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菜心)—芥蓝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后代性状表现
魏云晓;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摘要】种间杂交是拓宽遗传种质资源,创造新物种、新材料的重要手段;杂交亲和
性及适宜的授粉方法是成功配制杂交组合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采用4种授粉方式对
菜薹(菜心)和芥蓝进行种间杂交,利用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通过胚挽
救幼苗获得率分析种间杂交亲和性,筛选杂交亲本,并对后代进行倍性鉴定、形态学
及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蕾期授粉4次有助于获得杂种幼苗,菜心材料755适宜作
杂交母本;花粉管生长状况与胚挽救幼苗获得率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利用苯
胺蓝染色法可以辅助预测种间杂交亲和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株型偏母本,
营养生长旺盛,是培育新型菜用甘蓝型油菜的中间材料.%The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isanimportantmethodforcreatingnewspeciesand
ridizationcompatibilityand
suitablepollinationmethodarecriticalfactorsforsuccessfullypreparing
perimentadopted4pollinationmethodsto
conductinterspeicificcrossingbetweenfloweringChinecabbage
〔sis(L.)TnetLee〕andChine
kale(abra),obrvedthesituationofpollen
tubegrowthwithanilinbluestainingmethod,analyzedthe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affinitybyrateofembryorescue,lectedhybridparents,and
conductedploidyidentification,orphologicalandcytologicalanalysison
ultsshowedthatmultiplepollinationinbudstagewas
helpfultoobtainhybridedlingsandmaterial755issuitableforbeing
s,thestatusofpollentubegrowth
andhybridratebyembryorescuehadextremesignificantcorrelation,and
anilinbluestainingmethodcouldassistforecastingthehybridization
er,theresultsoffieldinvestigationindicatedthatthe
planttypeofhybridprogenywaspartialasfemaleparentwithvigorous
bridprogenywasgoodintermediatematerialforbreeding
ype.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17(000)011
【总页数】7页(P21-27)
【关键词】菜薹(菜心);芥蓝;种间杂交;亲和性;荧光显微法
【作者】魏云晓;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
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
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园艺
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
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菜薹(菜心)〔sis(L.)TnetLee,
AA,2n=20〕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营养丰富。菜
心主要由白菜类蔬菜中易抽薹类型材料长期选育而成,导致其遗传资源背景狭窄,
且推广品种在抗逆性和品质方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张华和刘自珠,2010;张艳
等,2012;晏儒来,2014)。芥蓝(abra,CC,
2n=18)属于芸薹属甘蓝种,以花薹为产品,风味独特。芥蓝栽培品种主要为地
方常规品种,因此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秦耀国等,2009;吴文林等,
2012;晏儒来,2014)。
远缘杂交可以综合亲本优势或创造新的杂种优势,促进基因间交流和新物种的形成;
利用种间杂交可以丰富物种的遗传背景,培育含有理想农艺性状的栽培类型,是遗
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林超等,2007)。梁红等(1994)采用菜心与甘蓝进行正反
交,杂交后代的一般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并表现出强烈的生长优势,蛋白质含量、
游离氨基酸含量等超亲,杂交优势显著。Snowdon等(2000)通过白芥与甘蓝
型油菜远缘杂交,将抗黑胫病基因从白芥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上。于海龙等(2015)
通过芥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创制了Ogura细胞质不育材料。前人通过远缘杂交
获得杂种后代,转育有利基因,创造新的作物类型(梁红等,1994;满红,2007;
Shengetal.,2008;孔芳,2010;乔海云等,2012;阴涛等,2014)。但是
鲜有关于多个品种菜心与芥蓝杂交的研究报道。
本试验采用二倍体菜心与二倍体芥蓝杂交,通过苯胺蓝染色法与胚挽救幼苗获得率
对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分析,筛选亲和性较高的材料,为种间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
论基础;杂种后代的获得丰富了育种资源,可以为菜心育种、芥蓝育种及菜用甘蓝
型油菜的选育提供材料。
供试3份菜心材料的编号为755、756、758,3份芥蓝材料的编号为719、722、
723。其中,755、756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白菜课题组多年选育材
料;其余均为品种,亦由本所白菜课题组提供(表1)。
1.2.1种间杂交各试验材料均于2015年1月21日播种,3月6日定植于本所实
验基地塑料大棚内,植株现蕾后7d开始授粉。以菜心为母本、以芥蓝为父本,
配制755×719、755×722、755×723、756×719、756×722、756×723、
758×719、758×722、755×723等9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采用4种授粉方式
授粉,共36个处理。①蕾期授粉1次:晴夭上午,选择还有2~3d开花的健壮
花蕾,去雄后授以芥蓝花粉;②蕾期授粉4次:上午、下午各授粉1次,连续授
粉2d;③延迟授粉1次:晴夭上午,选择还有2~3d开花的健壮花蕾,去雄后
48h授以芥蓝花粉;④延迟授粉4次:上午、下午各授粉1次,连续授粉2d。
1.2.2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花粉管分别取各处理授粉后24h的雌蕊20个。固定:
立即浸泡在FAA固定液中(无水乙醇∶乙酸=3V∶1V)24h,雌蕊绿色褪去变
为白色;软化:依次放入70%、50%、30%酒精中洗涤10min,然后浸泡到16
mol·L-1NaOH溶液中,室温处理12h,雌蕊接近透明状态;染色:放入0.108
mol·L-1K3PO4溶液中洗涤10min,然后浸泡到0.1%苯胺蓝染色液(用0.108
mol·L-1K3PO4配置,pH≈11)中,黑暗处理12h;观察:将雌蕊放到载玻片
上,滴加甘油调节花粉管的分散程度,先用立体显微镜观察雌蕊柱头有无荧光并计
数,盖上盖玻片后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Morietal.,2006;Chaeetal.,
2009)。利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2.3胚挽救分别取各处理授粉后10~12d的子房,首先用75%的乙醇消毒1
min,然后用8%的次氯酸钠灭菌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镊子剥取
子房中的胚珠,接种到B5培养基上。接种胚珠在温度(25±2)℃、光照10h·d-
1、光照强度2000lx条件下培养30~50d。成活胚珠的幼苗经分化和生根后定
植于玻璃温室,常规管理(乔海云,2012)。计算胚挽救幼苗获得率,利用SPSS
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2.4种间杂种鉴定形态学鉴定:观察、记录F1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阶段的
形态学变化。
倍性鉴定:2016年8月2日,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分析。取F1植株及亲本
新鲜幼嫩叶片30~40mg,加入2mL预冷的Galbraith缓冲液〔45mmol·L-1
MgCl2,30mmol·L-1柠檬酸钠,20mmol·L-1MOPS,0.1%TritonX(m/V),
pH=7〕,用锋利的刀片快速切碎,经30μm孔径的尼龙膜过滤至2.5mL离心管
中,2000rpm离心3min,倒掉上清液,向离心管中加入500μLPI染液。振荡
混匀,15min后取细胞悬浮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饶琳莉,2015)。
花粉育性检测:2016年8月8日上午9:00~10:00,取F1完全开放的新鲜花
朵,在载玻片上滴1滴1%的醋酸洋红染液,使花粉粒游离在染色液中,染色5
min后盖上盖玻片镜检。每朵花选取500个花粉粒作为观察对象,统计花粉染色
成功率(Lietal.,2015)。
由图1及表2、3、4可知,菜心材料755、756、758的柱头花粉萌发能力有显
著差异,柱头有荧光的雌蕊平均数分别为13.50、11.67、11.42个,可观察到花
粉管的雌蕊平均数分别为3.12、2.42、1.25个,表明菜心材料755杂交亲和性较
高。以芥蓝材料719、722、723为父本,杂交母本柱头有荧光的雌蕊平均数分别
为12.75、11.80、12.00个,可观察到花粉管的雌蕊平均数分别为3.00、2.25、
1.75个,表明芥蓝材料719适宜做杂交父本。蕾期授粉1次、蕾期授粉4次、延
迟授粉1次、延迟授粉4次处理柱头有荧光的雌蕊平均数分别为12.00、13.67、
11.33、11.78个,可观察到花粉管的雌蕊平均数分别为3.56、2.44、2.00、1.44
个,表明蕾期授粉效果比延迟授粉好,授粉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表3、4),蕾期授粉4次与其他授粉方式间柱头有荧
光雌蕊数、可观察到花粉管雌蕊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他3种授粉方式之间差
异不显著。菜心材料755与756、758之间柱头有荧光雌蕊数、可观察到花粉管
雌蕊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芥蓝材料719、722、723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蕾
期授粉4次及母本材料差异对杂交亲和性有显著影响。
由表2可知,本试验共获得胚挽救的幼胚总数为1238个,成功获得幼苗234株。
菜心材料755、756、758胚挽救幼苗获得率不一致,平均值分别为29%、18%、
6%,与苯胺蓝染色法的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菜心材料755适宜做杂交母本。以芥
蓝材料719、722、723为父本,胚挽救幼苗获得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4%、18%、
22%,表明芥蓝材料719适宜做杂交父本。蕾期授粉1次、蕾期授粉4次、延迟
授粉1次、延迟授粉4次处理的胚挽救幼苗获得率平均值分别为12%、31%、
11%、18%,表明蕾期授粉效果比延迟授粉好,授粉4次的效果比授粉1次的效
果好。
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表3、4),蕾期授粉4次与其他授粉方式间的胚挽救
幼苗获得率有显著差异,其他3种授粉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菜心材料755与
758之间的胚挽救获得率有显著差异,而芥蓝材料719、722、723之间差异不显
著。表明蕾期授粉4次及母本材料差异对杂交亲和性有显著影响。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胚挽救幼苗获得率与柱头有荧光雌蕊数和可观察到花
粉管雌蕊数的相关性分析。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胚挽救幼苗获
得率与可观察到花粉管雌蕊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2=0.814,表明胚挽救概率及荧光
显微法预测杂交亲和性可得到一致的结论。
2.3.1形态学表现F1植株(异源单倍体)各性状介于亲本之间,茎秆有微量蜡粉,
下部叶片裂叶明显,侧枝较主枝叶片颜色深、茎秆蜡粉少,与亲本芥蓝一样开白花
(图2)。母本相同、父本不同杂交所得F1植株形态相似,抽薹高度相似;父本
相同、母本不同杂交所得F1植株形态差异较大,以755作母本的F1叶片较小,
主薹高于叶片,株型与755相似;以756、758作母本的F1则叶片较大,主薹与
叶片高度齐平,株型与母本相似,表明杂种后代植株形态有明显的母本偏向性;且
杂种后代分枝多,生长势均比亲本强,与王国槐等(2003)、崔彬彬和李云
(2006)、赵琴(2015)的研究结果一致。
2.3.2倍性鉴定由图3可见,亲本菜心的荧光强度高峰位于190,芥蓝的荧光强度
高峰位于245;异源单倍体的荧光强度高峰位于220,为亲本的平均值;异源二
倍体荧光强度高峰位于435,为单倍体的二倍。经验证,234个杂种后代中有3
株自然加倍为异源二倍体,其他杂种均为异源单倍体。
2.3.3育性检测花粉育性检测结果显示,异源单倍体花粉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杂
种花粉表现为完全不育,可染率为0;一种是杂种花粉表现为少量花粉,可染率为
41.21%。异源二倍体的花粉活性较好,花粉可染率为96.00%(图4)。
前人采用胚挽救幼苗获得率分析物种之间的亲和性(乔海云等,2012;何丽等,
2013;文雁成等,2014);利用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来预测杂交亲
和性(马丰山等,1986;王爱云等,2006;张潇等,2015;Katarzynaetal.,
2015)。本试验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分析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
胚挽救幼苗获得率与可观察到花粉管的概率和柱头荧光概率相关性极显著。花粉在
柱头上萌发,柱头显示荧光,由于柱头乳突细胞和花粉识别过程中产生化学物质引
发亲和性障碍,花粉管形成胼胝质塞或者乳突细胞胼胝质反应阻碍,所以只有少数
萌发的花粉穿过乳突细胞,完成受精。说明可观察到花粉管的概率和柱头荧光概率
可以准确预测杂交亲和性。本试验中不同组合杂交亲和性存在差异,差异显著性分
析结果表明乳突细胞和花粉识别与杂交材料密切相关。菜心材料755与芥蓝杂交
亲和性高,适宜作杂交亲本;而758柱头花粉不易萌发,表明不亲和,不适宜用
作杂交亲本。
吴俊等(1999)认为不亲和反应抑制因素在刚开花前出现,所以蕾期授粉可以提
高受精率。王静(2008)提出延迟授粉会增加远缘杂交的受精率。此外,用异源
花粉多次授粉可消耗柱头上的识别蛋白(林超等,2007)。本试验采用4种授粉
方式所得结果与前人结论一致:多次授粉效果比1次授粉好;蕾期授粉效果比延
迟授粉好。预测存在某一时刻抑制因素最少,异源花粉最易进入与胚珠结合,可以
进一步设置更多的授粉时间段来确定最佳授粉时间。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蕾期重复
授粉效果最好,与其他授粉方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卢长明(1998)以白花芥蓝与黄花白菜杂交,后代开白花,说明在人工甘蓝型油
菜基因组中白花基因对黄花为显性或具上位性。本试验以黄花菜心与白花芥蓝杂交,
获得的杂交后代均开白花,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所得异源单倍体及异源
二倍体基部叶片均表现裂叶明显,裂叶性状在亲本中都无表现,推测是由于杂种后
代两套基因组AA和CC相互作用存在差异的结果(刘爱华等,2003;饶琳莉,
2015;Lietal.,2015)。此外,调查发现同一杂交组合后代花粉的可染率不一
致,大部分表现为完全不育,少部分表现为少量花粉,与小麦远缘杂交中的现象类
似,单倍体AC中可能也存在未减数配子基因,形成具有活力的配子(罗江陶,
2015)。胚挽救获得3株自然加倍异源二倍体,通过回交、自交等手段可应用于
异附加系等细胞学研究。杂种后代田间表现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可进一步研究
F1、F2等后代及亲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硫苷等物质变化,分析后代作为培育
菜用甘蓝型油菜材料的应用价值。
崔彬彬,李云.2006.高等植物细胞遗传的研究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1(1):
24-29.
何丽,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赵彩霞,史鹏辉.2013.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
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西北农业学报,22(3):64-69.
孔芳.2010.芸薹属种间关系及其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蛋白质组学的研
究〔博士论文〕.扬州:扬州大学.
梁红,覃广泉,何丽贞.1994.菜心与甘蓝种间F1代的杂种优势观察.中国蔬菜,
(1):1-3.
林超,孙萍,程斐,王磊,高建伟.2007.芸薹属植物的远缘杂交.山东农业科
学,(4):27-31.
刘爱华,王建波,朱英国.2003.芸薹属多倍体植物基因组进化的RAPD分
析.植物分类学报,41(6):520-530.
卢长明.1998.Brassicajuncea×BrassicabarrelieriF1杂种的获得及其亲本染
色体的同源性研究.作物学报,24(5):544-549.
罗江陶.2015.小麦远缘無种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博士论文〕.成都:四川农
业大学.
马丰山,孟振农,韩晓弟.1986.大白菜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异花授粉条件下
花粉管生长特性的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东农业科学,(6):1-
4.
满红.2007.菜心—芥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研究〔硕士论文〕.保定:河北
农业大学.
乔海云.2012.芸薹种与甘蓝种杂交获得新种质的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
国农业科学院.
乔海云,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2012.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
交的获得与鉴定.植物科学学报,30(4):407-414.秦耀国,杨翠芹,曹必好,
陈国菊,雷建军.2009.芥蓝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5
(18):296-299.
饶琳莉.2015.榨菜与紫甘蓝种间异源六倍体的植物与分子特性初探〔硕士论
文〕.杭州:浙江大学.
王爱云,李栒,胡大有.2006.诸葛菜与芸薹属间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的研
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32(3):232-236.
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刘本坤,刘忠松.2003.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
养优势的利用研究.作物学报,29(1):54-58.王静.2008.濒危种斧翅沙芥
日光温室开花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硕士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文雁成,鲁丽萍,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赵磊,曹金华.2014.利
用十字花科种间杂交创造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河南农业科学,43(6):
30-34.
吴俊,李旭峰,李琳,吴书惠,谭仲明,秦金红.1999.油菜诸葛菜属植物杂交
亲和性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1(5):412-416.
吴文林,陈国菊,郑华杰,朱晚丽,雷建军.2012.芥蓝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
及遗传力分析.中国蔬菜,(10):31-35.
晏儒来.2014.薹用白菜起源与品种选育栽培.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阴涛,韩甫,陈东亮,林呐,殷家明,李加纳,周清元.2014.芥菜型油菜和芥
蓝种间杂交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5(5):1126-1132.
于海龙,方智远,杨丽梅,刘玉梅,庄木,李占省,吕红豪,张扬
勇.2015.SSR标记辅助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筛选.中国
蔬菜,(8):14-21.
张华,刘自珠.2010.菜薹(菜心)的市场需求与育种现状.中国蔬菜,(3):
10-12.
张潇,廖明安,何静,刘春阳,马倩倩,杨代宇,卢春友,周廷国,戴盛
银.2015.‘川早枇杷’头花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西北
植物学报,35(7):1349-1355.
张艳,徐跃进,谭元宝,李亭亭,鲁凡,万正杰.2012.红菜薹主要矿质元素的
配合力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31(2):178-181.
赵琴.2015.芸薹属多倍体植物进化及适应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博士论文〕.杭
州:浙江大学.
ChaeK,KieslichCA,MorikisD,KimSC,LordEM.2009.Again-of-
functionmutationofArabidopsislipidtransferprotein5disturbspollen
tubetipgrowthandfertilization.PlantCell,21(12):3902-3914.
KatarzynaK,HenrikL,BrianC,IbS,MarcusL,TraudW,Renate
M.2015.Evaluationofreproductivebarrierscontributestothe
developmentofnovelinterspecifichybridsintheKalanchoëgenus.BMC
PlantBiology,15:15-30.
LiJX,RaoLL,MengQF,MuhammadAG,ChenL
Q.2015.ProductionofBrassicatri-genomicvegetablegermplasmby
hybridisationbetweentubermustard(Brassicajuncea)andredcabbage
(B.oleracea).Euphytica,204:323-333.
MoriT,KuroiwaH,HigashiyamaT,KuroiwaT.2006.GENERATIVECELL
SPECIFIC1isntialforangiospermfertilization.NatureCellBiology,8
(1):64-71.
ShengXG,LiuF,ChenB.2008.Productionandanalysisofintergeneric
somatichybridsbetweenBrassicaoleraceaandMatthiolaincana.Plant
CellTissOrganCult,92:55-62.
SnowdonRJ,WinterH,DiestelA,SacristanMD.2000.Development
andcharacterizationofBrassicanapus-Sinapisarvensisadditionlines
exhibitingresistancetoLeptosphaeriamaculans.TheorApllGenet,101:
1008-1014.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2:1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26417166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菜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菜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