是用新鲜羊奶煮沸后加入食用酸凝固后加压制成的,一般5
斤奶可制一斤乳饼。优质乳饼色白略黄,表面有油质,无酸味。乳饼的吃法很多,可煎、煮、
蒸、烤、妙吃,亦可生吃。由于也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深受群众
欢迎。它和宣威火腿片合在一起熟制,就成了云南名菜"火夹饼"。
国各地小吃精选
下面有详细介绍..找的可能乱了点..你先凑和看下^-^
北京: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
上海: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
天津: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
香驴肉
太原:栲栳、刀削面、揪片
西安: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拉面、油锅盔
新疆:烤羊肉、烤馕、抓饭
山东:煎包
江苏: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
浙江:酥油饼、重阳栗糕、鲜肉棕子、虾爆鳝面、紫米八宝饭
安徽:腊八粥、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蛎饼、手抓面、五香捆蹄、鼎边糊
台湾: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煎堆、竹简饭
河南: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
湖北: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新饭、脑髓卷、米粉、八宝龟羊汤、火宫殿臭豆腐
广东: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粉果、薄皮鲜虾饺及第粥、
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大肉棕、桂林马肉米粉、炒粉虫
四川: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赖汤圆、宜宾燃面、夫妻肺片、
灯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
贵州: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荷叶糍粑
云南:卤牛肉、烧饵块、过桥米线
中国的面点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
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
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
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等;南方的
烧麦、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如: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香
驴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面、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
兰州的拉面、油锅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馕、抓饭。
山东的煎包。
江苏的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
浙江的酥油饼、重阳栗糕、鲜肉棕子、虾爆鳝面、紫米八宝饭。
安徽的腊八粥、大救驾、徽州饼、豆皮饭。
福建的蛎饼、手抓面、五香捆蹄、鼎边糊。
台湾的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简饭。
河南的枣锅盔、白糖焦饼、鸡蛋布袋、血茶、鸡丝卷。
湖北的三鲜豆皮、云梦炒鱼面、热干面、东坡饼。
湖南的新饭、脑髓卷、米粉、八宝龟羊汤、火宫殿臭豆腐。
广东的鸡仔饼、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广东月饼、酥皮莲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鲜虾
饺、及第粥、玉兔饺、干蒸蟹黄烧麦等。
广西的大肉棕、桂林马肉米粉、炒粉虫。
四川的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烧麦、担担面、鸡丝凉面、赖汤圆、宜宾燃面、夫妻肺片、灯
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
贵州的肠旺面、丝娃娃、夜郎面鱼、荷叶糍粑。
云南的卤牛肉、烧饵块、过桥米线等。
此外,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特色风味食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羔。
十八街大麻花。
东北酸菜白肉
猪肉炖粉条
小鸡炖蘑菇
贵州的——
1.烤豆腐果儿(也叫恋爱豆腐果)。
2.土豆粑(我们那里叫洋芋粑)。
3.烤糍粑。烤好后外皮黄脆,里面又糯又绵软,嚼起来口感很好,一般是沾黄豆面吃。也有
蘸辣椒吃的。
4.饵块粑,这应该和云南的饵块差不多。一般是炒着吃。
5.酸汤鱼(凯里的是正宗的酸汤鱼)。
6.酸辣烫(不是麻辣烫,贵州人除了喜欢辣,还喜欢酸)。
7.凉粉(有绿豆粉、黄豆粉、豌豆粉等等,全都是晶莹剔透,配上麻辣鲜香的各种调料,好
吃极了)。
8.遵义的羊肉粉、肠旺粉、蹄花粉(说实话遵义的粉比贵阳的粉好吃得多)、豆花面、米皮。
9.在贵阳有一家“陈记烤肉”,生意火得不得了,但是我觉得味道跟街边的烧烤摊没什么区
别。
10.花江狗肉,非常出名,但是我从来没吃过,不敢吃狗肉。
11.红枫湖边有一些当地农民摆的小吃摊,主要是炸小鱼和炸小虾,鱼虾都是刚从湖里打捞
上来的,活蹦乱跳,传成一串串,下油锅炸十几秒钟就拿出,蘸贵州特有的香辣椒粉吃,香
得不得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6:48: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157321913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美食小吃做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美食小吃做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