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
培训过后再次翻看新课标发现内容竟然比原来变化了那么
多,修订过后的课程标准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
目标,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新课程标准更
关注于学生,关注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让知识与时俱进
符合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
通过学习感触最深的要数课程理念中的课程内容片断,课程
内容的修订的更改只是少数,但在这部分我却看到了新课程标准
对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追求。本段落在初读的时候发现只不过改
了一点而已,但在进行细捉摸的时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
学,虽然从面上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意义相隔甚远,但是在课堂
教学内容何尝不是遵循课程内容呢?课程内容中的三个要处理好
的三个关系在我们课堂上何尝不是呢?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一定
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
接经验的关系,课堂内容也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除此之外课
程内容中写道“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再次告诉我们数学要关注与学生,关注与社
会,关注与它自身特点。接下来的一句为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
第2页共11页
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思考方法。让我想到可课堂中
的课程评价,注重于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
习新课标心得体会2
学习新课标,我从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加深
了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感受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
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
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
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
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
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
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
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
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
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
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
种阅读方式。
新课标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
第3页共11页
主见的行为个体;也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
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
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
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
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
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
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
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
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了。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
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
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3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
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
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
讲课,就是把书本(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
第4页共11页
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
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
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
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
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
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
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
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
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
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
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
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
第5页共11页
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
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
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
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
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
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
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
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4
新版课标总体目标第一条的变化是从以双基为目标,发展到
现在以四基为目标,这是标志性的一个变化。四基是指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学生的数学素养体
现在这四个方面。传统的数学教育仅仅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非常重要的两个方
面,但学生只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会思考,还要
去经历,还要有体验,而后边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
知识技能这个基础上发展的。数学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的
思考,这种数学思考体现在什么地方?我想更多体现在基本思想
第6页共11页
上。下面我从“基本思想”这方面以自己所任教的低段教学为
例,谈谈学习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重要的是
督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最基本的数学学习
能力,而数学的一些思想似乎是离学生太过遥远。其实良好的数
学学习习惯离不开数学思想的指导,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同样需
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
一、“认数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一年级孩子入学前基本都认识20以内的数字,但学生对数
字之间的顺序、大小关系、数的运算、数的意义等却没有完全理
解。一年级教材在教孩子认数的时候,用一个集合圈把同一类的
事物圈在一起,这就是孩子最初所接触到集合雏形,也是第一次
对小学生渗透这种集合思想。
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
“体操进行曲”。我们可以从学生认识的数字入手,告诉学生
0——9的10个数字都是一些特定的符号,但可以按照一定的规
则组成无数个数字。而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认识的“”“=”
可以使学生初步地体验到了符号的作用。人教版从一年级就开始
用“□”和()来代替变量_,让学生在基中填数,例如:
1+2=□,6+()=8,7=□+□+□+□+□+□+□+□等。
第7页共11页
再如:9-□>3虽然题目是要求学生在方框中写一个合适的
数,但我们教师应该明白,若把□换成_,则上述题目就变成了
不等式,变元_就有确定的取值范围。这里教师应当领会教材的
意图,了解符号“□”在这时在趣“位置占有者”作用,从而
是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内最大能填几?最小
能填几?可以填几个数?能填哪些数?然后进一步深化;将9-
□>3改为:○-□>3,○和□里可以填哪些数?这样,学生的思
考空间将大大增加,同时更好地渗透了符号变元这一数学思想方
法。所以说,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
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
由于数字符号很抽象,所以在认数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
加清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及相关信息,我们借助数轴来帮助
学生理解。数轴是学生认识数的一个具体模型,学生借助这个模
型能准确地解决认数中的一些问题,这是模型思想的渗透。
比如教学数的分与合、认识加法等,我们一般利用学具演示
或展示直观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很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
思想。同时教学时可以进一步让孩子明白摆这些学具和图示,都
是为把不会的问题转化成会的,抽象的转化成具体的、复杂的问
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的一种策略。这是化归思想的具体化。
二、低段“计算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第8页共11页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
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
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在学生刚认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时,我们都是借助直观图
示帮助学生理解这四种运算的意义,学生多次体验了数形结合的
思想。
二年级在教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索、编
制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这其实就体现了抽象思想与归纳思想,教学中乘法口诀一点点直
至完整的出示体现了建立模型的思想,其实这里面集中地体现数
形结合思想,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只有这样完美的课堂,
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渗透,感受到学生的成长的背后那
份厚重的收获。
(例如板书口诀和相应的算式)板书通过算式的有序排列,
让学生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较好的渗透了函
数的思想。例如:五七三十五的下一句是六七四十二,如果背了
上句忘了下句,可以想想35+7=42,就想起来了。这样用理解帮
助记忆,用加法帮助乘法,实质上就包含了变量和函数的思想:
五变成六,对应的
35就变成了42。这里不是把5和6看成孤立的两个数,而
第9页共11页
是看成一个变量先后取到的两个值。想法虽然简单,小学生往往
想不到,教材里也没有介绍,要靠教师指点。挖掘九九表里的规
律,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有趣的思考,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方
法,也是在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思想。
再如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
教学内容,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
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实际渗
透了统计的思想方法。
三、低段“常见的量”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在“认识钟表”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只需要会认整时和半
时。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
度在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来认识钟表呢?反复研究教材
后,我在教学时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如何区分整时
和半时呢?我让学生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表示是整时,如
果分针指着6表示是半时。现在学生在认识钟表时,都知道先看
分针来确定是整时还是半时。然后再看时针,确定最终是几时。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分类方法,但是却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了整时
和半时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常见计量单位中,存在一个很重要的模型的思想,即要找到
一个循环的过程,如:在认识时间单位教学时,为什么要规定年
第10页共11页
月日呢,教师要讲明其实年月日是人们在长期的积累过程里边,
建立的一个关于时间的模型,它是和太阳月亮地球它们的自转
公转有直接关系的,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黑天白天交替变
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自转1周就变成1天,地球绕太阳公转1
周就是1年,一年有多少天,人们在这个转的过程中,又经过长
期的摸索实践知道,1年有365天多一点,这样,人们才慢慢地
建立起日月年这样的一些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1年有多
少天,1天有多少小时,而是让学生初步知道,人们是怎么去探
索这样一种规律的,在这个规律中,我们用一种计年这种方法,
计时的方法,其实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让学生形成这种模型的
思想。
四、在“探索规律”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一年级的下册的找规律;探索图案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
律,还有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铺地砖花纹的规律、等差数列的
探究规律,这些都可以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感悟
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养成的过程;是一个思维飞跃的过程。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固然重要,而思想的启迪也是同
样需要的。可见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数学
文化的价值、适当地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形成和
第11页共11页
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1:2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96530188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