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的故事第⼆篇腐乳的起源和特点
腐乳是⼀种将⾖腐利⽤霉菌发酵﹑腌制,⼆次加⼯的⾖制⾷品,⾄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
酵制品之⼀。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
在《本草纲⽬拾遗》中记述:“⾖腐⼜名菽乳,以⾖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清代李化楠的《醒园录》
中已经详细地记述了⾖腐乳的制法。
腐乳还有其他的名字:⾖腐乳,猫乳,霉⾖腐。⽽在传说中的腐乳的故乡,还有另外⼀种叫法,接下来,我们
慢慢来揭晓这个答案。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益阳⽩⿅寺的和尚做了⼀些⾖腐,因有事情外出⼏⽇,回来后发现⾖腐长霉了。出家
⼈有节约的本能,不舍得丢掉,拌了⼀点调料试着吃,没想到味道还不错,于是便产⽣了今天的⾖腐乳。
李璜之说,在古⼈早上忌讳说:龙、虎、⿁、梦四个字,腐乳的“腐”字谐⾳“虎”,虎⼜通常说成猫。再取连年有
余之意,所以作为腐乳发源地的益阳⼈把腐乳叫作:猫馀。
猫馀味道鲜美,在明代加了辣椒,腐乳便成了湖南⼈家居不可缺少的开胃菜。⾖腐乳慢慢的向全国传开了,后
来,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腐乳。益阳猫余却独领风骚,寺庙⾥的⾖腐乳的制作配⽅经过⼀代⼜⼀代僧⼈的传
承,做出来的古法猫余⼀直保持着古朴独特的味道。
在解放前,古法猫余的制作⽅法由益阳栖霞寺住持智辉和尚传承给佛源禅师。
1999年,佛源禅师将古法⾖腐乳秘⽅传承给本觉上⼈,此⽅源于唐代,故⼈称:“中国⾖腐乳⿐祖”。
⽬前我国各地都有腐乳的⽣产,它们虽然由于⼤⼩不⼀,配料不同,品种名称繁多,但制作原理⼤都相同。⾸
先将⼤⾖制成⾖腐,然后压坯划成⼩块,摆在⽊盒中即可接上蛋⽩酶活⼒很强的根霉或⽑霉菌的菌种,接着便
进⼊发酵和腌坯期。
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曲霉等进⾏密封贮藏。腐乳的独特风味就是在发酵贮藏过程
中所形成。
下⾯吴⽼师来简单介绍⼀下腐乳发酵的过程
1、⽑霉的⽣长
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定的湿度。约48⼩时后,⽑霉开始⽣长,3
天之后菌丝⽣长旺盛,5天后⾖腐块表⾯布满菌丝。
⾖腐块上⽣长的⽑霉来⾃空⽓中的⽑霉孢⼦,⽽现代的腐乳⽣产是在严格⽆菌的条件下,将优良⽑霉菌种直接
接种在⾖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加盐腌制
将长满⽑霉的⾖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增⾼盐量,接近瓶⼝表⾯的盐
要铺厚⼀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腐中的⽔分,使⾖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
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物的⽣长,避免⾖腐块腐败变质。
3、配置卤汤
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料配制⽽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料酒、黄酒、
⽶酒、⾼粱酒等,含量⼀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物的⽣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味。⾹
⾟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桂⽪、姜、辣椒等。⾹⾟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
⽤。可据不同的⼝味配制卤汤。
在腐乳的制作期间,微⽣物分泌出各种酶,促使⾖腐坯中的蛋⽩质分解成营养价值⾼的氨基酸和⼀些风味物
质。
有些氨基酸本⾝就有⼀定的鲜味,腐乳在发酵过程中也促使⾖腐坯中的淀粉转化成酒精和有机酸,同时还有辅
料中的酒及⾹料也参与作⽤,共同⽣成了带有⾹味的酯类及其他⼀些风味成分,从⽽构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风
味。
腐乳在制作过程中发酵,蛋⽩酶和附着在菌⽪上的细菌慢慢地渗⼊到⾖腐坯的内部,逐渐将蛋⽩质分解,⼤约
经过三个⽉⾄半年的时间,松酥细腻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也变得质地细腻、鲜美适⼝。
腐乳通常分为红腐乳、⽩腐乳、青腐乳和酱腐乳(红⽅、⽩⽅、青⽅、酱⽅)⼀共是四⼤类。
⽩⾊腐乳在⽣产时不加红曲⾊素,使其保持本⾊;“甜辣”、“桂花”、“五⾹”等属“⽩⽅”。
腐乳坯加红曲⾊素即为红腐乳;“⼤块”、“红辣”、“玫瑰”等属“红⽅”。
青⾊腐乳是指臭腐乳,⼜称青⽅,它是在腌制过程中加⼊了苦浆⽔、盐⽔,故呈⾖青⾊。
“酱⾖腐”属于“酱⽅”,现在不多见,我也只是看到过“王致和”、“海会寺”两家有出品。
⽩腐乳
以桂林腐乳为代表。桂林⾖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远在宋代就很出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桂林
腐乳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霉化都有⼀套流程,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腐乳块⼩,质地细滑松软,表⾯
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营养丰富,增进⾷欲,帮助消化是⼈们常⽤的⾷品,同时⼜是享饪的佐料。
红腐乳
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道⼯艺,⼗分考究。腐乳装坛后还要加⼊优质⽩酒继续沁润,数⽉后才能
开坛享⽤,是最为传统的⼀种腐乳。红腐乳的表⾯呈⾃然红⾊,切⾯为黄⽩⾊,⼝感醇厚,风味独特,除佐餐
外常⽤于烹饪调味品。制造红腐乳的原料除黄⾖外还有芋类。其成分亦含有较多的蛋⽩质,以⾊正、形状整
齐、质地细腻、⽆异味者为佳品。
青腐乳
就是臭⾖腐乳,也叫青⽅,是真正的“闻着臭、吃着⾹”的⾷品,有的⼈就好这⼀⼝。
以北京百年⽼店王致和所产的为代表,发明⼈是安徽⼈王致和,这⾥还有个故事:王⽗在家乡开设⾖腐坊,王
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腐,名落孙⼭的他在京城租了⼏间房⼦,每天磨上⼏升⾖⼦,做成⾖腐,沿街叫卖。
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腐很快发霉,⽆法⾷⽤。他就将这些⾖腐切成⼩块,稍加晾晒,然后寻得⼀⼝⼩
缸,把晾晒后的⾖腐块⽤盐腌了起来。
之后歇伏停业,⼀⼼攻读准备再考,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天,王致和打开缸盖,⼀股臭⽓扑⿐⽽来,取出⼀看,⾖腐已呈青灰⾊,⽤⼝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
⼀股浓郁的⾹⽓,虽⾮美味佳肴,却也耐⼈寻味,送给邻⾥品尝,都称赞不已。
臭⾖腐曾作为御膳⼩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流传⾄今已有300多年。
特殊品种
腐乳品种中还有添加糟⽶的称为糟⽅,添加黄酒的称为醉⽅,以及添加芝⿇、玫瑰、虾籽、⾹油等的花⾊腐
乳。
江浙⼀带,如绍兴、宁波、上海、南京等地的腐乳以细腻柔绵、⼝味鲜美、微甜著称;⽽四川⼤⾢县的唐场⾖
腐乳川味浓郁,以⿇辣、⾹酥、细嫩⽆渣见长;另外四川成都、遂宁、眉⼭等地所产的⽩菜⾖腐乳也很有特
⾊,每块腐乳⽤⽩菜叶包裹,味道鲜辣适⼝;河南柘城的酥制腐乳则更是醇⾹浓厚,美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8:1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34315181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腐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腐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