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分类:
儿童游戏的分类:(对游戏的认识角度不同分类也不同)
(一)认知分类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根据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类如下】
1、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0-2岁】
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自己的身体作为游戏的中心,喜欢重复摆弄物品
(主要表现形式: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品的游戏)
2、象征性游戏【2-7岁】
主要特征就是游戏中出现象征物或替代物“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喜欢模仿和想象,角
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3、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结构的材料来建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前期带有象征性,
后期逐渐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4、规则游戏【7-11】
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人以上。
(二)社会性分类
美国学者帕顿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角度,把游戏分为六种:
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
上爬下爬,到处乱转,东张西望
2、旁观
看、听、提问,但没有表示出要参加游戏。只有明确的观察、注视某几个儿童或群体的游戏,
对所发生的一切心中有数
3、独自游戏
专注于自己的游戏,没有接近其他儿童的尝试
4、平行游戏
同伴之间玩的玩具是类似的,但没有一起玩
5、联合游戏
仍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但开始有较大兴趣与其他儿童一起,常发生借还玩具、短暂交谈,
但是还没有建立共同的目标。
6、合作游戏
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相互合作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成目标。
(三)情绪体验分类
(四)根据游戏发展理论进行分类
„„„„
游戏-
认知发展(创造力、问题解决的能力)
社会性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帮助幼儿去自我为中心,良好同伴关系,亲社会行
为)
情绪情感发展(丰富深化情绪体验,帮助克服排解消极情绪。。。)
身体动作发展(无论是大肌肉活动: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
还是小肌肉活动:压、揉、搓、捏等
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质上都占有相应的代表区域,
其区域大小与身体该部位活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例,身体那部分的活
动越精细、越复杂,它在大脑皮质上所占区域就越大,越能促进思维发展,
反过来促进其动作更加协调、精确、灵敏)
人类学家着重研究人类生活的本质,认为游戏是人类从生存需要发展到追求享受的需
要,是人类从儿童成长为大人的过程。因此,儿童的游戏:1、学习面对真实的生活2、超
越真实生活的限制,寻求个人的自由。儿童人类学家朗格威尔认为:儿童从事着人类共同的
生活、工作;无拘无束的意义(游玩);创造世界,游戏是一种自发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人类学研究同时提出游戏的三种功能:
1、从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职业、礼仪、规则及所需技能技巧,学习生活所需的技
能技巧,游戏中学习着社会的习俗与秩序。在轻松的玩耍中,培养踏入社会必
需的适应能力
2、寻求个人自由发挥的特征
3、弥补现实生活中种种限制所带来的不满与沮丧
著名的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1981)认为,健康的儿童期是健康的成年期的先声,即一
个孩子拥有那些一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便能够造就充实的人性的所有特性。他认为,为了
防止“心理硬化”(Psychosclerosis),在生命的所有时间里,都需要游戏,欢笑、歌唱、
舞蹈、尝试、探索)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8:4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36545182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平行游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平行游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