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力竞赛题选
一、填空题
1、2008年6月14号,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省有50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入选。
2、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的第3个“文化遗产日”。
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部双语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4、福建省于2005年7月4日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5、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2004年8月28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
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在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6、惠安女服饰源于闽越文化,又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经过一千多年的异
化和传承而顽强地保留下来。惠安女服饰的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至宋代渐趋成熟,明末
清初以后,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即形成了款式奇异、装饰独特、色彩协调、纹饰艳丽的基
本特征。
7、2006年初,厦门“送王船”习俗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安溪铁观音沿袭传统制作工艺,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
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9、《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由泉州市文化局与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联合编
制,是全国地级市首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10、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南戏剧种之一。
11小说歌在畲族文化史和文学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畲族文化发展中一个进步性的产物。
12、游县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特征是娱神,娱人,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通过游灯活动,共叙乡情,同娱同乐。
13、寻埔女服饰习俗始于东晋,盛于明末清初,既保留了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又在长
期的劳作实践中有所发展、衍变。外人的重要标志是寻埔女的耳饰。
14、深沪褒歌是闽南民间小曲的一种,产生于渔民们的劳动生产之间,它是口传心授的,人
们在传唱的时候常有不同程度的即兴发挥。
15、车鼓弄是集说唱和表演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艺术,是闽南的“东北二人转”。
16、大腔傀儡戏是福建省保存最原始的一种提线傀儡戏艺术形态。
17、宋江阵的演武内容主要有行阵、单练与对练、群体对练、收阵四部分。
18、泉州木偶头雕刻源自木偶神像雕刻,是深受世人喜爱的民间艺术。
19、浦城剪纸采用墨皂拓印花样,纸捻固定的传统手法,纯手工剪出,剪纸作品题材丰富,
形式多样,构图精巧。
20、大田板灯龙迎舞时既鼓励每个龙丁张扬个性又强调龙队的团结协作,融进了时代精神。
21、福州角梳是由纯天然的牛、羊角制成的,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和实用价值,近年来,通
过对其技艺的挖掘、抢救、整理、保护,促进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22、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部分。其“半发酵”的制作工艺被茶
叶界公认为最高超的制茶工艺。
23、罗源县松山镇八井畲族村的畲医、畲药是畲民在农耕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
环境与疾病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民族特色医药。
24、泉州闹元宵习俗源于中原,以闹花灯为主。
25、邵武市洪墩镇河坊村的抢酒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重阳,是河坊村传承的一种
民俗。
26、四平戏是从明代中叶最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政和县杨源泉乡的
四平戏却以历史的原貌完整地延续至今,被戏剧专家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27、大源傩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和缅怀恩人,祀奉先祖,崇拜神佛的祭祀仪式。泰宁大
源傩舞是古越族先民傩文化的遗存,其舞姿原始,古朴奔放。
28、龙岩静板音乐不用锣鼓,以丝弦乐器为主,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演奏速度较缓慢,故成
为静板音乐。
29、2008年6月13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仪式在福建博物院举行。
30、锦歌是一种重要的曲艺唱曲形式,流行于以漳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晋江、龙溪在内的
闽南平原地带及台湾省,原名“杂锦歌”,“锦歌”是通行的简称。
31泉州南音由“指套”、“大谱”和“散曲”(俗称“指”、“谱”、“曲”)三大部分构成完整
的音乐体系。南音以其悠久的音乐历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征,被音乐学界认为是“中国音乐历
史的活化石”。
32、“饼花”是200多年前福鼎当地民间艺人独创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画种。
33、我省拥有近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00项省级项目,5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
承人,传承人占全国总数的7.1%,居全国首位,已跻身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位
于全国排名第三。
34、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青石料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泉州地区的
惠安县,成品多用于建筑装饰。雕刻艺术源于黄河流域,惠安雕艺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
海洋文化于一体。
35、东山歌是在广东潮州歌传入福建东山后经过地方化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民
间俗称“唱歌册”。传唱过程中先后融入了南音等其他地方曲种和音乐的艺术因素与曲调,具
有东山地方特色。
36、南平南词是流行于福建北部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是江南的南词于清嘉庆年间
由苏州传入南平之后逐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融合发展而成。其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
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
37、福州评话的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三类。
38、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
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
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39、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
40、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
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
上刻出来。
41、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属于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分布在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及周边地区。现在其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为徐竹初。
42、福州的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
43、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
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44、湄州岛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20多
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妈祖祖庙祭
典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行祭地点设在湄州祖庙广场和新殿天后广
场。
45、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
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46、客家土楼多姿多彩、形式各异,从外观造型上分主要有三类:五凤楼、方楼和圆楼。具
有安全防卫、防风防震、防火防潮的功能。
47、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48、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谱即器乐曲。是广泛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
丝竹音乐,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都有相同的社团。其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
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
音”的誉称。
49、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小说歌作为长篇故事歌,是畲族民众
创造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和文化载体。以其内容来看,畲族小说歌大都取材于我国民间戏曲、
曲艺中流传的故事,而与畲族的日常杂歌有别。
50、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51、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
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52、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
武、光泽等地。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具有严格的程式,唱、做、念、打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服装和化装比较朴素。
5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5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
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时效。
55、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饮食习俗,始创于先秦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请,
至今有不少还保留着古老的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56、沙县小吃以天然绿色植物性原料为主,辅以少量动物性原料,采取最原始、最古老的蒸、
煮、炖等加工方法,制作出具有营养平衡、风味独特、物美价廉、快捷便利等优点的大众化
食品。
57、闽侯竹编是我国传统手工编织技术中的杰出代表。它以麻竹、毛竹、慈竹等各类竹为原
料,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原料,然后配上串丝、插花、雕花、配件等不同装饰制
成不同种类的工艺品。
58、南词音乐源于江苏滩簧,清代乾隆年间由江苏扬州流入江西,结合湖北襄文曲(北调)
形成南北词。漳州南词至今已有六代传人,约100多年,它对漳州锦歌和芗剧的音乐也产生
过一定的影响,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9、乱弹戏是清中叶由北方传入闽东后,与当地民间戏曲相结合形成的地方剧种,是北路戏
的前身,同时又是闽剧“江湖”声腔之源头,对闽剧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60、蜈蚣阁是艺阁的一种,又叫“装阁”、“龙阁”、“凤阁”。它是闽台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
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游行,今为文艺踩街形式之一。广泛流传于厦门、泉州、漳州等闽
南一带及台湾、金门地区。
61、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始自唐宋,数百年来,此项技艺一直流传于民间。酿酒历
经数百年,生产技艺全靠师徒传承或族内世代相传,如今虽然工艺流程见诸著作,但真正的
制曲酿酒绝技仍需要言传身教或长期的实践摸索,特别是对酿造温度、湿度的感觉、全凭经
验掌握。
62、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瓷的制作兴于唐宋,盛于明请,
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德化瓷雕塑烧制技艺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
63、
二、选择题
1、外人区分寻埔女辈分的重要标志是(D)。
A、头饰B、发簪C、服饰D、耳饰
2、(A)是福建省保存最原始的一种提线傀儡戏艺术形态。
A、大腔傀儡戏B、南派布袋戏C、诏安铁枝戏D、提线木偶戏
3、宋江阵的演武内容主要有(C)部分。
A、2B、3C、4D、6
4、下列属于国家级的高甲戏传承人有(D)。
A、曾文杰B、颜佩琼C、纪亚福D、ABC
5、被国际友人称为“木偶之父”的是(A)。
A、江加走B、江金榜C、江朝铉D、江碧峰
6、下列属于福建省五大曲种的是(B)。
A、南平南词B、福州评话C、厦门方言讲古D、漳州南词
7、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的第(B)个“文化遗产日”。
A、1B、3C、4D、7
8、下列属于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南戏的是(C)。
A、沙县肩头棚B、邵武三角戏C、泉州梨园戏D、永安大腔戏
9、下列属于逗腔本的伬唱曲目是(D).
A、《珍珠塔》B、《白扇记》C、《金龟母》D、《紫玉钗》
10、被称为闽南的“东北二人转”的是(C).
A、厦门答嘴鼓B、福州评话C、车鼓弄D、福州伬唱
11、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包括(A)部分。
A、3B、4C、5D、6
12、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曲艺的是(C)。
A、泉州笼吹B、莲花褒歌C、漳州南词D、禅和曲
13、中秋搏饼通过掷(A)个骰子获得(A)等次的称号。
A、6、6B、6、3C、4、2D、5、5
14、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
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
集居地。以下哪些曲调用于福州评话?(ABD)
A、滴滴金B、高山流水C、螃蟹歌D、连珠
15、(A)是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及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的一种以闽南语表演
曲艺谐谑形式。
A、答嘴鼓B、华阴老腔C、东山歌D、锦歌
16、福建厦门(C)的评书类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弹词B、评书C、讲古D、词调
17、锦歌是一种重要的曲艺唱曲形式。它属于(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A、泉州B、漳州C、厦门D、龙岩
18、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A)。
A、泉州B、漳州C、南平D、厦门
19、以下哪个是出于福建宁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
A、木板年画B、漆线雕技艺C、瓷雕塑烧制技艺D、霍童线狮
20、拍胸舞源于福建(B)
A、三明B、泉州C、宁德D、漳州
21、以下(B)是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的代表曲目?
A、《风吹竹叶尾提提》B、《秦楼月》C、《陈三五娘》D、《刘秀复国》
22、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
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北路戏文化属于福建(D)。
A、顺昌B、霞浦C、永安D、寿宁
23、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B)不属于福建厦门。
A、高甲戏B、梨园戏C、答嘴鼓D、歌仔戏
24、南靖四平锣鼓乐,源于(A)元末明初从江西传入福建。
A、古代四平戏B、现代四平戏C、鼓乐D、锣鼓乐
25、仙游度尾鼓吹乐,起源于北宋,原为(B)
A、军乐B、北狄军乐C、大曲D、吹乐
26、政和四平戏,明代中叶最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成,(A)传入福
建政和。
A、明朝时期B、唐朝时期C、明末清初D、清朝时期
27、茶亭十番音乐,是福州主要民间器乐。距今(A)年的历史。
A、400B、200C、300D、500
28、屏南四平戏,源于(B)的四平腔,至今400多年。
A、明代B、明代弋阳C、清代D、清代弋阳
29、(D)是宋元南戏的遗存剧种,被称为“古南戏的活化石”
A、莆仙戏B、高甲戏C、歌仔戏D、梨园戏
30、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漳州田螺坑及龙岩永定一带,至今有(C)的历史。
A、2000多年B、500多年C、1000多年D、600多年
31、新罗静板音乐,以(A)乐器为主,旋律优美动听,速度缓慢。
A、丝弦B、锣鼓C、葫芦丝D、打击
32、“三月三”是传统的“踏青节”,亦是(C)族的传统重要节日。
A、白族B、客家族C、畲族D、壮族
33、(B)是福州独具地方特色的一道名肴,是闽菜中的经典。
A、荔枝肉B、佛跳墙C、锅边D、鱼丸
34、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A)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
A、青石料B、寿山石C、大理石D、花岗岩
35、柘荣布袋戏,亦称(A),是闽东体系的单人布袋戏。
A、柘荣戏B、木偶戏C、布偶戏D、大拇指戏
36、(D)就是南乐,有称“南曲”“弦管”“南管”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
A、厦门弦乐B、厦门南音C、厦门管乐D、厦门南乐
37、漳州锦歌历史悠久,是我省5大曲种之一,产生(B)
A、明代初期B、明末清初C、元代末期D、元代初期
38、畲族二声部山歌又称(B)。
A、山歌B、二部山歌C、双音D、歌册
39、邵武傩舞是无故事情节,无说唱的原始舞蹈,起源于(B)。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40、自然门武术作为中国近代名拳之一,创世至今约有(A)多年历史。
A、100B、300C、500D、200
41、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起源于(A)。
A、屏南B、厦门C、福州D、尤溪
42、福建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康熙(C)年。
A、15B、14C、12D、13
43、(B)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客家饮食,被称为“八大干之首”。
A、豆腐干B、明溪肉脯干C、芋头干D、地瓜干
44、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与(A)并称为“中国工艺传统三宝”
A、福建脱胎漆艺B、福州软木画工艺C、厦门漆线雕D、华安玉雕
45、以下哪部戏属于邵武三角戏?(A)
A、《姐妹观灯》B、《白兔记》C、《红灯记》D、《贬官记》
46、畲族人民喜爱唱歌,演唱内容丰富多彩,最为普遍传唱的是长篇叙事歌(D)。
A、《一枝花》B、《小白菜》C、《卖蚕豆》D、《高皇歌》
47、(A)年,尹派越剧艺术伴随着芳华越剧团从发祥地大上海移师福州。
A、1959年B、1955年C、1958年D、1957年
48、闽侯传统竹编工艺历史悠久,远在(C)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竹编生活器具。
A、远古B、甲骨C、新石器D、奴隶
49、福州角梳历史悠久,(B)年,福州北郊新店出土了一座南宋古墓陪葬物中有6支黑
色水牛角制作的角梳。
A、1978B、1976C、1990D、1992
50、潘渡仁山拉线狮始于清雍正年间,迄今已有(B)年历史,它是一种集舞蹈、娱乐、
体育于一体的民间传统项目。
A、300多B、200多C、500多D、800多
51、泉州南少林武术在(D)传播到港澳台个东南亚等地,成为泉州南少林武术的支派。
A、唐代朝时期B、明朝时期C、清朝时期D、明清时期
52、宗鹤拳发源于福建省福清市镜洋西边茶山自然村,起源可追溯到(C)年前。
A、100B、300C、150D、250
53、“灵源万应茶”系泉南名寺——晋江灵源禅寺三十一世高僧沐讲禅师所研制,始创于
(B)年,迄今已有630多年历史。
A、1268B、1368C、1250D、1365
54、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0:2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063631784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江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江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