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饮食

更新时间:2023-03-09 06:34:13 阅读: 评论:0

魔兽世界人物-佳木斯旅游景点

养生饮食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肝火旺的症状)

中国传统的饮食养生法

饮食养生法总则

饮食养生法,是指通过饮食的调养来保养生命的方法。传统饮食

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质,利用饮食

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或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我国最早

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需要“以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意思是

说饮食品种要多样化,谷果肉菜要相互搭配,这样才能使得饮食营养

成分均衡。传统饮食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相应、调补阴阳和审因用膳

的观点,这在营养保健学方面独具特色。

天人相应

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生活在

潮湿环境中的人群应该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以驱除寒湿。另外,

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饮食也要与当时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例如:夏季

天气炎热,应多选用寒凉食物以消暑解热,主食多吃小米、大麦类食

品,多喝些绿豆汤,多吃些水果、西瓜等寒凉食物;不宜食用辣椒、

肉桂等辛热食品,还要适当限制温性的肉类摄入量以免助阳动火。冬

季天气寒冷,应多选用温热食物以增温祛寒,如在红焖羊肉、狗肉等

温性食物中,再加些辣椒、花椒、肉桂等辛热之品,以增加温热的功

效。

调补阴阳

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传统养生学认

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在"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的健康

状况,如果机体失去阴阳的平衡状态就会发生疾病。人们常用甲鱼、

龟肉、银耳、燕窝等来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以补阴虚,常用羊肉、狗

肉、鹿肉、虾仁等来温肾壮阳,益精填髓以补阳虚,都是饮食调补阴

阳的具体体现。

审因用膳

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我们知道人体需要

全面而均衡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

养尽之”。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

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体质健壮者,应该多吃清淡饮食,不宜过多食

用荤厚难消化及辛辣之品。体质虚弱者,应该适量多吃些禽蛋肉乳类

补虚作用较佳的食品,少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因阳虚而有畏寒肢

冷,神疲乏力等症状者,应多吃一些羊肉、狗肉、虾类等温热壮阳食

品,而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阴虚而有五心(手掌心、脚心及

胸口)烦热,口燥咽干等症状者,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乳类制品,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忌用辛辣生热及温热之品。

传统饮食养生学对食品的分类

传统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

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因此,在传统养生学中,食物也根据其

“性味归经”而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食物按其“性”可以分为热、温、平、凉、寒五类。我们日常食

用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热性食物: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

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

石榴、乌梅、香椽、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

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平性食物:大米、玉米、花生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

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

黑木耳、白菜、荠菜、大头菜、元白菜、胡萝卜、洋葱、李子、无花

果、葡萄、黄鱼、鲳鱼、青鱼、鲤鱼、鲫鱼、鳆鱼、鳗鲡鱼、泥鳅、

鸡蛋、牛奶、牛肉、猪肉、鹅肉、龟肉、鳖肉、鸭肉等。

凉性食物: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

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桔子、

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寒性食物:苦瓜、西红柿、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

荠、甘蔗、柿子、香蕉、桑椹、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肉、田

螺等。

食物按其“味”可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类。五味之中以甘

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甘味食物: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

酸味食物:西红柿、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

辛味食物:生姜、大葱、洋葱、辣椒、韭菜等。

咸味食物: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

苦味食物:苦瓜、苦菜等。

正常饮食应以甘味食品为主,兼而其他四味调和口感。气候寒冷

或外感风寒时,可适当增加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气候炎热

或患有热性病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饮

食中略佐以酸苦味,可开胃消食。饮食中酌加咸味食品有补肾益精的

功效。

所谓食物的“归经”,是指不同的食物分别对机体五脏六腑产生

不同的滋养和治疗作用。例如传统养生学认为小麦、绿豆、赤小豆、

西瓜、莲子、龙眼肉等归于心经,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

黄豆、薏米、山楂、苹果、大枣等归于脾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西

红柿、樱桃、油菜、香椿等归肝经,有舒肝理气的功效。白萝卜、胡

萝卜、芹菜、柿子、生姜、大葱等归肺经,有益肺解表的功效。禽蛋

肉类,桑椹、黑芝麻、枸杞子等归肾经,有补肾益精的功效。传统养

生学还将食物分为不同的类型,用于补养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补气类食物:大米、小米、黄米、糯米、大麦、小麦、莜麦、黄

豆、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药、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

兔肉、青鱼、鲢鱼等。

补血类食物:胡萝卜、龙眼肉、荔枝肉、桑椹、血豆腐、动物肝

脏、动物肉类、海参、平鱼等。

补阳类食物: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

动物肾脏、鸽蛋、鳝鱼、海虾、淡菜等。

滋阴类食物: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子、黑芝麻、银耳、

黑木耳、百合、牛奶、猪肉、甲鱼、龟肉、乌贼鱼等。

饮食养生的4大补养方法

传统饮食养生的补益方法主要有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和峻补

法四种,其本质是根据食物的温凉寒热平的性质适当选用不同的食品。

平补法

是指应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普通人群中

身体偏虚的人群。此法多采用大多数谷类、豆类、大多数的蔬菜水果

及禽蛋肉乳等食物。这些食物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滋补气血且有阴

阳双补的作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清补法

是指应用性质偏凉或具有泻实作用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

用于偏于实热体质的人群,或在夏秋季采用。本法采用的多为小米、

萝卜、冬瓜、西瓜、梨等偏于寒凉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清热通便、促

进胃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泻中求补、祛实补虚等作用。

温补法

是指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因阳气虚弱且有

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宜在冬春季采用。羊肉、狗肉、

河虾、海虾、大枣、龙眼肉等偏温的食物具有温补肾阳,御寒增暖,

增强性功能等作用,都是温补法可以选取的食物。

峻补法

是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

用于体虚而需要尽快进补的人群,但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

适当进补。峻补法常常选用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

甲鱼、龟肉、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饮食养生的3个禁忌

饮食禁忌,俗称“忌口”,是指在饮食中要禁止或忌用那些与机

体不相宜的饮食或不合理的饮食搭配。一般认为,饮食养生有如下三

个禁忌:

忌生冷

大量地生食蔬菜和水果,虽然能够获得较多的维生素,但易伤脾

胃,特别是对脾胃虚寒者不利。

忌油腻

过多食用荤油、肥肉、油煎食品,易引起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

化。

忌粘滑

过多食用糯米、大麦等食品,易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饮食禁忌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季节的饮食禁忌即根据不同季节适当选用寒凉、温热、

平和等不同类型的食物。如夏季天气炎热,不宜食用辣椒、肉桂等辛

热食品,还要适当限制温性的肉类摄入量以免助阳动火;冬季天气寒

冷,应忌用寒凉类的食物。

2、不同体质的饮食禁忌即根据人体的不同体质适当选择食物。

如体质健壮者,不宜过多食用膏粱(肥肉和细粮)厚味及辛辣之品。体质

虚弱者,少些食用寒凉的蔬菜水果等。因阳虚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

力等症状者,而应忌用田螺、蟹肉等寒凉之品。阴虚而有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等症状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而忌用辛辣生热及温热之品。

3、不同疾病的饮食禁忌即根据所患疾病的性质适当地选用食品。

如热性疾病,忌用辛热食品,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患有疮

痈肿毒者,应禁食鱼虾类食品。

四季饮食养生法

春季饮食养生

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保证充足的维生

早春时期: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

较多,所以宜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

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中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

花生、乳制品等。

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

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

肉类的食用。

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

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

应适当增加青菜。

春季饮食宜忌生冷油腻之品,传统医学还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

时,不宜多食酸味食品,以免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

夏季饮食养生

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充足维生素保证充足的无机盐适量补充蛋白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

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

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

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有醒脾开胃,消解

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

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天气炎热又影响人的食欲,所以要注意

多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营养物质;多吃

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

李、梨等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如钠、钾、

钙等),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

等都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

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夏季特别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机体因出汗造成的水分丢失。解

暑的饮料中以茶水为最佳,特别是绿茶,有消暑解渴,清热泻火的作

用。饮水要注意4点:

1、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时时饮用,不要等口渴时再饮。

2、大渴时不宜饮水过多,以免胃部不适。

3、餐前及进餐时不宜饮白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4、不要过食冷饮。

秋季饮食养生

饮食荤素搭配多食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和无机

盐(如钠、钾、钙等)

秋季前期: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饮食养

生的方法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

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传统养生学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

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

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者食用。煮粥时加些百合,有润肺止咳,养心安

神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已用

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及患

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羹汤类则以西红柿蛋汤

为佳,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

秋季后期: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润为主。饮食原

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

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还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

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还可进食栗子粥、

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

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

冬季饮食养生

适量进食高热量的饮食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取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和矿物质。

传统养生学认为,寒为冬季之主气,养生的原则为避寒就暖,敛

阳护阴,以收藏为本,是一年四季之中进补的最好时节。现代医学也

认为,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

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冬季应多进食一

些五谷杂粮,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适量的脂肪。

传统养生学认为,应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的食物,特别是能够温补

肾阳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冬季进补

的方法。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

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

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

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阳气虚弱的人群。

2、鹿肾红参粥:鹿肾(或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100克,

调料少许。将鹿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

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

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

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3、胡桃仁饼: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

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

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

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4、参归羊肉:红参10克,当归20克,羊肉500克,调料少许。

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红参、当归、调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慢

火炖煮1~2小时,待水耗干,羊肉熟烂时停火食用。有益气补血,强

体抗寒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等

气血两虚的人群。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6:3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14853191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养生饮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养生饮食.pdf

上一篇:解锁手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养生饮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