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观

更新时间:2023-03-07 04:35:09 阅读: 评论:0

滴水观音花-腌制牛排

是非观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烤箱预热是不是空烤)

1

从《齐物论》看庄子的是非观

摘要:本文以庄子的《齐物论》为研读文本,先就“齐物论”三个字分析了两种

传统解读,再从“是非观”的来源、“是”与“非”的存在形式、对待“是”与

“非””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简单探到一下庄子的“是非观”。

关键词:齐物论、庄子、是非观

首先看一下对“齐物论”三个字的两种传统解读:一、将“齐物”两字连读,

“论”字是文章的题材,如《文心雕龙·论说》篇“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便

是这种看法,其意义是说万物的形色性质虽至不同,但在庄周看去却是齐一的,

如《秋水》篇“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天下》篇“齐万物以为首”,正是这种

意思。似此,则“齐物论”,就是用论说题材来阐发“齐物”之旨的;二、将“物

论”两字连读,“物论”成了一个名词,自王安石、吕惠卿、张文潜、王伯厚、

归有光、王夫之,以及当代有些研究《庄子》的人,都是这种看法。其意义是把

百家争鸣的学说当做物论,庄子以道的观点,来齐一些“物论”。如儒墨的各是

其是,各非其非,名家的坚白异同之辩,在庄周看来都是剖判大道,只见其偏,

不见其全的,所以庄周要纠正他们,统一他们相持不下的异说,于是而作《齐物

论》。①

其实这两种解读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严格来说,庄子《齐物论》的主旨就

是通过齐“物”(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据,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是平等的)

而齐“物论”(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都有自己的产生根源,虽然彼此的是非观念

截然不同,但都有自己存在的权利。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是平等的)。②所以本文要

阐述的“是非观”即可从“物”的层面理解,即判断世间万事万物是非对错的主

观标准;也可以从“物论”的层面来理解,即先秦诸子“各是其是、各非其非,

坚白异同之辩”的各种学说观点。

那么庄子的《齐物论》到底是如何体现其是非观的呢?

一、“是非观”的来源——“成心”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即如果

依据个人的成见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那么谁没有这个标准呢?③何谓“成心”?

上文引用的译本将其译为“成见”,而王富仁认为,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和学习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己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相对完整的人生观念和宇宙观念,

就是“成心”。它是内在于自己的心灵而又自然地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之中的观念

性的东西,是不一定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意识系统。④

庄子又说道:“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心自取”,即以自己的想法为

准,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好,自己认为不好的就是不好⑤(这点又等同于“成见”

之说)。“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

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也就是说,即使一个

连基本常识都不懂的愚昧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自己的意见,只要

①张默生、张翰勋:《庄子新释》,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第61页

②王富仁:《庄子的平等观(上)—庄子<齐物论>的哲学阐释》,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第190页

③翻译参考:孙通海《庄子》,中华书局2007年,第30页

④同②,第178页

⑤同②,第178页

2

做到“心自取”就行,不是连这样的愚人也能够做到吗?庄子指出,一个人

若没有“成心”,若没有自己较为稳定、较为完整的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他

又用什么辨别是非呢?所以,没有“成心”,就没有“是与”“非”的判断,

说有“是”与“非”的判断,就如同说“今天到越地去、昨天就已经到了”一

样,是将“无”说成“有”。将“无”说成“有”,即使“神禹”也不能从中

获得真知,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所以说,“成心”是“是非观”的来源。

二、“是”与“非”的存在形式——“因是”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是非之争,是各“以是其所非,而

非其所是”,即都是以己为是,以彼为非,肯定对方所否定的,否定对方所肯定

的。在这种关系中,“是”和“彼”的关系,同时也是“是”和“非”的关系。

自然“是”和“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没有确定性的多变的关系,所

以当时知识分子的“是”和“非”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没有确定性的

认识价值的。庄子指出,自然“是”和“非”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是”就没有

“非”,没有“非”也没有“是”,所以圣人并不以自己的是非为标准判断事物,

看待世界,而是“照之于天”,亦即通过对自己直感直觉中的整个现象世界的思

考来看待事物,看待世界,不将其放在“是”与“彼”的对待关系中,不将其放

在“此事物”与“他事物”的比较中判断其优劣、是非、善恶和美丑。也就是说,

他是将“物”自身作为“物”存在的根据和意义的:它是什么就将其看做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就将其视为什么样子的。庄子说,这就是“因是”(“亦因是也”)。

庄子还说到:“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在相互对

待的意义上,有“是”就有“彼”,有“彼”就有“是”,但当不在这种相互对待

的关系中看待事物,有没有“是”和“彼”以及“是”和“非”的区别是很难断

定的(“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三、对待“是”与“非””的态度——“两行”、“以明”

有了“是非观”,人就会对宇宙和世界进行以自我为需要的人为划分,这时

就有了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等等二分法的判断方式,对于这些判断方式,庄

子首先提出了用“两行”来对待。“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是之谓

两行”,即所以圣人混同于是是非非,而任凭自然均衡,这就是无我并行,各得

其所。⑥王富仁也说,“所以圣人不将“彼”与“此”、“是”与“非”绝对对立

起来,而是使二者和平共处,保持其自然的分别。可见庄子并非绝对的取消了

“是”与“非”,而是提出不将自己的分别作为绝对合理的分别,而是让被自己

的思想分别开来的两类事物各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而存在,既可共存,又保留

彼此之的自然差别,使二者各以其自身所可能有的变化而变化。⑦

庄子在“两行”的原则下实现对二者的超越,同时将“以明”的原则作为一

个更根本的原则。“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即不用个人的一孔之

见、一技之长夸示与人,而寄托在事物自生的功用上,这就叫做“以明”。“欲是

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是亦一无穷也,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如

以明。”不管是“肯定对方所否定的”还是“否是对方所肯定的”都是“成心”,

是个人的主观偏见,“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的本源”。“所是”、“所非”

的变化都是无穷尽的,所以说“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的本源”。正如庄

子说的“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不在“是”与“彼”的相互对待的关系中

看待事物,就是“道”的枢纽。)

⑥同③

⑦同②,第184页和185页

3

我们知道,庄子的“是非观”不是单纯的理性判断,不是说此一物不是“是”

就是“非”,不是“非”就是“是”,事物并不是在“是”与“非”中对立存在的,

他是希望人们在无限深奥的自然面前去掉一切是是非非之心,进入物我两忘的超

然境界,万事万物包括“是”与“非”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不仅相互依存,

也可以相互转换,此乃“道通为一”也,需要我们“休乎天均”、“莫若以明”。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4:3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34909167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是非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是非观.pdf

上一篇:福州海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是非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是非观
    滴水观音花-腌制牛排2023年3月7日发(作者:烤箱预热是不是空烤)1从《齐物论》看庄子的是非观摘要:本文以庄子的《齐物论》为研读文本,先就“齐物论”三个字分析了两种传统解读,再从“是非观”的来源、“是”与“非”的存在形式、对待“是”与“非””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简单探到一下庄子的“是非观”。关键词:齐物论、庄子、是非观首先看一下对“齐物论”三个字的两种传统解读:一、将“齐物”两字连读,“论”字是文
  • 0℃福州海边
  • 0℃认识牙齿
  • 0℃牛排七分熟
  • 0℃知识型员工
  • 0℃泰式凤爪
  • 0℃无尽深渊
  • 0℃炒烩面
  • 0℃在床上泡妞
  • 0℃芋泥怎么做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