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母乳性黄疸有什么特点?
*导读: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
下,由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
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病
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特点有:母
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1、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至2周发生,但不随
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大于或等于342u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患儿一般情况好,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停
母乳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如再喂母乳黄疸反复。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
肝肠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
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病机制中起主
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极丰富,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
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GD
第2页
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肝肠
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10倍。
3、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
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
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需要干预吗?
对足月健康儿,增加喂养次数,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可
预防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当胆红素升至250-270umol/L时暂停
母乳喂养,48小时改配方奶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
乳,当胆红素升至256-342umol/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
予光疗或不停母乳加光疗。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
170u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母乳性黄疸的愈后
愈后良好。但最近仍有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
浓度256-427umol/L(15-25mg/dl)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异
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
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应注意合理处理。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5:5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758561744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生儿母乳性黄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生儿母乳性黄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