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更新时间:2023-03-07 11:21:20 阅读: 评论:0

竹字头加马-贫困证明范文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宁夏黑枸杞)

孙仲谋草船借箭

《潘不安精讲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之孙仲谋草船借箭

2019-10-16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解析:很多人可能认为瞒天过海讲得只是一个“骗”字,即通过

谎言来掩盖真相以达到目的。但俗话说,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无数个谎

言来掩盖,这也意味着会产生更多的破绽,恰恰与“瞒天过海”之计

的精髓相反。

其实此计用最简单的话来理解就是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营造无

懈可击的表象使人疏忽大意,从而产生破绽,再借此达到目的。

在原文之中,备周则意怠就是指越是周密的防备越是容易使人松

懈,越是常见的事物越不易使人产生怀疑,以至居安忘危,反而产生

漏洞。近代最著名的反例便是曾使法国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为了防备德国的入侵,花费50亿法郎,

用12年左右的时间在其东北边境构筑了一条长达数百公里,号称无坚

不摧的防御工事,并以当时法国国防部长的姓氏命名为马奇诺防线。

但就在法国军民沉浸在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的神话中时,德

军却取道比利时,从法国人认为最不可能的阿登森林通过,绕到马奇

诺防线背后,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法国北部。就这样,不可战胜的

马奇诺防线,未放一枪一炮便失去了它的作用。

这正如原文中所说的一样,“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隐藏

计谋最好的办法是用最常见的事物,面对不可战胜的敌人,便要用敌

人来打败敌人自己。所以“瞒天过海”之计的精髓不是如何欺上瞒下,

而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防守严密的敌人,击破无懈可击之盾。

就比如假设我们是狼,应该如何从防备严密的村庄中偷到羊呢?

狼来了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在故事中,当第一次“狼来了”,村民们会马上拿起锄头和镰刀

赶来打狼,当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他们会生气的离开。等第二次“狼

来了”,他们又兴冲冲的赶来,结果还是没有看到狼的身影。如此第

三次,第四次,他们便会一次比一次懈怠,直到最后不再相信。这时

候,狼便可以大摇大摆的叼走村民们的羊了。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

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古人认为实施阴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寻常的事

物来掩盖,而不是故作玄虚的隐秘进行,这就像夜半行窃,僻巷杀人

一样,是掩耳盗铃的行为,反而容易会漏出马脚,是非常愚蠢的,真

正的谋士不屑行之。

夜半行窃:古时有宵禁制度,到了晚上一般人不允许随便外出,

因此选在夜半偷盗目标更明显,更易被抓住。

僻巷杀人:僻巷本来就是少有行人的地方,出入其中更容易被人

发现并记住,因此在僻巷杀人反而更容易被锁定目标。更何况,僻巷

地形狭窄简单,行人稀少,线索更容易被保留和发现。

据说《推背图》曾准确预言赵匡胤黄袍加身,所以在他即位之后,

便下令在民间禁绝此书。但当时《推背图》已经流传已久,很多人家

中都有收藏,很难完全销毁。反而越是禁止,越是有人对这本书感兴

趣。

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不但不再禁止,反而大量发行,只

不过是修改版。一时之间,各种版本的《推背图》充斥在市面上,使

人完全无法分辨哪版是真,那版是假。久而久之,市面上能看到的就

都是修改过的《推背图》,真本却越来越少直到彻底消失。

这种便是“瞒天过海”中所说的“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如果赵匡胤选择禁止《推背图》,就和夜半行窃,僻巷杀人一样,反

而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到处传抄,人人猜测。只有这样发行大量假的

《推背图》,将正版隐藏在其中,随着时间逐渐稀释,直到成为一本

根本“不准”的预言书,才会使人们失去兴趣。

就正如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对某事刻意回避隐藏,往往更容易产

生此地无银三百两,越描越黑的结果。反而最好的方法是将他藏在无

数的真真假假之中,混淆视听。

计谋出处

“瞒天过海”最早出自于《永乐大典》收录的《薛仁贵征辽事

略》,此书大约为元初时的话本小说,记载了唐太宗贞观十八年,薛

仁贵征辽的故事。

书中写到,贞观末年,唐太宗起兵三十万御驾征辽。但当大军来

到海边时,唐太宗见汪洋无穷,北望高丽隔海千里,不免心生悔意,

便问群臣应该如何渡海。就在众人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有近臣来奏:

“有一豪民,近居海上,特来见驾。言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独备

之。”

唐太宗大喜之下,宣豪民老人来见(此老人为薛仁贵假扮),亲

自详细询问。问明后,唐太宗率百官随老人来到海边,只见万户都用

一彩幕十分严密的遮围,进入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之后众

人便在室内设宴饮酒,不久之后,突然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

侧,身体摇动良久不止。唐太宗马上令近臣掀开彩幕查看,只见入目

尽是无边海水,三十万大军早已航行海上。

古人以皇帝为真命天子,因此此计便被称为瞒天过海,原意为瞒

住唐太宗使大军顺利渡海。后这一词被逐渐用于形容兵法中的疑兵计,

并于清代被收录到《三十六计》中。

古代案例

“瞒天过海”一词出现虽然较晚,但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是

历史上极常见的计谋。在我看来,此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怠

敌,一种为疑敌。

怠敌者,如贺若弼灭陈。《隋书·贺若弼传》记载: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

将渡江,酹酒而咒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

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

此。如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

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

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

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

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

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

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

原来长江天堑横亘南北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线,是历朝历

代统一之战的最大难题,稍有不慎就会重蹈苻坚、曹操等人的覆辙。

隋文帝开皇九年,已经准备充足的隋朝大举伐陈,并以名将贺若

弼为行军总管。

那么如何渡江呢?历代南征必须解决的难题再次摆到了贺若弼的

面前。

南陈虽然疲敝,但是北军善骑兵,南军善水战是一个人尽皆知的

事实,贸然渡江恐怕只会葬身鱼腹。因此贺若弼率军出广陵后,并未

选择立刻渡江而是集中兵力于长江北岸,卖掉军中老马,并用所得资

金秘密购入大小船只,但全部藏匿起来,只摆出几十艘破旧船只引人

耳目。

当南陈以为隋军大至,调集兵力前来抵挡时。贺若弼却命人大张

旗帜的在江北频繁换防,又分散士兵沿江射猎,每天都弄得人马喧嚣。

开始时,南陈军队还非常的紧张,随时跟着隋军的调动进行布防,但

每次都不见对方攻过来,久而久之,只以为隋军是在故弄玄虚,便放

松了警惕。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正月初一,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年

初一。在当时也同样是一年中极重要的节日,被称为元会。这一天,

陈军上下都在欢庆节日,即使不得不留守岗位的士兵也皆是心不在焉。

因为已经对北岸的奇怪举动习以为常,南陈君臣都认定了隋军不会进

攻。

恰恰贺若弼就选择了这一天,趁机分兵渡江,甚至比原计划提前

对南陈发起进攻。初六日,隋军便攻克徐州,擒刺史黄恪,俘敌六千

余人。至2月10日,隋军便攻入了健康城,并于枯井中搜出藏匿的南

陈后主陈叔宝。不久之后南陈全境基本平定,隋朝再次完成统一。

隋灭南陈一战,首先体现了南陈方面的“备周则意怠”,自以为

有长江天险在便有恃无恐。《南史》记载,当陈后主听闻隋军临江的

消息后,依然说:

“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

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

之后依旧是饮酒做诗。在上行下效的结果下,南陈将士自然也逐

渐产生了懈怠心理。

另一边,隋军方面故布疑阵,不仅频繁换防,每日又派出士兵沿

江射猎,便是所谓的“常见则不疑”,让陈军对隋军的大量频繁出现

从惊恐到平常,最后再到麻木,为之后的渡江做准备。

如此两相作用,南朝陈便轻而易举的亡于贺若弼的“瞒天过海”

之下。

疑敌者,便如孙仲谋草船借箭也。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篇章,其在历史上也的确发生

过,不过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吴主孙权。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吴历》曰:

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

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

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

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

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

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

鼓吹。

《魏略》: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

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

箭均船平,乃还。

现代很多人疑惑,为什么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中曹操都不下令放

火箭呢?

第一,濡须口之战发生在223年,而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火箭的

记录是在5年后,魏国陈仓守将郝昭在箭上绑上火把烧毁蜀军的云梯。

至于之前火箭有没有运用过火箭不得而知,但从历史记载看只能认为

此时还没有发明火箭。

第二,船只长期浸泡在水中,木料较湿比较难引燃,更何况有经

验的水军都会对战船进行防火处理,如涂上一层湿泥。因此单纯用火

箭是根本无法点燃的。

第三,古代火箭都为特制,数量有限。如影视剧中的普通弓箭缠

上油布制成的那种火箭,实践中发现其在发射时更容易烧伤弓箭手自

身,并在飞行中由于风力熄灭。

第四,火箭射程不足,杀伤力不足。

不过在这个故事中,“借箭”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在于是如

何的运用了“瞒天过海”之计。此计原文中曾讲到“备周则意怠;常

见则不疑”,所以草船借箭的成功是在于利用对方的常识来布置疑阵。

演义中,诸葛亮能够成功,在于他算到了三天之后有大雾,利用

雾天的能见度低,使多疑的曹操认为是周瑜的诱敌之计。

而历史上的成功,在于如《吴历》中记载的,曹操曾经夜渡袭击,

却被孙权水军围困,被杀三千余人,溺毙数千人。之后曹军坚守不出,

孙权曾数次前来挑战。因此当孙权再次前来时,“诸将皆以为是挑战

者,欲击之”,但是曹操深谙兵法,怀疑这是孙权的诱兵之计,所以

《吴历》中记载“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而《魏略》中是

“公使弓弩乱发”,两者皆是最保险的操作。

其实孙权的瞒天过海之计是非常冒险的行为,一旦遇到的不是曹

操,而是鲁莽平庸或是好大喜功的将领,很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瞒

天过海之计的前提是必须了解敌方性格,正如《孙子兵法》所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像后来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便是一样的道理。濡须口之战

后,曹操言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便是感叹孙权的这份计谋和胆

略,这样看来孙权能和刘备、曹操三分天下,并非偶然,也绝非现代

人想得那么无能。

计谋辩误

一般人常会将“瞒天过海”和同为三十六计的“暗度陈仓”混为

一谈,其实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在于隐瞒真实的目的,但不隐

瞒过程,后者隐瞒过程,但不一定隐瞒真实的目的。

比如瞒天过海是,你认为事件A是为了达成结果B,但其实真实

目的是C。

而暗度陈仓是,你为了达到目的C,表面上在做事情A,但实际上

是在做事情B。

现代应用案例

上文曾经说到,瞒天过海是一个非常经典常用的计谋,不仅在古

代被广泛的运用在权谋战争等方面,今天也依然被经常使用。

案例一

在20世界60年代的时候,威尔森哈瑞尔公司生产的“处方409”

喷雾清洁剂曾经畅销美国,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却占据了半数以上

的喷雾剂市场。因此也引来了了杂货业大王波克特甘宝公司的觊觎。

甘宝公司利用自身财力雄厚的优势,迅速研发出了一款无论在质

量还是包装上都要优于“处方409”的“新奇牌”喷雾,并以丹佛市

作为第一个试验市场进行试销售。

但这个消息被哈瑞尔公司事先探知,他们首先减少了丹佛市的供

货,使“处方409”处于脱销的状态。此时,“新奇”投入市场,正

好弥补了这块市场空缺,因此大获成功。于是甘宝公司开始大规模生

产“新奇”喷雾剂。

就在这个时候,哈瑞尔公司立刻推出了16盎司装加半加仑装的超

低价组合促销装,并进行海陆空的全方位推广。此举引来了市场的疯

狂抢购,导致了大多数消费者最少半年内不再需要购买喷雾清洁剂。

不久后,甘宝公司开始斥巨资进行广告推广,并正式向市场投放

“新奇”。但因为此前消费者已经购入了大量的“处方409”,至少

半年内不再有购买需求。于是反响不佳的“新奇”在上市几个月后,

就默默的退出了市场。

在这个案例中,哈瑞尔公司事先知道了甘宝公司企图,因此用一

招“以退为进”营造出了“新奇”打败了“处方409”的假象,诱敌

深入。就在甘宝公司大量生产的时候,哈瑞尔利用时间差提前入场,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促销活动,却是“瞒天过海”的发动了一场

没有对手的促销战。当尚被蒙在鼓里的甘宝公司准备充分,奔赴战场

的时候,却发现硝烟早已散去,他们已经输了。

案例二

日本的动漫、美国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一向被认为是各自国

家输出文化的象征。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维持他的霸权地位依靠了

三样武器,一是强大的军事力量,二是无与伦比的财富,三便是好莱

坞的电影。

我们一般认为,电影只是一个娱乐,但是美国却通过电影将他的

文化和理念传播到全球,对全世界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使他们认为美国是世界的希望,文明之光,从而在思想上不

由自主的倾向美国,更有不少人于成年后希望移居美国。美国又从这

些人中挑选出各方面的人才,使美国继续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

保持领先。

这就像中国在过去数千年中所做的事情一样,通过不断的文化输

出,在亚洲形成一种儒家文化圈,从而培养一种文化上的忠诚,以保

证我国的宗主地位。更直接的例子,如北宋无法在军事上战胜辽国,

于是在不断的向辽国贵族出售丝绸、瓷器的同时,伴随着大量享乐文

化的输出。这使得辽国贵族逐渐抛弃了祖先的骑射传统,转而学习如

何附庸风雅,吟诗作对。在短短百余年的时间,辽国上下安于享乐,

迅速的失去战斗力,辽道宗耶律洪基甚至说:“愿来世生中国。”于

是,辽国便在他死后的二十余年被金国所灭。

所以看似简单的电影,其实却是为了文化侵略的“瞒天过海”之

计,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但是对于这种请款,单纯的抵制是

没有任何效果的,只会适得其反。

想要破计,其实也非常的简单,只要国家强盛了,有着丰厚文化

底蕴的我们就会开始出产大量饱含中国文化的影视作品。到时候,不

仅可以消除文化侵略的影响,更可以做到文化的输出。

结语

瞒天过海的“瞒”并不单纯指欺瞒,而是一种隐藏战略目的的技

巧,可以将它分为怠敌和疑敌。前者是用类似“狼来了”的故事,使

防备严密的敌人产生松懈,从而露出破绽。后者是利用习惯,用最常

见的事物来隐藏自己的目的,疑惑敌人,就像把一滴水藏到海里,把

一棵树藏到森林中一样。

而在现代,瞒天过海之计其实有着更加广泛的用处。商场如战场,

虽然不见血,却也是一样的残酷,直接的白刃战固然能取得胜利,但

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瞒天过海之计,使敌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则是

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

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

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分享

献花(0)

来自:>

0条评论

请遵守用户

类似文章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热门阅读

最新原创

867199808%e3%80%8a%8671998-1

http://www..co0-1-1

Fal

0

00-112019-10-16T1

http://ebookimhttp://www..co22

1100

10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1:2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592801715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十六计瞒天过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十六计瞒天过海.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