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人们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下列行为中属于后天学习行
为的是()
A.蜻蜓点水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惊弓之鸟
2、以下动物中,按照其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复杂程度,“尝试与错误”的次数由多到少排序,正
确的是()
A.珊瑚虫—蚯蚓—鱼—蝗虫—小鼠B.珊瑚虫—蚯蚓—蝗虫—鱼—小鼠
C.珊瑚虫—蝗虫—蚯蚓—鱼—小鼠D.珊瑚虫—鱼—蝗虫—蚯蚓—小鼠
3、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B.有明确分工的一群蜜蜂
C.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D.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固定的位置
4、动物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以下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B.动物可以作为发明创造的原型给人以启迪,例如:蝙蝠——雷达
C.动物对植物生活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D.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5、抹香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却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原因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体温恒定D.大脑发达
6、酸奶中常常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属于()
A.真菌B.细菌C.病毒D.支原体
7、图的a、b分别代表蜈蚣和蝗虫,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阴影表示的是()
A.身体分节B.都有翅膀C.有三对足D.以小型动物为食
8、最佳保持健康的方法是适度运动,下列关于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接受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B.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C.运动系统是由骨和肌肉组成D.一个运动动作由一组肌肉就可以完成
9、下列几种动物中不具有
...
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A.苍蝇B.狮子C.山羊D.蜜蜂
10、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跟腱断裂而摔倒在第一个栏架前。跟腱是脚后面连接脚后跟和小腿肌肉
的一个结构,跟腱是指()
A.骨骼肌B.肌腱C.肌腹D.神经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_______病毒又叫噬菌体。
2、涡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______排出。
3、动物的______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所决定的。
4、病毒无细胞结构,只具有________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
成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可以遗传的。(________)
2、真菌都是单细胞结构的,而细菌既有单细胞结构的也有多细胞结构的。(_______)
3、蚯蚓的身体细长,所以是线形动物。(______)
4、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囊滑脱出来的现象。(____)
5、鸟类的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加注意饮食安全,各地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就餐时
使用公筷能否减少病菌的传播,设计实验如下:
步骤1:餐前,分别对6道菜进行取样;
步骤2:然后,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A、B桌;
步骤3:就餐时,兴趣小组的成员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使用公筷在A桌就餐,另一组不
使用公筷在B桌就餐;
步骤4:餐后,对每桌的每道菜再次进行取样。
步骤5:所有采集的样本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统计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菌落数目凉拌青瓜盐水浸虾牛肉茶树菇炒芦笋酱爆鱿鱼干锅牛蛙
餐前146060
餐后A桌1620150
B桌45305000560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A、B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设置____实验;本实验
的变量是____。
(3)凉拌青瓜餐前餐后的菌落数目远高于其他菜品(经过调查发现菜品制作过程符合卫生要求),最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除变量外,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条件应该____。
(5)实验结果显示,餐后每一道菜培养得到的菌落数目,A桌的都比B桌的少,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2、干燥的食品能保存很长时间,受潮的食品却容易发霉。水是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吗?小华同学为
探究水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两片面包片,每片30g,高温烘干后,贴上标签A、B.
第二步:A面包片不作处理,在B面包片上均匀喷洒适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把A、B两片面包片放在相同温暖、黑暗环境中4~5天。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用“等质量”的面包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A组面包表面未出现霉菌,B组面包表面出现霉菌,由此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方案完善吗?请阐述你的理由;若有不足之处,请你完善实验方案。
(5)除水分外,霉菌生存的条件还包括_______和_______等。为避免食品腐败变质,请你写出一种
食品保存的方法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
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新的行为。
【详解】
蜻蜓点水、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是动
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故选D。
2、B
【分析】
动物分类中,一般低等到高等依次是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等级越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越复杂,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详解】
珊瑚虫是腔肠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鱼是脊椎动物鱼类、蝗虫是节肢动物、小鼠是哺乳动物,因
此,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珊瑚虫—蚯蚓—蝗虫—鱼—小鼠,所以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复杂程
度,“尝试与错误”的次数由多到少排序是珊瑚虫—蚯蚓—蝗虫—鱼—小鼠,ACD不符合题意,B符
合题意。
故选B。
3、B
【分析】
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
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
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ACD.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岩洞里居住着数百只蝙蝠,有着各自
固定的位置,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A、C、D均不符合题意。
B.表明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有利和有害作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
要作用;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
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
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
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
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例
如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的雷达,B正确。
C.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比如蝗灾、蚜虫害等,C错误。
D.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
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5、B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
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抹香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却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原因
是胎生、哺乳。
故选B。
6、B
【分析】
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荚膜、鞭毛等结构。
【详解】
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故选B。
7、A
【分析】
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
纲、蛛形纲、甲壳纲。蝗虫属于昆虫纲,蜈蚣属于多足纲。
【详解】
A.蜈蚣和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两者的身体都分节,A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昆虫纲,靠翅飞行;蜈蚣属于多足纲,没有翅,B不符合题意。
C.蝗虫等昆虫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而其他节肢动物如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动物没有这个特
点,C不符合题意。
D.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物,蜈蚣以小型动物为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分析】
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详解】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A正确。
B.哺乳动物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
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它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
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
C.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可使运动
更加灵活,C错误。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
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
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错误。
故选A。
9、A
【分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详解】
A.苍蝇群内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不属于社群行为,故A符合题
意。
B.狮子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
从首领,属于社会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山羊的群体中有明显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也有等级,属于社会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蜜蜂的群体有蜂王、雄蜂、工蜂等,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属于社
会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分析】
1.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
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
2.一般来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有髓鞘纤维。神经
纤维集结成束,构成神经。
【详解】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
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故选B。
二、填空题
1、细菌
【详解】
病毒分为三类:专门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
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2、口
【详解】
涡虫有口,在腹面后侧,咽是肌肉质长条状,能从口内伸出用于捕捉食物。咽连着肠,在捕捉食物的
同时就分泌消化液,成为液体状后再进行消化。涡虫无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就由口排出体
外。
3、先天性遗传物质
【分析】
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
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
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
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蛋白质
【详解】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
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
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5、等级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
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
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
级。
三、判断题
1、错误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
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
行为。
【详解】
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动
物的学习行为是不可以遗传的,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2、错误
【详解】
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
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细菌都是单细胞结构的,
而真菌既有单细胞结构的也有多细胞结构的,故题干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属于环节动物。蚯蚓靠体
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故题干观点错误。
4、错误
【详解】
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
头和关节窝。剧烈运动时,用力过猛可能造成脱臼,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题干说法错误。
5、错误
【详解】
家鸽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家鸽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
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
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
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可以供给家鸽充足的氧气,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家鸽的飞行
生活。由此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题干说法错误。
四、实验探究
1、
(1)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对照是否使用“公筷公勺”
(3)未经过高温杀菌
(4)相同
(5)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
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1)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
(2)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是否使用“公筷公
勺”,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3)
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黄瓜本身就携带
大量细菌。
(4)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使用“公筷公勺”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实验的变量是否使用“公筷公
勺”,除变量外,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5)
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
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
(1)水对霉菌生长有影响##水对霉菌生长无影响
(2)蒸馏水##水控制变量唯一
(3)水对霉菌生长有影响
(4)不完善,因为1片面包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误差大。改成多片等量面包片,减少实验误
差
(5)有机物适宜的温度真空包装、冷藏罐藏、脱水或添加防腐剂等合理即可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
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根据题干所提出问题水是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吗?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或者
水对霉菌生长无影响等。
(2)
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遵循实验单一变量原则,用
“等质量”的面包片的目的是控制变量的唯一。
(3)
霉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有机物等,A面包片不作处理,在B面包
片上均匀喷洒适量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A组面包表面未出现霉菌,B组面包表面出现霉菌,进而
得出水对霉菌生长有影响。
(4)
根据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注意事项,小华实验方案不完善,因为1片面包数量太少,实验有
偶然性,误差大。改成多片等量面包片,减少实验误差。
(5)
除水分外,霉菌生存的条件还包括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等。日常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就会腐败变质,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
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9:5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89910176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凉拌青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凉拌青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