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选购

更新时间:2023-03-07 19:52:25 阅读: 评论:0

win是什么键-iphone相册怎么加密

茶叶的选购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小型电风扇)

茶叶分类

第⼀章茶叶分类

(1)绿茶分类⽅法

品质特点:绿叶清汤;加⼯⼯艺:杀青—揉捻—⼲燥

根据杀青⽅法不同分为蒸青(蒸汽杀青)和炒青,红外线杀青三种;再根据⼲燥的⽅法⼜分为炒⼲,烘⼲,晒⼲三种;然后依

外形不同分为圆,长,针形,尖形,⽚形等。

(2)黄茶分类

品质特点:黄叶黄汤;制法特点:闷黄⼯序

根据闷黄的先后为:

杀青后湿坯堆积闷黄:涔⼭⽑尖,台湾﹑苏联黄茶。

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黄⼤茶,黄⼩茶,君⼭银针。

(3)⿊茶类:

品质特点:⽑茶⾊泽油⿊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

加⼯⼯艺:杀青—揉捻—渥堆—⼲燥

根据渥堆法不同分:

湿坯渥堆发酵:⼲坯渥堆发酵:成茶堆积再发酵:

(4)⽩茶分类

品质特点:茶芽满披⽩⾊茸⽑,汤⾊浅淡;加⼯⼯艺:萎凋—⼲燥根据萎凋程度分:

全萎凋:1、芽茶:政和银针叶茶:政和⽩牡丹。2、半萎凋:芽茶:⽩云雪芽﹑银针;叶茶:贡眉,寿眉

(5)青茶分类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黄,⾹⾼味醇

加⼯⼯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燥

按做青程度和产地分:

闽北青茶:代表武夷岩茶,⼤红袍,铁罗汉,单枞奇种。闽南青茶:安溪铁观⾳,梅占,⾊种。⼴东青茶:凤凰单枞,⽔仙。

台湾:乌龙⾊种

(6)红茶分类

品质特点:红⾊红汤加⼯⼯艺:萎凋—揉捻—发酵—⼲

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质不同可分为:⼩种红茶(湿培熏蒸、⽑茶)、⼯夫红茶(叶茶、芽茶、⽚茶)、切细红茶(半叶茶、

破叶茶、碎⽚)

(7)再加⼯茶类

花茶(如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乌龙茶等)

紧压茶(如⿊砖、茯砖、⽅茶、饼茶、沱茶等)

萃取茶(如速溶茶、浓缩茶汁等)

茶饮料(如茶可乐、冰茶、茶汽⽔、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

第⼆章鲜叶

1、鲜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三个⽅⾯。其中嫩度和

匀净度是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

2、各指标的含义及实质性

(1)嫩度:指芽叶⽣育的成熟程度。芽叶是从营养芽发育⽽来,并逐渐增⼤,伸展出叶⽚;随芽叶的⽣长,叶⽚逐渐增多,

芽则相应的由粗⼤变为细⼩,最后终⽌为驻芽。叶⽚⾃展开到成熟,叶⾯积逐渐增⼤,叶⾁组织厚度相应增厚,叶⽚逐渐⽼

化。所以芽⽐叶嫩,⼀芽⼀叶⽐⼀芽⼆叶嫩……正常叶对夹叶嫩,初展的叶⽚⽐开展的叶⽚嫩。

(2)匀净度:指同⼀批鲜叶质量的⼀致性,即鲜叶⽼嫩是否匀齐⼀致,它是反映鲜叶质量的⼀个重要标志。对于茶叶加⼯来

说,⽆论那种茶类都要求鲜叶匀净度好,如匀度不好,⽼嫩混杂,制茶技术就⽆法保证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尤其是特种名茶

要求匀度⾮常⾼,否则制不出名茶。

(3)新鲜度:指采下来的鲜叶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理化性状。同时要求现采现制,贮存时间不能超过⼗六⼩时。鲜叶采下来脱

离茶树后,就存在着内含物的转化。随着⽔分不断散失,鲜叶内的各种酶的作⽤逐渐加强、内含物质不断分解和转化⽽消耗减

少。

3、鲜叶的适制性

(1)、鲜叶叶⾊与适制性

深绿⾊鲜叶制绿茶⽐制红茶的品质优;

浅绿⾊鲜叶制红茶⽐制绿茶的品质好。

(2)、地理条件与适制性

热带、亚热带地区⽣产的鲜叶,适宜制红茶;

北⽅温带地区的鲜叶适宜制绿茶。

(3)、鲜叶化学成分与适制性

多酚类化合物和⽔浸出物含量⾼的适合制红茶,不适合制绿茶。

含量低的制绿茶品质优于红茶。

多酚类含量适中的,制红、绿茶品质均优,如祁门槠叶种。

(4)、季节与适制性

春茶适制绿茶,夏秋季适制红茶或乌龙茶。

(5)、鲜叶形状与适制性

第三章绿茶

1、杀青

(1)定义

杀青是绿茶加⼯的关键⼯序,通过⾼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

⽔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的形成的⼀种制茶步骤。

(2)杀青的⽬的要求

利⽤⾼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迅速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期获得绿茶应有的绿⾊,这是杀青的⽬的之⼀;B、散发

青草⽓,发展茶叶的⾹⽓;C、通过杀青改变鲜叶中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以促进绿茶滋味的形成,如花青素和具有苦涩味的

甙类物质在杀青过程中适量减少,对增进绿茶鲜爽醇和滋味有利,D、丧失⼀部分⽔分,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成

条。

(2)、杀青的技术因⼦与技术原则

1、技术因⼦

杀青技术要求:杀匀、杀透、不⽣不焦、⽆红梗红叶。

杀青是多因⼦影响的复杂综合过程,在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杀青时间、投叶量、杀青⽅法以及杀青程度都是杀青技术需要

正确掌握的主要因素。

温度:对酶具有两重性。即在低温下活性微弱,随温度逐渐开⾼、酶的活性逐渐增强,当温度升到45-55℃时,酶的催化作⽤最

为激烈,继续升温,酶则表现出活性逐渐降低,达到80℃以上时酶⼏乎全部变性散失催化能⼒。杀青就是利⽤酶对温度的不

稳定性,采取⾼温快速地破坏酶的催化作⽤。

投叶量:杀青过程中投叶量与温度、时间密切配合的,同时各种杀青机具不同对投叶量也都有⼀定的要求。杀青温度⾼还可适

当多投、温度低,则应少投;⾬⽔叶可少投,⽼叶可多投,嫩叶可少投,。

杀青时间:杀青时间是杀青技术的另⼀重要因⼦。杀青时间根据杀青温度⾼低、投叶多少,鲜叶质量,含⽔量多少不同⽽定。

因此在保证杀青质量前提下,杀青时间愈短,杀青质量愈好。

(3)杀青程度

杀青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炒青绿茶的品质。杀青叶适度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是以杀青叶减重率或杀青叶含⽔量来

表⽰,另⼀是以感官鉴定杀青叶的外观来判断。

技术原则:⾼温杀青,先⾼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嫩叶⽼杀,⽼叶嫩杀。

2、揉捻

(1)、⽬的:使条索卷紧,缩⼩体积,为炒⼲成条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要耐冲泡。

(2)揉捻过程茶叶的变化:1物理变化:细胞破碎,初步成形;化学变化:湿热反应,酸与醇的酯化,叶绿素破坏..

(1)揉捻技术

要达到揉捻的⽬的和要求,应根据揉捻机具的性能,杀青叶质量、叶质⽼嫩等正确掌握揉捻技术因⼦,包括投叶量、揉捻时

间、加压⽅式,分次揉捻和解决筛分,以及冷揉与热揉等技术环节,提⾼揉捻质量,是⾮常重要的。

技术原则:1、嫩叶冷揉,⽼叶热揉;

2)投叶量:投叶量多少直接关系揉叶质量,投叶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揉捻的正常进⾏。⽽且投叶量受揉捻机揉桶⼤⼩不同的

限制。

3)揉捻时间

揉捻时间的长短与叶质⽼嫩、投叶量多少,加压⽅式和揉捻机转速等因素相关。嫩叶纤维化程度⼩,投叶量多的⽐投叶少的揉

捻时间长。

4)加压原则

原则⼀:轻——重——轻。

原则⼆:嫩叶轻压(或不加压),⽼叶重压。

5)揉捻技术

技术原则⼀:⽼叶“长揉重压”,嫩叶“短揉轻压”。

技术原则⼆:解块分筛,多次揉捻。

(3)揉捻程度:

⾼档绿茶成条率在85%以上,细胞破碎率在45%以上;低档绿茶成条率在60%以上,细胞破碎率达65%左右,即是揉捻完成的

标志。

3、⼲燥

⼲燥是炒青绿茶的最后⼀道⼯序,与绿茶品质有密切关系,是⾮常重量的⼯序。(1)⽬的和要求

1)蒸发⽔分达到⾜⼲、防⽌劣变,以利贮藏,最后⽑茶含⽔量达到4-6%。

2)在揉捻基础上进⼀步整理外形;

3)促进内质的转化,发展⾹⽓。

(2)⼲燥技术

烘青绿茶:打⽑⽕,打⾜⽕

炒青绿茶:炒⼆青、炒三青、炒⾜⼲

半烘炒绿茶:先烘后炒。

(3)⼲燥⽅法

烘笼(焙笼)、电热烘⼲、热风烘⼲、微波红外线

(4)⼲燥技术

前期:⾼温薄摊快烘。后期:⼩⽕慢。提⾹:⾼温猛⽕短时

第四章特种绿茶品质特征

1、龙井茶品质特征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整齐,⾊泽嫩绿,顶叶包芽.冲泡汤⾊黄绿明亮,清⾹持久,滋味⽢醇爽⼝,叶底成朵

微黄绿.故有“⾊绿、⾹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2、碧螺春品质特征

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毫、银⽩隐翠、清⾹淡雅、鲜醇⽢厚、回味绵长,其汤⾊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嫩

(芽叶)三鲜"(⾊、⾹、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花⾹果味,鲜爽⽣津。

3、安化松针品质特征

外形劝直秀丽,翠绿匀整,,其形状宛如松针;⾹⽓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条索长直、圆浑、紧细,翠绿匀整,⽩

毫显露;可耐冲泡。叶底匀嫩。形质俱佳,可耐冲泡,逗⼈喜爱。

4、六安⽠⽚品质特征:

外形:单⽚平展、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不带芽梗,形似⽠⼦,⾊泽宝绿,叶被⽩霜,明亮油润。

内质:汤⾊清澈,⾹⽓⾼长,滋味鲜醇回⽢,

叶底:黄绿匀齐。

5庐⼭云雾

庐⼭云雾芽肥毫显,

条索秀丽,⾹浓味⽢,

汤⾊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6君⼭银针

君⼭银针全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尖制成,满布毫⽑,⾊泽鲜亮,⾹⽓⾼爽,汤⾊橙黄,滋味⽢醇,虽经久置,其味不变,冲时

尖尖向⽔⾯悬空竖⽴,继⽽徐徐下沉,头三次都如此。竖⽴时,如鲜笋出⼟;沉落时,像雪花下堕。很⾼的欣赏价值。

7信阳⽑尖

外形细直圆光⽽多毫;内质⾹⽓清⾼,汤⾊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

⾹。

绿茶汤⾊弊病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

绿茶⾹⽓弊病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

绿茶滋味弊病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

绿茶叶底弊病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第四章⿊茶1、茯砖茶“发花”原理茯砖茶加⼯中的“发花”过程是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关键

⼯艺。“发花”的实质是通过控制⼀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优势菌——冠突散囊菌的⽣长繁殖,产⽣⾦黄⾊的闭囊壳,俗称“⾦

花”,它在茯砖茶中的含量与茶叶滋味、⾹⽓密切相

关,能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边区消费者历来根据“⾦花”的质量和数量来判断茯砖茶品质的优劣,把它作为品质特征的标

志,并有“茶好⾦花开,花多茶质弊病形成原因改进措施黄汤红汤鲜叶保管不良;杀青温度太低或杀青不⾜;揉叶没有及时

⼗燥;⼲燥温度偏低、投叶太厚闷黄*杀青要匀透,充分摊凉、及时⼲燥;*初于掌握摊薄、⾼温短时,防⽌“闷蒸”。浑浊

鲜叶堆积失鲜;杀青扬炒不⾜,含:⽔量⾼;热坯揉捻或过度。*进⼚鲜叶及时摊青降温;*杀青闷声适当;*茶坯摊凉后揉捻

适度。

弊病形成原因改进措施⽔闷⽓⾬⽔青;杀青采⽤闷炒;炒⼆青温度过低;⽔⽓没有充分发散。*⾬⽔青经摊放(或脱⽔机)去

除表⾯⽔;*杀青时适当多⽤“扬炒”

低闷杀青叶摊凉不⾜;温坯揉捻;初⼲温度偏低。*杀青杀透,摊凉充分;

*适当提⾼初⼲温度。

烟⽓

炉灶漏烟,受烟熏污染。*改进炉灶排烟功能;*茶坯不要放

在被烟吹着的地⽅摊凉。焦⽓杀青、⼆青、三青温度过⾼,翻炒不匀;⼆青茶汁粘锅焦化;⼲燥温度太⾼或宿叶混⼊。*鲜

叶炒制时控制炉灶⽕⼒;*控制⼲燥温度,注意及时清理宿叶。

异⽓

贮放过程受异⽓污染;包装材料污染;⼿⼯操作⼈员异⽓引起。*茶叶密封贮存;*采⽤符合⾷品卫⽣包装的材料;*操作⼈员

不沾染异⽓。

弊病

形成原因改进措施熟闷味

因杀青低温“闷杀”过长闷熟,或:于燥温度低、时间长。多出现于嫩茶。*杀青锅充分预热,扬闷结合;*杀青、炒⼆青投叶不

过多;*炒⼲温度适当。青涩味

鲜叶不经摊青直接制茶;⾼温短是杀青,闷杀后扬炒不⾜。*鲜叶摊放不少于3⼩时;*延长扬炒时间。苦涩

鲜叶未经摊放直接制茶;揉捻过度;茶园缺有机肥,紫⾊芽叶多。*鲜叶经过摊放后制茶;*揉捻加压适当,防⽌过重;*提倡

在茶园中施有机肥。酸馊味因鲜叶堆闷部分变质,或揉坯摊放过厚不当;机具不洁*鲜叶不堆闷⽇晒,及时运送进⼚贮

放降温;*当天使⽤后的揉捻、解块机具,清洗⼲净。

焦味

夹杂严重焦条碎末,与烟焦⽓同时洁机存在。同焦⽓弊病形成原因改进措施

红梗红叶杀青温度太低,或杀青不⾜;鲜叶挤压受伤,未及时初制*改进鲜叶装运,摊青条件,不受损伤;*杀青叶温度应达

75℃~80℃,揉捻后及时⼲燥烧条焦末杀青温度太⾼,潮炒不匀,⼲燥温度太⾼所致。*杀青温度⼒求均匀;*调整⼲燥温

度;*复炒时如碎未重,⽤筛⼦割下

单独炒.

好”之说。

2、新茶与陈茶

(1)⾊泽:构成茶叶⾊泽的⼀些⾊素物质发⽣缓慢的⾃动分解。如绿茶叶绿素分解的结果,使⾊泽由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枯灰黄

绿。抗坏⾎酸氧化产⽣的茶褐素,会使茶汤变得黄褐不清。⽽对红茶品质影响较⼤的茶黄素的氧化、分解或聚合,会使红茶由

新茶时的乌润变成灰褐。

(2)滋味:酯类物质经氧化后产⽣⼦⼀种易挥发的醛类物质,或不溶于⽔的缩合物,使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氨基酸的氧化和

脱氨、脱羧作⽤的结果,使茶叶的鲜爽味减弱⽽变得“滞钝”。

(3)⾹⽓:陈茶由于⾹⽓物质的氧化、缩合和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变得低浊。新茶和陈茶在储存中发⽣哪些变化(以普洱

为例)

⽣普洱茶:云南⼤叶种茶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蒸压—⼲燥。

熟普洱茶:⽣茶⽑茶—湿⽔—反复翻堆—出堆—解块—⼲燥—分级—蒸压(类似⽣茶蒸制过程)——⼲燥摊凉。

普洱茶⽣茶和熟茶的区别

(1)、外观的区别:

⽣茶通常是黄绿⾊或墨绿⾊;熟茶则是红褐⾊,甚⾄是⿊⾊。

(2)、茶汤⾊的区别:

⽣茶泡出来是⾦黄⾊、橙黄⾊、淡黄⾊,总之是黄⾊系。熟茶泡出来是红⾊、酒红⾊、深红⾊,总之,是红⾊系。

(3)、味觉上的区别:

从⽓味上区分:⽣茶清⾹味,熟茶陈⾹味,若是湿仓陈茶或渥堆发酵没掌握好的还会有点霉味。

从⼝感区分:⽣茶的味道和绿茶很相似,有苦涩味;熟茶的滋味是⽢滑柔顺,绵甜爽⼝,有明显回⽢。

3、关键⼯序:

第五章青茶

⽂⼭包种:⼜名“清茶”,是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清⾹型绿⾊乌龙茶。⽩毫乌龙:⼜名“膨风茶”、“⾹槟乌龙”、“东⽅美

⼈”,为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种。

铁观⾳: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凤凰单枞:条索卷曲,紧结肥壮,⾊泽青褐,内质有⾃然花⾹、滋味鲜爽浓郁⽢

醇,汤⾊黄艳,叶底绿叶红镶边(即青蒂、绿腹、红镶边)。

⼀、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

1、制茶特点

青茶兼有红、绿茶品质特点,是由于青茶制法综合了红、绿茶制法的缘故。既有适当萎凋过程,⼜有炒青破坏酶活性,停⽌酶

促氧化,更重要是青茶制法具有做青局部破坏叶细胞组织,促进局部氧化产⽣红变,从⽽形成了青茶“三红七绿”的品质特征。

1)、青茶的鲜叶要求:即有⼀定的嫩度,⼜要求有⼀定的成熟度。同新梢上以第⼆、三叶制茶品质最佳。适宜制青茶的鲜叶

应为中叶种,叶质硬软适中,青茶采制最忌⾬⽔叶、露⽔叶。春茶品质最好,产量最多,秋茶次之,夏茶较差将鲜叶薄匀的摊

放在⽔筛上(“开青”),操作时要注意“轻”,不损伤叶⼦。否则可能造成部分红变和⽔分蒸发过快⽽呈⼲瘪,俗称“死青”。

(⼀)、萎凋:晒青和凉青

2)、晒青时间:⼀般要求30-50分钟;

3)、晒青程度:⼀般要求⽔分散失15%左右,⼿拿基部顶部叶下垂,叶缘成皱形,叶⾊为暗绿⽆光泽,青⽓减退,花⾹显露。

4)、凉青时间:依⽓候条件⽽定,⾼湿低温的天⽓所需时间较长,⼤约30-40

分钟,⼲燥⽓候约10-20分钟。在凉青过程中,由于叶⼦受到振动操作,加速梗的⽔分往叶⽚输送,使叶⽚恢复紧张状态,“还

阳”。“还阳”过程中⽔分和可溶性特质的输送,称为“⾛⽔”随后,由于静置叶⽚散失⽔分,⼤于梗⼦输送⽔分的速度,叶⼦⼜呈

萎软状态,称“退青”。

(⼆)、做青时青茶制造来说是关键性的过程

1、做青的⽬的

做青是使叶⼦受筛摇机械⼒的作⽤,叶缘细胞受到损伤,发⽣复杂的变化,促进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综合,产⽣有⾊物

质和促进芳⾹化合物的形成,同时⽔分缓慢地蒸发,加速了各种物质转化。

做青有三种不同的⽅法,即筛青,摇青和做⼿。

①筛青是晾青叶在⽔筛中,相互碰撞,受到损伤,发⽣局部红变。

②摇青是晾青叶放⼊篾质圆框内,叶⼦在其中通过震动和跳转⽽发⽣互相碰撞,达到做青的。

③做⼿是⽤双⼿使叶⽚互相碰撞,辅助筛青或摇青互碰不⾜,促进叶缘细胞受损。筛青轻的做⼿稍重,反之轻做,

2、做青的技术原则

在做青过程中,茶树品种,鲜叶⽼嫩,萎凋程度,⽓候条件等都是影响做青技

术的因素,⽣产上常有“看青做青”。

1)对于含⽔量⾼的⽔仙品种,⾬⽔叶,露⽔叶等,操作要轻、细,“多摇少做”或“只摇不做”;

对于含⽔量少的叶⼦,可以“少摇、多做,厚堆”。

2)为了统⼀下⼀⼯序进⾏,上午采⽤“慢摇、少摇、少做”。做⼿要轻,延长时间,下午则相反,“快摇、多摇、多做”。加快做

青速度。

5、摇青次数

多次摇青,摇晾交替进⾏。摇青的转数及静置时间,⼀般是由少到多,⼜从多到少。

6、做青程度

做青适度的叶⼦要求减重率达25-28%

(三)、炒青和揉捻:

青茶宜采⽤“⾼温快炒”“少透多闷”,短时等措施。揉捻也同于绿茶揉捻,但青茶宜采⽤热揉、少量、短时、快揉的⽅法。

(四)、烘焙和簸拣

烘焙分⽑⽕和⾜⽕,⽑⽕叶经长时间摊放后簸拣,再⾜⽕。

⽑⽕:采⽤⾼温快速烘焙。采⽤烘⼲机烘⼲,⽑⽕温度为110-120℃,摊叶厚度2cm,烘约七成⼲。

⾜⽕:采⽤低温慢焙,温度约80-85℃,摊叶3⽄左右的⽑⽕叶,⼀般15′翻拌⼀次,⽕温逐渐降低,焙⾄⾜⼲。温度为40-

60℃左右,并加盖于烘笼上,长达2-4⼩时的“吃⽕”,直到有⽕⾹出现为⽌。“吃⽕”实质是热化作⽤。它对增进汤⾊,提⾼滋味

醇度。促进茶⾹熟化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闽南乌龙茶:(闽北与闽南⼯序上的不同点)

1、午青(9:00~16:00)鲜叶质量好。

安溪铁观⾳晒青程度较轻,摇青次数较少,每次摇青转数较多,摇后静置时间较长,特有的包揉⼯序是形成独特外形和品质的

重要环节,因⽽形成铁观⾳与武夷岩茶迥然不同的风格。

1)武夷岩茶:鲜叶→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摊放→簸拣→⾜⽕(包括“吃⽕”)

2)安溪铁观⾳:鲜叶→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

安溪铁观⾳制法:

1、晒青:晒青时间:25-30min,其间翻拌1-2次,使晒青叶失⽔均匀。

晒青程度:晒后青⽓减退,略有清⾹,减重率约7%-10%。

晒请适度:将晒青叶两苈并⼀苈,并轻翻散热,将叶摊均后移⼊青间,晾青

30-60min,待晒青叶冷却后开始做青,以防热闷或红变。

2.做青嫩叶轻摇薄摊,⽼叶重摇,摊叶稍厚;

摇青根据晒青程度⽽定:轻晒则重摇,以促进红边形成,重晒则轻摇,以防红边过度和死青。

做青环境:青间要求⼀定的温湿度。以温度22-24℃,相对湿度80%-85%为宜。

铁观⾳做青-般在夜间进⾏,最后⼀次不解块翻拌,揉毕将包⼝扎紧放置30-60min,称“定型”

3.炒青

“看青炒青”,⼿⼯炒青在以闷炒为主,闷抖结合,炒热炒透。

炒青程度:炒⾄叶⾊转暗绿,叶张皱卷,⼿握炒青叶有粘感,叶质柔软,炒青适度,减重率约30%。

4.揉捻、烘焙与包揉

炒青叶经初揉、初焙和初包揉⽽后⾜⽕,在烘焙与包揉交替中完成内含物的⾮酶性氧化过程。烘焙时,茶条⽔分渐减,随包揉

的加强逐步塑造铁观⾳特有的外形与内质。

初包揉:其间采⽤搓、揉、挤、压、抓等⼏种⼿势。

复烘:为再造型提供条件。复烘焙笼温度80-85℃,

复包揉:⽅法与初揉相同。叶质较⽼的可复包揉2-3次。最后⼀次不解块翻拌,揉毕将包⼝扎紧放置30-60min,称“定型”。

⾜⽕:采⽤⽂⽕慢焙。在较低温度下进⾏长时间烘焙,以激发茶叶⾹⽓,促进酯型⼉茶素转化和氨基酸分解,对增进滋味、形

成铁观⾳品质具有独特的作⽤与效果。

第六章红茶

中国是红茶的故乡

红茶是世界上消费区域最⼴、⽣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的茶类。

福建是红茶的故乡。正⼭⼩种、坦洋功夫产量最⼤,占到福建产量的75%。

列为世界三⼤⾼⾹红茶之⼀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中国)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邦)⼤吉岭红茶(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吉岭)锡兰⾼地红茶(斯⾥兰卡)

按加⼯⼯艺分为:⼯夫红茶、⼩种红茶(正⼭⼩种、外⼭⼩种)、红碎茶

红茶有⼩种红茶,⼯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在品质都有共同的“红汤红叶”品质特征。

第⼆节⼯夫红茶加⼯技术

⼆、鲜叶要求

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摘标准以⼀芽⼆、三叶为主。

三、加⼯技术

⼯夫红茶鲜叶加⼯过程分萎凋、揉捻、发酵、⼲燥四⼤⼯序,

(⼀)、萎凋

萎凋是⼯夫红茶⾸道⼯序,是鲜叶加⼯的基础⼯序,为后续⼯序创造条件。1.萎凋的⽬的:

(1)散失适当的⽔分,使叶质柔软,增加可塑性,便于揉捻成形;

(2)随着⽔分的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各种酶逐渐活化,并引起内含物产⽣⼀系列的相应变化。

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多酚类化合物开始氧化、糖类和蛋⽩质⽔解、叶绿素因分解和氧化⽽减少、Vc因邻醌氧化⽽减

少、青草⽓逐渐消失、酸性增强。萎凋技术1)室内⾃然萎凋;2)⽇光萎凋;3)萎凋槽萎凋;

萎凋适度感官判断:萎凋适度叶,叶形皱缩,叶质柔软,嫩梗萎软,曲折不易脆断,⼿捏叶⽚软绵,紧握萎凋叶成团,松⼿可

缓慢松散。叶表光泽消失,叶⾊转为暗绿,青草⽓减退,透发清⾹。红条茶萎凋叶含⽔率以60%-64%为适度标准。嫩叶重萎

凋,⽼叶轻萎凋”

⼆、揉捻

1.揉捻的⽬的:1)卷紧茶条,塑造外形;2)适度破坏细胞组织,使茶汁溢出,为发酵创造条件。(发酵的起点)3)使茶汁

易于泡出,茶汁溢聚叶表,形成⼲茶的颜⾊。

2、揉捻技术

投叶量:根据揉捻机揉桶来确定。

揉捻时间及次数:依揉捻机及鲜叶嫩度

加压技术:“轻、重、轻”,⽼叶“重压、长揉”,嫩叶“轻压,短揉”,

揉捻程度:芽叶有90%以上成条,并条索卷紧,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

揉捻间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0%。

三、“发酵”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

发酵的⽬的:使芽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在酶促作⽤下产⽣氧化聚合作⽤,其他化学成分也相应的发⽣深刻的变化,使绿叶变

红,形成红茶特有的⾊⾹味。

2、红茶发酵的机理(不全)

(1)酚类物质氧化:⼉茶素——邻位醌类——联苯酚醌类——TF——TR——TB

(2)、叶绿素变化:叶绿素占⼲物质的总量和相对含量都减少。

(3)、糖类变化:单糖和双糖含量增加;淀粉和果胶质含量减少。

(4)、芳⾹物质变化:醇类、酚类减少;羰基和羧酸类增加。

3、发酵技术

1)温度:叶温保持在30℃为宜,则⽓温以24-25℃为好。

(2)、湿度:萎凋叶含⽔量在60%左右,才能有利揉捻成条,同时利于发酵时叶内物质转化,氧化作⽤的进⾏。

3)供氧:“发酵“是耗氧过程,并在发酵过程中发酵的进程耗氧量逐渐下降。(4)摊叶厚度:摊叶厚度⼀般为8-12cm,嫩叶

和叶型⼩的要薄摊,⽼叶和叶型⼤的要适当厚摊。⽓温低时要厚摊,⽓温⾼时应薄摊。

5)“发酵”时间:以揉捻开始计算3-5⼩时为宜。

(6)、“发酵”程度:叶⾊由育绿、黄绿、黄、黄红、红黄、红、紫红到暗红⾊。⾹⽓则由青⽓、清⾹、花⾹、果⾹、熟⾹以

后逐渐低淡,“发酵”过度时出现酸馊味。叶温由低到⾼再降低。

“发酵”适度叶,青草⽓消失,具有新鲜的花果⾹,叶⾊春茶黄红,夏茶红黄。

四、⼲燥

⼲燥采⽤烘⼲,⼀般分⽑⽕和⾜⽕两次,中间摊放⼀段时间。

1.⼲燥的⽬的

其⼀:是利⽤⾼温停⽌酶促氧化作⽤;(有时也有利⽤⼲燥促进发酵,但它是为补救发酵不⾜⽽采⽤的,不属于⼲燥的⽬的。

其⼆:是蒸发⽔分,紧缩茶条使⽑茶充分⼲燥,防⽌⾮酶促氧化,利于品质的相对固定。

其三:是散失青臭⽓,进⼀步提⾼和发展茶⾹。

2、烘⼲温度:烘⼲过程中掌握的原则是:“⽑⽕⾼温快速,⾜⽕低温长焙”。

五、⼯夫红茶品质的形成

1、⼲茶⾊泽:红茶⼲茶的⾊泽,⼀般呈乌⿊⾄褐⾊,这种⾊泽是红茶中叶绿素的⽔解产物和果胶质、蛋⽩质,以及糖类和茶

⾊素附于叶表并⼲燥后呈现出来的。

2、叶底⾊泽:红茶叶底⾊泽,主要是茶多酚不同程度的氧化产物与蛋⽩质结合所形成的。

3、、茶汤⾊泽:茶黄素呈橙黄⾊,是决定茶汤明亮度和艳度的主要成分;茶红素呈红⾊,是形成红茶汤⾊的主体物质;茶褐

素呈暗褐⾊,是红茶汤⾊发暗的主要成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与红茶汤⾊呈显著的正相关,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越多,汤⾊越显

得红艳明亮;⽽茶褐素与红茶汤⾊呈显著负相关。茶褐素含量越⾼,汤

⾊越暗,茶汤品质越低。

红茶汤冷后会产⽣乳凝状浑浊,这种现象称为“冷后浑”,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混合产物。

4、红茶⾹⽓的形成:以具青草⽓的青叶醇为主,⽽已检出鉴定的红茶的⾹⽓物质达400余种。

5、红茶滋味的形成:茶黄素是滋味强度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茶红素⾊泽棕红,是红茶汤⾊“红”的主要成分,也是汤味浓度

和强度的重要物质,但其刺激性不如茶黄素,收敛性较强,滋味甜醇。

第三节⼩种红茶加⼯技术

假⼩种和烟⼩种均被称为⼈⼯⼩种。

⼀、鲜叶要求:⼩种红茶鲜叶要求半开⾯三、四叶,

⼆、⼩种红茶加⼯技术:⼩种红茶鲜叶加⼯分萎凋、揉捻、转⾊(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烟、复⽕七个过程。

1.萎凋:有室内加温萎凋和⽇光萎凋两种

2.揉捻

加压⽅式:“轻、重、轻”;加压原则:“⽼叶长时重揉”“嫩叶短时轻揉”。3.转⾊:约经5-6⼩时,有80%以上叶⼦转⾊呈红褐

⾊,青臭⽓消失,发出愉快茶⾹,即可过红锅。

4.过红锅:是⼩种红茶初制的特殊⽽重要的技术措施。它是利⽤⾼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适时地停⽌转⾊,散发青草⽓,增

进茶⾹,使⾹⽓鲜纯。同时保持⼀部分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不受氧化,使茶汤鲜浓⽽甜醇,叶底红亮。

5.复揉:把过红锅的叶⼦趁热揉捻5’-6’,使条索更为紧结,揉出更多的茶汁,以增加茶汤浓度。

6.熏焙:烟熏⼲燥是⼩种红茶制法特点之⼀,是形成⾹⾼带松柏烟⾹和桂元汤味的品质风味重要过程。

开始⽕温要⾼,熏焙时不翻拌。

7.复⽕:复⽕采⽤低温长时间熏焙,使其吸⾜烟量。

第四节红碎茶鲜叶加⼯技术

以⼤中叶种所制的品质最好。

红碎茶的各花⾊主要特征是:

1.叶茶类外形规格较⼤,包括部分细长筋梗,可通过2-4mm抖筛,长10-14mm。

2.碎茶类外形较叶茶细⼩,呈颗粒状和长粒状,长2.5-

3.0mm,汤艳味浓,易于冲泡,是红碎茶中⼤宗产品。

3.⽚茶类(Fanning)指从12-14孔碎茶中风选出质地较轻的⽚形茶,按外形⼤

⼩可以分为⽚茶⼀号(F1)和⽚茶⼆号(F2)。中⼩叶种还要按内质分为上下三档。4.末茶类(Dust)外形呈砂粒状,24孔底⼀40

孔⾯茶,⾊泽乌润,紧细重实,汤⾊较深,滋味浓强。

5.混合碎茶(BrokenMixture)是各种正规红茶中风选出⽚形茶混合物,没有固定之形状,很不匀整,含有⽚和茶梗,⾹味较

差,汤⾊浅淡,

⼆、红碎茶加⼯技术

红碎茶要求嫩、鲜、匀、净。红碎茶鲜叶加⼯分萎凋、揉切、发酵、⼲燥四道⼯序,

(⼀)萎凋:红碎茶萎凋的机具与⽅法⼤致与⼯夫红茶相同。

(⼆)揉切:采⽤单⼀类型揉切机或⼀次性完成揉切,都未能达到使叶细胞组织快速⽽充分损伤的效果。不同类型机器组合揉切

法:转⼦揉切机与三联C.T.C.组合、L.T.P.与C.T.C.组合、锤击机、转⼦揉切机、C.T.C.机的各种形式、(三)发酵:红碎茶发酵

的⽬的、技术条件及发酵中的理化变化原理与⼯夫红茶相同。1.茶黄素含量⾼低是红碎茶品质的重要指标。

(四)⼲燥

⼲燥的⽬的:迅速⾼温破坏酶的活性,制⽌酶促氧化并迅速蒸发⽔分,避免湿热作⽤引起的⾮酶促氧化,可以采⽤薄摊⼀次⼲

燥。

⽑⽕进风温度110-150℃,采⽤簿摊快速⼲燥;⾜⽕95-100℃,及时上烘。

第七章花茶

⼀、茶坯吸⾹

茶叶之所以能吸附⾹⽓,是茶坯内在因素决定的。

1、⽐表⾯⼤;

2、⽑细管作⽤;

3、吸⾹和定⾹剂的作⽤;4.茶坯吸⽔

作⽤:

鲜花吐⾹的因素为何?

1.内因:鲜花中含有⼤量的挥发性⾹精油,按其挥发性有两⼤类:即“⽓质花”和“体质花”。

“⽓质花”⾹精油以甙类的形式存在于花中,⾹精油须通过酶的⽔解作⽤释放出来,并随⾹⽓的不断向周围扩散⽽不断释放。

即“花开便

⾹,不开不⾹”,茉莉花就是“⽓质花”。“体质花”⾹精油以游离状态

存在于花瓣中,其挥发不论花是否开放,⾹精油随时都有挥发,⽽花

开⾹⽓已挥发完毕⽽不显⾹。如珠兰、⽟兰、玳玳都是这类鲜花。2.外因

①温度:鲜花的吐⾹是在⼀定条件下进⾏的,特别是温度对其影响最⼤。温度⾼,⾹精油易挥发,茶坯易吸收;但温度过⾼,

会使鲜花正常的机能受损,不利吐⾹,

或引起⾹精油变质,产⽣不愉快的⽓味。同时,不同的鲜花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质花”的茉莉花,⾹⽓是通过酶促⽔

解⽽挥发出来的,温度⾼,酶⽔解作⽤快;“体质花”⾹精油在花中以游离状态存在,吐⾹随温度升⾼⽽加快,但温度过⾼⾹精

油会变质,所以不同于茉莉花吐⾹。⽽且由于各种“体质花”。含有的⾹精油不同,吐⾹习性不同温度要求也有不同。⽩兰花吐

⾹的适宜温度为30-38℃,玳玳五花吐⾹以50-60℃为宜,珠兰花宜采35-40℃为好,桂花吐⾹的适宜温度为36-41℃,玫瑰花

则在40-45℃时为最宜。

②鲜花的含⽔量与相对湿度:鲜花的吐⾹是随⽔的蒸发⽽挥发的,⽽⽔分蒸发与空⽓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湿度⼤,⽔分蒸发受

到抑制,则⾹⽓的挥发亦受抑制,湿度过低,鲜花外部⽔分蒸发过快⽽表⾯⼲枯,内部⽔分蒸发困难,⾹⽓亦难挥发。

⼆、花茶窨制技术

(⼀)茶坯处理:花茶窨制前,对于⽑茶必须进⾏⽑茶加⼯过程,以便统⼀规格,便于商品茶的需要,如果⽑茶⽤作窨制,由

于规格⼤⼩轻重不同,窨制很难保证品质。那么⽑茶加⼯基本同于前⾯讲过的⽑茶加⼯技术,但⼯艺简单,分路少。规格要求

也低。在窨制前,为了使茶坯具有最⼤的吸⾹和促进鲜花⾹⽓的挥发,需使茶坯达到⼀定的⼲燥度和坯温,即要采取复⽕处

理。

(⼆)鲜花处理:茉莉花属⽊樨科茉莉属,为常绿灌⽊,有单、双瓣两种。单瓣茉莉花、花蕾尖⼩、花朵⼩⽽轻、⾹味清雅,

但没有双瓣茉莉浓,开放时间也⽐双瓣茉莉早,吐⾹时间也短。

(三)窨制⽅法:茉莉花茶窨制、囤窨、块窨和机窨等。不论采⽤哪种窨制⽅法,都是使茶坯和鲜花充分拌和均匀,混合堆积

在⼀起,使鲜花与茶坯直接接触,混合,以利茶坯充分吸收鲜花的⾹⽓。

在窨制过程中,就具体的涉及到茶花配量、拌和,通花散热,起花、复⽕、提花或转窨,匀堆装箱等技术。

1.配花量:配花量因各种茶坯质量不同⽽不同,⾼级是采取多次、轻窨,总下花量多;低级是少次、重窨,总下花量少。同

时根据花的质量不同和花源情况,价格等不同⽽不同。

2.拼和:花茶质量好坏,茶坯和鲜花均匀⼀致的拼和很重要。茶与花混合均、茶坯吸⾹⼀致,含⽔量也较⼀致,不⾄出现某

部分茶坯吸⾹过猛,含⽔量不同鲜花萎枯不同,⾹⽓逸散,难以掌握通花程度。同时在拼和时速度宜快,以免鲜花吐⾹⽽损失

⾹⽓。

3.通花散热:通花的⽬的在于散发热量,防⽌因温度过⾼引起鲜花和茶坯劣变,使处于暂时萎缩的鲜花恢复⽣机,连续吐

⾹;同时散发茶堆内部⽔分和CO2⽓味,

防⽌鲜花黄熟变质和茶坯劣变;还能在通花时供给茶堆新鲜空⽓,保持鲜花的新鲜状态;此外通过通花翻摊,调剂茶坯和鲜花

的接触,使茶坯均衡地,充分吸⾹,避免出现全堆品质不⼀致,提⾼成品的⾹⽓。通花是将茶堆翻摊散热。

4.起花与复⽕:收堆续窨约5-6⼩时后,堆温⼜继续升为40℃左右,鲜花呈萎缩略枯黄,且嗅不到鲜⾹,茶坯含⽔量增加到

16-18%,就应及时起花,即采⽤筛分的⽅法筛出花渣。筛出的花渣仍有余⾹,可⽤来窨制低级茶和三⾓⽚,也称为压花或压

窨。

5.提花或转窨:⾼级茶需经多窨花,复⽕后转窨,其⽅法同头窨。对于纸级茶或付茶,⼀般只窨⼀次,不须转窨。但⽆论是

⼀窨还是多窨,最终都必须进⾏提花。提花是为了提⾼花茶⾹⽓的鲜灵度。提花要求选择朵⼤、洁⽩、质量优的茉

莉花。6.匀堆装箱:经提花起花后,茶叶进⾏拼匀拌和,使窨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吸⾹不匀,含⽔量不等的茶叶达到全堆品

质分布基本⼀致,然后装箱。

花茶窨制新理论和新技术

1.茉莉花茶连窨技术

茶坯

⽩兰鲜花茉莉鲜花

复⽕

冷却摊凉折瓣或切轧摊放筛花收

(花蒂、青花蕾)

净花摊凉

(打底)窨花拌和通花散热收堆续窨起花

花渣复⽕

冷却

提花

(打底)转窨

压或花、废烘⼲弃起花

匀堆装箱

半成品

茉莉花茶茉莉花茶窨制⼯艺流程

茶坯冷却待窨

鲜花

鲜花处理窨花拌和

通花散热复⽕冷却匀堆装箱收堆续窨

起花提花转连窨

茉莉花茶湿坯连窨⼯艺流程图

连窨技术着⾹机理可归纳为以下⼏点:其⼀,连窨技术有利于维护茉莉鲜花⽣机,延长吐⾹时间。其⼆,根据渗透理论,当⽓

体或液体的梯度存在时,⽓体或液体就能以梯度作动⼒,进⾏渗透扩散,窨花时茉莉鲜花含⽔率在80%以上,适逢开放吐⾹

⾼峰,形成较⼤的⽔分梯度和⾹⽓浓度,⽽且其含⽔率在80%以上的鲜花与茶坯在⾹⽓、⽔分上形成梯度,从⽽使⾹⽓、⽔

分由鲜花向茶坯扩散转移。结合,或呈络合状态,以⽔作载体,逐步向茶坯的内层渗透扩散,进⼊吸⽔膨胀的茶条内部间隙和

组织内部,为内表⾯和内含物质的吸⾹提供机会。其三,连窨有利于茶坏内含物质对⾹⽓的吸附。

第⼋章⽑茶加⼯

1、定义:

⽑茶加⼯的对象是⽑茶,其主要作⽤是整饰形状,提⾼内质则处次要位置。它是采⽤筛分、切轧、风选、拣剔以及再⼲燥等作

业,使⽑茶变成成品茶,符合各类商品茶品质要求的过程。

2、⽑茶加⼯的⽬的

1.整理形态、分做花⾊;2.分离⽼嫩,分清等级;3.适当⼲燥,去掉多余的⽔分、发展⾹味;4)剔除杂次、纯净品质;

5.调剂品质、稳定质量。总之,⽑茶加⼯的⽬的就是“形状划⼀、品质纯净、统⼀规、格稳定品质”。保证最⼤限度地发挥⽑

茶的经济价值。

⽑茶加⼯技术:

(⼀)、筛分:

1.迥转筛;筛作园周运动;1)园筛及灰筛:园筛:分离茶坯的长短和⼤⼩,起对筛孔茶定名的作⽤。灰筛:是分离出茶粉、

末等,同样作⽤园周运动,但转速慢⼀点。2)滚筒园筛:它是作滚转运动,同样是分离长短和⼤⼩起粗放地筛分作⽤,多⽤

于⽑茶初次筛分。3)撩筛及捞筛:撩筛的作⽤是把不符合要求的少数长茶或粗⼤颗粒分离出来,补园筛分离的不⾜,同时隔

出短⼩的细末茶,使各筛孔茶进⼀步匀齐。捞筛与撩筛运动相同,但更⼤,更快,它可以捞出长梗,长茶或粗⼤颗粒茶,补撩

筛的不⾜。撩筛与捞筛都是补园筛的不⾜,便于风选及

拣剔的进⾏。

2.抖筛:抖筛是作前后的来回摆动,分别出粗细不同的茶叶,第⼀次抖叫⽑抖;第⼆次叫紧门,即规格抖;第三次抖叫后紧

门。

(⼆)、切轧:过切轧可改变茶叶外形,便于取料提⾼精制率。

(三)、风选:分别茶叶的轻重和厚薄,剔去黄⽚、茶末、碎⽚和其它轻质的夹杂物,以期辅助筛分的作⽤,达到形状匀齐、

轻重⼀致的要求。

(四)、拣剔:剔除各级茶中含有粗⽼梗、籽、次、蒂头、杂质等,提⾼成品茶净度。

(五)、⼲燥:复⽕、做⽕、补⽕。

六、⽑茶加⼯程序

基本原则:1.先筛分后风选;2.先复⽕后紧门;3.先⼲燥后切轧;4.先筛分、风选后拣剔;5.先补⽕后清风;6.先拣

剔后切轧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9:5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89945176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茶叶的选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茶叶的选购.pdf

上一篇:凉拌青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茶叶的选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茶叶的选购
    win是什么键-iphone相册怎么加密2023年3月7日发(作者:小型电风扇)茶叶分类第⼀章茶叶分类(1)绿茶分类⽅法品质特点:绿叶清汤;加⼯⼯艺:杀青—揉捻—⼲燥根据杀青⽅法不同分为蒸青(蒸汽杀青)和炒青,红外线杀青三种;再根据⼲燥的⽅法⼜分为炒⼲,烘⼲,晒⼲三种;然后依外形不同分为圆,长,针形,尖形,⽚形等。(2)黄茶分类品质特点:黄叶黄汤;制法特点:闷黄⼯序根据闷黄的先后为:杀青后湿坯堆积
  • 0℃凉拌青瓜
  • 0℃西兰花的做法
  • 0℃巴马
  • 0℃泰国旅游景点
  • 0℃萝卜泡菜
  • 0℃炒粉丝
  • 0℃面疙瘩的做法
  • 0℃过年儿童画
  • 0℃梦想的歌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