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疏》——中国古代茶叶制作和品饮巅峰之作
前⾔
《茶疏》为明代许次纾所著,撰于明万历25年,《四库全书》评论“是书凡三⼗九则,论采摘、收贮、烹点之法颇详”。
许次纾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献记载他跛⽽能⽂,好蓄奇⽯,好品泉,⼜好客,性不善饮。
明朝许次纾茶疏
引题许然明茶疏序
陆⽻品茶,以吾乡顾渚所产为冠,⽽明⽉峡尤其所最佳者也。余辟⼩园其中,岁取茶租⾃判,童⽽⽩⾸,始得臻其⽞
诣。
武林许然明,余⽯交也,亦有嗜茶之癖。每茶期,必命驾造余斋头,汲⾦沙⽟窦⼆泉,细啜⽽探讨品骘之。余罄⽣平习
试⾃秘之诀,悉以相授。故然明得茶理最精,归⽽著《茶疏》⼀帙,余未之知也。然明化三年所矣,余每持茗碗,不能
⽆期⽛之感。
丁未春,许才甫携然明《茶疏》见⽰,且征于梦。然明存⽇著述甚富,独以清事托之故⼈,岂其神情所注,亦欲⾃附于
《茶经》不朽与。昔巩民陶瓷,肖鸿渐像,沽茗者必祀⽽沃之。余亦欲貌然明于篇端,俾读其书者,并挹其丰神可也。
万历丁未春⽇,吴兴友弟姚绍宪
⼩引
吾⾢许然明,擅声词场旧矣,余与然明游龙泓,假宿僧舍者浃旬。⽇品茶尝⽔,抵掌道古。僧⼈以春茗相佐,⽵炉沸
声,时与空⼭松涛响答,致⾜乐也。然明喟然⽈,阮嗣宗以步兵厨贮酒三百斛,求为步兵校尉,余当削发为龙泓僧⼈
矣。
嗣此经年,然明以所著《茶疏》视余,余读⼀过,⾹⽣齿颊,宛然龙泓品茶尝⽔之致也。余谓然明⽈,鸿渐《茶经》,
寥寥千古,此流堪为鸿渐益友,吾⽂词则在汉魏间,鸿渐当北⾯矣。然明⽈,聊以志吾嗜痂之癖,宁欲为鸿渐功匠也。
越⼗年,⽽然明修⽂地下,余慨其著述零落,不胜⼈琴亡俱之感。⼀⼣梦然明谓余⽈,欲以《茶疏》灾⽊,业以累⼦。
余遂然觉⽽思龙泓品茶尝⽔时,遂绝千古,⼭阳在念,泪淫淫湿枕席矣!
夫然明著述富矣,《茶疏》其九⿍⼀脔⽿,何独以此见梦?岂然明⽣平所癖,精爽成厉,⼜以余为⾃味也,遂从九京相
托耶?因授剞劂以谢然明,其所撰有《⼩品室》、《荡栉斋》集,友⼈若贞⽗诸君⽅谋锓之。
丁未夏⽇社弟许世奇才甫撰
产茶
天下名⼭,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县之⼤蜀⼭也。茶⽣
最多,名品亦振。河南、⼭陕⼈皆⽤之。南⽅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
顾彼⼭中不善制造,就于⾷铛⼤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哉。兼以⽵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
辄就萎黄,仅供下⾷,奚堪品⽃。
江南之茶,唐⼈⾸称阳羡,宋⼈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最上,惟有武夷⾬前最胜。近
⽇所尚者,为长兴之罗岕,疑即古⼈顾渚此笋也。介于⼭中谓之岕,罗⽒隐焉故名罗。然岕故有数处,今惟洞⼭最佳。
姚伯道云:明⽉之峡,厥有佳茗,是名上乘。要之,采之以时,制之尽法,⽆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清肺除
烦,⾜称仙品。此⾃⼀种也。
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但以⽔⼝茶名之,全与岕别矣。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唐之龙井,⾹⽓浓郁,并可雁⾏与
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但以⽔⼝茶名之,全与岕别矣。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唐之龙井,⾹⽓浓郁,并可雁⾏与
岕颉颃。往郭次甫亟称黄⼭,黄⼭亦在歙中,然云松罗远甚。
往时⼠⼈皆贵天池。天池产者,饮之略多,令⼈胀满。⾃余始下其品,向多⾮之。近来赏⾳者,始信余⾔矣。浙之产,
⼜⽇天台之雁宕,括苍之⼤盘,东阳之⾦华,绍兴之⽇铸,皆与武夷相为伯仲。然虽有名茶,当晓藏制。制造不精,收
藏⽆法,⼀⾏出⼭,⾹味⾊俱减。
钱塘诸⼭,产茶甚多。南⼭尽佳,北⼭稍劣。北⼭勤于⽤粪,茶虽易茁,⽓韵反薄。往时颇称睦之鸠坑,四明之朱溪,
今皆不得⼊品。武夷之处,有泉州之清源,倘以好⼿制之,亦是武夷亚匹。惜多焦枯,令⼈意尽。楚之产⽇宝庆,滇之
产⽇五华,此皆表表有名,犹在雁茶之上。其他名⼭所产,当不⽌此。或余未知,或名未著,故不及论。
今古制法
古⼈制茶,尚龙团凤饼,杂以⾹药。蔡君谟诸公,皆精于茶理。居恒⽃茶,亦仅取上⽅珍品碾之,未闻新制。若漕司所
进第⼀纲,名北苑试新者,乃雀⾆、冰芽所造。⼀銙之直⾄四⼗万钱,仅供数盂之啜,何其贵也。然冰芽先以⽔浸,已
失真味,⼜和以名⾹,益夺其⽓,不知何以能佳。不若近进制法,旋摘旋焙,⾹⾊俱全,尤蕴真味。
传统⼿艺制茶
采摘
清明⾕⾬,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夏太迟,⾕⾬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期,待其⽓⼒完⾜,⾹烈尤倍,
易于收藏。梅时不蒸,虽稍长⼤,故是嫩枝柔叶也。杭俗喜于盂中撮点,故贵极细。理烦散郁,未可遽⾮。吴淞⼈极贵
吾乡龙井,肯以重价购⾬前细者,狃于故常,未解妙理。岕中之⼈,⾮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正夏,
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夏,此⼜不当以太迟病之。
往⽇野外有于秋⽇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重摘⼀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射利,多摘梅
茶。梅茶涩苦,⽌堪作下⾷,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凤凰单丛茶每年清明前后采摘制作质量最佳,图中单丛茶品种为锯朵仔,因其叶⽚细⼩形如锯⼦故名,冲泡时杏仁味和
果⾹味交相辉映,回⽢饱满绵长。
炒茶
⽣茶初摘,⾹⽓未透,必借⽕⼒以发其⾹。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铛,则⼿⼒不匀,久于铛中,过熟⽽⾹散
矣。甚且枯焦,尚堪烹点。
炒茶之器,最嫌新铁。铁腥⼀⼊,不复有⾹。尤忌脂腻,害甚于铁,须豫⼀取⼀铛,专⽤炊饭。⽆得别作他⽤。炒茶之
薪,仅可树枝,不⽤杆叶。杆则⽕⼒猛炽,叶则易焰易灭。
铛必磨莹旋摘炒。⼀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焙软,次加武⽕催之。⼿加⽊指。急急钞转,以半熟为度。微俟⾹
发,是其候矣。急⽤⼩扇钞置被笼,纯绵⼤纸衬底燥焙积多,候冷,⼊罐收藏。⼈⼒若多,数铛数笼。⼈⼒即少,仅⼀
铛⼆铛,亦须四五⽵笼。盖炒速⽽焙迟,燥湿不可相混,混则在减⾹⼒。⼀叶稍焦,全铛⽆⽤。然⽕虽忌猛,尤嫌铛
冷,则枝叶不柔。以意消息,最难最难。
凤凰单丛茶⼀直坚守传统制作⼯艺,采⽤炭⽕细焙,使得汤⽔柔滑回韵悠长。
岕中制法
岕之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缘其摘迟,枝叶微⽼,炒亦不能使软,徒枯碎⽿。亦有⼀种极细炒岕,乃采之他⼭
炒焙,以欺好奇者。彼中甚爱惜茶,决不忍乘嫩摘采,以伤树本。余意他⼭所说,亦稍迟采之,待其长⼤,如岕中之法
蒸之,似⽆不可。但未试尝,不敢漫作。
岕茶:中国第⼀历史名茶,意为介于两⼭峰之间的空旷地,具有⾊⽩、⾦⽯性、乳⾹、鲜活鲜明特点。初现于明初,失
传于清雍正年间,曾在宜兴种植,但制作⼯艺复杂,从⽽导致失传,岕茶是明清时的贡茶。
传于清雍正年间,曾在宜兴种植,但制作⼯艺复杂,从⽽导致失传,岕茶是明清时的贡茶。
收藏
收藏宜⽤瓷瓮,⼤容⼀⼆⼗⽄,四围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茶须筑实,仍⽤
厚箬填紧瓮⼝,再加以箬。以真⽪纸包之,以苎⿇紧扎,压以⼤新砖,勿令微风得⼊,可以接新。
瓷瓮藏茶,以⽜⽪纸封闭之,勿令透⽓。
置顿
茶恶湿⽽喜燥,畏寒⽽喜温,忌蒸郁⽽喜清凉,置顿之所,须在时时坐卧之处。逼近⼈⽓,则常温不寒。必在板房,不
宜⼟室。板房则燥,⼟室则蒸。⼜要透风,勿置幽隐。幽隐之处,尤易蒸湿,兼恐有失点检。
其阁庋之⽅,宜砖底数层,四围砖砌。形若⽕炉,愈⼤愈善,勿近⼟墙。顿瓮其上,随时取灶下⽕灰,候冷,簇于瓮
傍。半尺以外,仍随时取灰⽕簇之,令裹灰常燥,⼀以避风,⼀以避湿。
却忌⽕⽓⼊瓮,则能黄茶。世⼈多⽤⽵器贮茶,虽复多⽤箬护,然箬性峭劲,不甚伏贴,最难紧实,能⽆渗罅!风湿易
侵,多故⽆益也。且不堪地炉中顿,万万不可。⼈有以⽵器盛茶,置被笼中,⽤⽕即黄,除⽕即润。忌之忌之!
茶恶湿⽽喜燥,畏寒⽽喜喜清凉。
取⽤
茶之所忌,上条备矣。然则阴⾬之⽇,岂宜擅开。如欲取⽤,必候天⽓晴明,融和⾼朗,然后开⽸,庶⽆风侵。先⽤热
⽔濯⼿,⿇帨拭燥。⽸⼝内箬,别置燥处。另取⼩罂贮所取茶,最⽇⼏何,以⼗⽇为限。去茶盈⼨,则以⼨箬补之,仍
须碎剪。茶⽇渐少,箬⽇渐多,此其节也。焙燥筑实,包扎如前。
⽇常饮⽤,可使⽤⼩盒包装密封
包裹
茶性畏纸,纸于⽔中成,受⽔⽓多也。纸裹⼀⼣,随纸作⽓尽矣。虽⽕中焙出,少项即润。雁宕诸⼭,⾸坐此病。每以
纸贴寄远,安得复佳。
⽇⽤顿置
⽇⽤所需,贮⼩罂中,箬包苎扎,亦勿见风。宜即置之案头,勿顿⼱箱书簏,尤忌与⾷器同处。并⾹药则染⾹药,并海
味则染海味,其他以类⽽推。不过⼀⼣,黄矣变矣。
择⽔
精茗蕴⾹,借⽔⽽发,⽆⽔不可与论茶也。古⼈品⽔,以⾦⼭中泠为第⼀泉,第⼆或⽈庐⼭康王⾕,第⼀庐⼭,余未之
到,⾦⼭顶上井,亦恐⾮中泠古泉。陵⾕变迁,已当湮没。不然,何其漓薄不堪酌也。今时品⽔,必⾸惠泉,⽢鲜膏
腴,致⾜贵也。
往三渡黄河,始忧其浊,⾈⼈以法澄过,饮⽽⽢之,尤宜煮茶,不下惠泉。黄河之⽔,来⾃天上,浊者⼟⾊也。澄之既
净,⾹味⾃发。余尝⾔有名⼭则有佳茶,兹⼜⾔有名⼭必有佳泉。相提⽽论,恐⾮臆说。余所经⾏,吾两浙、两都、齐
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川,味其⽔泉,发源长远,⽽潭此澄澈者,⽔必⽢美。
即江河溪涧之⽔,遇澄潭⼤泽,味咸⽢洌。唯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楫多处,则苦浊不堪。盖云伤劳,岂其恒性。
凡春夏⽔长则减,秋冬⽔落则美。
茶者⽔之神,⽔者茶之体。⼭顶泉清⽽轻,⼭下泉清⽽重,⽯中泉清⽽⽢,砂中泉清⽽冽,⼟中泉淡⽽⽩。
贮⽔
⽢泉旋汲⽤之斯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理宜多汲,贮⼤瓮中,但忌新器,为其⽕⽓未退,易于败⽔,亦易⽣⾍。久
⽤则善,最嫌他⽤。⽔性忌⽊,松杉为甚。⽊桶贮⽔,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贮⽔瓮⼝,厚箬泥固,⽤时旋开,泉⽔
不易,以梅⾬⽔代之。
泡茶,⽔与⽕都讲究⼀个活字,活⽔活⽕才能泡好茶。
舀⽔
舀⽔必⽤瓷瓯。轻轻出瓮,缓倾铫中。勿令淋漓瓮内,致败⽔味,切须记之。
茶者⽔之神,⽔者茶之体。
煮⽔器
⾦乃⽔母,锡备柔刚,味不咸涩,作铫最良。铫中必穿其⼼,令透⽕⽓,沸速则鲜隔风逸,沸迟则⽼熟昏钝,兼有汤
⽓。慎之慎之。茶滋于⽔,⽔藉乎器,汤成于⽕。四者相须,缺⼀则废。
泡茶煮⽔器以铜、锡和陶等为佳。
⽕候
⽕必以坚⽊炭为上。然⽊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汤,汤必⽆⽤。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猛积,⽔乃易
沸。既红之后,乃授⽔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令停⼿。停过之汤,宁弃⽽再烹。
“绿蚁新醅酒,红泥⼩⽕炉。晚来天欲雪,能饮⼀杯否?”古⼈⽤红泥⼩⽕炉来温酒,潮州⼈则⽤之以煮茶。
烹点
未曾汲⽔,先备茶具。必洁必燥,开⼝以待。盖或仰⼊,或置瓷盂,勿意覆之。案上漆⽓⾷⽓,皆能败茶。先握茶⼿
中,俟汤既⼊壶,随⼿投茶汤。以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以动荡⾹韵,兼⾊不沉滞。更三呼吸
项,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吟坛发其逸思,谈席涤其⽞衿。
秤量
茶注宜⼩,不宜甚⼤。⼩则⾹⽓氤氲,⼤则易于散漫。⼤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斟酌,愈⼩愈佳。容⽔半升者,最
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泡⼯夫茶投茶量以6-10克为佳。
汤候
⽔⼀⼊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嫩。蟹眼之后,⽔有微涛,是为当时,⼤涛⿍沸,旋⾄⽆声,是
为过时。过则汤⽼⽽⾹散,决不堪⽤。
为过时。过则汤⽼⽽⾹散,决不堪⽤。
⼀般认为冲泡单丛茶最佳⽔温为“⼆沸⽔”,古⼈认为“鱼⽬为⼀沸,速珠为⼆沸,翻滚为三沸”,冲泡⼯夫茶为什么⾮要⽤
⼆沸⽔呢,⼀沸⽔太嫩,三沸⽔太⽼,⼆沸⽔⽅能持⽓,不嫩不⽼,尽显单丛茶⾹⽓和⽢醇。
瓯注
茶瓯古取建窑兔⽑花者,亦⽃碾茶⽤之宜⽿。其在今⽇,纯⽩为佳,兼贵于⼩。定窑最贵,不易得矣。次⽤真正回青,
必拣圆整。勿⽤啙窳。
茶注以不受他⽓者为良,故⾸银次锡。上品真锡,⼒⼤不减,慎勿杂以⿊铅。虽可清⽔,却能夺味。其次内外有油瓷
壶亦可,必如柴、汝、宣、成之类,然后为佳。然滚⽔骤浇,旧瓷易裂可惜也。近⽇饶州所造,极不堪⽤。
往时龚春茶壶,近⽇时彬所制,⼤为时⼈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随⼿造作,颇极精⼯,顾烧时必
须为⼒极⾜,⽅可出窑。然⽕候少过,壶⼜多碎坏者,以是益加贵重。⽕⼒不到者,如以⽣砂注⽔,⼟⽓满⿐,不中
⽤也。较之锡器,尚减三分。砂性微渗,⼜不⽤油,⾹不窜发,易冷易馊,仅堪供玩⽿。其余细砂,及造⾃他匠⼿
者,质恶制劣,尤有⼟⽓,绝能败味,勿⽤勿⽤。
茶杯选择标准要“⼩、浅、薄、⽩”。⼩则⼀啜⽽尽,浅则⽔不留底,⾊如⽩⽟以衬托茶之颜⾊,质薄如纸则茶能起⾹。
荡涤
汤铫瓯注,最宜燥洁。每⽇晨兴,必以沸汤荡涤,⽤极熟黄⿇⼱帨[shui]向内拭⼲,以⽵编架,覆⽽庋之燥处,烹时随
意取⽤。修事既毕,汤铫拭去余沥,仍覆原处。
每注茶甫飞翔,随以⽵筋尽去残叶,以需次⽤。瓯中残渖,必倾去之,以俟再斟。如或存之,夺⾹败味。⼈必⼀杯,⽏
劳传递,再巡之后,清⽔涤之为佳。
饮啜
⼀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停停袅袅⼗三余,再巡
为碧⽟破⽠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开之⼤以为然。
所以茶注欲⼩,⼩则再巡已终,宁使余芬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供啜漱之⽤,未遂弃之可也。若巨器屡巡,满中泻
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需涓滴,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
以绿茶⽽论,作者三巡之说是对的。但是单丛茶因其耐泡特性,⼀般可以冲泡10-30巡,特别是乌岽等⾼⼭单丛,基本
可以冲泡20-30巡。
论客
宾朋杂沓,⽌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同调,彼此畅适,清⾔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之
⽕,酌⽔点汤。量客多少,为役之烦简。
三⼈以下,⽌若⼀炉,如五六⼈,便当两⿍炉,⽤⼀童,汤⽅调适。若还兼作,恐有参差。客若众多,姑且罢⽕,不妨
中茶投果,出⾃内局。
品茶以客少为贵,⼆三⼈为趣
茶所
⼩斋之外,别置茶寮。⾼燥明爽,勿令闭塞。壁边列置两炉,炉以⼩雪洞覆之。⽌开⼀⾯,⽤省灰尘腾散。寮前置⼀
⼩斋之外,别置茶寮。⾼燥明爽,勿令闭塞。壁边列置两炉,炉以⼩雪洞覆之。⽌开⼀⾯,⽤省灰尘腾散。寮前置⼀
⼏,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以顿他器。旁列⼀架,⼱帨悬之,见⽤之时,即置房中。
斟酌之后,旋加以盖⽏受尘污,使损⽔⼒。炭宜远置,勿令近炉,尤宜多办宿⼲易积。炉少去壁,灰宜频扫。总之以慎
⽕防,此为最急。
洗茶
岕茶摘⾃⼭麓,⼭多浮沙,随⾬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最能败茶。必先盥⼿令洁,次⽤半沸⽔,扇扬
稍和,洗之。⽔不沸,则⽔⽓不尽,反能败茶,⽏得过劳以损其⼒。
沙⼟既去,急于⼿中挤令极⼲,另以深⼝瓷合贮之,抖散待⽤。洗必躬亲,⾮可摄代。凡汤之冷热,茶之燥湿,缓急
之节,顿置之宜,以意消息,他⼈未必解事。
童⼦
煎茶烧⾹,总是清事,不妨躬⾃执劳。然对客谈谐,岂能亲莅,宜教两童司之。器必晨涤,⼿令时盥,⽖可净剔,⽕
宜常宿,最宜饮之时,为举⽕之候。⼜当先⽩主⼈,然后修事。酌过数⾏,亦宜少辍。
果饵间供,别进浓渖,不妨中品充之。盖⾷饮相须,不可偏废,⽢酡杂陈,⼜谁能鉴赏也。举酒命觞,理宜停罢,或
⿐中出⽕,⽿后⽣风,亦宜以⽢露浇之。各取⼤盂,撮点⾬前细⽟,正⾃不俗。
饮时
⼼⼿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闻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姬访
友初归风⽇晴和轻阴微⾬⼩桥画舫茂林修⽵课花责鸟荷亭避暑⼩院焚⾹酒阑⼈散⼉辈斋馆清幽寺院名泉怪⽯
宜辍
作字观剧发书柬⼤⾬雪长筵⼤席翻阅卷帙⼈事忙迫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
不宜⽤
恶⽔敝器铜匙铜铫⽊桶柴薪粗童恶婢不洁⼱帨各⾊果实⾹药
不宜近
阴室厨房市喧⼩⼉啼野性⼈童奴相哄酷热斋舍
良友
清风明⽉纸账楮衾⽵床⽯枕名花琪树
出游
⼠⼈登⼭临⽔,必命壶觞。乃茗碗薰炉,置⽽不问,是徒游于豪举,未托素交也。余欲特制游装,备诸器具,精茗名
⾹,同⾏异室。茶罂⼀,注⼆,⼩瓯四,洗⼀,瓷合⼀,铜炉⼀,⼩⾯洗⼀,⼱副之,附以⾹奁⼩炉⼩炉⾹囊七,此为
半肩。薄瓮贮⽔三⼗⽄,为半肩⾜矣。
权宜
出游远地,茶不可少。恐地产不佳,⽽⼈鲜好事,不得不随⾝⾃将。⽡器重难,⼜不得不寄贮⽵箁。茶甫出瓮焙之。⽵
器晒⼲,以箬厚贴,实茶其中。
所到之处,即先焙新好⽡瓶,出茶焙燥,贮之瓶中。虽风味不⽆少减⽽⽓⼒味尚存。若⾈航出⼊,及⾮车马修途,仍及
⽡⽸,⽏得但利轻赍,致损灵质。
⽡⽸,⽏得但利轻赍,致损灵质。
虎林⽔
杭两⼭之⽔,以虎跑泉为上。芳冽⽢腴,极可贵重,佳者乃在⾹积厨中上泉,故有⼟⽓,⼈不能辨。其次若龙井、珍
珠、锡杖、韬光、幽淙、灵峰,皆有佳泉,堪供汲煮。
及诸⼭溪涧澄流,并可斟酌,独⽔乐⼀洞,跌荡过来,味遂漓薄。⽟泉往时颇佳,近以纸局坏之矣。
汲泉煮茗
宜节
茶宜常饮,不宜多饮。常饮则⼼肺清凉,烦郁顿释。多饮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盖脾⼟原润,肾⼜⽔乡,宜燥宜温,
多或⾮利也。古⼈饮⽔饮汤,后⼈始易以茶,即饮汤之意。
但令⾊⾹味备,意已独⾄,何必过多,反失清洌乎。且茶叶过多,亦损脾肾,与过饮同病。俗⼈知戒多饮,⽽不知慎多
费,余故备论之。
辨化
古⼈论茶,必⾸蒙顶。蒙顶⼭蜀雅州⼭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专之,不复出⼭。蜀中尚不得,何能
⾄中原江南也。
今⼈囊盛如⽯⽿,来⾃⼭东者,乃蒙阴⼭⽯苔,全⽆茶⽓,但微甜⽿,妄谓蒙⼭茶。茶必⽊⽯,⽯⾐得为茶乎?
考本
茶不移本,植必⼦⽣。古⼈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犹名其礼⽇下茶。南中夷⼈定亲,必不可
⽆,但有多寡。礼失⽽求诸野,今求之夷矣。
结语
余斋居⽆事,颇有鸿渐之癖。⼜桑苎翁所⾄,必以笔床茶灶⾃随,⽽友⼈有同好者,数谓余宜有论著,以备⼀家,贻之
好事,故次⽽论之。倘有同⼼,尚箴余之阙,葺⽽补之,⽤告成书,甚所望也。次纾再识。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4:3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35092167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最贵的茶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最贵的茶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