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更新时间:2023-03-09 03:02:00 阅读: 评论:0

培训中午醒脑游戏-猪手的做法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云台山)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

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我国是世

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在12亿人口中,约有1.2亿人为乙肝

病毒携带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乙肝虽然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

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乙肝的知识,并认真

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

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被乙肝病毒传播。但若和乙肝患者共餐的朋友

有口腔溃疡等,与乙肝患者有血液暴露的接触,是有可能会传播乙肝

病毒的。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

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容易被忽略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具

体有哪些呢?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

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

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

3、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

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

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因

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

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

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4、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

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

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

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

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

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

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

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

传播极为少见。

乙肝的预防措施:

1、阻断母婴传播

新生儿应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如产妇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或合并e抗原阳性的双阳者,其婴儿注射的乙肝疫苗剂量应加大(后

述)。同时。这类产妇应专床分娩,加强产程和产后卫生防护,在分

娩前注意清洗阴部,以减少血液和分泌物污染新生儿,分娩后尽快清

除新生儿口腔及咽部内容物。

2、避免医源性传播

(1)各种医疗和预防注射(含皮肤试验、皮肤注射等)使用一次

性注射器或实行一人一针一次一消毒;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包括采

血针、针灸针、划痕针、探针、采血吸管、阴道扩张器及各种内窥镜、

口腔科钻头和弯车头等)均应严格消毒,经常监测,保证合格。

(2)把好输血及血制品关:用敏感方法和全套乙肝感染指标筛选

输血人员和器官移植及人工受精的供者;严格检定血液及血制品,以

防造成传播。

3、防止水平传播

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成人应防止性传播;•儿童应避免

与病人或HBV携带者接触,并应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多了解一些乙肝的传播途径可以避免一些乙肝的传播方式。当然

预防乙肝的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体内抗体滴度

达到10国际单位/毫升,那么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就可以高枕无

忧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3:0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021201896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乙型肝炎传播途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乙型肝炎传播途径.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