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教师与问题学生过招
1
行为表现
汪,男,2008年9月入学,主要问题行为:
1.作业拖拉严重,有时上课做小动作,喜欢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引得大
家哄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
2.汪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有障碍,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有
攻击性行为。
3.上课积极举手,但是几乎每次发言都不完整,有时简单的问题需要较长时
间才能回答起来,有时答非所问。
行为分析
1.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忽冷忽热,有时间了过问一下,没有时间就
长时间不闻不问。老师找谈话就把孩子在老师面前打一通,以示他的严格。孩子
在学业上产生了差距,累积越多,对学习的厌烦情绪愈加严重,就出现了经常不
完成作业的情况。
2.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他上课积极举手,有时在课堂上
讲笑话和做小动作,是希望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老师对其的教育方法不恰
当。刚上第一节课,他很积极地举手,站起来结结巴巴回答了问题,花了稍长的
时间。回答完之后,我表扬了他的积极认真,希望下次能够更流利更完整的回答
老师的问题。下课之后,一些学生跟我说,以后能不能少叫他回答问题,免得浪
费时间。在班级,他常常是班主任罚站、批评的对象。久而久之,汪与老师之间
产生了抵触情绪,在班级中处于孤立状态。他不合群,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
矫正措施
明智教师与问题学生过招
2
根据汪的问题,我采取重新认知、重新评价,调控情绪,指导行为的策略。
“重新认知”就是通过改善汪对自身的认识,提高其自信心。“调控情绪”就是
帮助汪及时觉察、妥善处理,有效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
力。“指导行为”,就是以明示、暗示、奖罚等手段对汪进行及时的指导,特别
是在其进步的时候给予奖励,通过强化,增加其积极行为。
因此,实施了以下辅导过程:
1、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汪的成绩很差,加上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汪
也认为自己是个差生,因而放弃了努力。
2008年10月9日
经过观察我发现汪上课举手非常积极。
上午第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换算。其中有一个问题将0.8
元化成以角作为单位是()角。当时我提问:“超市里有一种橡皮标价是0.8
元,如果用角作单位橡皮的价格应该标多少呢?”这个问题属于生活小常识,非
常简单,所以我就请他回答。结果回答正确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
下课之后,我找他谈话:“今天上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汪有些紧张,
不知道说什么。我说:“老师觉得你今天表现很好,不仅坐得很端正,而且积极
举手发言,老师非常高兴。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成绩肯定会提高,能坚持吗?”
他用力的点点头:“能”。我说:“那老师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好不好?老师
相信你说到做到。”汪非常诚恳地回答了我。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想在学习上很快帮孩子找回自信,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过分腔调提高学习成绩,势必会在他的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压力,适得其反。
要帮孩子找回自信,首先发现他的优点,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应给他机会,
先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适当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孩子渐渐树立自信心。
2008年10月20日
汪上课表现有进步,因此我让他中午和我一起去食堂为班级领午饭。
在班里其他同学心目中,他是个差生,学习成绩不好,经常犯错误,老师不
会喜欢,所以其他孩子不会尊重他,也不会跟他玩。我有意制造一些机会,交给
明智教师与问题学生过招
3
他一些小事情做,比如能给他一些分发作业本的机会,说明老师信任他,也是树
立他在同学中良好形象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消除其他同学以往产生的偏见,有助
于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2、调控情绪。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帮助汪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不同感受。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汪充分体验
正面情绪带给自己的愉快,以及发怒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负面影响。
(2)帮助汪及时宣泄情绪。我平时注意观察汪与人交往中的情绪反应,一
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和他进行交谈。以使他尽快消除不良情绪。并引导他及时评
价自己动怒行为的得失。
2008年10月23日
在体育活动课时,同学王某不小心碰撞了汪,汪摔在跑道上擦破一层皮。汪
见了恼羞成怒,一把拉住王某,朝他脸上就是一拳。我待他情绪平复之后,请他
到办公室进行交谈。一开始他闭口不谈,脸上的表情是一副“哼,我没错”的模
样。后来我告诉他老师不是想批评他,而只是了解一下情况而已,他才放下架式。
他一直认为别的同学是在故意欺负自己。于是,我告诉他:用打人的方法来解决
问题,不会得到其他同学认同,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如果采取语言沟通等文
明的方式,就能和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3、指导行为
小学生可塑性强。问题学生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我
们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问题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兴趣、个性特
征及心理需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优点,因势利导,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
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想要提高汪学习成绩,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就是解决其怕做作业的问题。我
校采取了每位学生都有备忘录,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家长需要签字。但是该生的备
忘录上家长很少签字。
2008年11月24日
明智教师与问题学生过招
4
上午晨读课后,我给汪的父亲发了条短信:“汪,最近在学校表现挺不错,
有明显的进步,如果能够及时完成作业的话,学习成绩的提高将会更快,希望您
与我们共同努力!”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由于家长处于一个消极
的状态,所以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必须调动其积极性。
中午我找汪谈话,和他讲解了作业的重要性,并达成了协议,不会做的可以
先空着,第二天早读课一下就过来问老师,会做的就要保质保量的完成。第二天
汪主动向组长交了作业,不会的也过来请教了。我首先表扬了他信守承诺,是个
好孩子,并数了数有几道题不会,适当引导他自己积极思考,希望明天的作业不
会的数目能减少,哪怕少一道题那都是进步。
汪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我利用晨间谈话、班队课号召全班同学,利用集体舆
论,促进汪自我管理。倡导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他,为其在班级准备一本记录本,
让全班同学每人每天为他写一条优点,记录下来,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为他找到优
点的同学。这样他时刻会牢记我要好好表现,全班同学都在关心我呢,有了这样
的心态,他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效果总结
根据观察记录矫正开始后总能看到汪的脸上散发出友善的微笑:
1、通过长期的跟踪辅导,汪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同学们都说:“现
在,我们都喜欢和他玩了!”汪也说:“和大家在一起真快乐,我以后一定要和
大家真心相处。”
2、汪不但交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热心帮助他人。班里的王凯同学生活困
难,他把自己“富贵猪”储蓄罐里的钱全都捐了出来,今年的助残日,全班同学
中,他捐助的也是最多的了。
3、汪渐渐有了“热爱班集体”的观念,并积极付诸于行动。如运动会上给
运动员带巧克力、饮料,自己利用休息天的时间给班级修理坏拖把和坏扫帚。此
外,他还每天中午清理讲台,整理图书角的图书。
明智教师与问题学生过招
5
4、汪开始实施积极的自我控制,发怒的频率降低了,平常总能看到他的脸
上散发出友善的微笑。
评析
该案例运用了降低行为发生率的基本技术——消退。同时结合了刺激控制
技术和契约法,成功地对汪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从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中,我们体会到:
1.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行为矫正是学校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建立在
关心、爱护的基础上,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注重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详细询问学生其问题行为的特征与背景,建立良好的咨
询与矫正关系。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接纳、关心和同情,他才能透过矫
正关系来改正自己的行为。以上个案都是从关心、爱护、理解的角度去和学生进
行交流沟通,进而完成问题行为的矫正。
2.运用激励、鼓励等正强化手段。
从一个问题学生成长记录等成功的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发展功能对应的适
应性行为是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关键。在众多的强化物中,社会性强化物,比如
口头表扬,同伴认可、教师的关注与微笑等,在行为矫正中是很有效的。激励、
鼓励等正强化手段是学生问题行为矫正主旋律。面对新时代环境下学校学生众多
的问题行为,我们如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如何在发展的框架内评价他们,
如何真正的尊重他们并进行平等的交流,是每个教师需要深思的。
3.常抓不懈,减少反复
学生的问题行为大都是形成性行为和频发性行为,因此,在矫正过程中,要
密切注意问题行为的反复。这就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引发行为发生和强化的原因,
尤其是过去事件的经验和信息。这会有助于分析当前的问题行为,选择适合的矫
正程序和干预手段,减少反复的可能。
明智教师与问题学生过招
6
4.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训
练。训练可以使机体形成固有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不是靠单纯的说
教能形成的,只有依靠反复的训练。所以,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当学生体会
到好行为习惯的益处时,条件反射自然得到强化,将会受益终身。尤其在群体规
范性行为方面,如升旗仪式、出操队形等,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
5.心理、行为双管齐下
行为矫正仅是学校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并非万能,应和学校的其他教
育形式有效的结合,如心理健康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教育等等。同时,我们也
感觉到:①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了行为的形成和改变的强化和消退,在实际运用
过程中没有注重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强调了行为的生理性,忽略了心理对行为的
决定性影响,深层次的研究必须,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和其它教育手段有机的结合,同时心理性的问题行为和其它一些学生问题,
不能生搬硬套,勉强运用。②本研究仅对学生外显的部分问题行为进行了实践性
的个案研究,没有涉及内隐的认知行为,而且行为的测量、矫正是非常专业的领
域,系列的方法、技术还必须考虑学生、家长心理的承受以及教育法规。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0:5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438841830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交流的艺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交流的艺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