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介中的性别话语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社会变革,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均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女性似乎在个人发展中也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迷茫。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
了提升,但另一方面,传统性别观念也有所“回潮”,如赞成“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
应该以家庭为主”的男女比例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7.7个和4.4个百分点[1]。如何理解性
别观念中所呈现出的矛盾和摇摆呢?这是不是当前社会主流文化中性别话语的折射?
以往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化的性别话语会直接作用于中国妇女的日常生活,作用于她们的
行动、性别关系和社会位置[2]。有研究者指出,国家对妇女性别身份的官方叙述发生了两次
重要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父权制特点的性别身份转向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性别身份,再到多元
化的性别身份,相应地,“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话语逐渐衰落,而“妇女回家”的声音则逐
渐高涨[3]。还有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前后出现了由“泛政治化”性别话语向市场导向的
“泛市场化”性别话语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国家、市场与传统的话语错综交叠,使得女性
在具有更多选择机会和自由的同时,也更容易迷失方向[4]。
由此可见,社会主流的性别话语本身就不是协调一致的存在,而是兼具变迁与冲突。如何更
好地理解当前社会个体在自身性别定位中的困境?对性别话语的建构过程和叙述方式进行梳
理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主流媒介中性别形象的剖析则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切入点。因为
媒介作为一种社会性别的控制技术,可以对两性关系进行调整、修正、重构、生产、规训以
及论斥或论证,而媒介文本则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场域之一[5]。
现有关于媒介形象的性别分析屡见不鲜,研究指出女性形象多存在类型化、娱乐化的问题
[6],但关于主流媒介中的性别形象分析较少,仅有的对《中国妇女》杂志和《中国妇女报》
等媒介的分析指出,其人物多呈现出女劳模或女强人等单一形象[7]。文献回顾的结果表明,
已有研究在媒介性质及节目类型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关注了那些以市场为主
导、将性别形象转化为娱乐消费对象的媒介[8],忽视了对主流媒介在社会性别话语构建中作
用的考察。就研究方法来说,多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路径,容易疏漏媒介形象背后所隐含的
更为丰富的性别意涵,同时分析多限于对女性形象的勾勒,缺乏与男性参照群体的比较。因
此,本文期望以权威的主流媒介为载体,对其所涵盖的媒介形象展开内容分析和符号学分
析,从而揭示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对性别话语的选择、表达及其后果。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选择以中央电视台大型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作为分析的媒介。主要是基于两点考
虑:其一,这一节目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每年选出10位(组)能代表中国
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感动中国人物”,至2013年已持续了11年,引起了社会的广
泛关注,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其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需
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传达意义,因此会在节目中传递出最为显著的性别符号。《感动中
国》节目开播以来,截至2013年3月,评选出110组共计113位[9]“感动中国人物”。本
文将其作为分析对象全部纳入研究框架。根据研究目的,笔者依据下列标准建立了内容分析
的符码基模,并搜集了相关的基本信息。
(1)性别(分为“男性”“女性”两类)。
(2)年龄(分为“40岁以下”“40~60岁”“60岁以上”3类)。
(3)职业(分为“工人”“农民”“商业服务业人员”“科教文卫人员”“艺术与体育人
员”“企业家”“/警察”“政府职员”“学生”“其他”10类)。
(4)榜样类型及事迹类型(榜样类型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分
别对应的事迹类型是:“孝顺父母”“相濡以沫”“舐犊情深”“自强不息”,“恪守信
义”“见义勇为”“伸张正义”“大公无私”,以及“工作成就”“忠于职守”“刚正不
阿”“以身殉职”)。
本文将依据上述变量进行内容分析,重点考察在榜样人物的塑造上男性和女性是否获得了同
等的重视与机会。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揭示现有媒介人物的性别形象是如何构建及传播
的,本文还将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的颁奖词及视频为文本,通过对其进行
符号学的释义和分析去再现构筑性别形象的文化符号及其意涵。
三结果与分析
(一)性别形象的再现
本文对“感动中国人物”媒介形象的内容分析,主要是以性别为关键变量,对样本的生理形
象、职业形象、事迹形象和榜样形象展开比较和分析,以期厘清不同性别的媒介形象是否存
在显著差别。
1.生理形象
生理形象的操作化指标包括性别和年龄。对性别变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剔除以团队(两人
以上,不包含两人)形式出现的“感动中国人物”之后,11年间共有113人当选,其中有
28位女性,约占全部当选人数的1/4,而男性在数量上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历年来
“感动中国人物”的性别比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态势呢?从性别分布数量来看,节目创办至
2013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之前,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女性寥寥无几,每年
仅有1名或2名女性出现在榜单上。2007年之后,“感动中国人物”中的女性数量有所增
加,除了2010年只有1名女性当选的极端情况外,每年当选的女性人数基本稳定在4名左
右,其中2009年达到最大值,与同年度当选的男性平分秋色。
为明确男性和女性榜样人物在当选年龄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还对“感动中国人物”的性别
和年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感动中国人物”的年龄与性别统计
对年龄变量的统计数据表明,“感动中国人物”的年龄跨度非常大,最小当选者的年龄为
12岁,最大当选者的年龄高达100岁。总体上而言,大多数当选者处于中年,当选时的平
均年龄约为51岁。表1的数据显示,“感动中国人物”中男性与女性的当选年龄分布存在
显著差异。男性当选者的年龄分布较为均匀,而女性当选者则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时期,尤其
是40岁以前的阶段。具体来说,女性当选者中年龄最小者仅有12岁,且超过一半的人在
40岁之前获此殊荣,但60岁之后当选的女性仅有3名。这一结果说明,相较于男性而言,
年龄较大的女性的社会价值有可能被忽视。
2.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主要是考察不同性别的“感动中国人物”在职业类型的分布上是否均衡。对历年来
当选者的性别及职业类别的交互统计和分析结果见表2。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3:2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53045184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性别符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性别符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