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交友乱象问题分析》
摘要:网络交友乱象表现为网络交友动机不纯,网络交友手段粗鄙,网络交友人际关系危机,而且为了达到“目标”,各种
骗术齐上阵,他们会广撒“交友之网”,然后精准搜索目标,让人一步步一“网”情深,以便“对症下药”,所谓的
“真”“善”“美”被“假”“恶”“丑”取而代之
刘艳
摘要:网络交友翻开了人类交友史的新篇章,拓宽了原有的交际范围,延展了人们的社会交
往空间。从网络交友热潮来看,网络给人们的交友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网络交友乱象问题。
网络交友乱象表现为网络交友动机不纯,网络交友手段粗鄙,网络交友人际关系危机。
关键词:网络;网络交友;交友乱象
网络交友作为网络交往的一种行为,冲破了以往人类交际交流交往的时间与空间,演绎出了全
新的人际交往形式。这种全新的人际交往丰富了人们交友方式和内涵,改变着人们社会交往活
动的时空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可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网络交友不能例外。网络交
友使人们的交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交友需求,但从网络交
友的热潮来看,也存在网络交友乱象问题。网络交友乱象目的,动机,手段等不尽相同,但大
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形。
1网络交友动机不纯
网络交友初衷的模糊。交友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伦之一便有朋友,
可见交友地位之重。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重情重义等都是古人交往的美德!知音之交,刎颈
之交,胶漆之交,生死之交等传奇留下一段段佳话,树立了交友典范,交友之道被提到一定的
高度,载入史册,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回过神来看如今的“以网会友”,花样虽层出不穷,
实则逊色于交友之道。有些网民不明自己的交友初衷,交友时常模糊不清,往往不是带着真诚
的心来交友,而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知己与陌生在于一念之间;晴空抑或乌云在于一键之间;
情聚与情散也在转眼之间。这冲击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传统交友观,动摇着朋友的真挚
的道德基石;抨击着“从一而终”的传统婚恋观。这种交友初衷的模糊具有盲目性,不确定性,
变动性。这种交友初衷的模糊会给交友大打折扣,降低交友的成功率。
.
网络交友骗财骗色。交友,顾名思义就是广交朋友,促进情感交流,而实际情况却并非总如此。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交友可以说是零门槛,任何人只要在交友网站上注册了账号
就可进行交友活动,可谈天说地无所顾忌,亦可千种臆想万般发挥。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网友的身份呈隐蔽性,网民可以用美图秀秀或文字修饰,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正所
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打着交友的幌子,以爱为名,打着心里的盘
算。他们不是真正的有交友需求,他们盯着的是你的“金”或“颜”。惯用的骗财骗色伎俩有
“海外代购”“拉票链接”“投资理财”“盗取微信”等,还有“虫草姑娘”“工艺品妹
妹”“支教女教师”“酒托”“茶托”等并不让人陌生,更有甚者玩起花样当起“衣托”。安
徽合肥新站区一家服装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短短4个月时间就“卖”出百万元服装,“顾
客”是相同的几名女子,“买单者”却是不同男性。诸如此类,“交友”只是挡箭牌,骗财骗
色才是他们的真正动机。而且为了达到“目标”,各种骗术齐上阵,他们会广撒“交友之网”,
然后精准搜索目标,让人一步步一“网”情深,以便“对症下药”。他们被“利”冲昏了头脑,
被“色”蒙住了双眼,金钱观扭曲,情欲放纵,良心已泯灭。这种以骗财骗色为目的的网络交
友行为扰乱了正常的交友秩序,亵渎了交友动机。
2网络交友手段粗鄙
网络交友弄虚作假。交友是人们自我真实的需要。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网民处于一种完
全自由释放的状态,“真实”的我和“不真实”的我可以同时呈现。这里“真实”的我是指内
心深处、潜意识的我;“不真实”的我指通过网络包装的我。现实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习俗,人
会受到或多或少的约束,这就是道德的他律作用。而在虚拟的网络,缺乏统一的规范,谁都是
自己的中心,自己就是“小太阳”。法无禁止即可为,道德习俗被网民抛诸脑后,道德的他律
成了空架子,网民的道德自律不堪一击,站不住脚。“假头像”“假身份”“假年龄”“假性
别”“虚假注册”等现象充斥着网络。在网络交友的圈子里,网民更是鱼龙混杂,超级恐龙可
以貌美如花,抠脚大汉也可以帅气十足,平民还可以冒充大领导,“雌雄”同体或异体等各种
奇葩事花样百出,这种弄虚作假行为让不少人对社交软件的安全性心生疑虑,只好望“网”兴
叹!就交友方面来说,网络交友的弄虚作假也会对社会的公序良俗形成一定的挑战,带来消极
的影响。
网络交友暴力低俗。交友是人们平等对话、追求幸福的过程。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一
种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权利,有时也被称为意涵更广泛的表达自由。网络是自由言论的良好土壤、
美好温床。网络语言暴力是指网络中的语言暴力,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
.
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伤。网络低俗语言表现为语言低俗和低级。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及虚拟性助长了语言暴力低俗的“威风”,实施者没有后顾之忧,相反,
大行其道。污言秽语和谩骂攻击、人肉搜索、道德审判和道德等现象时有发生。网络的超
时空性,让网络交友跳出了世俗的交友观的束缚,人们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大解放,“平
等”“自由”等被倡导到一个新的高度。网络在这里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法律制约的真空地带,
更容易成为一个没有道德规范的自由世界。一些人在网络交友聊天时更容易放纵言论,造成语
言的暴力,直言不讳,不合我意者,大肆诽谤、造谣中伤。更有甚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征求
“性伙伴”,放松了道德规范和道德自律意识,道德沦丧,而由它引发的性早熟、早恋早婚、
123、婚外情、性交易等道德问题甚至法律问题更是不忍直视。而这些网络色情信息堪比
“激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网友还会以窥探别人隐私、谈论别人隐私为乐。
在网络交友上“井水不犯河水”不等于“河水不犯井水”。试图掌握别人隐私的人往往“醉翁
之意不在酒”,针对的是隐私所带来的利润。在浅层次上来说给交友带来不好的体验;在深层
次上来说是我国网民文化素质低下的缩影,也正是时下网民文化品位低下在网络社会中的折射。
3网络交友人际关系危机
人性面目全非。交友必须体现人的真、善、美。人性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性本论之争
由来已久,莫衷一是。人性论观点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善恶混杂论、性三
品说等。关于人性,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东野圭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
一是太阳,二是人心。”这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那就是永远不要去直视考验人性,
也永远不要去揭開它的神秘面纱。在网络这个特定的交友环境中,人性除了有我们的肉身作为
它的载体,还有网络这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无形中又给人性的复杂增加了一个度。人性是有善
恶之分的,荀悦新“性三品说”为人性注入了新的内涵。荀悦说:性“有三品焉,上下不移,
其中则人事存焉尔。命相近也,事相远也,则吉凶殊矣”。“性虽善,教而成;性虽恶,待法
而消。”按照他的观点,我们大多数人是有“中人之性”的,是可以被教化或是用法律来规范
行为,最终达到仁义的目的。网络上,以上两点是没有力度,没有支撑力量的,人性真正裸奔,
暴露无遗,面目全非。华丽外衣的背后是皇帝的新装。网络交友的过程中,贪婪,自私,丑恶,
阴暗,虚伪等人性面目裸露得一览无遗。所谓的“真”“善”“美”被“假”“恶”“丑”取
而代之。网络交友通往真善美的路又离我们遥远了。在网络面前,人性经不住考验。人在交友
时本性好的一面不易被激发,而不好的一面轻而易举“浮出水面”。这严重影响了交友的效率
和质量,同时也污染了整个网络交友环境。
.
人际交往异化。交友是人们本能关系的体现。从交往方式上来说,网络交友是一种借助网络中
介的间接交往。它提高了人际交往的速率,但这种由技术带来的速率事实上并没有对人际关系
的深化起到直接和必然的促进作用,网络交往的速率和效果并不成正比,常常是多了速度少了
温度。网络发达的今天,网民拥有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体验前所未有的信息沟通的魅力。这
是一种以往从未出现过的对人类思想、行为有如此撼动的技术,网络正促使人们越来越依赖这
个技术化、形式化、中介化的,远离人类心灵的系统。长期进行网络交友,现实人际關系弱化,
久而久之,即使是现实的人际交往场景,不知不觉中很多人沦为“低头族”,人真正的面对面
交往成为一种奢侈。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人的异化问题也随之出现,
并且有严重发展的趋势。网络交友社交平台出现的宗旨应是促进大家互动交流,提高人们的社
交能力,可实际上网络交友成了“香饽饽”,人们却因此远离了鲜活的人群,少了面对面的温
度,人的现实交往能力逐渐退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就在本质上加重了技术对人的控制,人在
很大程度上沦为机器的奴隶。黑格尔早就指出,“主奴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种可
能“异化”的关系。如今人与网络的关系,已不是“网络在生活中”,而是“生活在网络中”。
特别是现在的智能手机成了人们的“掌上明珠”,“一机走天下”逐步成为可能,人没法做到
及时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本性,交往从线下的生活抽离倾斜到线上,生活的重心已偏移,这种
病态的“网络交友瘾”,难道不正是人际交往的异化的体现吗?其实就交友而言,现实交友应
是树干,网络交友应是枝叶,两者关系协调方能使交友之树常青,这才是交友的常态。
网络交友乱象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人们的行为方式、思
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转型所共同作用的结果。网络交友乱象更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关系在全球化、经济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等种种冲击表现出的种种非道德言行在
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延伸。需要加强伦理道德规范、安全的技术保障,还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
法律法规来保护交友者权利,同时让交友者承担相应的义务,惩治网络交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样,网络交友就可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网络交友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网络交友
环境和谐健康,从而达到网络交友的初心。
参考文献
[1]潘德月.荀悦人性论思想探析[J].汉字文化,2019,(15).
[2]路畅.基于SNS网络社交的伦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2:4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012221895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骗财骗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骗财骗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