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更新时间:2023-03-07 10:37:26 阅读: 评论:0

阴天假期-怎么调亮度

《画》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我想和你一起)

《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

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

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

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人物街市

(完整保存)五百多个热闹

《画》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空间、笔墨特点,掌握山水

画的绘画步骤。

2.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笔墨技巧表现

简单的山水画。

3.增强对大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画是

什么画?”“是谁画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教师总结:《千里江山图》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那同学们想不想通过中国画的形式画一下自己的家乡

呢?

(二)直观感知

1.简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处有人家》,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都描绘了什么?给

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总结:山石、树木、房屋;郁郁葱葱,巍峨雄伟。

(三)形式分析

1.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云深处有人家》,并思考问题:作品中山有什么特

点?

学:近山、远山

总结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三远法,并结合作品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放大图片,提出问题:近山与远山有什么区别?

树木又有什么不同?

总结:干湿浓淡的变化、繁简的变化、虚实的变化等

3.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国画作品并总结中国山水画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练习

1.教师示范

树的画法:点、横、个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画法:近景-中景-远景

2.练习要求:构思一幅有近景、中景、远景的风景画,大胆的用中国山水画

的画法画一幅山水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开展美术展览会,展示学生作品。

2.鼓励学生谈谈从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六)小结作业

1.总结中国画的画法。

2.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色,并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3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

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

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画》教学设计4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美术与文学艺术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歌曲词意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从歌曲中提炼出可视可塑的艺术形象;画面主题形象与歌曲中的

内容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收集优秀少儿绘画作品将计就及与?之相应的优秀歌曲,录音机、

挂图等。

学具准备: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儿童歌曲,粉笔、蜡笔、颜料等。

作业要求:挑选一首你喜爱的儿童歌曲,为它配插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观察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选择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儿童歌曲,指挥学生一起唱,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用录音配乐磁带把歌曲放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分析歌词内容。以本课《劳动最光荣》为例。

①歌词中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晴朗的早上,雄鸡唱三唱后,小鸡、小

喜鹊、小蜜蜂都在辛勤地劳动,而小蝴蝶不爱劳动不学习。其实,劳动最光荣)。

②作者是怎样用画中的形象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的?小作者以简单的

构图、明快的颜色,恰当的反映了歌曲的意思。

③你还可以用自己的设想来表达词意。

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方法、对歌曲形象的想象不同,所以每个人根据歌曲

所画出的画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是与歌曲的内容保持紧密联系,这副创作画

就是成功的。

2.欣赏书中另外两副学生作品。

①《蛤蟆调》:运用蜡笔水彩的画法,夸大了青蛙的形象,表现出这个小男

孩与青蛙之间的亲密关系,颜色运用也很恰当。

②《春天在这里》:这是以国画形式来表现歌曲的。画中三个少数民族的小

姑娘,怀抱乐器,张着小嘴唱着: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

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嘀哩……好象悦耳的歌声已经传到了我

们的耳朵里,我们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3.请学生唱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并谈谈创作的意图及想法。

4.讲解歌曲词意画的方法和步骤。

①分析歌曲的内容,找出作品中自己最熟悉的形象。

②用铅笔画出歌曲中的形象与场景,注意与歌曲中所说的要有一致性。

③有把握的同学可直接在画稿上进行创作。

④色彩与画面和儿歌的关系。合理地运用色彩有助于突出主题形象,渲染画

面气氛。注意主次分明,色彩有个性、有美感,要会恰当地运用各种绘画工具。

⑤补充细节、调整画面。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为自己喜爱的歌曲配插图。要求:能反映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情景。

辅导重点:

①找出歌曲中形象最鲜明的句子。

②选择主色。

③注意整理画面,及时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其他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五、小结

讲评优秀的课堂作业,请学生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学具。

《画》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画曲线的方法。

2、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

图片、室内环境、彩笔、图画纸、小鱼,磁带、涂鸦墙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曲线进教室。引导:“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过弯曲的

小路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2、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刚才小朋友们走过的小路是什么样子的?(曲线)

幼儿看看来到了什么地方?(墙上的画面),说一说都有什么?河水、水草是什

么样子的?用手感知一下曲线的绘画方法。

3、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这些图上的什么东西是曲线?(妈妈的头发、面

条)

4、幼儿听音乐用手感知并画曲线,创设情境给小鱼画河水、给妈妈画头发。

5、幼儿学画曲线,根据幼儿不同绘画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大胆

的练习学画曲线,(贴有小鱼的画纸、碗形状的画纸,妈妈的头像)幼儿自由选

择材料进行学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

6、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创设涂鸦墙:贴有小鱼的背景图、妈妈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中

自由的选择进行绘画。

《画》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幼儿对玩色有较高的兴趣,能大胆而富有个性的玩色。本活动将营造缤纷多

彩的语言环境,经过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圆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

彩雨及多样的小水花,以引发幼儿的兴趣。针对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引导幼儿

按照自我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

活动目标:

1、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小雨点,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2、学习动手画圆与直线,对绘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白纸。

2、知识准备:范画下雨及雨点落在池塘里出现小水花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嘀答、嘀答”下雨了。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

是什么样的?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资料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1)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教师问:“要怎样画呀?(个别回答)教师试画(强调从

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2)、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

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小雨点落到池塘里会怎样样?(幼儿讲讲)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画出大小不一

样的水晕及水花。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1)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样回

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2)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好看

的雨等)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齐来看漂亮的七彩雨。(雨中有赤、橙、黄、

绿、青、蓝、紫。)

1)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2)池塘里的水晕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个?

2、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景。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我喜欢的东西

四、结束部分:

1、让幼儿把画好的画交上来自由欣赏,并来评评哪个幼儿画的七彩雨最漂

亮。

《画》教学设计7

一、教材解读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

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

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二、学情分析

1、9句口诀中已学过了前5句口诀,在学习2到5的口诀时他们都提前背

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对编口诀有一定的经验。

2、学生不会用已学过的口诀来记忆新知。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

口诀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学会用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来

探索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编制、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能结合口诀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口诀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在已知的信息中寻求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图

片)学生齐声说:“青蛙”。很好我们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好吗?

同学们,你们能估计这有多少张青蛙图片呢?

生:54张。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

生:一排一排的数,一共有9个6,用乘法口诀算的。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不是有54张贴画吧!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试一试

师:要很快数出有多少张贴画,你有什么方法吗?

生:一横排一横排的数。

师:好,我们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一排有几

个?

生:一排6个

师:1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1×6=6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2×6=12二六十二

3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3×6=18三六十二八

4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4×6=24四六二十四

5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5×6=30五六三十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句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五句口诀在学2-5的口诀时学过了。

设计意图:让他们很快的联想之前学习的口诀并应用到今天所学的内容中。

师:真棒!那你们知道下一句口诀怎么写吗?

生:知道,一共有六排,每排有六张贴画,一共有36张贴画。

师:很好!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

生:能,6×6=36六六三十六。(板书)

师:假如老师忘了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帮老师记住

这句口诀呢?

生: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在它的上面多加一个六就是六六三十六了。

设计意图:前面几句口诀都学过,让他们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在原来的基础

上多加一个六就可以,对后面找规律做铺垫。

师:恩,同学们真不错。那你们能编出后面的口诀吗?(依次偏出后几句口

诀并板书)。

同学们很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把口诀编完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

是什么呢?

生:6的乘法口诀(板书)

师:真棒!请大家齐读口诀。

2、找规律

师:我们刚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表现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

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每道算式都有6。

生2: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生3: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4: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真棒!老师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几个同学说的规律,就是一个乘数是6

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积小于10都加得。

设计意图: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是能更好的让他们牢记口诀。假如忘记了

其中以句口诀,记得规律就能偏出后面的口诀。

3、记忆口诀

小组之间记忆口诀五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提问,一个说口诀的上半句一个说口诀

的下半句。(对口令)

全班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口令加深口诀在他们心中的映象。

三、巩固应用小游戏

1、师:大家记住6的乘法口诀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真的吗,你们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生:能!

游戏1:把乘法算式补充完整。(拿出做好的乘法算式卡片)

游戏2:“找朋友”。几位同学拿乘积,另一些同学拿着算式卡片去找他们

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游戏让学生更牢固的记住6的乘法口诀,把课堂气氛

退到最高点。

2、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记住6的乘法口诀后,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1:6的乘法口诀。

生2:怎样记住六六三十六,只要在五六的基础上多加一个6就可以了。

生3:6的乘法算式每道算式都有6。

生4: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5: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学习6的乘法中,发现了口诀的许多特点,还

找到了乘数和积变化的规律。还学会用口诀解决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同

学们下课后把口诀熟记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他们对口诀进一步的记忆加深并对以后学习7-9

的口诀做铺垫。

《画》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

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

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

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玲、催”等8个生字,会写“肯、楼、梯”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板书:玲玲

学习生字“铃”(出示课件2):读音(后鼻音,第二个“玲”念轻声。);

辨别相似的字“铃”“龄”“零”“领”“岭”。

2、补充板书:的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设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带着问题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朗读,老师带读,学生自读。)

三、读中识字

1、出示词语:端详评奖脑筋楼梯催眠糟糕弄脏肯定懒洋洋叭叭响一

幅画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指导书写“糟糕”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要

变成点;而“楼梯”中“楼”上面的“米”不用变。“肯定”中的“月”字竖撇

变成了一竖,且这个“月”要写得稍微宽一点;而“弄脏”中“脏”月字旁不用

变。

2、出示句子:

(1)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bā)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

地哭了起来。

(2)小花狗懒洋洋地趴(pā)在楼梯上。

辨析“叭”与“趴”的读音、字形。学习生字“狗”,强调反犬旁的书写“撇、

弯钩、撇”。

3、积累词语:仔细地看懒洋洋地趴满意地笑高兴地说满意地端详(指

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读中悟理

1、依次出示图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

了。

做动作帮助理解“端详”(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指导朗读。读出喜爱、

激动、兴奋之情。

B、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

起来。

思考:不就是一幅画吗,弄脏了就弄脏了,有什么好哭的!什么原因让玲玲

哭得这么伤心?

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小结:玲玲画这幅画用了好长时间,已经很晚了,很迟了,很不容易,她画

得太认真了。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抓住“时间不早了”“又在催她了”读出时间长;第二

句话抓住“来不及了”读出玲玲的着急和无奈。

C、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

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指导朗读。读出喜悦、满意之情。

说说你认为哪一幅更好?(最后一幅比第一幅更生动了!)

(在读中梳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板书: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

意地笑了。)

在“哭了”和“笑了”之间画上一个弯箭头(或虚线)。

(指着板书)同学们,从玲玲的“哭了”到“笑了”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

个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

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坏事好事)

如果要在这个箭头上写四个字,你会写哪四个字?(肯动脑筋)

玲玲刚才动了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想了想)

除了玲玲动了脑筋,还有谁也动了脑筋?从哪看出来的?(爸爸,仔细地看

了看,爸爸在看的过程中动了脑筋。)

指导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往往”两个字能去掉吗?(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的,但是我们要

尽可能地把坏事变成好事。)

二、拓展延伸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帮忙把坏事变成好事:

a、手里的笔筒掉在了地上被摔了一条缝。(用彩色卡纸折几朵漂亮的小花

贴在有缝隙的地方)

b、漂亮的裙子被勾出了一个洞。(在破洞地方绣上一朵花或小动物)

2、出示“我要说”:

在今后,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

(肯动脑筋)

坏事—————好事

《画》教学设计9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

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

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

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的语言文字。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

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

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

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

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

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

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

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

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

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

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

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

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

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

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

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

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

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

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

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

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

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

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

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

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

(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

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

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

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

松树。

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

棵树就倒了)

(2)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

(2)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

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

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

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

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

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

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

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

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

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

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

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

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

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

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

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

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

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

“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

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

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

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

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

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

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山有色近水无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

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

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

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

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画》教学设计13

教学思路:

本节语文课,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

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最好将权力

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我想学生的探

究和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

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

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

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能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

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

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

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

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

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

之间一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

解。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

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

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

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

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

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

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

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

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

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

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

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

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

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

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

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对比色、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进行静

物画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名作、技法学习、摆放静物和静物画写生或创作实践,达到能够欣

赏和绘制静物画,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静物画感受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审美的眼睛去体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尝试动手表现这些普通事物

中蕴藏的美,借此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色彩搭配的方式以及写生法的创作方法。

【难点】

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表现静物画并且突出色彩的搭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静物(苹果、罐子、盘子),引导学生摆放组合,并提问这些物品可

以怎样组合?喜欢哪种组合?说明理由。

学生动手摆放,教师结合情景顺势引出课题——《色彩静物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感知色彩

(一)色彩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忆色彩的三要素包括什么?画中的鸡冠花有用到色彩的三要素

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色相、纯度、明度。

(二)对比色

教师展示作品《鸡冠花》与照片中的鸡冠花,引导对比赏析,并提问真实鸡

冠花的花朵和叶子与油画作品中的鸡冠花相比较有怎样的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鸡冠花叶子和花朵的表现更加的概括,

用色较为大胆,叶子和花的颜色对比较为强烈,使得作品更加的富于魅力。而画

中运用了红绿两种不同的色相,对比关系强烈。在纯度方面运用暖绿色的叶子和

背景,衬托出红花的艳丽繁茂。

(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金鱼》、《静物》,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两幅作

品在用色上有怎样的区别?具有哪些特点?与真实场景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马蒂斯的作品《金鱼》属于强调色相对比的静物

作品,没有众多的蔬果、器皿和衬布,各色花早围绕着游动的小鱼,生机勃勃。

桌面下的重色不但使主体更加突出,也起到统一整体的协调的作用。

《静物》这幅画强调属于强调明度对比的作品,墙壁和衬布以柔美的灰调子

衬托梨子的鲜艳,梨子周围有较粗重的轮廓线,下方有浓重的阴影,突出了梨子

鲜明的色彩;亮度很高的白色瓷器使画面产生很强的节奏感。与我们真实的场景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写生创作)

2.教师演示写生法的步骤,讲解要领:

①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

②定色调:根据静物组合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从暗部色彩入手,概括并且

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

③调整色彩关系:将亮部颜色跟上来,铺完整个画面,使画面的主要色彩关

系完整地展现出来。

④深入刻画:对细节进行深入刻画,使作品更加完整。

3..教师摆好静物,引导学生用水粉完成静物写生,注:在写生过程中可适

当减弱写生对象的纯度对。(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

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作品完成后通过自愿分享、互相展示、教师总结多角度展示作品,开拓绘

画思路和巩固绘制色彩静物画的方法。

2.复习色彩静物画的方法写生法。

3.升华情感:同学们在课后要多多的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用色彩美化生

活。

四、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运用点、线、面以及其他的材料创作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操作领域:根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情感领域:欣赏研究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的表现手法,设计

装饰性的人物画,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设计人物装饰画。

教学难点: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勾线笔。

学生:写生作品、绘画工具、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一幅学生的写生人物作品。

问题一:请你描述一下,这幅人物写生作品的外貌和动态特征。

问题二:你能不能在这幅画上加一些东西,使它变个样?

展示写生作品添加后的作品,两者进行比较,讨论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

更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小结:变化方法:添加

问题三: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作品变变行,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到的变化?

展示变形的作品。

小结:变化方法:夸张、变形

通过讨论得到结论:变化后的作品更具装饰性。

二、通过我们的加工和变形,使这幅单一的写生作品变得更加有情趣,更富

于装饰美感。

引入课题———《人物装饰画》

三、欣赏。

1、古老岩画:细部分解图感受点、线、面结合之美。

2、民间刺绣

3、剪纸

4、皮影

5、大师作品:感受点、线、面与色彩的搭配;人物几何形的变形,开扩学

生眼界。

6、学生作品

四、看了这么多富有装饰性的作品,你想动手画一画吗?

教师演示绘画过程:

1、先用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

2、添加人物结构细节。

3、运用点、线、面装饰。

提问:除了用笔画以外还能使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呢?

五、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

1、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

2、添加人物细部特征。

3、运用点、线、面装饰人物。

4、色彩可以使用黑白两色或彩色。

5、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装饰画面。

六、展示作业。

七、课后拓展。

1、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边框,装饰自己的家。

2、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人物装饰画。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0:3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56646171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画》.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