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
吗?(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
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
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
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
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
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
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
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
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
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
再读这首古诗,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
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
农》的朗读节奏)
5.指名读,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
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
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幻灯出示)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
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农
李绅
辛苦
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
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
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
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
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
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牧童、黄牛、蝉…)
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
见》的作者是谁?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看到了什么?)
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
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
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
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骑<送气音,读第
三声,左右结构>、振<是翘舌音,读第四声,左右结构>、蝉字<是翘
舌音,读第二声,左右结构>)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
的字)、小组读。
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
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
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
题。(林越:树林、意欲:想要、蝉是什么?振:回荡、闭口立:忽然
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
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
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
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
论各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野外林阴道上,
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
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
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
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
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
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
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
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
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
去想象。)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
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所见》向
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
爱之情。)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
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文章。
2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所见(袁枚•清)
动态:骑、振,
静态:意欲、闭口,
看到:牧童、黄牛、蝉,
听到:歌声、蝉鸣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5:5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123501909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悯农诗配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悯农诗配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