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之以刑

更新时间:2023-03-07 02:28:31 阅读: 评论:0

韭菜鸡蛋馅怎么调-羽军

齐之以刑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西兰花要煮多久)

《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解

作者:张懋学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5期

摘要:“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

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

“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解为:“君子思念刑法,小人

思念巧慧,欲缘巧慧逃避刑法以自利。”

关键词:君子;小人;怀刑;怀惠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5007805

一、引言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此章之解,自汉至今,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前贤对此章前两句注解较为统一,而

对后两句注解则分歧较大。笔者拟对诸家有关此章之解作一简要梳理,并阐发己意,以就教于

方家。

纵观本章可知,“君子”“小人”无疑是行为动作之主体。经笔者统计,《论语》中“君子”“小

人”同时出现凡十八章,除去“君子怀德”章,尚有十七章,“君子”“小人”在同一章出现时,往往

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被孔子所肯定;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被孔子所否

定,此规律揆诸《论语》全书而皆准。杨义先生谓曰:“在孔子的人格评价标准中,小人与君

子,是一双相对立、相对比而言之的概念。”[1]诚然。既然“君子”“小人”在同一章出现时常构

成对举之规律已明,那么“君子怀德”章之“君子”“小人”亦当符合此规律。

且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孔安国曰:“怀,安也。怀土,重迁也。”[2]251皇侃曰:“君子身之所安,安于有德之

事。小人不贵于德,唯安于乡土,不期利害,是以安不能迁也。”[3]88邢昺疏:“君子执德不

移,是安于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也。”[4]朱熹注:“怀德,谓存其

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5]71俞樾云:“言君子归于德,则小人各归其乡

土。”[2]251刘宝楠谓:“君子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思成己将以成物,所思念在德也。小人惟

身家之是图,饥寒之是恤,故无恒产,因无恒心,所思念在土也。”[6]148程树德云:“君子终

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钱穆曰:“小人因生此乡土,故不忍离

去。君子能成此德性,亦不忍违弃。”[7]86杨伯峻认为:“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土’

如果解为田土,亦通。”[8]

由是而观,各家对“德”字之解基本相同,皆认为“德”即君子自身固有之道德,而对

“怀”“土”两字的理解却略有分歧,诸家对“怀”字有两种解释:一为“安也”;二为“怀念、思念”。

诸家对“土”字之解亦可分为两说:一曰“乡土”;二曰“土地”。然不论“怀”与“土”取何义,“君子

怀德”皆为正面意义,而“小人怀土”则为其反面,两者正相构成对比。子曰:“士而怀居,不足

以为士矣。”(《论语·宪问》)其中“怀居”即有“怀土”之义,既然“怀居”不足以为士,那更别

提成为孔子心目中之君子、仁人、圣人了,“怀居”“怀土”之事,只能是小人所为,为士、君子

所不齿。

二、“君子怀刑”解

既然此章前两句符合“君子”“小人”在同一章出现构成对举之规律,那么此章后两句“君子

怀刑,小人怀惠”亦当符合此规律,先看“君子怀刑”。

古注将“刑”释为“法”,似乎并无异议,孔安国曰“安于法”,邢昺疏“刑,法制”[9]89;皇侃曰

“刑,法也”[3]89。然自朱熹以降,各注家便众说纷纭,曲解层出不穷。朱熹注:“怀刑,谓畏

法。”[5]71朱子虽将“刑”释为“法”,但解“懷”为“畏”,显然欠妥。《学斋占毕》云:“‘怀刑’乃

怀思典刑而则效之。”[10]此将“刑”释为“典刑”。刘宝楠曰:“‘怀刑’,则日儆于礼法,而不至有

匪僻之行,小人愍不畏法,故以刑齐民,不能使民耻也。”[6]148此把“刑”释为“礼法”。刘安亦

谓:“故‘刑’可解作‘礼乐行政’之义,亦即国家之‘上层建筑’。”[11]黄式三曰:“怀刑者,不愆不

忘,率由旧章,兢兢焉恐踰先王之法度也。”[2]250此将“刑”释为“先王之法度”。黄金贵亦云:

“‘君子怀刑’之‘刑’,可确诂为由刑法义引申的法式、法度义。”[12]除此而外,尚有将“刑”视为

通假字者。刘桓曰:“孔子所讲的‘君子怀刑’应读为‘君子怀型’,亦必指君子思念古今的一些名

君、圣贤。”[13]萧民元云:“很可能是一个与‘刑’音相近的德性字眼,那就是‘信’。”[14]

以上诸家,无论将“刑”释为“典刑”“礼法”或“先王之法度”,还是将“刑”通假为“型”“信”,

皆极力消融“刑”字之本义,旨在努力挖掘“君子怀刑”之正面意义。诸前贤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

曲解文意,盖依“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认为孔子提倡德治、礼治,而反对政、刑,若将“刑”释为“刑法、刑罚”,

便与孔子一贯之仁礼思想相矛盾。

然则欲以彼一语构成孔子反对刑法之献者,非直冤酷,亦自形其浅薄也。据笔者统计,

《论语》中“刑”字凡四章,去除“君子怀刑”章,尚有三章,其中“刑”皆为“刑罚”“刑法”之义。

虽不可否认,德治、礼治是孔子心中最为理想之政治模式,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此种治

国模式似乎很难实现。《淮南子》曰:“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15]《白

虎通》云:“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义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

敢伐。”[16]再结合孔子周游列国而无果,最终发出“吾已矣夫”之慨叹,恐怕其早已看清当时

“上失其道”“道之不行”之社会现状。孔子深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政治模式已然无法推

行,而欲改变“民散久矣”之困境,孔子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了。

孔子不排斥刑法,在《论语》中亦有其他例子能够证明。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据此,孔子之最高理想为“正名”,然而“正名”之最终落脚点为“使民有所措

手足”。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陪臣执国命”的时代,谈何“正名”?恐怕连“礼乐兴”都是一

种奢望,那种“刑不可知,威不可测”[17]4438的做法在当时“上失其道”的年代已然行不通,这

就需将此话倒过来施行,欲“民有所措手足”则需“刑罚中”,“刑罚中”才能“礼乐兴”,依此逆

推,才能最终达到“正名”之目的。《礼记·大传》:“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

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18]所描述的正是此种情况,“刑罚中”之重要

意义不言自明。

孔子不反对刑法不仅见于《论语》一书,亦散见于其他古代典籍中。《左传·昭公六

年》:“三月,郑人铸刑书。”[17]4437晋国叔向在得知此事后,便遗书谴责铸刑书的子产,大

谈“铸刑书”之弊,而孔子作《春秋》之时,对子产铸刑书之事则未置一词,反而是“及子产

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17]4450。由此可知,孔子对子产完全认可,其中当然

包括“铸刑书”一事。子产临终告诫子皮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17]4549然

由孔子反复強调“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知,当时社会已陷入“德之不修”“知德者鲜矣”之窘

境,执政者欲“以宽服民”无疑是天方夜谭,只能求助于“猛”。故孔子评论道:“善哉!政宽则

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17]4549

孔子在肯定子产治国方针之同时,亦提倡宽、猛并重以达到政和之目的,孔子所谓之“猛”,无

疑是治国之政、刑。孔子在《家语·执辔》篇中关于为政有更为精到之论断:“古者天子以内史

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

失。”[19]准此,德法、刑罚都是“御天下”必不可少之手段。另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定

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20]司寇专掌国

家刑法,孔子身为大司寇,不可能抛弃刑法。孔子夹谷之会斩杀侏儒,诛杀少正卯等事亦足以

体现其对刑法之重视。故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

不仅如此,“刑”字本身亦并非贬义,甚至常作为褒义词出现。《尚书·文侯之命》:“汝肇

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21]《周颂·烈文》:“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22]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救其灾患,赏其德刑。”[17]4341因而,将“刑”释为“刑法”,当是允

情允理,“君子怀刑”亦当为孔子所肯定,诸家无需为维护孔子而对此句过分解读。

三、“小人怀惠”解

“君子怀刑”既然为孔子所肯定,那么“小人怀惠”便必然为孔子所否定。令人诧异的是,诸

前贤几乎对此章每个词都有过争论,唯独对“惠”字之解无任何异议,皆认为“惠”取“恩惠、利

惠”之义。包咸即谓“惠,恩惠”,邢昺疏“惠,恩惠也”[9]50。皇侃云:“惠,恩惠利人

也。”[3]89朱熹注:“怀惠,谓贪利。”[5]71钱穆曰:“‘惠’,恩惠。”[7]86李零云:“‘惠’指实

惠。”[23]107

由此不难发现,诸家之说解实皆承包注而来,对“惠”字并无新鲜发明。

若如诸前贤所释,“小人怀惠”便可解为“小人思念恩惠、利惠”,然正所谓“无恒产者无恒

心”,小人思念恩惠、利惠,似乎无可厚非。更何况,就连“君子”也并不反对追求利惠,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

语·里仁》)。《系传》称:“崇高莫大乎富贵。”[24]因而,“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

人之所同也”[25]71。

不仅如此,考之《论语》全书,“惠”字不但绝非贬义,甚至皆用作褒义。“惠”字在《论

语》中凡八章,除去“君子怀德”章,尚有七章。为便行文,现将其移录于下: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论语·宪问》)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

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曰》)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

遗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论语·微子》)

“其养民也惠”“惠人也”皆为孔子赞美子产之词;“惠则足以使人”,将“惠”径直归于“仁”之

属;“君子惠而不费”,将“惠”置之于“君子”之后,此四章之“惠”显为褒义。其余三处“惠”字,皆

以人名“柳下惠”之形式出现。柳下惠,本名展获,字禽,“柳下”盖为其所居之处,因以为号,

据《列女传》记载,“惠”当为其私谥。“惠”既然作为谥号出现,似乎更能体现“惠”之褒义色

彩。因而我们可以断定,“惠”字在《论语》中全部用作褒义词无疑。

不止《论语》,从其他典籍对“惠”字之定义来看,“惠”字亦常用作褒义词。何谓“惠”?

《左传》杜预注:“谥法:‘爱人好与曰惠。’”[17]3717《孟子》:“分人以财谓之惠。”[26]《新

书》:“心省恤人谓之惠。”[27]“惠”字在其他古代典籍中用作褒义之例更是不胜枚举,限于篇

幅,此不详赘。

既然“惠”为褒义,那么“小人怀惠”也当为褒义,此恐有违孔子本意,这也无法与“君子怀

刑”构成对比。因而,將“惠”解为“恩惠、利惠”,于义似有未安。笔者认为,“小人怀惠”之“惠”

当是“慧”字之假借,“惠”实与“恩惠、利惠”之义无涉,当取“巧慧、慧黠”之义。《说文解字

注》:“惠,仁也……经传或假惠为慧”[28]159;“慧,儇也……二篆为转注。慧古多假惠为

之”[28]503。准此,古“惠”与“慧”同。

《论语》本身便有“慧”“惠”通用之做法。通行本《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

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皇侃《论语义疏》:“‘好行小慧’之‘慧’作‘惠’。”《经典释文》

“好行小慧”下注:“音惠,小才知,《鲁》读‘慧’为‘惠’,今从《古》。”[29]据此,“好行小慧”

之“慧”,《古论》作“慧”,《鲁论》作“惠”。此正如王应麟所说:“篆文惠与慧同,然则

《鲁》、《古》之文虽异,实仍无异。”[2]1099

不仅传世本《论语》本有“慧”“惠”通用之做法,新材料亦能佐证。近年来出土发现之《论

语》版本有平壤简《论语》、海昏侯墓《论语》、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以及唐敦煌写本《论

语》。因平壤简《论语》内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先进》《颜渊》两篇,故于本文利用价值

不大;海昏侯墓出土《论语》至今尚未释读,根本无法使用。因而,只能借助于定州汉简与唐

敦煌写本。定州汉简《论语》“君子怀德”章仅存“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两句,“君子怀刑,小

人怀惠”两句缺失,因而无法判断“惠”字之写法,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

行小惠”[30]三句有幸得以保存。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作“好行小惠”。再看唐敦煌唐写本《论

语·卫灵公》作:“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31]此亦将“好行小慧”

之“慧”写作“惠”。更何况,《论语》全书“慧”字仅此一见,略显突兀,而“惠”字则在书中出现

多次,若将此章之“慧”写作“惠”,似乎更为顺畅。

不仅《论语》有“惠”“慧”通用之用法,在先秦古籍中,“惠”取“慧”义更是俯拾即是。如

《尚书·君奭》:“君!予不惠,若兹多诰。”孙星衍疏:“惠与慧通。”[23]457又如《国语·晋

语》:“巧文辩惠则贤。”集解曰:“《淮南·泰族》篇高注惠作‘慧’,古字通。”[32]再如《荀

子·非十二子》:“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25]115王引之:“《广雅》:‘辩,慧也。’‘慧’

通作‘惠’。”[33]秦以后,仍有诸多典籍“惠”“慧”通用,如《汉书·昌邑王传》:“察故王衣服言

语跪起,清狂不惠。”王先谦补注:“惠、慧古通。”[34]由是而观,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惠”“慧”

通用为一种极普遍之现象,“小人怀惠”之“惠”取“慧”义并不是个案。正如顾炎武所说:“《五

经》中文字不同多矣。有一经之中而自不同者……《记》曰‘书同文’,亦言其大略耳。”[35]

《论语》中“好行小慧”之“慧”与“小人怀惠”之“惠”盖属于“一经之中而自不同者”。

反观《说文解字注》“惠,仁也”,此义显然不能与本章“小人”相匹配,而“慧,儇也”,似

乎才更接近本义。《说文解字注》:“儇,慧也。心部慧下曰:‘儇也’,是二字互训也……荀卿

子曰:‘乡曲之儇子。’”[28]367王先谦解“乡曲之儇子”曰:“与‘喜而翾’义同,轻薄巧慧之子

也。”[25]89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释“儇”云:“轻薄、察慧、小才也。”[36]《方言笺疏》:

“儇,谩也。注谓惠黠也。”[37]据此,“慧”有“巧慧、慧黠”之义,又“慧”与“惠”相通假,故“惠”

亦可取“巧慧、慧黠”之义。

“小人怀惠”之“惠”取“巧慧、慧黠”之义,正可与孔子对时人之评价相吻合。子曰:“古者民

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

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皇侃注:“古之愚者,不用其智,不知俯仰,病

在直情径行,故云直也。今之世愚,不识可否,唯欲欺诈自利者也。”[3]462孔子口中之“愚也

诈”,皇侃所谓之“唯欲欺诈自利”,便为此章“小人”所怀之“惠”。此逻辑亦于古有征,叔向曰: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杜注:“因危文以生争,缘侥

幸以成其巧伪。”[17]4438叔向口中之“侥幸以成之”,杜预所谓之“缘侥幸以成其巧伪”,亦为此

章“小人”所怀之“惠”。“小人怀惠”为其果,“民知有辟”为其因,而“民知有辟”之更深层次原因

当为“君子怀刑”。古人对“小人怀惠”之危害,亦早有论断。叔向之前,有老子所谓“智慧出,

有大伪”[38]之警醒;叔向之后,又有《后汉书·仲长统传》“时政凋敝,风俗移易,纯朴已去,

智惠已来”之警钟长鸣。

因而,“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实与“恩惠、利惠”之

义无涉。

四、结语

综上,“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

被孔子所肯定;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被孔子所否定。“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

法度”,此无疑为孔子所肯定,“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此

为孔子所否定,“君子”“小人”正相对比。故“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便可解为:“君子思念刑法,

小人思念巧慧,欲缘巧慧逃避刑法以自利。”

参考文献:

[1]杨义.论语还原[M].北京:中华书局,2015:212213.

[2]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皇侃.论语义疏[M].高尚榘,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13.

[4]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30.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8]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61.

[9]论语注疏[M].何晏,注.邢昺,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翟瀚.四书考异[M].上海:上海书店,1988:348.

[11]刘安.论语新识[M].长沙:岳麓书社,2016:107.

[12]黄金贵,郭海文.《论语》新诂[J].浙江大学学报,1999(4):56.

[13]刘恒.“君子怀刑”解[J].孔子研究,1990(3):121.

[14]高尚榘.论语歧解辑録.[M]北京:中华书局,2011:164.

[15]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831.

[16]陈立.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444445.

[17]十三经注疏:第四册[M].清嘉庆刊本.北京:中華书局,2009.

[18]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917.

[19]王肃.影宋蜀本孔子家语[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85.

[20]司马迁.史记: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1915.

[21]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547.

[22]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06.

[23]李零.丧家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24]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263.

[25]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6]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391.

[27]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303.

[2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9]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382.

[30]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M].北京:文物出版

社,1997:72.

[31]李方录.敦煌《论语集解》校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32]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454.

[33]王念孙.读书杂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698.

[34]王先谦.汉书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252.

[35]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57258.

[36]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3492.

[37]钱绎.方言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1:672.

[38]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43.

责任编辑:曹春华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2:2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27311166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齐之以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齐之以刑.pdf

上一篇:齐之以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齐之以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齐之以刑
    韭菜鸡蛋馅怎么调-羽军2023年3月7日发(作者:西兰花要煮多久)《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解作者:张懋学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5期摘要:“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
  • 0℃齐之以刑
  • 0℃五月子
  • 0℃五月子
  • 0℃战略沟通
  • 0℃信息优势
  • 0℃信息优势
  • 0℃禁固
  • 0℃白线和黄线
  • 0℃胡四姐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