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官职: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
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
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
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
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
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
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
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
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
同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
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
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
历、教授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
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
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
州判、土州判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
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
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
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
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
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
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
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
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
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
县仓大使
武官官职: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
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委员、
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
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这些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
他们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
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便外出。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
了。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
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但一般
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
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
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第二种是科举夺魁
而得官。科举分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
予武职。第三种是从士兵中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
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即
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
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
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
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辅
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
辅国公等爵位不同。册封嫡子共二级,分别为世子(亲王嫡子)、
与长子(郡王嫡子)。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
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太监的品阶
清代官位品级的标志是以在蟒袍外罩的天青色褂子上所绣的文
禽、武兽的补子来显示的。太监没有官位,不能穿补服,只能穿
箭袖蟒袍.
但是康熙末年规定太监最高官位为5品,最低为8品,乾隆七年
规定太监官位最高为4品而且永为定制!慈禧太后因为宠爱李连
英,打破了祖宗的定制,封李连英为2品。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太
监最高的品位!
清朝统治者开国后,汲取了前朝宦官乱国的教训,制定“祖制”,
对宦官限制很严。例如规定太监最高是四品官衔(在清朝只有一
个太监是四品官衔,述有五品、六品至九品,然而被授到这一品
级的太监也不出100人。在清朝宫禁之内,太监总额为3000人,
比明朝少得多),不准干预政事,不准和外官交往,不准离开京
城,违者斩无赦。所以,在清代的前期和中期,太监的势力不大,
后期那个恃宠而骄的太监安德海被斩,其理由也是“违反祖制”。
总管太监:四品,也有以七品执守侍充者,官衔为宫殿监督领侍,
宫殿监正侍,计14人。
副统管太监:六品,官衔为宫殿监副侍,也有执守侍衔者,计8
人。
首领太监:八品使监,也有无品级者,计43人。
笔贴式太监:八品侍监,此品级太监只有敬事房才有。
太监:从事扫除、守护之役者,无品级,人数不定。
不同品级的太监,穿着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赏有太监顶戴的称
为老爷,无顶戴的称为师父。在清末,督领侍张德安,长春宫的
大总管张谦和,二总管阮进寿就是二品顶戴--“红顶子”。大总
管、二总管依次往下排分为带班太监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
另外,是众多的小太监和从事劳作的下层扫殿太监,登记森严,
一级压一级。
此外,在各宫殿太监中,还设有总管、首领、掌案的、回事的,
以及小太监。其他宫内各个处所,又分为首领、大师父、二师父、
带班、陈人,最末一等就是徒弟了。太监头目都收徒弟,下班后,
捧洗漱用具、拿扇、持麝尾,都有徒弟侍侯。
到了晚清,随着各种需要,分管什么职责,就有什么名目的太监,
如驮妃太监、侍膳太监等,连外国进贡来的自鸣钟,也有专门太
监负责,称其为“自鸣钟太监”,可谓是名目繁多,令人瞠目。
清王朝在管理其官员上,采用的是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这种制
度把各级文武官员先划分为九个级别,每个级别称为品,每品又
分为“正”和“从”两级。这样从正一品开始,之下依次为从一
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等等,直至从九品,合为九品十八
级。有低级官员不能列入九品之内者,称做“未入流”,附于从
九品之后。各品官员的官服,沿袭明朝之制,在其前胸和后背缀
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也叫“背胸”,所以当时的官
服也叫补服。补子上所绣的图案一般是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
依官员的品级和文武职别相异,这就形成了官服的多种图案。同
时,各品官员的帽顶,采用的是黄金缕花为座,其上饰有东珠和
宝石。东珠又称北珠,是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中所产的珍珠,颗
大光润,绚丽多彩。宝石是一些产量稀少而极为贵重的非金属矿
石,一般硬度较大,透明度高,色泽艳丽,闪光耀眼。这种帽顶
的装饰,依官员的品级有别。这样,各品官员的官服图案与官帽
顶饰各不相同,用以显示和区别官员们的级别。
正、从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鹤,武官前后均绣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形状如鹿,头上长有独角,
全身遍生鳞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征祥瑞。帽顶,文武官皆为
缕花金座,中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红宝石是含铬而红色透
明的刚玉,常见的有玫瑰红、大红和暗红等,血红和鸽血红为稀
世珍品。
正、从二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锦鸡,武官前后均绣狮。
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珊瑚。珊
瑚是由生长在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娶集
而成,形似树枝,质地坚硬,多为红色,亦有白色或黑色的,以
艳红为最名贵。
正、从三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孔雀,武官前后均绣豹。
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蓝宝石。
蓝宝石是含钛而蓝色透明的刚玉,色彩夺目,与红宝石一样同为
珍贵的宝石。
正、从四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雁,武官前后均绣虎。
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青金石。
青金石的硬度较大,具有很强的玻璃光泽,颜色美观,常呈极为
鲜艳的深蓝、天蓝、紫蓝及淡绿蓝等色彩,作为帽饰闪光耀眼。
正、从五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白鹇,武官前后均绣熊。
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水晶。水
晶一般是指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但常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而
分显各色,分别称为蔷薇水晶、黄水晶、烟晶、茶晶、紫晶、墨
晶等等。
正、从六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鹭鸶,武官前后均绣彪。
彪即指小老虎。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
上衔砗磲。砗磲是热带海域中的一种软体动物,其贝壳大而厚,
略呈三角形,呈黄绿青紫等色彩,极为美丽,可作为装饰品。它
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珍珠,同为中国古代七宝。
正、从七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鸂鶒,武官前后均绣犀
牛。鸂鶒是古书上指象鸳鸯的一种水鸟。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
金座,中饰小水晶一颗,上衔素金,常称素金顶。
正、从八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鹌鹑,武官如武七品,
前后均绣犀牛。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阴文金顶,无其他装饰。
正、从九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练雀,武官前后均绣海
马。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阳文金顶,无其他装饰。
从九品以下未入流的低级官员,其官服图案及帽顶装饰,亦
随九品官之制。
除以上定制之外,对某些机构官员的官服图案亦稍有变通。
主掌司风纪、察中外百官之职,辨其治之得失与其人邪正的都察
院,其主官左都御史,官列从一品;其副主官左副都御史,官列
正三品。主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的各省按察
史司,其主官各省的按察史,官列正三品。他们的官服图案皆不
随同品级文官,而是前后均绣獬豸。另有品级稍低的道员、六科
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其官服图案亦从此制。獬豸是中国古代传
说中的一种异兽之名,相传它能辨曲直,见人互相争斗之时,即
以其角触抵不正直的人。都察院、各省按察史司、六科、十五道
等机构,基本上都属于监督、勘察、稽核机关。选用能明辨是非
曲直,敢于勇斗不直者的獬豸作为这类机关主要官员的官服图
案,可见清王朝统治者当初用心之良苦。他们用传说中的异兽,
表达着自己对这些机构所寄予的希望。希望这些机构能发挥作
用,清明吏治,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政权。但是,穷途末路
的清代封建王朝,其性质决定着它吏治的黑暗,这历史发展的规
律,是根本不可能改变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1:0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44625183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州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州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