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兵部侍郎杨应聘生平与史实述略
陈昌云
【摘要】杨应聘于晚明政治军事生活影响颇大,然《明史》无传,生平事迹淹没多年.
梳理新近出土墓志及相关实录县志资料,可详考其生平,主要经历移民后代、乌程县
令、兵部职方、三边总督、兵部侍郎等五大阶段,一生最大功绩在于抗击外敌入侵,
戎马一生中还有志文艺,传世诗文数十篇,是位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YangYingpin
hadaconsiderableinfluenceinpoliticsandmilitaryaffairslifeexerting
duringLater-MingDynasty,buthehasnobiographyinHistoryofMing
Dynasty,memoir
countyannalsdatarecently,unearthinganinscriptionontombtabletand
chorography,fivebigstagescanbegetsuchasmainexperienceimmigrant
descendant,magistrateinWuchengCounty,theMinistryofWarin
Feuda,trilateralGovernor-General,viceministeroftheMinistryofWarin
lcontributionofhimliedinalifetimeresisting
foreigninvasions,stillhadaspirationliteratureandartinarmyhor
lifetime,andtenpoeticworks,whoisthenationalherobothliteratureand
militaryaffairs.
【期刊名称】《蚌埠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6)002
【总页数】4页(P176-179)
【关键词】杨应聘;生平;功绩;墓志
【作者】陈昌云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9
杨应聘(1556-1620),字行可,安徽怀远人,万历朝官至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总督宁夏、甘肃、陕西三边军务,后金入侵时暂署兵部印,谥赠兵部尚书,对晚明
的政治军事生活影响颇大。然《明史》无《杨应聘传》,其它史籍也无专载,其生
平事迹淹没多年。1994年8月,杨应聘及其夫人李氏墓碑在蚌埠涂山出土。怀远
人王明康和孟庆沂由此发文介绍两篇墓志①,但文章过于粗略,缺乏对杨应聘生平
事迹的细致梳理,还有几处明显失误,实为憾事。文章以墓志为主线,参稽《明神
宗实录》《明史》《浙江通志》《安徽通志》等史籍,详考杨应聘的生平事迹,以
彰显这位皖籍名人的历史功绩,也可洞察晚明内忧外患的政治风云。
据墓志铭所载,杨应聘祖先原是浙江桐乡人。明初,朱元璋为建设帝乡,洪武三年,
“宜令五郡(苏松嘉湖松)民无田产者往临濠开种,就以所种田为己业。”(《明太
祖实录》卷53)洪武七年,“又徙江南富民十四万田濠州,以善长经理之。”[1]
杨家即是明初大量江浙移民中的一员,“国初有子春公者,应徙实中都,遂受廛怀
远人。”[2]这位杨春公便是杨应聘先祖。江浙移民迁至贫穷落后的凤阳府后,朝
廷“使各农田而实地,以壮京畿”(《明太祖文集》卷6),他们失去原有行业优势,
大多一蹶不振,一些文化世家甚至家破人亡,杨家能从灾难中重新崛起,实属不易。
杨氏后人多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成为官宦世家,杨镛贵官浙江参政,杨宾官南
京户部主事,祖父杨时秀任山东按察司签事,父亲杨逢辰是贡生,连“祖母徐、母
段俱赠淑人”[2]。杨氏传至杨应聘,显赫至极,却一枝独秀,杨应聘有兄弟三人,
兄长应韶、应诏默默无闻,原配李氏是浙江绍兴府巡检司巡检贾公幼女,后封淑人,
却婚后无子,夫人荐以婢女为妾,后以侄杨景旭继嗣,家族遂逐渐衰微。杨家多出
文官,尤其父亲杨逢辰官太学,长于诗礼之家的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还
在太学上过学,“年十六补博士弟子员。”[2]杨应聘生于嘉靖丙辰年(1556),早
年就以聪慧出名,“明清第一进士”史邦直识其面相,认为他必成大器,后果如其
言。杨应聘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七岁进士及第,为他后来施展政治才华奠定了基
础。
万历十一年(1583),杨应聘进士及第后初任浙江乌程县令,在六年两届任期内,
他做了大量有利于地方安定、民生疾苦的政事。一是树清廉之风。上任之初,杨应
聘就轻装简从,拒绝当地父老乡绅的奢华宴请,并规定衙役不许索要百姓财物,
“令自饮水而外,不以累吾民也。一蔬一米,必平价而后入。”[2]重树了廉洁奉
公的官府形象,当地政风民情为之一变。二是办案高效、不徇私情。杨应聘精研律
法,断案严明公正,本着惩恶扬善原则,他对情有可原者从轻发落,而对强取豪夺、
贪汅奸诈之徒严惩不放,有力打击了地方邪恶势力。三是缓催征、不扰民。为让百
姓安居乐业,杨应聘“终岁不遗一隶卒下乡落”[2],深得民心,百姓主动交粮纳
款,全县每年的资产清查、赋税摊派都能按期完成,邻县效之莫及。四是赈济灾民。
丁亥年(1587),乌程突遇水灾,杨应聘只身前往灾区赈灾,通过开仓放粮、煮粥
施舍,救活了无数灾民。五是兴修水利。针对地方水灾严重状况,杨应聘发动全县
人民兴修水利,不断筑塘建坝,使之起到防洪和水运的双重功效。《(雍正)浙江通
志》载:“荻塘在城南一里南门外,转东环城,接运河。明万历戊子己丑间,知县
杨应聘修筑。”[3]《(嘉庆)大清一统志》载:“东塘在乌程县东,以障西来诸水,
且通往来,明万历十七年县令杨应聘修筑。”[4]五是兴学施教,培养人才。《(雍
正)浙江通志》载:“万历十六年,知县杨应聘重修加广明伦堂基。”[3]使之成为
当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他还善于发现、培养、举荐人才,崇祯朝当政时间最长
的阁老温体仁即受到他的推赏,温体仁也对他感恩戴恩:“因忆总角为童子试,辄
受公奖拔。戊戌礼闱,复幸出门下。通籍以来,竞竞不至陨越,以有今日,伊谁之
赐。”[2]杨应聘就职乌程六年,政绩卓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云:“杨应
聘……知乌程县,缓催征、平冤滞、兴堤防、清浮田、勤荒政、倡教化,不阿上官,
不假贵要,治称最。”[5]正因他在乌程任上的勤政爱民、治理有方,百姓视之若
青天父母,以至转任时,“士民攀辕卧辙,车枳不得进者累日。”[3]可见青年时
期的杨应聘即是一名深得民心的地方循吏。
戊子年(1588),三十三岁的杨应聘调任兵部任职,成为京官,此时他正值壮年,
本应大展鸿图,不想却遭压抑、埋没达二十多年。任职兵部之初,他就进论兵之策,
才华立显,却招人嫉妒,仅任车驾主事。次年(1589),杨应聘奉命护送二十二岁
的潞王朱翊镠就藩卫辉府,由于工作布置周密,一路平安顺畅,因功转调兵部职方
司,不久升郎中。1593年,杨应聘母亲去世,他守孝三年,期满后,继任兵部职
方。此时,宁夏发生哱拜叛乱,边境告急,兵部官员大多只知争吵不休,唯有杨应
聘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从容应对,悉心调度,“或一日部覆至数十疏”,“凡
将材良楉,士马强弱,关塞坚瑕,敌形倚伏,一一指掌,虽亲历其地者,蔑以过
也。”[2]最终朝廷取得平叛胜利。1596年,面对日本大举侵犯朝鲜,杨应聘力主
派兵退敌,兵部尚书宋应星不听他言,委派卖国贼沈惟敬谈和,终至误国下狱。不
久,左侍郎李桢主政兵部,他非常器重杨应聘,“左司马克菴李公倚若左右
手。”[2]由于李桢听取了杨应聘的用兵策略,明朝最终赢得援朝之役的巨大胜利。
晚明官场黑暗,贿赂成风,杨应聘为官正直清廉,不喜结交权贵,虽然在平定哱拜、
援朝之役中贡献突出,官职却一直得不到升迁,直至1601年,杨应聘才调授五品
京堂叙用,后“升光禄寺少卿”(《明神宗实录》卷339)。光禄寺少卿掌管祭祀膳
食,非杨应聘所长,也无实权,人们都为之不平,他却泰然处之。同年,四川土司
杨应龙叛乱,杨应聘奉旨入蜀,参与平叛事宜。“万万二十八年六月初六,各路合
攻,破海龙囤,杨应龙势急自尽。”(《明神宗实录》卷348)平叛后,杨应聘还是
没得到升迁。此时他父亲去世,遂绝意仕进,回乡隐居,筑室“古涂乐丘”,笑傲
山林,安然休养十多年。直至壬子年(1612),“乙巳吏部复兵部……复补光禄少卿
杨应聘原职。”(《明神宗实录》卷491)此时他已是五十七岁高龄老人,虽谋略过
人,但长期得不到重用,以至于退养家园。
1612年正月,杨应聘第三次出仕,沉寂多年的他终于迎来了政治春天。同年六月,
“升光禄寺少卿杨应聘为太仆寺少卿分管西路。”(《明神宗实录》卷486)上任之
初,他就亲下基层视察,整风肃纪,惩弊扬善,吏风为之一变。由于杨应聘治理有
方,国家马匹数量迅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朝廷抗击蒙元的实力。次年,“升太仆寺
少卿杨应聘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地方”(《明神宗实录》卷515),在三边
总督刘敏宽领导下,肩负河西边防重任。当时宁夏敌情不断,外族火落赤、沙计、
猛克什力、吉能、明爱相继犯边,尤其河套酋长吉能恃其部落强大,要求朝廷赏赐
八年市贸税,杨应聘主张予以拒绝:“吉能者,卜失兔子,为套中之主,士马雄诸
部,见卜失兔袭顺义王,补其五年市赏,遂挟求封王,且还八年市赏。边臣不许,
则大怨。”(《明太祖实录》卷239)他认为吉能等外族贪得无厌,不予重创,即便
恩惠相待,也很难长期保持正常关系,但目前国内兵力、粮饷紧缺,不足以开战。
于是,他一方面向各部落昭示明朝大国恩威,警告他们不要无端挑衅,另一方面,
积极发展边境农业生产,巩固城堡边防,多方筹措军饷,缉查间谍,严格训练士兵,
挑选精兵强将,治军奖罚分明,不到一年,军容军纪大变,城防坚固无比。
乙卯年(1615)秋,外族吉能因明朝没有满足要求,心中怨恨爆发,纠集七个部落
侵犯边境。万历四十三年九月,“吉能遂合套中诸部大举入寇,东道高家大柏油、
神木柏林,中道波罗,西道砖井、宁塞,诸城堡尽被蹂躏。副将孙洪谟御之大柏油,
中伏被围,游击万化孚等不救,士卒死伤过半,洪谟遂降。”(《明太祖实录》卷
239)面对敌人嚣张气焰,杨应聘亲临前线,他根据敌情排兵布阵,派遣大将杜文
焕、萧如蕙等人设伏合围敌军,“四十三年九月,宁帅杜文焕、副帅萧捷侦火酋之
从砖井来,设阵于柳树涧,前后斩首二百五十二颗。”[6]此役极大地鼓舞了明军
士气,也充分展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此后,在他的筹谋下,宁夏明军取得一系列
胜利,万历四十四年二月,“沙计谋从双山、建安入犯,秉忠设伏待之,遂大败去,
斩其首二百有奇。”(《明太祖实录》卷239)“四十四年二月,宁夏总兵官杜文焕
移镇延绥,至安边与火落赤等遇,大战破之。”(《康熙延绥镇志》卷5《纪事
志》)万历四十四年九月,“甘肃虏银定歹成入犯,镇番参将潘国振却之。”(《明
神宗实录》卷549)
由于谋划得当、屡建奇功,万历四十四年(1616)六月,“巡抚宁夏右佥都御史杨
应聘三年考绩有旨,杨应聘升都御史照旧巡抚,荫一子入监读书。”(《明神宗实
录》卷546)万历四十五年(1617)七月,“升巡抚宁夏右副都御史杨应聘为兵部左
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明神宗实录》卷559)在他的正
确指挥下,西北战场捷报频传,“败吉能于柏林,又败之于建安,败沙计恩猛等于
双山,败威正宾兔等于东乐,败歹成银定等于庄镇,又败之于凉州。”[2]万历四
十六年四月,后金入侵抚顺,辽东战事吃紧,为响应朝廷号召,杨应聘积极分兵支
援辽东,派出杜文焕、赵梦麟、萧如蕙、杜松、官秉忠、柴国柱等大将率领精兵八
千,火炮多门赶赴辽东,成为征讨后金四路大军中的主力部队[7]。此时,虏酋银
定妄图乘河西边防分兵援辽之际,大举入犯,而杨应聘早以防备在先,又在宁镇等
地设伏。万历四十六年六月,“总督三边杨应聘题,四月初二日,青上湖达虏分三
股入犯,镇总兵李怀信督官兵击之,共斩级一百八十八颗。”(《明神宗实录》卷
571)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陕西总督杨应聘奏狡虏两次入犯,劾延绥参将辛志
德戴罪立功从之。”(《明神宗实录》卷577)最终,彻底击溃了虏酋残部,迫使他
们主动投降纳款,西北战事平息,明军得以全力对付后金。杨应聘第三次复出后,
在河西战场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取得人生事业的辉煌。
万历四十七年,二十万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败于后金,辽东形势危急,兵部尚书黄
嘉善却因遭人弹劾,多次上书乞休,甚至不理军务,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老将
杨应聘再次挺身而出。十一月,他奉旨回兵部协理军务,“己未岁,司马公入参帷
幄,劳于筹划。”[2]主要负责由各地抽调兵马支援辽东事宜,“兵部左侍郎杨应
聘覆辽东经略熊廷弼题,为酌调土兵以资征战,奉旨该部速议。”(《明神宗实录》
卷588)“兵部左侍郎杨应聘题,先该本部因援辽之兵抽调不足,议于各边招募精
兵共二万名。”同年十二月,“命兵部左侍郎杨应聘暂署本部印务,以本部尚书黄
嘉善八乞休,暂令调理也。”(《明神宗实录》卷588)于是,他连天带夜地处理兵
部积案,“数日而尽,然积劳积伤,二竖遂入膏肓矣。病既剧,犹不敢即安,飞笺
走檄,从枕褥间加片版作答报,若不知有所苦者。”[2]杨应聘患病在万历四十八
年正月,“越明年,正月,寝疾不起。”[2]病危之中的他仍心系辽东战役,为国
事操劳,“(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兵部左侍郎杨应聘覆奏为照,经臣所请兵共十八万,
查自本年二月内出师后,该镇见在召募及陆续出关兵除铁岭阵亡外,共实在兵九万
八百一名,……急宜选发。”(《明神宗实录》卷589)其敬业精神堪比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七日,为国分忧、身心俱疲的杨应聘终于走到生命尽头,死前他
还怒骂:“匈奴未灭,身先死,无以报国。”[2]让人百感交集、扼腕不已。杨应
聘死后多次受到朝廷封赏,先是“诏赠兵部尚书、给诰命荫子,照例予祭一坛全葬,
仍加祭一坛,复遣官治窀穸,盖异数也”(《明神宗实录》卷592)。“万历四十八
年岁次庚申七月丙子朔越初六日辛巳,(嘉靖)皇帝遣礼部署部事右侍郎兼翰林院侍
读学士孙如游赐谕祭兵部左侍郎杨应聘”,传谕《谕祭文》一篇[8]。万历四十八
年庚申七月戊戌,“(泰昌皇帝)赠兵部右侍郎杨应聘为兵部尚书,仍给与考满恩典,
荫嗣男杨京旭为国子监生。”(《明光宗实录》卷2)“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八月庚午
朔越初三日壬申,(天启)皇帝遣直隶凤阳知府李枝秀特谕祭原任兵部左侍郎封兵部
尚书杨应聘”,传谕《谕葬碑文》一篇[8]。两文高度评价了杨应聘的历史功绩和
崇高品格。嘉庆二十四年,孙让修纂《怀远县志》,在《英贤传》中略载其事迹,
表达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除政治、军事功绩外,出身于文化世家的杨应聘也留下一些文化典籍。明万历四十
一年(1613),“升太仆寺少卿杨应聘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地方”(《明神
宗实录》卷515)镇守宁夏期间,他考察地形地势,与巡抚崔景荣一起主修了《宁
夏方志》,并作《重修宁夏志序》一文,后人杨寿在此基础上编纂成五卷本的
《(万历)朔方新志》,于四十五年(1617)刊刻,该书是现存宁夏方志中的重要一部,
弥足珍贵。万历三十三年,乡人王存敬、孙秉阳纂修《癸未怀远县志》,他参与校
阅,并为该志作序。《怀远县志》中还收录他为乡邻所作一首五言叙事诗《袁贞女
见旌诗》。《万历朔方新志》则收录杨应聘与上任总督刘敏宽唱和的《定西捷诗》
四首、《长城关同刘定于老先生饮眺和答》四首以及唱和巡察御史黄彦士的《和黄
武皋侍卿》二首,这十首均为七言律诗,质量较高。此外,杨应聘任光禄寺少卿时,
还为万历年间的一位同乡将军撰写《明北司城致政禹泉徐公暨配张孺人合葬墓志铭》
一文,也堪称佳作。《光绪凤阳县志》卷十四还收录题为杨氏所写的《万侯创修凤
山新路记》《万孝子传》《柳团山先生传》三文,不知真伪[9]。可见杨应聘是一
位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纵观杨应聘的人生轨迹,得知他出生于文化世家,从小深受儒家思想教诲,一生于
国于民功莫大焉。年轻时,他就任乌程县令,造福一方;壮年时就职兵部,出谋划
策,平叛有功;晚年的他坐镇河西,抵御外侮;最后协理兵部,积劳成疾。另外,
他还支持、参与宁夏方志和怀远县志编修工作,繁荣了地方文化建设,可谓文武双
全,功勋卓著。杨应聘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无尚伟大,后人将
永远铭记其历史功绩。
注释:
①两文分别为《关于兵部侍郎杨应聘的一宗历史疑案》,《荆涂春秋》,1996年
第4期;《明兵部侍郎杨应聘及夫人李氏墓志考析》,《安徽文博》2011年第7
期。
【相关文献】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孟庆沂.明兵部侍郎杨应聘及夫人李氏墓志考析[J].安徽文博,2011(7):128-130.
[3]嵆曾筠.(雍正)浙江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图书馆,1983:67.
[4]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289[M].四部丛刊续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5]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197[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图书馆,1983:197.
[6]方孔炤.全边略记·卷6《宁夏略》[M].崇祯刻本.第37页。
[7]程开祜.筹辽硕画·卷12[M].民国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景明万历本.
[8]李兆洛.嘉庆怀远县志·卷十九《英贤传》[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250.
[9]谢永泰.光绪凤阳县志·卷1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505-507.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0:4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43275182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哱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哱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