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四步教学法
摘要: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
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有助于发展
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追求精神美与形体美
的统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欣赏教育。
关键词:感知分析理解评价
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的,而美术欣赏是最
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美术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
对他们性情的陶冶、情感的丰富以及高尚趣味的养成,具有其他课
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感悟作品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
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知识。美术欣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欣赏有所差
异,但它们也有共性,即必须经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式到
内涵的探索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尝试了“感
知—分析—理解—评价”四步教学欣赏法,受益匪浅。教学最重要
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体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体综合
素质的提高。下面,我结合《格尔尼卡》具体阐述“四步教学法”
的过程。
一、感知阶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感知的主体,他们在观赏美术作品时,
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对所欣
赏的作品有所感觉时,教师就把一大堆理论知识塞进他们的肚子
里,学生会消化不良,最终教师和学生都很累。美术欣赏教学从感
知入手,既符合认识论的规律,也体现了欣赏教学自身的特点。美
术作品是借助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而存在的,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
直观性、可感性,对其把握不能通过理性的推断而必须从感性的体
验开始。
例如,在欣赏《格尔尼卡》时,教师首先可启发学生举一些趋
向性的名词,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基本内容、美术
常识和一些美术欣赏的常用术语,如对比、节奏、和谐、协调等。
以上所提示的术语,仅供学生感知作品时进行参考,这样可使学生
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进行初步的感知。其次,
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读画四到五分钟,再请他们说说
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作品中所
存在的客观事实,充分地感知。同时,用书面语言及简短的话语大
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表达的
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进一步感受和深入理解美术作
品的过程。
二、分析阶段
分析指的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包括构图、
色彩、明暗、线条等。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学生就能够
弄清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分析阶段必须以学生的感知为基
础,感知解决的是“怎么样”,分析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有了
前者,才会有后者。感知是动态的,符合中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
发他们的兴趣、热情;而分析是静态的,是对动的补充,有利于提
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这一阶段既是巩固、提升学生对作品
的审美感受的过程,又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审美法则的过程,
它是整个欣赏教学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例如,在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你看到了
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
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理解了作者运
用象征性的独特艺术语言,利用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几何形
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式,表现出了人们惊慌、
恐惧、奔跑、呼嚎的主题。这其中强烈的夸张变形,是毕加索的创
作风格,他寻求以变形强有力地表现自我。因此,教师不应引导学
生从自然的像与不像的角度去评价作品,而应使学生理解自然美与
艺术美的区别。
三、理解阶段
任何美术作品,除了作者表面展示的形象外,其后还蕴含着某
种意义,或者说是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理解阶段是教师
引导学生对作品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的过程。
它是比分析阶段更深、更广地把握作品,从而获得更高层次审美愉
悦的阶段。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就是在这一阶段实现的。著名
艺术家豪泽尔提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
却必须经过教育。”教师要在美术欣赏课中体现再教育的过程。
以欣赏《格尔尼卡》为例,教师可以“作者用作品想要传递的
信息是什么”为引导,让学生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充分展开讨论。
教师在此时应设法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的各种
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适当做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补充说明,以加
强学生对作品的艺术语言特征和文化方面的理解。最终,教师要使
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此画是为了表达对法西斯势力的愤恨,激起学生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心潮,进而使学生可以认识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和一个时代。这就是作品的社会价值,教师就是要从美术作品
中包含的社会价值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四、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各阶段所获得的感受、体
验、认识对作品进行再度审视,从而得出有创见的个人见解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了前面的学习活动后对美术作品做出总体的看法,这种
看法可以是自发式的表达,很简单地表示喜欢或不喜欢。教师在此
阶段一方面应当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各种不
同观点采取宽容态度,不搞价值强加。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出必要
的补充说明或修正指导。尤其是涉及主义感、道德感、责任感、文
明进步等一些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应该立场鲜明,使
学生达到应有的共识。
以在欣赏《格尔尼卡》这幅画为例,绝大多数学生对其进步的
思想内涵都会持肯定的态度,至于对其表现风格形式及具体技法存
在多种可能性的选择和偏爱,各不相同。由于学生在性格、爱好、
知识方面的差异,有的喜欢作者的写实和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手
法,有的喜欢作者通过塑造对象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在评价阶段,
教师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交流,这一过程既培养
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写作能
力。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真正懂得欣赏作品的最高阶
段。
实践证明,“四步教学法”能够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掌握作品鉴赏方面的知识,也能对作品了解得比较全面、深
刻。同时,教师的欣赏课教学也有章可循,不至于感到不好讲,或
讲不到点上。
最后,教师的综合讲评也是美术欣赏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
生的评价要以赞赏和鼓励为主,使他们感到有自信心和成就感。另
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宣传栏展示学生美术欣赏课中的评价文章,给
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尹小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尹小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3]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祝菊贤.艺术概论.北京教育出版社.
(责编高伟)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3:5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685661730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欣赏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欣赏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