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集锦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呼兰河是一条河流,河边有一个镇,名字叫呼兰河镇。它偏僻、灰暗。《呼
兰河传》写的就是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的生活。读完《呼兰河传》,我觉得
那里的人们很封建、很愚昧。
他们都很迷信。如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她只因小团圆媳妇太过健康,不是柔
弱、常常生病、不爱笑的人,就天天打她、骂她,想把她打成她想要的样子。婆
婆觉得她身上有鬼,就请跳大神的人来她家跳大神。“大神”叫小团圆媳妇生吞
下一只鸡,鸡的身上还带着毛。除此之外,还用滚烫的水去烫她,结果活生生地
把小团圆媳妇烫死了。
他们也很贪财。小团圆媳妇死了后,家里人痛哭。他们不是哭小团圆媳妇的
死,而是哭他们花在小团圆媳妇身上的180吊钱。
他们还很麻木。那里的人们每天都在说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不是说谁家猪死
了,就是说谁家人死了。说这些话时,脸色非常冷淡,像是在说一件平常事一样,
对人的生命不屑一顾。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人性里虽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也有很多丑恶的东西。我
身边很多同学说,古代社会很好,女孩子不用上学,也不用写作业,生活会很快
乐。可是从小团圆媳妇身上来看,并不是这样,她们不上学,思想很浅薄,命运
很悲惨。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昨晚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上世纪40年代的著名
作家萧红写的书——《呼兰河传》。这本书被著名作家矛盾评为: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萧红用灰色、轻松和真实的笔调描绘
出了她小时候在祖父家呼兰河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在萧红的笔下,我看到了萧
红和她那和蔼的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看到偏远闭塞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小城物
质生活的原始落后的生活环境,过着清贫安康的日子却又摆脱不开封建迷信的影
子。
但让我尤为深刻的画面就是:小团圆媳妇的遭遇让我感到愤怒,一个还处在
天真无邪年纪12岁的姑娘被老胡家因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行为活活折磨死了,
又是挨打,又是被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
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终
究扛不住这般折磨,在最青春的年华告别了这“没人情味”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还沉浸在这灰色的画面中。但
又反观我们如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
事,更应该学会生活,懂得感恩,内心存留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3
我读完《呼兰河传》后,心中十分可怜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婆婆订下来的媳妇,自从她到了婆家后,他们对她(小团圆媳
妇)不是打,就是骂,婆婆因为受到过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使得小团圆媳妇反
而因为跳大神越跳越病,最终,她被当着大众脱了衣服,在澡盆里连烫三次,最
终被活活的烫死。
我读到这里,心中十分愤怒,他们婆家对她实行家暴就算了,还给她进行跳
大神,不给她看医生,将她置于死地。
这一段,我觉得主要写的是不要相信封建落后思想和不要家暴。现在随着时
代的变化,科学是人们最需要的,而现在还有一些人相信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
东西。以前我在天桥上,我见到一个老奶奶,在上面摆摊:算命啦,算命啦,我
能算到你还能活几年!一个老爷爷来算,老奶奶说:“你能永远不死!”老爷爷
付了钱便走了。
这怎么可能,现在连纳米技术都不能保证人能不死,更何况这种呢?所以,
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封建迷信,它不能保佑你,反而还要害你,严重的可能将你置
于死地。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那种迷信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4
我从第110页到119也知道文中写了佳苑的慌凉,并分别写了院子里的朽木
头,乱柴火,旧砖头,沙泥土,碎了的大缸,猪槽子,破房子以及租给了一家养
猪的三间房。一个名叫铁子的孩子还给一家开粉房的所发在这个院子里的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家庭所给他带来的深刻印象。我从第五章的“大孙子媳妇
儿通红的脸,又能干,又温顺。人长得不肥不瘦,不高不瘦,说起话来声音不小。
正合适配到他们这样的家中。”作者用简洁的话语勾画出了大孙子媳妇儿的外貌
特征。正如简笔画一样,虽然没有精致复杂的描绘,也没有像那样的侧彩。但却
是,但是却鲜明地刻画出了人物特征,还用了列举。视力的方法来说明大分子媳
妇的能干,声音不小,温顺这样的特点,用了外貌描写具体事例的说法。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呼兰河是一座闭塞贫穷的小城,那里人们善良热心,但仍然摆脱不了封建思
想,这本书开头轻松,到后来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悲剧,越读越沉重,令人同情。
从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东二街上的泥坑,没有一个人想过填坑。家畜们
被水淹死,多么悲惨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无知而又麻木。
我仿佛还看见呼兰河正举行“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和“野台
子戏”等热闹节目。这些怨鬼拜神的节目,太迷信了,不如有病就医,有困难迎
难而上。
这本书最让我震惊的是团圆媳妇被她的婆婆折磨致死。一个12岁健康、活
泼的小女孩,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看见我,也还偷着笑”,
但是她的婆婆因为愚昧、迷信、无知,照“规矩”经过婆婆的毒打与烙脚心的“调
教”之后,日渐病倒,又经过跳大神、吃偏方、抽帖儿、用大缸洗澡种种奇特的
“治疗”,最后活活用开水浇头浇死了。
看完这本书,我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旧思想,
封建社会迷信思想太可怕了!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太幸福了。九年义务教
育让所有人都接受了知识的洗礼,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思想,我们要崇尚科学,拒
绝迷信!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充满了迷信的影子。
像什么海龙王,什么跳大神,什么叫魂的,说来说去不就是为了那个大泥坑?
那些人都是些再平凡普通不过的人。就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喋喋不休。跳
了大神给人去病等等的迷信,就好像烟雾一样摸也摸不着,看也看不见。
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她最喜欢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要,拔草却拔成谷子,给
祖父戴花,追蜻蜓,摘黄瓜……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使我愤愤不平好好的一个女孩
子被老胡家给活活折磨死了,给她吃带毛的鸡,无缘打她,甚至当众脱掉衣服,
抬入滚烫的开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把热水往上浇,这么折腾了三次,折
磨一次昏一次。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病,最后因病而死。
这本《呼兰河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荼毒了人们的灵
魂。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时人们的愚蠢与封建落后。
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就会久久沉浸在那片灰色——那时人们的封建迷
信思想之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7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呼兰河传》。当天晚上我就读了起来,其实刚开
始读,我觉得枯燥无味,耐着性子看了一看,随手就丢到一边去了。当我学了课
文《祖父的园子》,老师让我们读一下《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又重新翻开的时
候,细细品味,才发觉它的精彩。
打开书的第一页,我仿佛置身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小镇呼兰河。呼兰河并
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十字街上拔牙的
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卖麻花粉的生意人,
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更有书中的‘我’跟着祖父学唐诗,
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童真的语言描绘的生动无比。尤其是“我”和祖
父的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不觉得拿自己的童年和书中“我”的童年去比。
童年在书中“我”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
不美,可是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到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
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假如有一天,只有一缕阳光洒向人间,那这缕阳光一定是乐观,读了萧红的
《呼兰河传》,认识了冯歪嘴子,我似乎突然懂了许多……
冯歪嘴子是个乐观向上,敢于打破封建传统的人。尽管他生活艰难,一到冬
天,磨房里连面袋子都盖不得,瓦盆都像座小冰山。但是,他仍然过得很幸福;
尽管他整天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说三道四和排挤诽谤,但是,他仍然好好地活
着;尽管他的女人去世了,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镇定下来,为了生命的
延续,他一步步走向光明。冯歪嘴子就是这样,心无旁骛地行使着做人的权利。
其中,令我最感动的片段就是当他的女人去世了这段,人们越用绝望的眼光看他,
他就越用实际行动想让看热闹的人感到失望,在艰难的生活中,冯歪嘴子以乐观
的心态面对着一切,照样活得自由自在,一如既往地担负着他那份责任。
想想自己,在考试失利时,总是觉得这门学科没学好,而不是找出错误的原
因,对症下药。被人误解时,我总是很苦恼,伤心甚至生气,而不是一笑而过,
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误解是常有的事,对自己说声:“没关系!”乐观地面对它。
只要拥有了乐观,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乐观能让困扰越跑越远,乐观可以
改变黑暗世界,乐观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9
今天,我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非常兴奋地写下了这篇《呼兰河传》读
后感。
我这才明白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萧红写的全是
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灵活现的。不管是高兴还是悲伤都好
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能产生共鸣似的,好像她说的都是我们所熟悉得不
能再熟悉的……她是凭她个人的天赋与对生活的观察在创作,使我们感到特别真
实。
她的言语时而朴素平淡,时而风趣幽默,她的书使我们对读书有了更大的兴
趣,写出了她对呼兰河城的观察遇到她对一些人或事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她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写出了一个孩子对自己家乡的回忆,对童年生活、人
的记忆,不是编出来的故事,“我手写我心”表现得非常突出,我们也应该这样。
快来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著作,但更像是自传。她是近代女作家,被誉为“20
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我最喜欢“我家的大花园”这章。书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十分详细,特别在
写“我”时,把“我”与祖父在园子中栽花、拔草、种菜和铲地等事写得详略得
当,描写细致。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一句话不但能感觉到“我”是祖父
的“跟屁虫”,也能流露出“我”很喜欢祖父。
“我”跟着祖父做农活都是以玩为主。比如种菜时,祖父是用力把土踩实,
而我是随意踩着玩;铲地时,祖父是一点一点的铲,“我”却是这一下那一下的
铲。祖父也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他不但没有打断“我”,反而继续让“我”玩,
说明他很理解孩子。
“我”只要在园子里就不会孤独,因为这里充满生机,不会被约束,十分自
由。累了就靠着一个土堆上休息,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吃,农作物想开花就开花,
想结果就结果,更能反衬出在这园子里的自由。
我也真想有个这样的大花园啊。我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园子里无拘无
束的玩耍,同时我也想有一个了解孩子,很有慈爱感的祖父。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
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
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
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
父非常疼爱萧红。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
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
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想到这儿,那个沉浸的学习考试中的我终于释放了出来,品味着童年如蜂蜜
般的香甜,令人回味无穷。那些在乡野中度过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萧红,一
位伟大的作家,她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呼兰河传》不禁
让我看清了旧社会的真面目,还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茅盾对《呼兰
河传》的评价,也是我打开萧红童年记忆之门的钥匙。
《呼兰河传》主要讲述了作者萧红的童年时期,在她的家乡呼兰河城里发生
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故事。
令我感觉最温暖的是第三章,祖父的园子。在这个园子里,作者就像那园子
里的倭瓜,黄瓜,蝴蝶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花开了,就像睡
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
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也让我想起了
我那七彩的童年,童年永远是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讲述了率真可爱的小团圆媳妇被愚昧迷信的婆
婆给活活折腾死的事。我怜悯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境遇,痛恨无知的婆婆,也让我
了解了当时旧社会深入骨髓的封建迷信思想。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
代。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录,里面有美的,丑的;有善的,恶的;有七彩
的,灰色的;也有愚昧无知的从中我也悟出了家庭温暖以及知识和眼界的重要性,
也为自己能生活在新中国而感到荣幸,并立志为之努力奋斗!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说一
个人只要读书就是在进步;也就像阶梯一样,每爬一层,代表离终点又近了一步。
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爱读书。都说人活到老学到老。
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本书的主要内容也都在写萧红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主
要人物有:萧红、萧红的外祖父、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为什么说主要
人物有萧红的外祖父,而没有她的爸爸妈妈和她的外祖母呢?主要就是因为萧红
的爸爸妈妈和她的外祖母对萧红非常的坏,一点儿也不关心他,不顾及他的感受;
他的外祖父就跟他们不一样了,对萧红格外的好,所以__中写到萧红的爸爸妈妈
和他的外祖父的内容很少,而有一大部分都是写萧红小时候和她的外祖父一些事
情。
萧红出生的时候嘱咐都已经60多岁了,萧红三、四岁时,祖父快70了,70
岁的祖父非常爱萧红,他们爷俩在后园笑个不停,祖父的后园就是小萧红的天堂,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描述中,他
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他从小在后园里长大,萧红和祖父在后园里一起
玩,一起干活,萧红和祖父时时刻刻在一起,童年充满快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在众多的现代女作家中,我觉得萧红(张乃莹)不像其她女作家那样幸福,
她的生活、经历令人流泪。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写了她那美好的童年。与她
成年后的生活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此书语言简朴,大作家茅盾(即沈雁滨)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
事诗,一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书中有着萧红的特有的写作手法,
极具个性地描绘了她小时候的事、她的祖父、她的家。
沉浸在萧红的回忆中,看她祖父教她念诗、看她捉弄祖父、看她邻居愚昧的
迷信做法……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就好像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可萧红的
经历夹杂了各种情感,鲁迅写得像杂文,她写得似自传。二人虽相识,但流派完
全不同。萧红的人生更丰富,但又更单调。其中凄惨的成份太多。她18岁时,
最亲的人——祖父便离开人世,她父亲对他不好。1938年4月,与第三任丈夫
端木蕻良结婚不久,就在香港病故了。悲惨的人生啊!
话题远了,再回过来。萧红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那小团圆媳妇的事,
她只有十二岁,却活活地被无知、无情的婆婆连打带骂,加上迷信的做法残酷地
折磨死了。结束了悲剧的人生……
总而言之,这本《呼兰河传》值得大家去赏、去品。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全班同学在寒假都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既有意
思又可悲凉的小说。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大作家萧红的作品,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作家,她
的生命几乎都用在了写作上。她小时候虽然悲苦,可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
中抗争。她的一生中,发表了《生死场》、《砂砾》等作品。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第三章。因为这一章讲述了萧红
与她那善良、慈祥、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祖父在一起的一个个美好故事。一开
头书中就讲了祖父的园子,一读到这里,我就不自觉的融入其中,好像自己也在
那个美丽的园子里了。园子里的蜻蜓是金色的、蚂蚱是绿色的、蜜蜂则嗡嗡地飞
着……。那里是如此的美丽,我好想一直在那个园子里玩耍啊。
我不仅喜欢那个充满圣灵的大园子,我还喜欢萧红的祖父。他快七十岁了,
可他仍然保持一颗和作者一样的童心,和他孙女一起快乐的玩耍、一起读诗、一
起哈哈大笑。让作者对她的童年充满了幸福的回忆。
这一章节给我的启迪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用童年一样纯真、善良、宽
广的胸怀来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22:2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85723187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呼兰河传精彩片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呼兰河传精彩片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