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一、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概略地球概略: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均匀半径:
6371km。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1、地轴、两极、赤道
地轴—①地球自转的设想轴
②经过地心,连结地球南北两极,垂直与赤道平面
③倾斜方向不变,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与水平面成66°34′的夹角
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邻近〔即北方〕的一点。
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赤道—地球上的最大圆,与地轴垂直。
2、经线和纬线
经线纬线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观点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半圆圈,且都不平行自成圆圈,且都平行
特色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渐短
3、经度和纬度
含义
经
纬
区分
度
的
划
变化规律
分
特别经、
纬线
区分半球
作
用
定距离
经度纬度
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当地址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
平面间的面面角夹角(线面角)
以本初子午线为开端线〔0°经线〕以赤道为开端线〔0°纬线〕
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从赤道向南为南纬〔S〕,
各180°向北为北纬〔N〕,各90°
东经度是向东增大北纬向北极点方向〔向北〕增大
西经度是向西增大南纬向南极点方向〔向南〕增大
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赤道、南北极圈、回归线、
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30°60°纬线〔区分高中低纬〕
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赤道区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
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区分,热带、温带、寒带的纬度区分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
水平距离约111千米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
定地点地球仪上,经纬线互相交叉,构成经纬网,可确立任何一点的地点
定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经度与纬度图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全部经线长
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渐渐缩短,最后汇成一点。纬线
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
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1、南北半球区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
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3、回归线:23°26′N和23°26′S分别为北回归
线和南回归线,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4、极圈:66°34′N和66°34′S分别表示北极圈
和南极圈,极圈与回归线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为寒
带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东西半球的区分图示法
1〕海陆轮廓法
国际上习习用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作为区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根本上在大洋中经过,20°W经线经过大西
洋,
160°E经线经过太平洋,防备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2〕数轴图示法
〔l〕其实不是全部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也不是全部西经度的范围都在西半球。〔2〕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0°向西至
20°W。〔3〕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范围是160°E向东至180°
4、常有经纬网图的判读
5、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A、依据经纬度变化规律确立地点〔包含地理坐标、半球地点、温度带、高中低纬地点〕
(1〕确立经度:
①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②180°经线双侧经度变化:(与0°双侧相反)
西侧东经度向东增大东
侧西经度向西增大
③确立对跖点(对跖点是地球同向来径的两个端点)和相对经线:
经度规律:度数和为180°,东经和西经相反;
纬度规律:纬度数相等,南纬和北纬相反;
(对跖点日夜长短相反,地方时相差12小时。)
(2〕确立纬度: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注意:俯视图上是难点,应先确立0°经线,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立东经和西经。
B、确立方向
(1〕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东西方向。
(3〕假定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两点间的方向时,既要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
判断两点的南北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线的判断:假定是北极,它周围都是南,南极那么相反;①确立南北方向:在南北半
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②确立东西方
向:同是东经度,那么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假定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两地
经度之和小于180°〔劣弧段〕,那么东经在西经的东边,假定大于180°那么东经在西经的西面。〔或:在对比较的两地之
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C、计算实地距离:
(1)纬度1°的实质经线弧优点处相等,大概是111千米,如图中AB。
假定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需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够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概是111×cosφ千米
(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D、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问题
〔1〕观点:球面上随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2〕怎样在地图上表示
一般规律:①侧视图中,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局部
形状为弯向高纬方向的弧线〔如图〕。
②俯视图,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局部
形状可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图〕。
特别规律:
①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两点之间赤道弧线的劣弧局部。〔以下边左图中的AB之间〕
②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局部。〔以下边左图中的CD之间〕
③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经过某一极点的劣弧局部。〔以下边左图中的
④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局部。〔以下边右图中的GH之间〕
EF之间〕
注意:上述四种状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局部,故直
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5.判断范围
a.相同经纬度且跨经〔纬〕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域的面积相等。
b.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c.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率尺越小。以以下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甲、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乙两图图幅相同,但甲图经纬线相隔10°,而乙图经纬线相隔5°,因此甲图所示地域面积远远大于乙图;由此也可得
出以下结论:甲图的比率尺小于乙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色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环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转动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方向
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近期点〔每年
1月初〕,速度快
运动速度
南北纬60度约赤道一半。
远日点〔每年
7月初〕,速度慢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h〕。
真实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实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运动周期日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
=24
时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
秒
1
.日夜交替
1
.日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意义
2
.地方时
2
.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
.产生四时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挪动
黄赤交角:(1)定义: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间的夹角,当前为23°26'。
(2)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挪动,产生了二分二至。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3)应用: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用曲线图表示,以以下图所示: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减小,温带范围扩大。假如黄
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小。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照: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地点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那么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那么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易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以以下图
冬至冬至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照:1月初,地球运转至近期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误区警告】两至点和近、远日点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可用以下图形象地表示冬至点、夏至点、近期点、远日点的关系,不可以把它们相混杂。
【思虑】北极地域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域的极昼天数?
这是因为地球公转速度存在差别造成的,北极地域出现极昼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21日至9月23日点邻近
公转,公转速度较慢,时间过的相对较慢,所以极昼的天数多;南极地域出现极昼的时间在每年的
日,此时,地球在远
9月23
日至次年的3月21日,此时,地球在近期点邻近公转,公转速度较快,时间过的相对较快,所以极昼的天数少。
三、日夜交替与晨昏线
1.⑴日夜现象产生的原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日夜交替产生的原由是——地球自转。
【误区警告】假如地球不自转,就不会有日夜现象和日夜交替了吗?
地球上日夜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太阳光照耀下,
地球就产生了日夜现象。所以日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能否自转没相关系。
地球自转是产生日夜交替的重要原由,可是,其实不是说明,没有了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日夜交替了。在地球绕日公
转的过程中,相同会产生日夜交替现象,此时的日夜交替周期将由一天变成一年。
2.日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3.晨昏线
(1〕观点:昼与夜的分界线,晨线上看到日出,昏线上看到日落。
(2〕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3〕特色: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均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线永久均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
7〕晨昏线自东向西挪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画法
依照晨昏线的特色,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芒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
相切,反应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而后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意斜线不与经线或纬线平行〕。
〔5〕与晨昏线相关的计算
1〕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均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
均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2〕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a: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那么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那么为二至日;
假定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那么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假定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那么为冬至,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
3〕晨昏线与日夜长短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红两局部,即昼弧和夜弧,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日夜长度。
a、春、秋分,晨昏线均分全部纬线圈,全世界
各b、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永夜短,
c、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地日夜相等;
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与之相反;
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4〕日夜长短的计算
a、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局部。b、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局部。
c、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d、日夜长与日出、日落时间:
①昼长求日出、日落时间: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
②日出或日落时间求昼长:昼长=〔12—日出〕×2;或昼长=〔日落—12〕×2;
四、地方时
(1)观点:因经度而不一样的时辰,统称为地方时。
(2)特色:地方时产生的原由: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①在同纬度地域,相对地点
偏东的地址,要比地点偏西的地址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址的时辰要早一些。
③经度不一样,时辰不一样,地方时不一样。④在山
上(或飞机上)看日出,时间比当地地方时早.
(3)计算: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o,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①求地方时:A地时间,求B地时间。
1.求经度差〔同区想减,异区相加〕
2.将经度差变换为时间差〔4分×经度差〕
3.由时间求未知时间〔东加西减〕
公式: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4分×经度差〕
注:假如B在东面用“+〞,B在西面用-
②求经度:A地经度,求B地经度。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1.求时间差〔B-A〕
2.将时间差变换成经度差〔时间差/4分〕
3.由经度求未知经度
〔假定所求经度时间早,向东,反之向西〕注意:在经过0°经线和180°经线时经度发生了变化
公式:B地的经度=A地的经度±〔时间差/4分〕
五、区时
〔1〕观点: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区时计算:
1、求某区的中央经线:时区数*15。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2、经度求时区:经度/15o,假定余数小于7.5,时区取商数;假定大于7.5,时区
取商数+1。
3、一个地域的区时,求另一地域的区时。
公式:所求区时=区时±时区差。
注:①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②加减号的采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
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六、日界线:
1、人为日界线:
1〕理论上是180度经线;
2〕其实是折线,日界线其实不完整与180度经线重合
3〕更改:自西向东减一天,即东旧西新。
2、自然日界线:
1〕即零点经线;
2〕该经线以每小时15度的速度自东向西挪动;
3〕零点经线双侧日期不一样,自西向东加一天,东新西旧。
3、日期范围的计算
依照: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到180°〔国际日期更改线〕为新一天;反之为旧的一天。
方法:①假定180°经线的地方时为n时,那么新一天的范围
占全世界的比率为n/24。
②假定0时经线的经度为a,求出新的一天所占的度数为180±a〔a为东经那么-,a为西经那么减+〕,新的一
天
占全世界的比率为〔180±a〕/360。
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
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3:意义:因为地转倾向力的影响,河流,洋流,气流的运动都受其影响。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洗严重,左岸聚积;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洗严重,右岸聚积
八、日夜长短变化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域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域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世界各地日夜等长,各
地均为6:00时间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事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
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减小到
北极点;秋分事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
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
由北极圈减小到北极点
★规律: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永夜短;纬度越高,昼越永夜越短,日夜长短相差越大。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挪动,哪个半球昼变永夜变短。
九、中午太阳高度
1、观点: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芒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1中的H。
②中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时〔中午〕的太阳高度称为中午太阳高度。
2、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中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双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域中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
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域中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一年中的最小值。
3、中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中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中午太阳高度越大〕;反
之越小。
4、中午太阳高度角计算:〔H表示中午太阳高度〕
①求中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值,同区减,异区加〕。
②求纬度:先求纬度差=90°-H,再求纬度〔注有两个值〕
5、应用:
A.确立地方时。当某地中午太阳高度抵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间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点。
B.确立房子朝向。为了冬天获取更充分的太阳光照,房子的朝向与中午太阳所在的地点相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中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子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域,中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子朝北。
C.日影问题。
1〕日影朝向与太阳地点相反。有四种状况:日出、日落时间影,正中午刻日影,任一时辰日影〔必定要找到太阳
直射点地点〕,极点日影:在极昼时期,北极点日影始朝向正南,南极点日影始朝向正北。
2〕日影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中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
D.依据中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域,并从而判断该地域的其余地理特色。
E.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基层获取充分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域,楼距较小,
纬度较高的地域,楼距较大。解题的重点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
中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H,那么最小楼间距L=hcotH。
F.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停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
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a+h=90°(如图乙)
G.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散布高度。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一般状况下,因为朝阳坡中午太阳高度大,获取太阳光热多,
背阴坡获取太阳光热少,所以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
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散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散布高度较低。
H.处于极昼区的点,其中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I.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赤道时,全世界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世界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世界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十、四时更替和五带
1.四时区分依照是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区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时:3、4、5月为春天,6、7、8月为夏天,9、10、11月为秋天,12、1、2月为冬天。
(2〕天文四时:以“二分二至〞为开端点。
3.五带的区分依照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十一、光照图的判读〔以以下图为例〕
(1〕确立南北极①侧视图,往
常是上北下南。②俯视图,北
逆南顺,
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
(2〕确立晨线和昏线
顺着自转方向,
由昼进入夜为昏线〔BC〕,
由夜进入昼为晨线(AB)。
(3〕确立节气和季节
太阳直射点纬极昼极夜范围
北半球节气
度
二分日赤道无
北极圈及其之内出现极昼;南极
夏至日
23°26′N
圈及其之内出现极夜
北极圈及其之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
23°26′S
南极圈及其之内出现极昼
〔4〕确立太阳直射点的地点〔23°26′S,90°W〕
晨昏线特色
侧视图俯视图
晨昏线为直线,且经过南北极点
晨昏线为
晨昏线为直线并起止弧线且与
于南北极圈南北极圈
相切
①纬度确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春、秋分日直射赤道。
②经度确立: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均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经度〔E点所在经线90°W〕。
〔5〕确立某地地方时
①a.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A〕b.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C)
c.均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E)d.均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B)
②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状况总结
,.
③东边时间早,数值大,东加西减〔F地方时=6-45/15=3,G地方时=18+45/15=21〕
④同一经线各点地方时相同〔D地方时=乙地方时=6+45/15=9〕
(6〕确立日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
即同纬度的各地昼〔或夜〕长是相等的〔甲昼长=乙昼长〕。
昼长=昼弧/15〔甲昼长=270/15=18〕,夜长=夜弧/15〔甲夜长=90/15=6〕,昼长+夜长=24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永夜短,纬度越高,昼越永夜越短。〔昼长E>乙>F>D>A=C
〔7〕确立日出日落昼长=2上午=2下午
,
〕
日出,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出
日落,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
在春秋分时,全世界日夜均分,即6时间出,18
=12-昼长/2〔乙日出=F点地方时=3:00=12-18/2
=12+昼长/2〔乙日落=G点地方时=21:00=12+18/2
时间落。赤道上整年6时间出,18时间落。
〕
〕
(8〕确立中午太阳高度
中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双侧递减。
H=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值,同区减,异区加〕。
E点中午太阳高度H=90°-〔66°34′-23°26′〕=90°-43°08′=46°52′
(9〕确立日期分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90°E〕
②国际日界线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
[与北京时间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全世界的
6/24=(180-90)/360=1/4]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2:1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26316166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球画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球画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