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方寸之间大不同---红土网纹的细菌群落与共生网络差
异研究
导读
本研究阐明了作为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一
部分,网纹层内部的细菌群落组成的分化是由
于网纹层红、白部分环境条件差异所决定的。
长期风化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网纹土体结构,也
影响了其上细菌群落与网络的差异化分布特征。
这可能是首个关于同一层次不同组分土壤微生
物群落的研究。
文/赵晓蕊
原文编辑:钟陈
来源:土壤时空公号(2019年4月28日)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层是红壤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被认为是第四纪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土壤,因而也是古环境的
记录载体。过去对于网纹层的研究很多,多集中于对其形成原因和古
环境指示意义的探讨,基本明确了其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作为过去环境条件下的产物,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红白网纹是否会
引起微生物群落的差异,进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从未见
报道。基于鹰潭红壤关键带的钻孔样品,赵晓蕊等选择网纹红土层为
研究对象,将其中的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部分分开,利用高通量测序
技术,分析网纹层红/白部分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共生网络。
研究结果表明,网纹层红、白部分细菌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
红色基质部分的优势细菌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富营养型
细菌,白网纹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
(Nitrospirae)等寡营养菌的相对丰度较高(p<0.05)。共生网络分
析揭示红色基质部分网络的聚类系数和网络密度较高。结合网纹层的
环境属性分析发现,网纹层细菌群落和共生网络的差异与其环境条件
的差异密切相关。红色基质部分的矿质全量中铁氧化物等的含量要显
著高于白色网纹部分,这可能为细菌群落提供了一个相对富营养的环
境,因此富集了放线菌等富营养细菌,也进而形成了简单但更加稳定
高效的细菌共生网络结构;而白网纹部分由于长期的还原作用,养分
淋失更为强烈,为细菌群落提供了一个寡营养环境,主要富集了以硝
化螺旋菌门等的寡营养细菌。此外,质地也显著影响了网纹层红、白
部分细菌的差异分布,质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纹层的水文状况,
在白色网纹部分,由于水分造成的还原环境导致了养分的流失,进一
步促进寡营养环境的形成;而红色基质部分由于较少的水分流动保证
了相对小的干扰环境,也就促成了更加稳定的细菌群落和共生网络结
构。
网纹层红色基质和白色网纹细菌共生网络
本研究阐明了作为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一部分,网纹层内部的细
菌群落组成的分化是由于网纹层红、白部分环境条件差异所决定的。
长期风化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网纹土体结构,也影响了其上细菌群落与
网络的差异化分布特征。这可能是首个关于同一层次不同组分土壤微
生物群落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ScienceoftheTotal
environment(doi:10.1016/env.2019.04.305)。该研究得
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1571130051和
41771251)与中科院STS项目(KFJ-STS-ZDTP-039)的资助。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8:3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35569181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网络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网络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