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
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为大
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
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但以屈原的说法最为流
传。
纪念屈原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
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
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
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
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
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后吴国大宰受越
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赐死子胥。后吴王大怒,令人将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
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
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
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
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
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
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
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
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
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
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
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
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
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
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
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着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
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把它划入夏至日的
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
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
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
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的习俗:
挂艾虎
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
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
发际身畔。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
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佩长命缕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等,名称不一,但形制、功用大体相同。以五
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
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
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
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周围的人自然会
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
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凤仙、白玉
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此俗
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荆楚岁时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
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
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
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
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
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划龙舟
划龙船时,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
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
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从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2:2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27295166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月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月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