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徽州古城_徽州民间故事之黄山壶俗
黄山及周围的茶乡,历来有敬供茶壶的风俗。所以黄山有句土话,
叫“壶破扁担断——完了”。茶农一般在自家堂屋的香案上供只茶壶
和一根缩制的小扁担。
传说明天启年间,山下歙县新任知县听说黄山云雾茶泡在壶中,
祥气缭绕而上,并显出一个美丽的姑娘用舌尖采茶的图画。于是他进
京献茶,但祥瑞之状没出现。皇帝认为欺君,怒斩了这个知县,又下
旨徽州府,要把制造邪说的乡民处斩。徽州知府是个清官,不愿滥杀
无辜,急到茶乡访查。一个老茶农告诉他,黄山云雾茶确实神奇,但
茶叶要是谷雨当天采的谷雨尖,还要用砂壶、山泉水、栗树柴烧的沸
水冲泡,缺不可。知府携带一应材料进京,在殿上一试,果然祥瑞之
气中现出美丽的图形。皇上撤回了圣旨,使黄山一带的茶乡百姓免遭
了一场劫难。茶农们认为上过金銮殿的砂壶、扁担是救命之物,特别
把壶看得非常珍贵,因之茶乡自那时起就有供壶的风俗。
黄山除了有供壶的习俗,同时还有“挂壶认亲”的风俗,而这个
风俗又是从对歌试婚的风俗演变而来的。传说,以前古历三月三,山
中青年男女便点起篝火对歌,对上后女的便到男家住一宿,来年三月
三抱着孩子到男家正式结婚。如果连对歌三年还没有生子的,只得进
寡女村,一辈子不准结婚。后来这个风俗被一个俊美的茶姑打破了。
这年三月三,茶姑对歌对上一个小伙子,却不肯进男家门。她对小伙
子说:“要是我这一夜不能怀孕呢?你看寡女村有多少受苦的姐妹。”
2
她从怀中取了一只茶壶给小伙子,说:“你要爱我,在谷雨那天把这
只壶挂在茶园的树上。”谷雨那天姑娘们都在茶园采茶,又渴又累。
茶姑说:“现在要有一壶茶解渴有多好!”姑娘们都打趣说:“除非
天上神人爱上你,送你一壶水。”茶姑煞有介事地在茶丛中寻找,拿
下了小伙子事先挂好的茶壶说:“大家快来喝啊。”姑娘们嘻嘻哈哈
地喝起来,剩下的塞给茶姑,顽皮地说:“这是神仙的定情水,快喝。。”
茶姑半嗔半嘻地说:“喝就喝,神仙敢来娶,我就嫁给他。”这时,
那个小伙子走了出来,说:“谁拿了我的壶?”姑娘们更兴奋了,说:
“原来神仙是你,茶壶当媒人,你快娶茶姑吧!”老人们认为这是天
意,就让他俩结了婚。第三年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样,大家都认为“挂
壶认亲”比对歌试婚好,从此这个习俗就传承下来了。
黄山有关壶的习俗真多,其中还有“吃茶讲壶(和)”的风俗,又
叫“吃讲茶”,也就是喝茶讲理,解决乡邻之间的纠纷。这个风俗也
有一段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徽州,遇到程、鲍两姓纠纷、械
斗。朱元璋把两姓的长辈请到军营,沏茶款待。因军营的茶具不多,
两姓人等捧来茶具,大家不由得评价起茶壶茶具来,气氛缓和多了。
朱元璋说:“你们的山是名山,茶是名茶,壶是名壶,争执械斗实在
与‘名’字不相称啊。”两姓听了很惭愧,各自作了检讨。军师刘伯
温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个‘吃茶讲壶(和)’使大家消气为友,真
好。”第二天朱元璋大军离境,两姓夹道相送。从此“吃茶讲壶(和)”
的风俗便传了下来。
除以上的壶俗外,黄山还有“以壶还壶”的风俗。黄山人珍惜的
3
礼物是茶壶。这壶不管产在哪里,越远越珍贵。回赠的礼品除了同样
有壶外还另有好茶叶。这个风俗据说始于明末清初,与金陵名妓董小
宛两上黄山有关。第一次,董小宛是拜访雪庄和尚,切磋画艺,临走
时雪庄送她一幅《雪天品茗图》和一只茶壶。说来也巧,小宛回去后,
一个景德镇的瓷商知道她爱壶,就别出心裁地烧了一套半个鸡蛋大小
的微壶送给小宛。董小宛二上黄山时,就把这套精巧的微壶送给了雪
庄。黄山有个茶农给雪庄担水劈柴10年,孩子满月,雪庄又把小宛
送给他的壶送给了孩子。从此以壶还壶,以壶作礼的风俗流行开来。
黄山至今还流传一首民谣:“黄山茶乡民风淳,珍贵礼物是茶壶,人
生交往薄财利,一片冰心在玉壶。”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7:4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326031815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柴烧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柴烧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