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

更新时间:2023-03-08 00:02:21 阅读: 评论:0

豆浆机怎么打豆浆-卷腹动作

三读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大学生网购)

备课要做到“三读”“三探’’

@张成高

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备课就是雕塑这

件艺术品。备课,是教师熟悉、掌握教材的过程,是设计最佳教学方法、

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要上好语文课、讲好一篇课文,关键在

备好课。怎样才能备好课呢?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既要“钻进去”,又要

“跳出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它决

定着教学的成败。备课在教学中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重视它,研

究它,把它当成大事,做实做优做好。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备好课呢?

、“三读”:读出不同的我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

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备课时,应力求

把课文读“活”。用三种身份去读:

1.读者的身份这是我们平日里阅读各类报刊、杂志、书籍时的状

态,以欣赏、休闲的心态进行。用一个读者的身份,读一读,自己从中看

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通常就内容的情节上、情节的重点上作一个大致

的了解。

2.学生的身份这是教师们常常忽略的一种身份,从学生现有阅读

水平出发,读读哪里读得懂的,哪里读不懂,哪些可以借助学习工具自行

解决,哪些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待课堂上或者特别关注,或者点到为

止。用学生的身份也就是用学生的心态来读教材,在心里你会真正地做

到与学生“平等”相处。

3.教师的身份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用

教师的身份再去读课文,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读到字正腔

圆,读出训练所在,读懂作者的思路。

二、“三探”l探出异样的昧1.探作者,让情相通 “无缀文者情动而

辞发”,“披文人情,沿波讨源”,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这

种情和意可能是一种情绪、情感、情结,可能是一种意愿、意志、意念,也

可能是一份婉约。作者因不同的心境可能发生不同的感悟,同样的题材

因不同的作者承载着不同的情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

笔下的西湖,这里西湖忽阴忽晴,忽风忽雨,云如翻墨,雨如跳珠,风如卷

席,水如碧天,读来如江河奔涌,一泻千里,酣畅淋漓。杨万里的《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中,却有不同的魅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既写出荷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大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

型,全诗先是直抒胸臆,再虚写实景,虚实结合,自然活泼。同样的六月

学.i罘哥 辅导

西湖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气质风格,人生追求也不同。苏轼豪放旷达,大

漠长天。杨万里质朴率真,师法自然。读者和作者心通了,才能被感动,

才能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

2.探编者,让心相连 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作为教材和编者是“众里

寻他百度”,小学教材题材多样、内容健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短小精

悍。所选的课文力求体现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

爱国情感,体现时代精神,宣传现代文明。这就要求教者深入研究编者,

研究编者的思想意图。郑振铎的散文《海燕》写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

命政变后,作者只身前往法国,去国怀乡之际,偶遇海燕,睹物相思,落笔

成文。而课文节选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如轻烟似的乡愁”,教者可以对文

章作一些“亮化”处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

3.探课标,让本坚固 语文课要把握语文课的本质本色,这种“本质

本色”就是课标,把握好课标方能健康发展,永葆青春。一是扎扎实实加

强语言训练。语文教学要牢固抓住“语言”训练之本,扎实进行字词句段

篇、听说读写思的“双基”训练。关注语言形式,研习语言特征,指导学生

咀嚼、推敲、揣摩、比较,通过“删、改、换、添”和联想、想象、感悟、体验等

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的美妙神奇,作者的匠心独运。二是踏踏实实

加强语言积累。语言学习是通过接触、积累大量典范语言现象,自悟语

言规律的。因此,学习语文,要以积累为主,做到“举一反三”。语言积累

要以教材为轴,强化训练,促成积累;以书刊为径,广泛猎取,丰富积累;

以生活为维,开阔视野,达成积累。三是认认真真加强语文实践。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掌握语

文工具”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在小学语文教

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通过运用,规范学

生语言,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语文教师则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怎样用心培育学生对语文的学

习兴趣,怎样用语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打动学生,使他们热爱祖国的语

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师

提出的新的课题。新课程形势下的备课,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让学

生在快乐中度过一个个美妙的四十分钟。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交砚乡中心学校550100)

对农牧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浅略分析

@孙全芳

摘要:农牧区中小学英语教学成绩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原因

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支持,缺

乏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学英语的兴趣。要使农牧区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

同步,必须探究对策,支持、配合英语教学正常进行。

关键词:师资力量;家长重视程度;学习兴趣

农牧区英语教学得不出好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社

会各界、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支持、

缺乏督导、缺乏认识,导致学生缺乏英语的兴趣。师资力量水平、语言环

境诸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师资力量

英语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在英语知

识的扩充,英语教学方法的更新上不能实现,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更谈不上创新,不能使死硬的课堂变得有生机,因而探究对策方面很茫

然。其次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断层严重,年轻教师虽占多数,但

是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班级容量大,课程安排满,所以很难周全照顾、关

心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很难找到存在的问题,也就谈不上进行个别辅

导,学校虽在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但是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理论

・122・

性很强,所以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学到一些能实际运用到教学中的

东西。

二、农牧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

农牧区孩子的家长,受文化素质、身处环境诸方面的限制,对孩子的

学习重视不够,不管那一门课程都不给予支持、配合。小学英语课虽已

开设但开设时间晚,2OlO年海北州教育进行布局调整后,基层小学全部

撤并到了海晏县,自此我们所有的农牧区孩子才有机会从三年级开始学

习英语,而在这之前,很多孩子从未接触与英语有关的东西,特别是偏远

地区的孩子在升人初中后才开始学习英语。作为农牧区孩子的家长,很

多家长都外出打工,我们的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即便是有些家长重视

孩子的学习,但是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从小就有学习英语的机会,家长的重视度决定了孩

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农牧区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家庭经济负担重,孩子

学习英语的机会完全就只能靠学校。

三、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语言也不例外。大部分农牧区学生,尤其

是男生,对学习英语根本没有兴趣。除了课堂上“强制”的学习之外,没

有任何吸引力,更谈不上自愿自觉的学习,平日里英语单词的记忆,句型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00:0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204941178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读.pdf

标签:三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