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筝柱

更新时间:2023-03-09 00:07:12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教师职责-草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筝柱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温体仁)

古筝与日本筝艺术之比较

◎赫威

▉此论文属于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立项,编号:11C057。

古筝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传

统,犹如一条河流,每一个时代的古筝家都将自己的

创造和贡献注入到传统的长河里。日本筝是奈良时

代(公元8世纪)从中国传入的,至今日本筝仍保持

中国唐朝十三弦筝的形制,形成了独自的特色、弹奏

技法,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日筝的形

成、发展、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

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

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

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

界。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

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

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筝的表现

力丰富,韵味深长、色音淳美、古朴典雅,弹奏起来时

若玉珠落盘,时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气

势磅礴,令人陶醉。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传入日本。

日本派出的大批“遣唐使”来到我国长安学习和考察

中国文化,日本奈良时代保持着中国十三弦的古制。

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

奏乐器。现代日本筝基本沿用了唐代的制式,其文化

烙印与唐代精神一脉相承。大正年间以来,日本筝也

有所创新,其中就有适于演奏现代音乐的二十弦筝。

筝及筝曲传入日本后,发展成了日本人民群众

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不少现代的日本民

族音乐作品都是为筝而作,筝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有

着重要的地位。在异国文化中经过一千二百多个春

秋后,当今被称为KOTO的日本筝已成为日本国的

代表性乐器之一,发展形成了具有与中国筝完全不

同的独立音乐体系,同时又与中国古筝并行,是当代

亚洲筝类乐器中的主要成员之一。

日本筝与我国的古筝在结构上大体相同,但也

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比如在制作工艺、上弦方法

等方面相对更加传统一些,而艺术特色上更是迥异。

一、古筝与日本筝历史渊源之比较

在李斯《谏逐客书》提到:“夫击瓮、叩缶、弹筝、

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现有

关于筝的最早记载。筝在公元前237年就流行于秦

国,所以筝有“秦筝”之称。筝则从五弦逐步随着时代

需要改革成十二弦、十三弦、十四弦、十五弦、十六弦

及现代的二十一弦等。从乐器的形制、演奏方法来对

照,筝也即是“小瑟”,只不过是随着社会变迁在弦数

上时多时少的变称。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进程中,

经过历代弹奏者和乐器制作匠的共同努力,古筝这

件华夏民族的古朴乐器得以不断改进,其发展趋势

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也是由“简”而

“繁”。日本筝在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公元8世

纪左右),也就是中国的唐代。因此,在形制上及演奏

方法上传承了唐筝的一些特点。唐代的筝是十二、

十三弦并存,在日本历史中记载日本筝是随着遣唐

使东渡到日本的。初为十三弦筝用于雅乐合奏,平安

朝时期才开始为“催马乐”和“朗咏”的歌唱伴奏。

二、古筝与日本筝乐器构造之比较

古筝是每弦配有一柱的乐器。筝体呈长方形,面

板弧形,底板平直并开有两个音孔,面板与底板均用

发音振动性能良好的桐木制作,边框使用硬质木料

(如白松加红木),整个筝体是一个共鸣箱。筝体的头

与尾,各设有前岳山(梁)、后岳山(梁)。前梁与后梁

之间的面板上立有筝柱,多为较硬的木质材料,筝柱

可左右移动改变有效弦长、音高。在筝弦材料方面,

从原先的动植物纤维和金属弦到后来采用钢丝缠尼

龙丝,直径由粗到细的系列筝弦。日本筝亦为一长方

体,长度为180~210厘米,以日本泡桐树独木(现多

为加拿大桐木)匏空而成,共十三弦,初为丝弦,弦的

直径相同,后有尼龙、聚脂纤维的弦质,琴柱为象牙

或硬质塑料及硬质木材,离演奏者最远的一弦其琴

柱音高比第二弦高五度或四度(也就是音位排列并

不全是由低至高)。另外为了转调方便和不扩大面板

的宽度,最远的琴柱两端斜立在面板及边框上,底板

有两个音孔,采用平直的后岳山,因其体积大、弦数

少、弦距大、面板弧度大等,再加上采用丝弦,形成浑

厚的音色。日本筝在制作工艺上,目前也较中国古

筝来得讲究,其中又以日产桐木带雨点花纹的“雨点

筝”最为高级,在装饰方面也非常考究,有的使用象

牙金箔点缀、镶嵌。

三、古筝与日本筝演奏形式之比较

古筝也成为伴奏乐队中的一个成员,后因受到

大众喜爱逐渐从乐队中独立出来成为独奏乐器。现

代一些作曲家除了创作独奏曲、协奏曲外,也创作了

一些筝的重奏以及和其他乐器重奏的室内乐作品

等。日本筝最早用于雅乐的“管弦”部分,而后作为地

歌等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之一,及用于歌舞伎中的

杂子(后被淘汰)。现今演奏的筝曲除了独奏外,多是

二重奏或是多重奏(使用十七弦低音筝等),即与其

他乐器的合奏或重奏。

艺术争鸣

243

总第期420MangZhong

Literature

四、古筝与日本筝演奏方法之比较

古筝演奏者坐在凳子或椅子上位于琴首,将筝

放在筝架或琴桌上,上身端正,双足放在地上自然分

开,右手弹奏点以前岳山到琴柱有效弦长的1/8为最

佳触弦点,左手放置在离琴柱左侧约15厘米,右手

用真指甲或带义甲(多为玳瑁)弹奏。指甲形状如舌

形,手形自然放松呈半握拳状,重心在掌。旋律多为

右手弹奏,可奏双音、琶音、和弦、摇指等,并配上不

同指法产生不同音色。左手多润色旋律,按弦使音高

产生变化和使旋律富于歌唱性及为右手伴奏。日本

筝演奏者跪坐于琴首,而山田派的演奏者则为斜跪

稍向左方。无论山田派还是生田派,演奏时弹弦点均

在琴首的10厘米左右处,左手最远放置在离琴柱约

20厘米处。义甲形状有铲形及方形两种,高级的为象

牙制成,演奏上以大指为主。由于弦距宽、面板弧度

大,加上跪坐弹筝,因此弹奏时手臂角度下斜,发力

较为容易,较常使用手腕。从现存的演奏技法中,依

稀可以看出仍保留了唐代筝曲的演奏手法。

五、古筝与日本筝艺术特色之比较

日本筝的琴格比较内敛,善于表达悠长连绵的

琴曲,而非欢快跃动的音符。古筝则很自由、灵活地

展现着各种风格的旋律。我国的古筝现在基本上统

一为二十一弦,但日本筝会由于流派的不同而具有

二十一、十七、十三等不同的弦数。日本筝与我国的

古筝在定弦上也有很大差别。我国古筝传统定弦为

“宫、商、角、徵、羽”,其相对音高对应简谱中的1、2、

3、5、6五个音。这种音程的最大特点是较为和谐。但

是,日本传统音乐的音阶与我国的五声音阶有所不

同。在日本筝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称为“平调子”,这

种音阶对应简谱是1、3、4、6、7五个音,其中出现了

7—1和3—4的两个相邻半音的音程。这样,就使不

和谐性大大增加,但也由此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特

色。同时日本还有其他形式的音阶体系存在。我们现

在演奏古筝一般使用具有尖端的玳瑁假甲,而传统

的日本筝演奏时一般使用椭圆形或方形的木制假

甲,因此音色铿锵锐利。日本传统音乐的独特个性也

独具特色。日本筝和尺八等乐器的配合演奏,更是遒

劲沧桑,具有古朴的质感。日本人对于自然的感觉是

敏锐的,即使是清风、落叶等细微的变化,也能使他

们感触良多。尤其是对于水的描绘,与中国筝曲的飘

逸流畅、大气磅礴不同,他们更多地是从水变化的细

节入手,音乐中下行的增四度音阶使这种变化增添

了许多诡异的色彩。

六、古筝与日本筝对外影响之比较

随着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活跃,日本的民族音

乐和文化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国际音乐交

流中,日本筝作为极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世界影响力

较大。外国很多作曲软件的音色库中都会有日本筝,

也就是KOTO的音色,有的也会有伽倻琴的音色,但

是基本上没有中国古筝的音色。有的作曲软件在引

进汉化后,虽然看上去有古筝的音色,实际上使用的

仍然是日本筝音色而非中国筝音色,只是把名字翻

译过来而已。所以中国古筝的对外交流仍然是需要

进一步加强的。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贵族阶层的女孩子们出嫁

时,就把筝作为嫁妆之一,以此显示其出身之高贵、

教养之深厚。如今筝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仍是随处可

见。每逢日本传统节日,全国各地大街小巷的商场街

店里放的几乎都是筝曲,好像如果没有筝乐的衬托,

人们就不足以感受到传统节日气氛似的。平时在日

本,如果想听到筝的声音,只需走到一些旅游胜地或

传统工艺品的专卖店就能达到目的。日本的茶道、插

花也离不开筝乐的衬托。在一些重要聚会或典礼上

也常能聆听到筝的演奏,如婚宴、竞选庆功宴、开学

或毕业典礼等。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筝已经

成为“和文化”的代言。日本筝音乐的部分特征反映

了日本文化中秩序、节制、沉默、细致、群体性等价值

观特点。

东方美学的一个鲜明特性就是重含蕴而不重直

露,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情韵而不重理性。无论在

绘画、书法、文学、音乐还是园林等方面,概莫能外。

但与绘画、雕塑、摄影等诉诸视觉形象的刻画不同,

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感受得

到的。无论是古筝还是日本筝,无不是与本地区的戏

曲、说唱与民间音乐相联系的,至少对本地区的人来

讲,会有较强的音乐感染力。也正由于此,尽管筝这

件乐器很古老,但它仍能以较强的生命力,在较为广

泛的地区持续地流传下来。古筝艺术在表演上不是

炫耀技法,而是以情韵来表现内涵,表达方式委婉含

蓄、韵味悠长。筝曲是古朴典雅的华夏民族文化的掠

影,通过其如歌般流动的音乐织体,塑造出生动的音

乐形象。无论是古筝还是日本筝,一个好的演奏表演

应当是“情”、“技”兼而有之,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艺

术效果,偏执一端都是错误的。技法永远是为内容服

务的,以此传情,情、技两者融为一体才是最美好的

演奏典范。

[参考文献]

[1]阎林红.中、日传统筝曲演奏技巧之比较研究

[J].中国音乐,1996(1).

[2]张思媛.论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传播与嬗变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作者简介]

赫威(1980—),女,汉族,本科,齐齐哈尔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器乐古筝教

育。

[责任编辑李佳怡]

244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0:0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91632188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筝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筝柱.pdf

标签:筝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