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常规化验单
[英文缩写]bloodroutine;血RT。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英文缩写]CD
代号项目
结
果
参考范围
WBC白细胞成人
4.0-10.0
10*9/L
6个月-2岁婴儿
11-12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RBC红细胞成年男性
4.0-5.5
10*12/L
女性
3.5-5.0
10*12/L
新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7.0
10*12/L
HGB血红蛋白成年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HCT或
PCV
红细胞比积或
红细胞压积
男性
0.42-
0.49L/L或
42%-49%
女性
0.37-0.43
L/L或37%-43%
PLT血小板100-30010*9/L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7-11fl
PCT血小板压积0.11-0.28%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2-95fl
MCH平均血红蛋白量27-31pg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0-360g/L
NEUT%中性细胞比率杆状核0.01-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分叶核0.50-0.70
(50%-70%)
LYMPH%淋巴细胞比率(20%-40%)
MONO%单核细胞比率(3%-8%)
EO%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5%-5%)
BASO%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1%)
NEUT#中性细胞数杆状核0.04-0.5
10*9/L
分叶核2-710*9/L
LYMPH#淋巴细胞数0.8-4.010*9/L
MONO#单核细胞数0.12-0.810*9/L
EO#嗜酸性粒细胞0.05-0.310*9/L
BASO#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
RDW_SD红细胞分布宽度SD37-51%
RDW_CV红细胞分布宽度CV11.5-14.5%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15%-17%
P-LCR大型血小板比率13-43%
ESR血沉男性0-10mm/L
女性O-15mm/L
1.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项目:WBC,GR#,GR%,LY#和
MON#,LY%和MON%,HGB,MCHC,PLT,HCT及推算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RBC,MCV,MCH,PCT,MPV,RCDW,LCDW。
2.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LY%淋巴群
MO%中间群
GR%粒细胞群(中性粒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血液化验问答总汇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
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
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
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
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
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
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
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
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
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
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
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
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
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
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
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
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
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
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
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
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
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
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
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
愈的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
殊病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
标。
4.问:仪器化验和打印的血常规检验内容又多又复杂,如何看
懂?
答:现在在一般大中型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测定。患者拿到的是列有十几项参数的化验结果。因为医院
采用的仪器不同,打印结果的编排顺序也不一样。表1、2、3列
出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细胞各项参数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参考值、测定单位。
表1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文名称英文缩写参考值范围单位
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女3.5~5.0新生儿6.0~7.0
10*12/L或106/μl
血红蛋白(血色素)HGB或Hb男:120~170女:110~160新生
儿: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98fl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27~31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红细胞压积HCT男:40~50女:37~48%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1~15%
白细胞计数WBC4.0~10.010*9/L或103/ml
中性粒细胞NEU;NE;GR;50~70%
杆状核粒细胞1~4%
嗜酸粒细胞EOS2~6%
嗜碱粒细胞BAS0~1%
淋巴细胞LYM;LY20-40%
单核细胞MON;MO3-8%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或103/ml
平均血小扳体积MPV6.0-11.5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20%%
血小板压积PCT0.115-0.28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光电MEK6108K型)
日期和时间17/AUG/9816:12
标本编号NO.0113
白细胞WBC7.7x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LY%23.3%
中间细胞百分比MO%8.3%
粒细胞百分比GR%68.4%
淋巴细胞绝对值LY1.8x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MO0.6x10*9/L
粒细胞绝对值GR5.3x10*9/L
红细胞RBC3.06L×10*12/L
血红蛋白Hgb92g/L
红细胞压积HCT27.2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9fl
平均红细血红蛋白量MCH30.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38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3.5%CV
血小板PLT174x10*3/mL
血小板压积PCT0.11%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8f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8.9%
表3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东亚SYSMEXF-820型)
编号和日期NO.1025/8/98
时间10:00
白细胞WBC7.0x10*9/L
红细胞RBC4.48x10*12/L
血红蛋白HGB133g/L
红细胞压积HCT0.397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8.6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9.7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35g/L
血小板PLT103x10*9/L
小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百分比W-SCR0.285
大细胞(粒细胞为主)百分比W-LCR0.715
小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绝对值W-SCC2.0x10*9/L
大细胞(粒细胞为主)绝对值W-LCC5.0x10*9/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0.121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2.2f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1.4f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红细胞测定有何意义?
答: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
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
命约为120天,每天有许多细胞因衰老而死亡,另有许多新生的
红细胞取代衰老的,使红细胞数量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
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
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此
时需做红细胞计数以得到红细胞的确切数量。
红细胞英文缩写为RBC。正常人红细胞因性别和年龄差异
有所不同:
男性:(4.0~5.5)x10*12/L
女性:(3.5~5.0)x10*12/L
新生儿:(6.0~7.0)x10*12/L
(1)红细胞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而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增
多,超过参考值上限或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失常。常见于以下
情况:严重呕吐和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脱水、尿
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
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绝对增加此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
如居住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重的
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可使红细胞数量呈病理性增加;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的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也属红细胞数量病理性绝对增加。
红细胞数量减少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
和大量失血三种主要原因。
(3)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
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
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
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
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多见于溶血性贫
血、地中海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5)各种急性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
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
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血红蛋白是用于评价人是否贫血的主要指标吗?
答: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生理
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
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组织中
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这也与
血红蛋白有关。
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
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蛋白测定值
为主要依据。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具有基
本相同临床应用价值,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还有特定的比例关系,
如每升血液中有1.00×10*12个红细胞,相当于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浓度为30克(30g/L)。可以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分析血红蛋
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是否平行。如有较大的差异则说明红细胞的
体积大小和形态有所改变,或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有所改
变,此时应该注意MCV、MCH、MCHC等几个红细胞参数,他
们也是分析判断贫血的几个重要指标。
7.问:“你有几克血”是怎么回事儿,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多
少?
答: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有病人说“医生,我的血色素有几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几克血?”这样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所涉及的只是一个常
用的测定项目:血红蛋白。血色素即是血红蛋白,是非标准的称
呼,或者叫“俗称”,英文缩写可写为HGB或Hb。血红蛋白可
以用“克”这一单位来计量,是表示单位体积血液中携带的血红
蛋白量。惯用测量单位是每百毫升(分升)血液中含有多少克血红
蛋白,而现在多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以每升(一千毫升)血液中
有血红蛋白多少克为准。例如以前人们说“我的血色素是15克
(15g/dl)”,而现在应该说“我的血红蛋白是150克(150g/L)”。血
红蛋白参考值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国内较为公认的参
考值如下:
男性:120~160g/L,最高不应超过175g/L。
女性:110~150g/L,最高不应超过165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的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接近于成年
人,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红蛋白比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偏高,
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增高。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使用价值近似,血红蛋白的升高和降低
可参考红细胞升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血色素是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答:血色素是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是评价病人是否
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使得血
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长期贫血的病人除了有具体的临
床表现外,还可能在外表上有不同的表现。如皮肤颜色和巩膜(俗
称白眼球)与血色素高低有一定关系,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和人士
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巩膜,眼皮、面颊、指端、嘴唇等部位初
步判断是否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如发现上述部位呈现苍白色,没
有健康的血色或粉红色,即疑及贫血问题,但最终的和准确的血
红蛋白结果还必须由实验室测定后得到。
9.问:表示贫血的红细胞参数有哪几项?如何用它们判断贫血
类型?
答:医生用于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浓度,除了血红蛋
白外还可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还应进一步参考平
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传统上贫血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们的分类方法是按照MCV、
MCH、MCHC的不同而设定的,详见表4。
表4贫血的MCV、MCH、MCHC分类法
贫血类型MCH(pg)MCV(fl)MCHC(g/L)
(参考值)27~3180~98320~360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32~50>正常,100~160正常,320~360
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27~31正常,80~98正常,320~360
单纯细胞性贫血
<正常,21~24<正常,70~80正常,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12~29<正常,50~80<正常,240~300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因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
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
单纯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10.问:RDW是什么参数,它与贫血的分类有何关系?
答:RDW是一个新的红细胞参数,它的全称是红细胞体积分布
宽度,它的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如果红
细胞体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较低,在参考值范围以内。如
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参考
值为:11%~14.5%。RDW作为一种新的红细胞测量参数。它只
能出现在用自动化细胞计数仪测定的结果中。它同样可以作为贫
血分类的指标之一,一般可以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
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具体贫血分类指标和常见疾病如下:
(1)MCV降低,RDW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慢性
疾病、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
(2)MCV降低,RDW升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
铁性贫血、β-型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
(3)MCV正常,RDW正常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正常人属
于此种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脾切除术
后、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
后等情况。
(4)MCV正常,RDW升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
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5)MCV升高,RDW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6)MCV升高,RDW升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加叶酸或
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
血。
11.问:什么是红细胞压积,测定红细胞压积有何意义?
答:血液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可以把血液分为两大部分,血
浆和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温氏管)按规定
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
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
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
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数
(或百分比),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
可用毛细管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
HCT或Ht,测定单位现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
表达(L/L)。
参考值:
男:0.40~0.50L/L(40%~50%)
女:0.37~0.45L/L(37%~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
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
加。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
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
低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
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
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12.问:血液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答: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
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将不会
存在。血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血液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球)
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
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
胞因为分量较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
明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
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
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气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也会分成两
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血清
中不含有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成分。
13.问:血液是如何循环的,人有多少血液?
答:血液是一种黏稠的红色液体,它流经人体的各个部分,从心
脏出发,经过动脉到小血管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回到心脏,
经过心脏将血液送入肺内,静脉血在肺脏的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
后,血液重新带足氧气变为鲜红的动脉血,再回流到心脏中,进
行下一轮的循环。
一个成人大约有相当于体重的8%的血液在全身各个部位循
环,也就是说如果体重为60公斤的人约有4.8公斤的血液。血
液的比重约为1.060,因此4.8公斤重的血液约有4.5升。
14.问:化验中要求的全血、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答: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
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他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
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
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
清。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
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
得到的。
抽血做化验中常遇到某些化验要求用血清测定、用全血测
定、用血浆测定,即是指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多用于凝血
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
定。
血液的抗凝处理需要抗凝剂,选用什么抗凝剂应根据具体的
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15.问:血液应该是鲜红的,为什么有时抽出的血是暗红的或
黑红色的呢?
答:前面说过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人体动脉多处于身体
的较深部位,因此不易看到,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因含有较多的氧
份而呈鲜红色,因此在动脉末梢部位如耳垂或指尖部取血或皮肤
外伤后流出的血常显红色或鲜红色,此外略有贫血的患者血液也
多显鲜红色。静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浅部位,如在肘部、手背、
大腿和脚面极易看到,并且呈青紫色,静脉中流淌的血液为静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静脉血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而显得颜色暗
淡。做血液化验时多从肘部静脉抽血,因此你看到的抽出的血液
常为暗红色或黑红色,此时也可表明你的血液中含红细胞和血
红蛋白较多。此外当血液浓缩时或患有肺心病的病人静脉血可呈
黑紫色。
在指尖等末梢部位取血时也有可能见到血液的颜色较深,类
似于静脉血,这是因为它们多来源于末梢静脉一端,或血红蛋白
浓度较高,或血液浓缩等因素造成。
16.问:抽静脉血化验之前有哪些准备?
答:提到化验,病人就会联想到抽血和疼痛,心情就会有不同程
度的紧张,小孩还可能会大哭大闹。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
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为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
病人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保持放松状态。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
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
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以外,
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抽血之后再服用,以免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
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
您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
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经常听患者说“抽了这么多的血
需要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呢?”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
因为这只占人体全部血量的0.5‰~3‰,不需要任何补充和特殊
营养,人体完全可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
抽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血液分配在不同的试管内以适应不
同的实验要求。
17.问:采末梢血有何要求和准备?
答:末梢血主要有耳垂取血和指尖取血两个部位,婴儿可在脚后
跟取血。耳垂取血痛感较轻,但取血量较少,特别是耳垂较小的
人比较难于取血。指尖取血痛感较明显,但采血量较多,特别是
对于血常规化验,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测定结果。
采血前应将皮肤清洗干净。在冬季寒冷的室外进到室内后不
要立即取血,应使身体暖和以后,特别是应使采血的耳垂和手暖
和起来。在采指血前不要用热水烫手,保持手指干燥,如指尖有
伤口、甲沟炎、红肿或皮肤病应避开使用此手指。指尖采血一般
用无名指,因无名指刺破后不会影响手的日常生活功能,当然也
可用中指或食指,无特殊区别。采耳垂血时应将耳垂上的耳环等
挂饰物取下,采血后不要立即挂上。
采血后应用消毒棉块或其他消毒止血物品压紧针刺破处,不
要触及脏物,不要立即浸水洗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问:末梢血可用于哪些化验?
答:末梢血因其取血方便,多用于一些简单易行,用血量少,测
定快速的化验检查。较为常用的项目有血常规化验、血型、微量
法或称快速血糖(使用血糖试纸条法)、微量法血沉(潘氏法血沉)、
微量红细胞压积测定等。
由于现代化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原来需用静脉血或用
血量较大的项目也有了快速的微量法;这些项目也可使用末梢
血,如与肝功能有关的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乙肝
表面抗原(澳抗)等测定;与肾功能有关的肌酐、尿素氮和尿酸;
与血脂有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测定;某些酶类如激酸激酶、乳
酸脱氢酶、胰淀粉酶、微量元素的测定等。许多新的可用微量末
梢血进行快速检测的项目还在不断建立中。
19.问:许多实验为何要求空腹抽血?
答:空腹抽血已成为许多项化验检查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许多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
抽血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到的。
(2)进食后可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而不能得到
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生高。在头天晚间进
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十小时以上,体内各种物质已达
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
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
(3)人体生物周期的变化,某些项目指标因采血时间不同,变
化较大,如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下午至晚间则逐渐下降,因
此在同一时间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人在早间运动较少,而进食、劳动、运动、工作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可使一些化验指标波动,有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
不利于与以前所做结果的比较。
20.问:耳垂血、指血、静脉血、动脉血各有何用?
答: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
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
脉血和末梢血。
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俗称:胳膊血),用注射器穿刺抽血,
抽血量根据化验项目不同及项目多少不同,抽血几毫升至几十毫
升不等,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
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实验和绝大多数特殊实验。
耳垂血和指血统称为末梢血,常自耳垂部或指尖取血,采血
量较少,多在0.1毫升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快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等简单快速的实验,但现在有许多医疗单位血常规检验也用
静脉血来做,可获得更准确稳定的结果。
动脉血因携带氧气,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通常用于做
血液气体分析。
小儿贫血概论
[定义]
贫血(Anem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
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
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
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
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
量与血容量有关。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虽然单位容积
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可能已有贫血。此时单凭红
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分度]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
血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9-12克/分升为轻度,6-9克/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为中度,3-6克/分升为重度,3克/分升以下为极重度。红
细胞数在300万-400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为轻度,200
万-300万为中度,100万-200万为重度,100万以下为极重度。
必须指出的是,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与红细胞数的减低程度在
不同种类的贫血可不平行,例如在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的
减低较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为显著,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血
红蛋白量的减低则较红细胞数的减低为显著。
此外,在诊断贫血时必须参照不同年龄小儿血红蛋白量和红
细胞数的正常值作比较,才能较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程度,例如新
生儿初生时,其血红蛋白量如为12克%,这与初生时血红蛋白
的正常值比较,则表明患中度贫血。
[分类]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
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
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
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
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
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
/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1)大细胞性贫
血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
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正细胞性贫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为<80立方微
米,MCH小于正常,MCHC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
致的贫血属于此类。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立方微
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
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
破坏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
良三类:
1)失血性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和
慢性失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2)溶血性
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包括(1)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
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酶缺陷如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3)血红蛋白
合成与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包括(1)免疫因素存在有破坏红细
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2)感染因素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
对红细胞的破坏。(3)化学物理因素如苯、铅、砷、蛇毒、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4)其他如脾功能亢进。
3)造血不良
如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骨髓抑制(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
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以上两种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病因分类
法。由于形态分类可用于推断病因,对病因诊断起辅助作用。因
此,可互相补充。
[临床]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和年龄等因
素有关。一般而论,急性的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
较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休克。而慢性贫血,早期由于机体
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
逐渐出现症状。小儿对慢性贫血的耐受性一般较成人为大。个别
慢性贫血患儿(如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在重度贫血时仍可走
路上楼。由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全身,贫血时,血
液含氧量减少而呈低血氧症,这就引起组织与器官功能减退而产
生各系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方面;
一、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
减低,使皮肤(面,耳轮、手掌等)、粘膜(睑结膜、口腔粘膜)
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每易误诊为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
盖贫血的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
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二、造血器官反应
婴儿期由于造血器官的功能尚未稳定,当造血需要增加时,
往往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组织呈增生性反应,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
血状态,出现肝脾和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
外造血一般不增强),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
胞。
三、各系统症状
1)循环和呼吸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症状是互相联系的,贫血时,由于组织缺氧,
可出现一系列代偿功能改变,如通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来达到
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活动后更明显)。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
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到重度贫
血代偿功能失调时,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
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2)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
恶心、腹胀或便秘等。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3)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动等,脑组织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缺氧可出现昏厥。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
等。
[治疗]
一、去除病因
这是治疗贫血的关键,但尚有某些贫血趵病因尚未充分明
了,对此,应积极加以研究,明确其病因,并予以去除。
二、一般疗法
适当护理,预防感染,注意饮食疗法,饮食的质和量应取决
于小儿的年龄和病情。
三、药物疗法
治疗贫血的药物主要有:铁剂、维生素Bl、和叶酸。铁剂
仅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l和叶酸适用于营养性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此外,氯化钴、睾丸酮、中药首乌、阿胶、当
归、鸡血藤、熟地黄等均有刺激骨髓造红细胞的作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再生低下性
贫血。
四、输血疗法
重度贫血或因贫血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输血是抢救措施。长
期慢性贫血者,若代偿功能良好,可不必输血,必需输血时宜注
意输血量和速度。输血量一般10ml/kg/次。输血速度不宜过
快,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对于贫血合并肺炎的患儿,每
次输血量和速度更应减少和减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并发症处理
婴幼儿贫血易合并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紊乱等,
对此,除应积极处理外,还需要考虑某些特点,如贫血患儿在消
化紊乱时,对于体液失调的调节能力较无贫血的患儿差,在处理
时宜结合具体情况,仔细分析观察,并及时给以对症和针对病因
的治疗。
血细胞计数仪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慧文章来源:好医生
利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
泛的检查项目,正确合理地使用和解释检验项目及结果是临床诊
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的使用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普通手段难
以测量的参数,使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不再局限于显微镜下少数细
胞的微观结构,对血细胞的体积分布情况,离散程度,特别是异
常体积血细胞的数量、分布区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形态学
和病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能反映病因学。利用血细胞计数
仪对血细胞进行分析,其优越性不光表现在血液病的筛查与早期
诊断上,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也是其它检查所不能及。
现就常见的血细胞参数变化及血细胞直方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血细胞计数仪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出现的血细胞计数仪采用了电子、光学、化学等技术,
可以更全面、更准确、更快速对单个或多个样本血液中的白细胞、
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进行分析,精确度高,成本低廉,在第一时间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丰富的实验检查资料。数据储存方便、
利于提取和分析,已成为临床医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方法之
一。
比起传统的手工方法,血细胞计数仪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如果操作不当,结果的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如何保证血细胞计数仪结果的可信度?
保证标本的生理状态采集标本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流
程,避免溶血、污染等现象的发生,防止“垃圾进垃圾出”。
分析中做到准确、精确使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分析是要做
到操作熟练,参数设置恰当,保证监测信息的准确可靠。
合理评价检测结果由于血细胞计数仪获得的数据是立体
的,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分析和评价试验的结果,
切不可武断行事,同时应该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给出正确的诊断
结论。
三、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直方图是血细胞计数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
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直观的表达方式,
主要由白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共同组成。
不同型号的血细胞计数仪的分析结果稍有不同,本文以KX-21
型血细胞计数仪为例,分别就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的
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报告的组成吧
(一)KX-21型血细胞计数仪报告组成
1.普通血常规结果
包括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
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等。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见表1。
表1血常规正常参考值
2.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细胞分类及正常参考值见表2,主要有6个部分,分别如
图1所示。其中:(1)(2)表示滴入溶血剂后的小白细胞个数比率
和个数,相当于淋巴细胞;(3)(4)表示滴入溶血剂后的中细胞个
数比率和个数,相当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5)(6)表示滴入溶血剂后的大白细胞个数比率和个数,相当于嗜
中性粒细胞。
表2白细胞正常参考值
图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3.正常红细胞直方图特征
红细胞分类及正常参考值见表3,图2是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的分布特征,(7)表示RDW-SD,即红细胞分布宽度—SD,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将直方图顶点的高度定位100%,自下而上高度为20%时红细
胞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改变的参数,能客观地反
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主要用途是①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
效观察;②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③有助于贫血
的病因学分类。
表3红细胞正常参考值
图2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4.正常血小板直方图特征
血小板分类及正常参考值见表4,图3是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的分布特征。(8)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将直方图顶点的高
度定位100%,自下而上高度为20%时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检测
血小板凝集,与红细胞的重叠等有意义。(9)MPV:平均血小板
容积,低鉴别线和高鉴别线之间的血小板平均容积,被认为可以
提供血小板早血功能,体内血小板动态等有用信息。(10)P-LCR:
大血小板比率,12fl与高鉴别线之间的血小板比率,对检测血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凝集,与红细胞的重叠以及监测血小板造血功能等有意义。
图3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下面让我们着重看看这些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直方图的评价
1.白细胞系统的指标(表5)
表5白细胞系统的指标
英文简称
细胞总数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N%,绝对值GRAN
淋巴细胞百分率LYM%,绝对值LYM
中值细胞百分率MID%,绝对值MID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绝对值E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ASO%,绝对值BASO
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绝对值MONO
变异淋巴细胞百分率ALYM%
2.白细胞直方图
(1)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
如图4所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淋巴细胞比例减低时,
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粒细胞峰明显变大,淋巴细胞峰明显变小。
严重细菌感染时,如果中性粒细胞发生中毒性改变,粒细胞峰可
向左移动或向右延伸。
图4嗜中性粒细胞增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单核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图5)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在单核
细胞区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其大小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程度有
关,常显示“R3”报警提示。值得注意的是,仪器显示的“MO”
或“MID”增高仅表示可能是单核细胞增高,也可能是嗜酸性粒
细胞或幼稚细胞等,因此,必须涂片染色后经显微镜确认。
图6淋巴细胞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淋巴细胞减少(图6)
(4)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图7)白细胞直方图上也在单个
核细胞区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其大小也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程
度有关,注意事项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相同。
红细胞溶解不全,白细胞凝集等的直方图特征分别见图8和
9。值得注意的是,异常的直方图仅提示检查者粗略判断各类白
细胞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提示在显微镜复检
时应注意这些变化的真正病理意义,或在正常人体检中筛选是否
需要进一步血涂片检查,仅根据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来进行临床
诊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图8红细胞溶解不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9白细胞凝集
(三)红细胞直方图的评价
1.红细胞系统的指标
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
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
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
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直方图(RBCHISTOGRAM)等。
其中,MCV,MCH,MCHC三项又被称为红细胞指数,是判断
贫血的经典参数,但临床实践发现,MCHC的异常往往是由测
量误差所致,而并非真实的疾病状态,给临床判断带来不便。但
有两种情况例外,一个是严重缺铁性贫血MCHC表现为减少,
另一个是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时MCHC增高,这两种情况
MCHC具有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价值。
RDW是由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表示,比红细胞大小不均
的观察更为客观准确,其增大的临床意义有:
(1)用于IDA诊断与疗效观察,IDA时,增高,当MCV
正常时,RDW增大为早期缺铁的指征,补铁后,RDW正常。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时RDW
升高,而轻型地中海贫血时,RDW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贫血进行分类(Bessmanff分类法):将MCV与RDW
结合对贫血分类更完善。
关于传统的RBC参数与RDW变化与贫血的关系总结如表
6,7,8。
表6各种贫血MCV、MCH、MCBC的变化
表7个中贫血RDW的变化
表8基于MCV和RDW的贫血分类法
MCV减低MCV正常MCV增高
RDW正常REW增高RDW正常RDW增高
RDW正
常
RDW增
高
儿童缺铁成人
早期或混合营养
再障
叶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乏/B12
慢性疾
病
Hbs(2/3)
或地贫
慢性疾
病
贫血性血红蛋白
病
肝病
无贫血
杂合子
地贫
HbH病
无贫血
的血红
蛋白或
酶一场
骨纤
免疫性溶血
肝病
CLL
冷凝集素病
MDS
新生儿
2.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分布在50~200fl范围内,呈左偏态分布,利用
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到根据MCV和RDW
为基础的贫血分类,观察贫血治疗后的反映以及各群红细胞的
MCV。如红细胞大小发生变化或异质性改变,均可见红细胞直
方图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
(1)小细胞贫血时,RDW正常,红细胞主群左移,分布在
0-100fl,峰顶在75fl处。主要是“小细胞低色素”RDW轻度增
高,红细胞主群左移,分布在50~100fl,峰顶在65fl处,主要
见于“小细胞低色素和不均一性。RDW明显增高,直方图表现
为有两个细胞峰,小细胞峰左移,峰顶在50fl处,大细胞峰封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90fl处,“小细胞低色素和不均一性”。
(2)大细胞性贫血(图10,11)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RDW正常,红细胞主群右移,分布在75~130fl,峰顶在100fl
处,即“大细胞性”。②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群明显右移,
分布在75~150fl,峰顶在105fl处,RDW轻度增高,“大细胞、
均一性”。③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峰明显右移,有两个细胞峰,
峰顶在100fl处为主,“大细胞、不均一性”。
(3)正常细胞性贫血:①RDW正常,红细胞主群分布在
55~110fl,峰顶在88fl处,“正常分布”。②RDW轻度增高,红
细胞主群分布在40~120fl,峰顶在80fl处,“不均一性”。③RDW
明显增高,红细胞分布在40~150fl,峰顶在90fl处,怀疑异常
分布,“不均一性”。各种常见贫血RBC直方图见图12,13。
缺铁早期,血细蛋白(Hemoglobin,Hb),MCV尚属正常的
情况下HDW可增高。故RDW在缺铁贫的早期诊断上有意义,
经铁剂治疗恢复期的红细胞直方图,由于造血原料得补充,造血
系统增生,网织红细胞增高,此时红细胞直方圈出现大小不同的
细胞群体,RBC直方图呈现取峰,基线增宽,标志着治疗有效,
一段时期还会增高,且MCV、MCH、MCHC值均恢复正常。巨
幼细胞性贫血图峰右移,峰值低,基底部增宽,说明体积大的细
胞分布多,示为大细胞性贫血(图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0大细胞性贫血
图11红细胞大小不等
图12各种常见贫血的RBC直方图
图13缺铁性贫血与轻型低贫的RBC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治疗前B治疗后7天
C治疗后17天D治疗后20天
E治疗后26天,F治疗后223天
图14某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情况
(四)血小板直方图的评价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直方图上正常血小板集
中在2~15fl,呈左偏态分布,在25~30fl处,曲线逐渐接近横
坐标(图15)。
(1)大血小板(图16):峰右移,35fl处接近横坐标,MPV
明显增高。
(2)血小板凝集(图17):分布峰左侧起点高,离横坐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6cm,右侧在20fl处,离横坐标0.4cm.与正常差别明显。血片
上可见5~15个凝集成堆的血小板。
(3)此外还有例如小红细胞干扰,小血小板等均可导致血
小板直方图异常。
血小板为多功能的细胞.在生理止血及某些病理过程起着重
要的作用。血小板是巨核细胞浆分出的片断,易于粘附、聚集
和破坏,干扰因素多,必须对图形、数据进行谨慎分析,并且寻
找出结论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除了以上分析的干扰外,还应结
合显微镜下分析结果。
图15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图16巨大血小板
图17血小板聚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总结:
RDW在直方图上的应用
RDW疾病直方图
正常RDW
再生障碍性贫
血
细胞增殖缺陷
RDW升高
缺乏叶酸及维
生素B12
获得性溶血性
贫血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是周围血的有核细胞,其数量显著少于红细胞,占
0.1%~0.2%。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
细胞,其中粒细胞还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白细胞计数波动在30%以下,在临床诊断上无意义,
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细胞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年龄:成人的白细胞总数为(4~10)×109,新生儿为
(15~20)×109,6月~2岁为(11~20)×109,
2、日间变化;午后高于清晨:一日之内最高和最低可相
差一倍。
3、安静松弛时稍低,活动和进餐后稍高,
4、运动、疼痛、和情绪的影响。
5、妊娠和分娩常常升高,尤其是最后一个月。
如果检查出有以下改变的就有明显的病理意义。
1、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2、核右移:
正常人周围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核以2-3分叶为主,若5分叶
核以上超过3%时叫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造血功能
衰退的表现。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其他恶性贫血。
3、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急性感染:白细胞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
严重性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急性中毒:如急性化学药物中毒,白细胞升高,可达
20×109/L以上,以中性分叶核为主。
c.急性大出血:白细胞升高程度与机体的应激状态,出
血造成的一过性缺氧有关。
d.严重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在
10×109/L以上。
e.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其他
肿瘤等。
4、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
a.某些感染:如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如伤寒副伤
寒;病毒感染和原虫感染(如疟原虫感染)。
b.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理化损伤:长期化疗和放疗的病人,骨髓造血功能
会明显受到抑制而导致白细胞减少。
d.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
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e.脾功能亢进。
5、淋巴细胞增多
a.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
b.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的恢复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6.淋巴细胞减少:
如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会导致淋巴细胞
减少。
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劳动、寒冷、精神刺激等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
白天低,夜晚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其病理变化为:
a、增多:如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皮肤
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血液病;
b、减少: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传染病早期。
8、嗜碱性粒细胞记数的临床意义:
a.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
细胞也可增多),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少见),某些转移癌及骨髓
纤维化。
b.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最高(50%~70%),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
见于胎儿、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白细胞增多可达15×
109/L,分娩时疼痛和产伤可使其进一步增高,如无合并10症于
产后2周左右恢复正常;剧烈运动、严寒、暴热等刺激也可见白
细胞增多。
以上一过性白细胞增多在去除影响因素后不久则可恢复正
常,系边缘池内的白细胞过多地进入循环池所致,而持续时间较
长的白细胞增多则与贮备池加快释放等有关。
②病理性增多
A.反应性增多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等。其白细胞总数的增高视感染范围、严重程度及机体反应性如
何而有所不同.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分类时可见中性
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多>l0×109个/L并可伴轻
度核象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常>20×109个/L并出现
明显的核象左移。感染过于严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机体反应性
较差时白细胞可不增高反而减低但伴有严重的核象左移。
严重的组织损伤如严重的烧伤、机械性损伤、较大手术后、
心肌梗塞等均可见白细胞增高,并可借此来区别心梗与心绞痛。
大量血细胞破坏内脏(如肝、脾)破裂或宫外孕破裂所致大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此时白细胞可迅速增高,达20×109/L,且可出现于血红蛋
白降低之前。
急性中毒见于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等中毒;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也常见白细胞(中性
粒细胞)增多。
以上反应性白细胞增多常与边缘池内细胞过多释放入血且
机体动用贮备池、成熟池乃至分裂池内的白细胞有关。
B.肿瘤性或持续性白细胞增多
常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者白细胞一般
<100×109/L,分类时以原、幼粒细胞为主,而慢性型者白细胞
常>100×109/L,分类时以中幼、晚幼以下各阶段粒细胞为主,并
伴有较多的嗜酸、嗜碱粒细胞,此时须与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
反应相鉴别。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某些感染见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沙门
氏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时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白血性白血病,此时
白细胞可<1×109/L,分类时呈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非白血性白
血病只有经骨髓检查才能确诊。
③慢性理化损伤度长期接触电离幅射(如X射线等,或应
用、接触某些化学药物、有毒物质(如氯霉素及含有机磷的农药
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自身免疫性抗核
抗体导致白细胞减低。
⑤脾功能亢进肿大的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
过多的白细胞及分泌过多的脾素灭活了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
因素。
2.嗜酸粒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1)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
①反应性增多
A.过敏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风疹、食
物过敏、血清病等均可见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可>10%。
B.寄生虫病特别是肠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感染等。
C.某些皮肤病湿疹、天疱疮、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等可见
血中嗜酸粒细胞轻或中度增多。
D.某些传染病一般急性传染病血中嗜酸粒细胞均减少唯
猩红热时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能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活化
补体的酶继而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
②肿瘤性或持续性增多
A.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系统的恶性疾患如何杰金病
及某些上皮系肿瘤,肺癌时也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B.某些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可>10%,
并可见其幼稚型;罕见的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其白血病性嗜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粒细胞可达90%,出现较多的幼稚型,并可见形态学改变。
(2)嗜酸粒细胞减少
由于嗜酸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较低故其减少多无
临床意义。在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由于它抑制组胺合成可
间接导致嗜酸粒细胞减少。
3.嗜碱粒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1)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
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常伴嗜碱粒细胞增多,可达10%或
更多。
②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异常增多,可
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
③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嗜碱粒细胞增多。
(2)嗜碱粒细胞减少
由于嗜碱粒细胞所占百分率甚低故其减少多无临床意义.于
速发型过敏性反应如寻麻疹、过敏性休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
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以及应激反应等可见嗜碱粒细胞减少。
4.淋巴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一周的婴儿淋巴细胞可达50%以
上,可持续到6~7岁,其后逐漱接近成人的数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病理性增多
A.相对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因中性
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
B.绝对性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如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百日咳等常见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亦可
见淋巴细胞增多;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前者以原幼淋巴
细胞为主,后者则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并均可导致白
细胞总数增高.白血病性淋巴肉瘤时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之后,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5.单核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1)单核细胞增多
④生理性增多出生后二周的婴儿血中单核细胞增多可
达15%,儿童亦可较成入稍高。
②病理性增多。
A.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结核如严重的浸
润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等单核细咆百分率可明显增高,可达
30%以上而使白细胞总数可达20×109/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可见一过性单核
细胞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等单核细胞也可增多;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细胞总
数增高且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亦可增多。
(2)单核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5:3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607311850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单核细胞比率偏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单核细胞比率偏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