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楼区五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测
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
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2.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挑战,其依据不包括
A.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
B.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C.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D.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参考答案:
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
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又使其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
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
人类的生存等。依据材料及上述知识,结合题干设问可知,本题答案选D项。A、B、C项
不符合题干设问,排除。
3.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
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参考答案: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对外开放及影响.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共同之处切入,结合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进行
思考.
解答: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社会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有较大的自治管理
权,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但
三者都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故选A.
4.评论家沃塞尔曾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
方体之中。”以下作品风格与布拉克作品最为相近的是()
参考答案:
D
5.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发达国家转嫁落后产业的结果
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D.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更激烈
参考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依据图中信息可知跨国公司掌握着上游产品
开发的高额利润,在下游掌控着售后服务所带来的利润回报。而组装产品属于中游产业,
一般多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小,由此看来,经济全
球化基本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跨国公司利用自身雄厚的基础对发展中国家进
行了隐蔽的掠夺,依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体现,C符合题意。故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的深入发展并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故A项错误;从题意中并不
能看出发达国家转嫁落后产业的结果,所以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更激烈不符
合试题所给信息,所以D项错误。
6.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
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
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
象主要是()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D.广大人民的麻木
参考答案:
B
7.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
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
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
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
D
8.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
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B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
复了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D项1974年邓小平在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上全面阐述了“三
个世界”的理论。故选A。
考点:本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有:(1)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参加日内瓦会议
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9.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A、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进行B、中心环节是建立各种责任制
C、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D、普遍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
参考答案:
C
10.《南京条约》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参考答案:
B
11.说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常说到“东市”、“西
市”、“草市”等,这表明与“市”联系最密切的是
A.畜牧业B.农业
C.手工业D.商业
参考答案:
D
12.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衢,使
“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
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
出
A.商业市场内有较为完备的服务设施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真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参考答案:
D
根据材料“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
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被迫改变
了原有的管理制度,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业市场内有较为完备的服务设施,故A项
错误。B项说法与材料“宋真宗曾加宽衢”不符,且宋徽宗被迫认同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
况,故B项错误。商业店铺侵占通衢大道对交通有所影响,但不会严重影响,因为后来政
府征收“侵街房廊钱”,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
13.“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都确信,他已经抵达亚洲。”但尽管如
此,他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密切了美洲与亚洲的经济联系
参考答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是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
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
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
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
解答: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故A正确;
西方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故B项错误;
C项是麦哲伦,排除;
D项应该是密切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排除.
故选A.
14.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
①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②古代罗马的法律
体系
③雅典的奥运精神④罗马古
城的建筑风
格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A
1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
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
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
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参考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由材料“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并联系所
学知识可知,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因为只有官营手工业是专供皇室和贵族使
用的,而且技艺水平最高,故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故A项错
误;工场手工业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形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家庭手工
业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故D项错误。
16.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
先声,以下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工商皆
本D.批判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
C
略
17.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十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参考答案:
C
略
18.《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
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
参考答案:
A
【详解】据材料中“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方面的含义,故A项正确;B项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排除;一边倒
则是指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
项排除。
19.1933年,作家肖洛霍夫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反映了粮食征购队员普遍使用刑逼、体罚
和打骂等手段来收购粮食以及农民消极怠工的现象。信中反映的现象()
A.不能真实反映苏联情况
B.使斯大林开始削减农业税
C.与当时农业体制改革关系密切
D.减缓了苏联的工业化步伐
参考答案:
考点:C9: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2.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该宪法声称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
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政
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3.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所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解答:“粮食征购队员普遍使用刑逼、体罚和打骂等手段来收购粮食以及农民消极怠工的
现象”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有关,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故选C.
20.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AB
CD
参考答案:
C
21.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
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
知,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参考答案:
A
“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指废
除丞相和设立内阁制度,导致以前中枢机构得以破坏,A正确;皇权至高无上,不是制
约,B错误;内阁参与决策不是合法法,C错误;丞相制度已经废除,D错误。
22.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
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世纪,英国确立了资本主
义制度;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兴起;17、18世纪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掌握了海上霸权;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产生了垄断组织。所以B符合题意。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英国海外殖民扩张;走向世界的
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
命·垄断组织;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确立
23.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
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
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参考答案:
A
由题干中“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
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可以看出察举制的主要标准是品德和才学,故A项正确;家庭背
景与个人声望属于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故BC项排除;考试成绩是科举制度的选拔标
准,故D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标准的准确识记,其分别是
贤才、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4.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
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参考答案:
D
25.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俄国十
月革命胜利
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D.中国清
王朝被推翻
参考答案:
B
26.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
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
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消失
B.工厂制度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衰落
参考答案: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正
是垄断组织发展表现,C正确;A中消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
织形式;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
27.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6年701013220
1850年891923040
1854年14122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B
考察鸦片战争的影响。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故材料中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市场。所以B项错
误;A、C、D三项表述正确故应选B。
28.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了正确分析,其主要依据是
A、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D、党的任务的制定
参考答案:
C
2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
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参考答案:
B
30.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
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一规定表明
A.罗马法已经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罗马法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C.罗马妇女与奴隶的地位完全一样
D.主人处死自己奴隶只会受到较轻的处罚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的能了以及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A项表
述错误,因为罗马法的保护对象不包括奴隶;CD两项表述符合罗马法规定,但与材料无
关;只有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实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浓厚的封建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D.浓厚的军国主义
参考答案:
B
32.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
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
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
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说明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
材料二(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
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
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
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意义。
材料三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
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
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
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
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
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据
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
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中华民国之
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
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参考答案:
(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
权。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学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明
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
(2)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
用;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等。
意义: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
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地位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权力分配变化:议会由
贵族阶层垄断,到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
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4)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评价: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我国政治
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但因人设法损害立宪严肃性(有违宪政精神)
【详解】(1)模式:根据材料“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的
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监督,加强了皇权。宋朝实行的二府三司制度,分割宰相权
力,都属于集体宰相制度。根据材料“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
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的中外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清朝的军机处均可。
(2)局限性:根据材料“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
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知,雅典民主制下,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仅限于公民,因此民
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制创造灿烂的雅典精神文化以及这一政治制度对近代西
方民主制的影响角度回答即可。
(3)地位变化:根据材料“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
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可知,英国议会由专制王权
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权力分配变化:根据材料“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
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工
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
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可知,议会权力分配经历了由贵族阶层垄断,到工业资产阶级
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的过程。
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
是工业革命的完成;从制度完善角度看,英国议会权力分配的变化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的进行,使得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通民众之所以能够获
得选举权,得益于工人运动的推动。
(4)内容: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
由”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立
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
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进步性方面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反专制、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角度回答,局限性方
面侧重《临时约法》出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目的,因此具有因人设法损害立宪严肃性(有
违宪政精神)的局限性。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
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
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材料二:继昌隆丝厂在办厂过程中,也受到了旧势力的反对,说什么机器代替手工缫丝,
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
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1881年,继昌隆丝厂被迫迁厂
澳门,易名和昌缫丝厂,后又更名为复和隆缫丝厂。1885年其兄追加投资6000两白银,
工厂再次迁回简村,改为世昌纶缫丝厂,一直到1928年。
材料三: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
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刘鸿生
(1)材料一表明,在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根据
所学知识指出这个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
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原因:
①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②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爱用国货抵制日货)
③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国际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
(2)不利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
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⑥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依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黄金时代时间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以及实
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以及国际环境等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三座大山以及自身因素和根本原因思考回答。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鉏、夷、
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
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
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白云翔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
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
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
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
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
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
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
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
“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
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
原因。
参考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史料(或实物史
料)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
(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
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回答;第二小问从实物史料回
答。
(2)第一小问特点从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回答;第二小问从生产
模式、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农耕文明繁荣回答。
(3)第一小问变化从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回答;第二小问从人口增长快,
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回答。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2:1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26223166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市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市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