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聊斋志异之义犬

更新时间:2023-03-08 02:18:45 阅读: 评论:0

空调工作原理-小乌镇

聊斋志异之义犬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礼貌问候语)

【课外阅读】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据同邑文人张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载,

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

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

《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

《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

《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

《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

《增补<幸云曲>》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

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

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

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

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

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

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

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

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

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

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

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

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

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

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

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

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

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

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

《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

《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

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

《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

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

《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

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

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

《娇娜》、《乔女》、《连城》等。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空前而绝

后。独具匠心的蒲松龄超人之处,在善于虚构,突破常规,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假幻设以寓意,虚拟鬼狐花妖,实写现实人间,借以抒情,

用以警世。然而这些创新成就却遭到后来纪昀的反对,而纪昀所反对

的,也正是这部名著数百年盛传不衰的根源。

《聊斋志异》里虽经高珩、唐梦赉作序,王士祯评点,但蒲松龄

生前却无力印行,仅靠民间传抄流传。至乾隆三十一年,第一部木刻

本“青柯亭”本在浙江睦州问世,随后各种批点、诠释、评点、图咏、

拾遗本相继在海外出版。迄今,外文译本约有日、朝、越、英、法、

德、俄、意、捷、罗、波、匈、保、挪、瑞、荷、马来、印尼等20

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聊斋文集》是蒲松龄的散文、时论、应酬、拟作等文集结集,

原为四卷,后人辑为13卷,包括赋、记、引、序、疏、论、跋、题

词、书启、文告、呈文、婚启、生志、墓志、行实、祭文、杂文、拟

表、拟判等,共计五百多篇。其中除部分作品为自作外,其余多是代

人歌哭之作,而骈文竟占十之六。

作品内涵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部分作品体现了蒲松龄的为民思

想,如《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秋灾记略后篇》、《救荒急策上布

政司》、《循良政要》、《淄邑流弊》、《盐法论》等。文章构思精巧,典

雅生动,成就之高,深受王士祯好评:“八家古文辞,日趋平易,于

是沧溟、龠州辈起而变之以古奥”而操“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

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至以声价相高时,

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聊斋词,其墓碑、行述中均无记载,仅在蒲立德致王洪谋书中提

及有“词集一册”。路大荒先生在辑录整理聊斋词作的基础上,将西

安发现的“柳泉居士词稿”(手稿)残卷内容与以前所收,去复校讹,

共得92阕,厘为一卷,并且把唐梦贲《聊斋词序》手稿置于卷首。

此为目前所见聊斋词的真品,(另有民国石印本《聊斋全集》中的26

阕词、262首诗以及6篇文与两卷“笔记”全系伪作)。

从聊斋词作时间看,起自康熙初,多在其南游后与坐馆西铺间。内容

多与友人唱和,戏赠,也有慨叹自己的困窘与乡试败北的悲愤,有赞

美女性才貌及男女爱情的欢愉,有写景状物及讥讽世相的等等。作品

特色,一如唐序所称:“峭如雪后晴山,岞崿皆出,一草一石皆带灵

气。”并无词家常有的“粉黛病”与“关西大汉病”。

《省身语录》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其内容是“敬

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仅存《序》,

而无文。北京大学马振方教授1994年春自日本庆应大学带回抄本复

印件,辑校出版《聊斋遗文七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前曾

刊于《蒲松龄研究》(题名《聊斋编处世格言百全》)。

《怀刑录》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路大荒整理《聊斋文

集》中存《序》而无文。从其序看,该书“集五服之礼,并稽五服之

律”,旨在“使读礼者知爱,读律才者知敬,其有裨于风化”,“使尊

卑之分,亲疏之义”一见可了。此书久已失传,至今未见面世。

《历字文》是蒲松龄设馆西铺毕家时,“于《四库》书中细心搜

集,费尽数载心血,汇纂成书”的一部有关“吉凶禁忌,福利休祥”

等内容的书稿。国内失传,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藏其残抄本。

马振方先生复印带回国内,整理点校后先发表于《蒲松龄研究》中,

后又收入其《聊斋遗文七种》一书中。

《日用俗字》稿成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3年)正月,至乾

隆间始刻印成书。当年蒲松龄见《庄农杂字》一书多有脱漏、杜撰,

不尽人意,因而详查《字汇》,另编成《日用俗字》一书。其中读音,

悉从《正字通》,而难识者皆注以音切。共分身体章、庄农章、养蚕

章、饮食章、菜蔬章,器皿章等31章,包容了世间生物、社会行当,

方方面面常用俗字。不仅是很好的识字读本,更是当时社会民风民俗

的百科全书。

《农桑经》是蒲松龄在韩氏《农训》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

行增删,又博采古今论蚕者,编辑而成的。旨在“使纨绔子弟,抱卷

书生,人人皆知稼穑”。内含《农经》71则(包括一年四季整地施肥,

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时间、方法以及治虫、灭荒御灾等);《蚕经》21

则(包括择种、养蚕、择茧及齐茧法等);《补蚕经》12则;附录《蚕

祟书》27则以及《种桑法》10则等。是一部有价值的农业科普著作。

除以上五册杂著外,蒲松龄还先后编选辑录了多种著作,如《婚

嫁全书》、《<帝京景物略>选》、《宋七律诗选》、《庄、列选略》、《小学

节要》、《药祟书》、《家政内编》、《家政外编》、《观象玩占》等。可见

其勤奋,更见其为人之心。可惜的是,除《药祟书》抄本与《家政内、

外编》手迹残稿近已得见外,其余诸书早已失传,仅有序跋留存而已。

《聊斋戏》

《闹馆》写教书先生在饥荒之年难找主顾,形同乞讨的沿路喊叫:

“教书”。在苛刻的顾主一番还价后,他竟以极低的报酬成交,并甘

愿无偿地为东家接送孩子,还兼干各种家务活。尽管每天只有两顿不

象样的饭,也总比挨饿强。充分反映了“斯文不值钱”的社会现实。

《钟妹庆寿》通过钟妹送鬼为兄庆寿,写面目不扬而才能吐凤的

钟馗,因恨朝廷重相貌轻文章,愤撞金阶,死后被上帝擢为九幽三曹

都判官。他认为世间的不公,都是几个邪鬼作祟,于是专吞邪鬼入肚。

“养成一个鬼脾胃,顿饭非鬼不美”。其道白:“扫尽群魔千里雾,放

日月照阴城。”说出了怀才不遇,恨科场不公的蒲松龄心底的话。

《窘闱》(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前者写乡试闱场里,考生在

答卷过程中焦急、无奈、怨恨、乞求、梦幻等各种窘态与心理变化;

后者写应乡试的秀才,从仓促备考到闱场门外、候检、入场,以及在

答卷前后与出场始悔的各种感受和心态。将考生的窘态与艰辛刻画的

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三出戏生动幽默,写出了蒲松龄的亲身感受与对科场不公的愤慨。

《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按蒲松龄墓碑原载为14种,其中《富贵神仙》后变

《磨难曲》作为一种计算,实际上应作两种,共15种。当年路大荒

在整理《聊斋俚曲集》时未收入《琴瑟乐》一种。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今

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

(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

记谱十数首)。

从写作时间看,除较短的几种写于作者中年外,其余多作于暮年。

从写作动机看,作者是为“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用以

劝善惩恶,移风易俗。大多数作品写于西铺的直接动因,是为取悦于

毕际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渔洋的从姑母)。

从作品内容看,其中半数改编自《聊斋志异:《姑妇曲》即《珊

瑚》,《慈悲曲》即《张诚》,《翻魇殃》即《仇大娘》,《禳妒咒》即《江

城》,《富贵神仙》与《磨难曲》即《张鸿渐》,《寒森曲》即《商三官》

与《席方平》。作品大都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如婆媳(《姑妇曲》)、夫

妻(《禳妒咒》)、后母与儿子、兄弟(《慈悲曲》)、父子(《墙头记》)

关系等,到街坊邻里关系(如《翻魇殃》)到社会不公问题(如《富

贵神仙》、《磨难曲》、《寒森曲》),直至朝廷的昏庸荒诞(如《增补幸

云曲》)。除少数游戏笔墨外,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救世婆心与良苦用意。

部分作品至今仍富教化作用。

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

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

衰。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历了一个从短篇到长篇的发展过程,

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琴书说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戏演变进程,

如最后完成的《禳妒咒》、《磨难曲》与《墙头记》。作者的思想也由

最初的自悲自喜,进而转化为与大众同悲同喜的最高境界。聊斋俚曲

最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成为俗文学的高峰。

怀才不遇的蒲松龄,超脱了世俗的享乐追求,艰苦卓绝地背负着

雅、俗两座文学艺术高峰,登上了世界之巅,他为自己铸就了一座丰

碑,更为后世树立了人生楷模。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2:1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13125179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聊斋志异之义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聊斋志异之义犬.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