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07 14:15:22 阅读: 评论:0

气血是什么意思-信任游戏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褐色衣服图片)

第1页共16页

端午节的习俗通用15篇

端午节的习俗通用15篇

端午节的习俗1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有许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

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许多风俗,好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

“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非常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

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

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

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

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

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

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

习俗延续到今天。

端午节的习俗2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

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

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

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

“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第2页共16页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

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022年端午节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

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

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

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

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的习俗3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DD三明就有

一种“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

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束茱萸,以求神

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

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

地拿出一束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

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束茱萸草插上去,

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

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

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束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

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第3页共16页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

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4

要说起家乡的风俗,我必然会仔细回想,因爷爷奶奶早逝,我便节假日去

的都是外婆家。我是个“不合格"的家乡人,为何故说,因为我对风俗这是一窍

不通啊,这可不是谦虚。

记得我年幼时,5月5日端午节,外婆在三更半夜鸡鸣时便起床了,因鸡

鸣很响亮,我便被吵醒了,睡眼朦胧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外婆并不拉灯,缘

由是因灯太亮,担心吵醒我罢了,现在回想起来满满都是对我的爱呀,外婆轻

悄悄的起床,轻悄悄的穿衣,麻利极了,接着便看看我,这时,我闭着眼睛只

睁一条缝继续看她做事。

外婆出去了不久便回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奇特的香味,不用多说,香味

便是艾草那独特的香味,外婆用艾草扫了房屋便一根根的插在墙缝中。用来净

化空气,驱蚊虫,其风俗,有句俗诗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就是艾

草。

记得还有个方法,就是用药草洗漱。外婆粗识草药,外婆上了山,她对山

了如指掌,一会儿采好了草药,大约10种,把它们洗干净和水煮,当水渐渐从

清水转变成了好看的琥珀色就大功告成了。

对了,还有一大主角就是吃粽子,粽子一开始就是纪念屈原的,因为屈原

他杞人忧天。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好人。后来屈原想不开

就投江自尽,百姓担心他被鱼儿吃掉,于是包了许多粽子,不让鱼儿吃掉他。

端午节过了,我回到了家,这次端午节过得还挺开心的呢。

端午节的习俗5

端午节的习俗听说汨罗江因为屈原选择这里做长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

粽子到河里,江水都发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

每年都会举行的划龙舟大赛,从练习到正式比赛,天天敲锣打鼓的,不知

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也是诗人节。屈原

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对后世的影响有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杀是错误的示范吗?

第4页共16页

太多的疑问,想问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梦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

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难受啊!

端午节的`习俗6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

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

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

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

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

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

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

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

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

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

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

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

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

菌防病。

端午节的习俗7

广州人对端午节很重视,传统上,端午节民间有佩香囊、点朱砂、悬艾叶

菖蒲等习俗,这些都是与避邪驱瘟有关。随着社会进步,上述习俗大多消失,

广州地区保存下来的主要是赛龙舟、吃粽子和洗龙舟水几项习俗,这与广州及

珠三角地区河网密布有直接关系,演变成独特的龙船文化。

第5页共16页

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广州人过端午最大的活动项目。赛

龙舟,广州人称“扒龙船”,过去多为郊区农民为之。20世纪30年代前,在

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便将去年端午节后沉入涌底的龙船起出,俗谚谓“四月八,

龙船随海滑”。30年代以后,逐渐改为五月初一才起出龙船。俗语顺口溜:

“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

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初五是赛龙船的高潮,得胜者可获赏全只烧猪与

赏银元。初八郊区各乡龙船多集中到市郊黄竹岐进行表演比赛,因那时黄竹岐

地方有一座龙母庙,初八为龙母诞。1994年,某某市政府正式定五月初五的龙

舟活动为龙舟节。

以下是广州话里的具有广州特色的端午风俗名词: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

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龙船扒得快,好世界。”

在江南、华南一带,每年“端午节”前后一个月内的一次较大降水过程,

被称为“龙舟水”。当然,既然是民俗的称法,自然还有诸多有不同的概念版

本。有些人讲:行龙舟遇大雨才是吉兆“龙舟水”。在此暂且不论。广州人不

管什么事情,都很讲“意头”,每每此时,本地人会带着自家的小孩走到江

边,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洗洗”龙舟

水能够使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而在南方大厦对面建起的亲水堤,会有

很多戏水的市民在“洗龙舟水”,一应习俗。

赛龙舟是广州人过端午最大的活动项目。赛龙舟,广州人称“扒龙船”,

过去多为郊区农民为之。

龙舟竞渡在廣州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

的活动。明、清两代,廣州是龙舟竞渡的鼎盛期。古时廣州龙舟竞渡与今天不

同,是"舟大人多",一种艺术性很强的群众艺术活动。正如屈大均当年所形容

的:"舟龙长十余丈,高六七尺,龙须去水二尺,龙额与项坐六七人,中有锦

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楫者,不下七八十人。"有的龙舟,

"上建五丈樯,樯上有台阁二重,中有五轮阁一重,下有平台一重。每重有杂剧

第6页共16页

五十余种,童子凡八十余人。"而现在则是舟小人少。龙舟竞渡变成了一种体育

竞技比赛活动。

20世纪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便将去年端午节后沉入涌底的龙

船起出,俗谚谓“四月八,龙船随海滑”。30年代以后,逐渐改为五月初一才

起出龙船。俗语顺口溜:“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

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初五是赛龙船的高潮,得

胜者可获赏全只烧猪与赏银元。初八郊区各乡龙船多集中到市郊黄竹岐进行表

演比赛,因那时黄竹岐地方有一座龙母庙,初八为龙母诞。

1994年,某某市政府正式定五月初五的龙舟活动为龙舟节。每年农历五月

初五,在廣州市区海珠桥到人民桥的珠江河面上举办龙舟况渡活动。其时,廣

州城区万人空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游客前来参观龙舟比赛,可同时参与"

洗龙舟水"、"挂香囊"、"尝龙舟宴"等多项民间习俗活动。

广东划龙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划龙船,叫做“趁景”或叫“应景”。

兄弟村、老表村的近百条龙船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联络感情。只表演技巧,不

排名次,轮流在各乡举行,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几乎天天有“景”;初一珠

村景,初二海珠大塘景,初三车陂景,初四庙头景,初五石牌、猎德景,这已

是广州传承多年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某某区、某某区、某某区、某某

区、某某区各村的龙舟都会到珠村“应景”游玩。珠村人就在农历五月的第一

天进行“招景”,

各村的龙船都到来“应景”,有兄弟村、老表村、友好村,深涌上下一时

间彩龙飞舞、百舸争流,当天近百多艘龙舟在珠溪水竟渡巡游,让两岸群众大

饱眼福。另一种形式是斗龙船,比赛夺标,又叫“斗标”。

广东龙船制作十分讲究,多选择坚韧轻便的坤甸木作龙骨。每年龙舟比赛

之后,便将它埋于村边河底处,直至来年农历四月初八,即传说中佛世祖生日

(浴佛节),才由村中父老主持,拜祭之后,由青壮农民下水将龙船挖出,肩托

上岸,打整涂油,这一仪式,叫做“出水龙”。

据悉,300年前,龙舟比赛,盐步龙舟和泮塘龙舟进入决赛。盐步龙舟眼

看夺标在即。不料泮塘龙舟上的年轻人扑下水去夺了锦旗,随后领回奖品烧

第7页共16页

猪。泮塘父老知晓后,将烧猪送回盐步。盐步人礼让再三,又将奖品送回泮

塘。双方你来我往,终于有泮塘长者说:“请盐步受礼吧,今后盐步同泮塘结

交,深厚之情,世代相传。”于是盐步龙舟作了契爷,泮塘龙舟作了契仔。传

说此事后来传到京城后,慈禧太后钦赐盐步龙舟“盐步老龙”之美称。

且看某年的“盐步老龙”的出场描述:

“泮塘景”(景即龙船活动)的高潮就是“契爷”南海盐步老龙的露面。上

午约10时,一阵锣鼓声响,盐步老龙前边的两只小船首先出现。据介绍,这叫

“龙标”,寓意龙的爪子。紧接着,一艘威风凛凛的黑色“老龙”缓缓划了过

来,引来两旁泮塘乡亲一阵欢呼。三四位老者划着一条小船迎过去,为盐步老

龙簪花挂红。热情的泮塘人还为“契爷”准备了双份礼物,包括一整只烧猪、

烧酒以及地方特色的“泮塘五秀”。老龙接下礼物后,也向“契仔”送上请

柬,邀请泮塘龙舟参加他们农历五月初六的“景”,并且回赠其特产“秋

茄”。

老龙簪花挂红后,开始与陆续到来的邻村龙舟一起“游龙”。一时间,群

龙奋髯,健儿举桨。每当老龙游过,旁边龙舟都纷纷让道,并且舟上人和岸上

老者也都礼貌地拱手打揖致意。

端午节的习俗8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

为了纪念楚国的忠臣屈原,当时秦国攻打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如刀割,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纷纷

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人

拿出准备的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

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

屈大夫。后来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

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

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节前奶奶就

第8页共16页

开始忙活开了,早早地着手准备好了粽叶。奶奶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

最香。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再

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

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

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

像一个个硕大的菱角。包好以后,再放在锅里煮上一会儿,满屋子都弥漫着粽

叶的清香。轻轻剥开粽叶,咬上一口,粘粘的,整个人浑身都沉浸在香味中。

我多么盼望着端午节快快到来呀!

端午节的习俗9

“五月五日五,赠我一枝艾”这是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一句诗。你知道端午

节习俗的来源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议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却遭到贵

族子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还在怀王面前说了很多屈原的坏话。怀王听信

了小人的谗言,把屈原赶出了都成。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天

问》、《九歌》等爱国诗篇。后来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痛至极,在五月五日那一天,写完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了。

传说,屈原投河后,百姓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划起船只,在江上来

回寻找屈原,想把他打捞上来。有人把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不让鱼、龙

虾、蟹去咬屈原的身体,他们拿来一坛雄黄酒,说是要灌醉蛟龙以免伤害屈

原。

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在这一天人们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或者艾草,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更加了解端午节呢?

端午节的习俗10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悬菖蒲;粽子香,香囊鼓,龙舟下水擂战

鼓。”一转眼,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

这期间我可以品尝心中的绝世美味——粽子。

“包粽子咯!”外婆拿出浸好的糯米、洗干净的粽叶、腌渍过的鲜肉,只

第9页共16页

见外婆把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放入一小把糯米,再拿了一块大约八厘米长、

三厘米宽的肉放在糯米上,接着再用糯米盖在鲜肉上,然后用另一片粽叶把前

一片粽叶裹上,最后用绳子扎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下一步就开始煮粽子了,外婆先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再放一些水淹过粽

子,大火煮30分钟,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出锅了。一开锅,一阵粽香扑鼻而来,

待剥开后咬一口,肉油而不腻,而且很软,我一下子就吃完一个,真是太好吃

了,一般我都要吃两个呢!

吃粽子的时候我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他是楚国大夫,他倡导举贤授

能、富国强兵,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因为遭馋去职,他被赶出都城。后来屈

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但是又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因此在农历五月

五日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死后,老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

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怕水里的鱼虾会伤害屈原,就把饭团投入江中。后

来人们在饭团外面包裹了粽叶,就形成了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风俗,以此来纪念爱

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11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

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

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

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

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

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

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

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

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

第10页共16页

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某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

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

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

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

色。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

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

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

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

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

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

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

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

“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

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

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

习惯。

第11页共16页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

杂药,可治百病。”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

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

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

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

端午之俗。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

以前即已存在。

端午节的习俗12

1.赛龙舟

賽龙舟,是湖南地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

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已不

见踪迹。在这之后,人们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作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大活

动,用意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现在的赛龙舟已

被列入国家的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都会举行“屈原杯”龙舟赛,湖南每年也

会在端午节前后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让赛龙舟盛传于世。

2.包粽子、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来2至3斤糯米,在里面放入碱、红枣或

绿豆,扯上几根麻绳,拿上几张小椅子,大家一起坐在家门口包粽子。这个时

候,那些手艺好,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的姑娘、大婶总会得到街坊邻居的一番

夸讲,而不会包粽子的就会躲在一旁观看、学习,准备等到来年的端午节来一

第12页共16页

显身手。粽子包好煮熟后,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粽子送给街

坊邻居们品尝,自家包的粽子一般自家都吃不到,吃的都是别人家送来的粽

子,而且吃起来也显得格外香。现在的粽子品种多起来,购买起来也方便,包

粽子习俗也在慢慢失传,大家都更加怀念儿时的香粽。

3.做咸鸭蛋

自己动手做咸鸭蛋也是在端午节前经常看到的。大人把买回来的新鲜鸭蛋

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敷上黄泥巴,等到端午节这天拿出来食用

时,那种蛋黄被腌得金黄金黄、往外流油的咸鸭蛋最受欢迎。不过蛋黄好的咸

鸭蛋一般蛋白比较咸,我们经常是将蛋黄一个个悄悄吃掉,剩下的蛋白部分就

成为了生性节俭的父母们的专利了。

4.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

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

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现在的长

沙市民至今还保留着用艾叶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13

1:赛龙舟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

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

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

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要吃粽子,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

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

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

第13页共16页

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

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

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

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

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节的时候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

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

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我们中国某些南

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

民谚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

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

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

“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

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

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

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我们中国的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

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

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

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

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

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

第14页共16页

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

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

庶递相宴赏。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

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

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

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

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

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的目的

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

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端午节的习俗14

一看到妈妈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

端午节。后来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

俗。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包粽子,糯米是主角,长糯米或是圆

糯米都可以的。其他原料随各人喜好,加的分量多点少点无所谓,什么都不加

的话,白糯米粽也很好吃的。糯米需要提前浸泡,一般都是泡3、4个小时。其

他如果要是用到豆类或者花生等的话,需要浸泡的时间更长,所以一般都是头

天晚上泡上,第二天再用。如果是做咸味的肉类粽子,肉类也要提前腌渍入

味,时间和豆类的一样,长点比较好。

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

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

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

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

广东深圳宝安区松岗第一小学五年级:胡智杰

第15页共16页

端午节的习俗15

几千年前,见逐而作《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怀抱对祖

国沉沦的悲痛,跳进了滚滚江水之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为人敬仰的爱国志士,

每年的农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会向江中投掷粽子(叶包饭,饭夹

枣)。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一个习俗,而这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

国热情的契机,每每打开粽子,眼前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份流传千古的爱国

忠魂。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端午节已不再属于中国,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科教

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堂而皇之地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不

禁让众多华夏子孙大跌眼镜。咱们在得知这条消息之后该做些什么呢?抱怨联

合国相关机构处事的不严谨?批判韩国对历史的歪曲?或是为“粽子”的专利

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应该反思。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这期间,有许多值得沿袭的传

统和文化。当然,咱们的思维不能一成不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适当的改

进。但将它们统统淡忘是万万不可的,有人会说:咱们每年也都在过端午节,

不能算淡忘。这话听起来不错,可是仔细想想,咱们除了在“过”端午节之外

咱们还做了些什么,还由于节日有过什么样的心灵触动吗?节日总归是要过

去:庸庸碌碌,平平常常和往日一样消磨一天的时间,只是食谱变换,增加了

一道“粽子”,还要被挑三拣四。这就是中国的端午节,也许人人都会在那天

想起屈原的投江,但不知能有多少人真正为他投入江水时飞溅的爱国情绪所震

动?咱们正在腐化历史的精髓,压缩古人的情操,折断传统的翅膀。

反观韩国,不论端午节的起源是非,先看看他们对传统的尊敬:孔子所宣

扬的礼仪在很久之前传入韩国之后再也没有中断过,韩国人对礼仪的遵循超过

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他们对孔子的崇敬也超过了中国人,咱们只会死记

硬背那论语,而韩国人早就将论语付诸于行动。在10年动乱期间,中国人批判

孔子精神的年代,他们却对者这为礼仪之父顶礼膜拜,也真正将孔子的精髓拜

入信仰之中。咱们辨证多年之后,才发现孔子精神需要取舍地保留,而黄海彼

第16页共16页

岸的国度却将其日益完善。近年来韩流之风刮得国产电视剧站不住脚,从他们

的电视剧中,很多中国人惊叹那里的礼仪,要去学习,效仿,但那其实是咱们

的祖先创设的传统啊!那咱们还有什么理由批判端午节的归属呢?自己不珍惜

传统,把传统的归宿交给尊重崇敬它的民族真是理所应当。

引用一句论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在题目中写下“我家乡

的…”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传统不能丢,不能全盘否定。由于,端午节永远是

咱们家乡的节日,是每个中国人懂得节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4:1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69722173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端午节的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端午节的习俗.pdf

上一篇:水中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