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07 01:46:33 阅读: 评论:0

元宵节小故事-iphone序列号

广州习俗
2023年3月7日发(作者:泰山的介绍)

广东春节习俗

来源:广东文化网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广东也和全国一样,开始了春节的准备,但是广东的春节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年前腊月廿

三的灶神上天开始,直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夜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

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腊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然后整修房屋,购置新家具、新用品,添制新衣,购买与制作过年食品等。旧时初一,清晨

有乞丐或孩子作“派财神”之俗。他们用小红纸写上“财神”二字,在各家门口高叫“财神

到”,主家闻声开门接过小红纸“财神”,回以“利市”一封。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

喜。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

亲到疏,拜年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为见面礼。

【风俗习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

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

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

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样菜,然后初7,20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里守岁。

9、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

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

方人。广东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

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

狮舞起源佛山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

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

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

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

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

【广东人的禁忌和习惯】

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

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

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

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

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

地开花,富贵荣华”。

【过年的饮食】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

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

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

脆角、酥角之分。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

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

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

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

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

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

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

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

“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

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

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

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

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当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过年习俗。

广州人过春节

广州人过春节,居民家中的厅堂上摆着插满鲜花的花瓶、四季桔、水仙花等。墙上贴“挥春”,

写上“新春大吉”、“迎春接福”、“万事如意”等,东西墙上贴“东成”、“西就”,南北墙上

贴“南和”、“北合”等。60年代以后已少贴“挥春”。80年代后,多用红纸金字或金纸红字

写成的“挥春”贴于各个房室的门楣上,客厅上多悬挂装饰字画。

过去春节的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年糕、九层糕、马蹄糕、芋头糕,以及糖环、蛋散等油

炸食品。还有瓜子、糖冬瓜、糖桔饼等,除了自食外,要各拿出一小部分用糖果盒装好摆在

厅堂上,招待客人。正月初一的中午饭,必须有一种素菜,用“罗汉斋”或绍菜(大白菜类)

煮粉丝虾米,也有人蒸腊味,但动筷时,必须先吃“斋”。

初一有许多禁忌,如不能扫地,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出门拜年,不能打碎碗碟,万

一打碎了要说“落地开花,宝贵荣华”,或“岁(碎)平安”等,有病也不能看医生,以上

禁忌现已逐渐淡化。

春节的文化娱乐以舞狮为主。人们认为舞狮有驱邪、迎吉的“好彩头”。广州舞狮,狮前有

“大头佛”戴着面具走在狮子前面,执扇引路,戏逗狮子。小孩则玩烟花、炮竹,青少年踢

毯子,成年人打麻将、“天九”。街上多江湖艺人耍杂技,以讨“利市”钱。也有艺人用桔子

叶挂在龙舟杖上,到各家各户门口唱龙舟、木舟歌,以讨赏钱。

现在,民俗事象已逐渐消失,代之以看电视、出游、参加文娱晚会,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的

文娱表演,邀请亲戚朋友聚会等。

潮汕人过春节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

罗备办各式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

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

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

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

“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

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

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

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

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

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

“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

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

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

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

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

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

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

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

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

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

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

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

“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

“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

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

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

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

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

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

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

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

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

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

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

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

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

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

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

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

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

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

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

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

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

"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

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

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1:4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24793165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州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州习俗.pdf

上一篇:广州习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广州习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