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

更新时间:2023-03-07 14:14:28 阅读: 评论:0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怎样腌黄瓜好吃

教育改革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打台球)

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学生资助政策、高等

教育改革。

一、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3年将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教育考试招生制

度“最强”改革与“史上最严”减负令叠加。“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将逐步取代“一考定终身”制度。

8月,教育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拟

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考试、等级评价等方面破解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

题。意见稿内容包括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分重点和非重点班,严禁违规

补课等内容,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其中,“探索招生和考

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

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将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

的弊端。

今年教育部“1号文件”的内容就是改革,不少“严”字当头的教育新政也

传递出教育改革大步前进的节奏:《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

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等规章制度中,“一票否决”内容透出

严厉信号;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从技术层面彻底杜绝虚假学籍、重

复学籍;《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使得各地学校违规办学问题得到更

加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总体方案

的框架下,还将陆续出台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

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

然而告别“一考定终身”的教育制度改革,对于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

定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无论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还是就近入学,改

革的配套实施意见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和真实。”都对综合评价能否客

观、多元录取能否透明、就近入学派位能否公正带有疑问,特别是高考招生的公

平性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二、学生资助政策改革

2012年10月10日,国家决定把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的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学

生;10月22日,中央财政又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

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不断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让千千万万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深切感受到“教育公平”的字字千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把“促

进公平”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把“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作为教育领域的10个重大教育项目之一,写入了国家教育规划

纲要。

2007年至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义务

教育阶段受助学生累计达3.4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到3526.17亿元。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

统、比较完善的体系,其覆盖范围之广、资助力度之大、资助比例之高,历史上

前所未有,几千年来“有教无类”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从2007年秋季学期

起,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

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

系。至此,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覆盖了全部教育阶段——

在学前教育阶段,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

则,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

段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

供生活补助,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

划;

在普通高中阶段,建立起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

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起以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为主,顶岗实习、

学校奖学金和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学费补偿和

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

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并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顺利入学。

三、从“211”到“2011”

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引

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国家

强盛长久持续的巨大推动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在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建立了世界上

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更多的城乡青年提供了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以“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为抓手,

通过重点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

资源强国转变的步伐。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从“211工程”、

“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战略部署,

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立项的规模

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正式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

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

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这项计划,“985工程”正式实施。该

工程是我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建

设任务主要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

合作。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胡锦涛指出,要积极

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

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

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2012

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召开,强调协同创新的

“2011计划”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提升为核心任务,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

式转变为主线,推动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211工程”和“985工程”重在学

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重在高校内部的建设;“2011计划”重在高

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

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

续,从而带动与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深入实施。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4:1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696681732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改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改革.pdf

上一篇:教育改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教育改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