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杨柳色

更新时间:2023-03-08 01:44:21 阅读: 评论:0

晨跑多久合适-黑米炒饭

忽见陌头杨柳色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仰卧起坐照片)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原文翻译及赏析1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个日日思念丈夫的妇女正在百尺高楼之上展望。她抱着多么大

的希望啊。江上水气弥漫,船只在雾气中航行,远处看不清楚。她看

着它们慢慢地驶近自己。她仔细地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只。

失望之余,她埋怨起他来,觉得他不如江潮有信。她和她的丈夫可能

曾约定开春相见,谁知转瞬之间已到暮春。也可能别离时间太长,经

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眼前新的春天又快过去了,她怎么不苦恼呢。

当看到风吹花瓣象蝶舞,柳丝下垂似与桥面相平。这个妇女触景生情

感到悲伤。漫长的白天好容易才度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

注释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浣溪纱”“小庭

花”等。

⑵倚:表示楼的位置。

⑶烟中还未见归桡:“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桡

[rá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⑷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日。

鉴赏

这首《浣溪沙》为闺怨词。起首一句,写闺妇登高远望。楼高百

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这位思妇正凭栏眺望,

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烟中还未见归桡”

之“烟”,指江上的水气。

桡即划船的桨,古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由

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

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

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

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

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

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

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时可

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花片片飞

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是写暮春的对偶句,上句写春归,不用

平直之笔,而极写花落之状,形容它们风中飞舞,象蝴蝶相戏似的。

“弄”,戏弄,指相戏。下一句的“阴阴”,形容柳荫幽暗的样子,

和初春柳芽初吐远望如烟的景色不同。整句说绿柳荫浓,长条拂水,

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这景象使闺妇发出“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样一

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是说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

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

深沉。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

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原文翻译及赏析2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翻译

一座百尺高楼倚江矗立着,有位思妇正在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春

江之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点点白帆像穿梭一样往来不绝,但是怎么

也见不到丈夫的座船归来,她感到无比失望和伤心。她的丈夫还不如

江潮守信用,春潮涨落均有定期,而他竟逾期不归,令人气愤啊!

片片落花随风飘舞,好像一群彩蝶相戏一般,说明又是一年过去;

在柳阴之下,雨后春波已涨到与两岸齐平,而丈夫却不知抓紧时间趁

潮早归,可见他不懂妻子日夜思念的痛苦。一个白天刚刚挨过去,跟

着而来的就是一个凄凉之夜开始,日复一日,真是度日如年呢!

注释

倚:表示楼的位置。

春江:春天的江。

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

归桡:犹归舟。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

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间。后蜀顾夐《荷叶杯》

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

弄:戏弄,这里指相戏。

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

今宵:今夜。

赏析二

此词是一首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词写丈夫远

出,逾期未归,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叙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

此词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意境却与众不同;结构上“无大起

落”,却层次分明,在平易晓畅之中显现出浓郁蕴藉的情思,丰腴隽

永的韵致,“味极隽永”。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

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叙事言情,写出女主人望远盼归时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起首两句写闺妇登高楼凭曲

阑,思亲怀远凝目看,江上水雾弥漫,白帆点点,由远而近,却始终

不见她所盼的那只归夫船。看似平直,慢慢体味,颇多婉曲。“楼倚

春江”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楼临江而建;且因楼、江及人,把楼上凭

栏人与春江中的“归桡”联系起来;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满衬托

倚楼人之孤单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写到的繁花飞落,柳树成荫等,

交待出时间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与“还未见”相呼

应,传写出思妇从低到高,拾级而上,登高骋望,伤高怀远的急切情

态与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苦恼和哀怨。一个“倚”字,就指示了位

置。“烟中”二字乃点染之笔,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体、形象的描绘,

二是以这迷蒙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妇的伤高怀远、惆怅哀怨的情

怀。“几时期信似江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未归的人来了:

你还不如江潮有信,什么时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样如期如约?紧承前面,

从叙事言情转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

唐代李益的乐府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

信,嫁与弄潮儿”的诗意。诘问之语,进一步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

写出失望尚未绝望思妇痴情、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在对远行人的

埋怨声中,似乎也隐隐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衬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过片两句写暮春的对偶句是

思妇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风中片片飞舞,蝴蝶在飞红中翩翩相戏;

溪边细柳荫浓浓,柔条拂水渌溶溶,雨后新波涨满春江,江水与桥平

——春去也。“水平桥”与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后呼应,结构

严谨。“弄”“平”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了。

在思妇眼前,庭院池塘,小桥流水,春风杨柳,飞花舞蝶,自然界充

满生机,和谐惬意。然而在这一美景前,孑然独处的她,触景伤情,

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哀怨。看飞花舞蝶亲昵作态,叹人不如物之感生,

见杨柳青青之色,则想起曾与丈夫分手时春日重聚的约定,春将去,

人不见,引起无限的怨情,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之感!“日长才过又今宵。”日复一日地登高凝

望,又到斜阳西下暮色昏暝时,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喟

然长叹:漫长的白天刚刚挨过去,寂寞难耐的夜晚又将开始——登高

望春春将去,高楼望远远念情。人未归,怨难平。结句的一声喟叹,

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鉴赏

这首《浣溪沙》为闺怨词。起首一句,写闺妇登高远望。楼高百

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这位思妇正凭栏眺望,

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烟中还未见归桡”

之“烟”,指江上的水气。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

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

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

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

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

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

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

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时可

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花片片飞

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是写暮春的对偶句,上句写春归,不用

平直之笔,而极写花落之状,形容它们风中飞舞,象蝴蝶相戏似的。

“弄”,戏弄,指相戏。下一句的“阴阴”,形容柳荫幽暗的样子,

和初春柳芽初吐远望如烟的景色不同。整句说绿柳荫浓,长条拂水,

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这景象使闺妇发出“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样一

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是说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

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

深沉。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

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从词中内容

看,故事发生在暮春时节。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原文翻译及赏析3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译文

这个日日思念丈夫的妇女正在百尺高楼之上展望。她抱着多么大

的希望啊。江上水气弥漫,船只在雾气中航行,远处看不清楚。她看

着它们慢慢地驶近自己。她仔细地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只。

失望之余,她埋怨起他来,觉得他不如江潮有信。她和她的丈夫可能

曾约定开春相见,谁知转瞬之间已到暮春。也可能别离时间太长,经

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眼前新的春天又快过去了,她怎么不苦恼呢。

当看到风吹花瓣象蝶舞,柳丝下垂似与桥面相平。这个妇女触景生情

感到悲伤。漫长的白天好容易才度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浣溪纱”“小庭花”

等。

倚:表示楼的位置。

烟中还未见归桡:“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桡

(rá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日。

赏析

此词是一首以闺中人思念远人的口吻创作的闺怨词。词写丈夫远

出,逾期未归,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叙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

此词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意境却与众不同;结构上“无大起

落”,却层次分明,在平易晓畅之中显现出浓郁蕴藉的情思,丰腴隽

永的韵致,“味极隽永”。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

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叙事言情,写出女主人望远盼归时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起首两句写闺妇登高楼凭曲

阑,思亲怀远凝目看,江上水雾弥漫,白帆点点,由远而近,却始终

不见她所盼的那只归夫船。看似平直,慢慢体味,颇多婉曲。“楼倚

春江”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楼临江而建;且因楼、江及人,把楼上凭

栏人与春江中的“归桡”联系起来;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满衬托

倚楼人之孤单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写到的繁花飞落,柳树成荫等,

交待出时间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与“还未见”相呼

应,传写出思妇从低到高,拾级而上,登高骋望,伤高怀远的急切情

态与望而不见,思而不得的苦恼和哀怨。一个“倚”字,就指示了位

置。“烟中”二字乃点染之笔,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体、形象的描绘,

二是以这迷蒙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妇的伤高怀远、惆怅哀怨的情

怀。“几时期信似江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未归的人来了:

你还不如江潮有信,什么时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样如期如约?紧承前面,

从叙事言情转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

唐代李益的乐府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

信,嫁与弄潮儿”的诗意。诘问之语,进一步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

写出失望尚未绝望思妇痴情、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在对远行人的

埋怨声中,似乎也隐隐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衬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过片两句写暮春的对偶句是

思妇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风中片片飞舞,蝴蝶在飞红中翩翩相戏;

溪边细柳荫浓浓,柔条拂水渌溶溶,雨后新波涨满春江,江水与桥平

——春去也。“水平桥”与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后呼应,结构

严谨。“弄”“平”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了。

在思妇眼前,庭院池塘,小桥流水,春风杨柳,飞花舞蝶,自然界充

满生机,和谐惬意。然而在这一美景前,孑然独处的她,触景伤情,

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哀怨。看飞花舞蝶亲昵作态,叹人不如物之感生,

见杨柳青青之色,则想起曾与丈夫分手时春日重聚的约定,春将去,

人不见,引起无限的怨情,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之感!“日长才过又今宵。”日复一日地登高凝

望,又到斜阳西下暮色昏暝时,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一声压抑已久的喟

然长叹:漫长的白天刚刚挨过去,寂寞难耐的夜晚又将开始——登高

望春春将去,高楼望远远念情。人未归,怨难平。结句的一声喟叹,

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为闺怨词。起首一句,写闺妇登高远望。楼高百

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这位思妇正凭栏眺望,

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烟中还未见归桡”

之“烟”,指江上的水气。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

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

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

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

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

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

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

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时可

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花片片飞

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是写暮春的对偶句,上句写春归,不用

平直之笔,而极写花落之状,形容它们风中飞舞,象蝴蝶相戏似的。

“弄”,戏弄,指相戏。下一句的“阴阴”,形容柳荫幽暗的样子,

和初春柳芽初吐远望如烟的景色不同。整句说绿柳荫浓,长条拂水,

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这景象使闺妇发出“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样一

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是说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

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

深沉。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

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

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

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

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

“影”字,世称张三影。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原文翻译及赏析4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

张先〔宋代〕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译文

这个日日思念丈夫的妇女正在百尺高楼之上展望。她抱着多么大

的希望啊。江上水气弥漫,船只在雾气中航行,远处看不清楚。她看

着它们慢慢地驶近自己。她仔细地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只。

失望之余,她埋怨起他来,觉得他不如江潮有信。她和她的丈夫可能

曾约定开春相见,谁知转瞬之间已到暮春。也可能别离时间太长,经

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眼前新的春天又快过去了,她怎么不苦恼呢。

当看到风吹花瓣象蝶舞,柳丝下垂似与桥面相平。这个妇女触景生情

感到悲伤。漫长的白天好容易才度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浣溪纱”“小庭花”

等。倚:表示楼的位置。烟中还未见归桡:“烟”,在这里指江雾之

类的水气。“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期信:遵守预先约

定的时日。

译文二

座百尺高楼倚江矗立着,有位思妇正在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春江

之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点点白帆像穿梭一样往来不绝,但是怎么也

见不到丈夫的座船归来,她感到无比失望和伤心。她的丈夫还不如江

潮守信用,春潮涨落均有定期,而他竟逾期不归,令人气愤啊!片片

落花随风飘舞,好像一群彩蝶相戏一般,说明又是一年过去;在柳阴

之下,雨后春波已涨到与两岸齐平,而丈夫却不知抓紧时间趁潮早归,

可见他不懂妻子日夜思念的痛苦。一个白天刚刚挨过去,跟着而来的

就是一个凄凉之夜开始,日复一日,真是度日如年呢!

注释二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

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

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⑵倚:表

示楼的位置。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

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⑶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

归桡(ráo):犹归舟。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唐戴叔

伦《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桡,前程风浪急。”⑷期信:

遵守预先约定的时间。后蜀顾夐《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

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⑸弄:戏弄,这里指相戏。⑹

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⑺今宵:今夜。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

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赏析

此词是一首以闺中人思念远人望口吻创作望闺怨词。词写丈夫远

出,逾期未归,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叙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

此词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望题材,意境却”众不同;结构上“无大起

落”,却层次分明,在未易晓畅之中显现出浓郁蕴藉望情思,丰腴隽

永望韵致,“味极隽永”。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

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叙事言情,写出女主人望远盼归时望眼欲穿望心中之怨。

“楼倚春未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起首两句写闺妇登高楼凭曲

阑,思亲怀远凝目看,未上水雾弥漫,白帆点点,由远而近,却始终

不见她所盼望那只归夫船。看似未直,慢慢体味,颇多婉曲。“楼倚

春未”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楼临未而建;且因楼、未及人,把楼上凭

栏人”春未中望“归桡”联系起来;二是以“春未”之浩瀚溶满衬托

倚楼人之孤单冷寂。“春未”及下片又写到望繁花飞落,柳树成荫等,

交待出时间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还未见”相呼

应,传写出思妇从低到高,拾级而上,登高骋望,伤高怀远望急切情

态”望而不见,思而不得望苦恼和哀怨。一个“倚”字,就指示了位

置。“烟中”二字乃点染之笔,它一是春未景象望具体、形象望描绘,

二是以直迷蒙望春未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妇望伤高怀远、惆怅哀怨望情

怀。“几时期信似未潮?”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未归望人来了:

你还不如未潮有信,什么时候你也能如未潮那样如期如约?紧承前面,

从叙事言情转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未”,即景取喻,又暗用

唐代李益望乐府诗《未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

信,嫁”弄潮儿”望诗意。诘问之语,进一步刻画思妇望心理活动,

写出失望尚未绝望思妇痴情、幽怨”期待望复杂心理。在对远行人望

埋怨声中,似乎也隐隐含着“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望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衬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望痛苦心情。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未桥。”过片两句写暮春望对偶句是

思妇望中望眼前之景:落花在风中片片飞舞,蝴蝶在飞红中翩翩相戏;

溪边细柳荫浓浓,柔条拂水渌溶溶,雨后新波涨满春未,未水”桥未

——春去也。“水未桥””上片望“春未”“未潮”前后呼应,结构

严谨。“弄”“未”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了。

在思妇眼前,庭院池塘,小桥流水,春风杨柳,飞花舞蝶,自然界充

满生机,和谐惬意。然而在直一美景前,孑然独处望她,触景伤情,

反而增添了无穷望哀怨。看飞花舞蝶亲昵作态,叹人不如物之感生,

见杨柳青青之色,则想起曾”丈夫分手时春日重聚望约定,春将去,

人不见,引起无限望怨情,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之感!“日长才过又今宵。”日复一日地登高凝

望,又到斜阳西下暮色昏暝时,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一声压抑已久望喟

然长叹:漫长望白天刚刚挨过去,寂寞难耐望夜晚又将开始——登高

望春春将去,高楼望远远念情。人未归,怨难未。结句望一声喟叹,

把女子度日如年望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深沉。

鉴赏二

这首《浣溪沙》为闺怨词。起首一句,写闺妇”高远望。楼高百

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这位思妇正凭栏眺望,

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烟中还未见归桡”

之“烟”,指江上的水乐。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江上水乐弥漫,白帆片片,

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失望之余,

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谓潮涨潮落

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

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与此句互证。丈夫没有如约归家,

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

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阴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

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时可

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花片片飞

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是写暮春的对偶句,上句写春归,不用

平直之笔,而极写花落之状,形容它们风中飞舞,象蝴蝶相戏似的。

“弄”,戏弄,指相戏。下一句的“阴阴”,形容柳荫幽暗的样子,

和初春柳芽初吐远望如烟的景色不同。整句说绿柳荫浓,长条拂水,

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这景象使闺妇发出“日长才过又今宵”这样一

声压抑已久的喟然长叹,是说漫长的白昼好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

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离别之苦写得含蓄而又

深沉。此词善于捕捉意象,创造意境,表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

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

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

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

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

“影”字,世称张三影。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1: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11061178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忽见陌头杨柳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忽见陌头杨柳色.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