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第2期 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Jun.,2006
NO.2
杨慎卒年卒地新证
丰家骅
(江苏教育学院 中文系,江苏210013)
摘 要:杨慎的卒年卒地,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讨论以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明文海》中杨慎墓志铭等资料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六日卒
于昆明高蛲寓所,终于使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获得了解决。
关键词:杨慎 卒年 卒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6)02—134—04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生于一个官
宦书香之家,父亲杨廷和曾为正嘉两朝内阁首辅。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考中进士,殿试第一,授翰林
修撰。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两上议大礼疏,又聚众跪门哭谏,被“永远充军烟瘴”,谪戍云南永昌卫
(今云南保山)。“永远充军”是流放四等中最重的一种,故终其一生也未获赦免,最后老死云南。杨慎学
识渊博,一生创作了大量著作。《明史・杨慎传》云:“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诗文外,杂著
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在我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杨慎一生命运坎坷,作为朝廷要犯流放云南垂四十年。他后半生的事迹,或因政治上的忌讳有所回
避,或因本人佯狂避祸真假难分,或困地处边荒信息失实,时人记载甚少,不少事实真相也扑朔迷离难知
颠末,甚至他的卒年卒地都说法不一,是个悬案。
杨慎的卒年,简绍芳《赠光禄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说:“己未(嘉靖三十八年)春,还戍所,六
月遭疾。……卒于七月六日,得年七十二。”…1其后陈文烛《杨升庵太史慎年谱》(见焦弦《献征录》卷
21)、李贽《修撰杨公》(见《续藏书》卷26《文学名臣》)等都沿袭简说。再后谈迁的《国榷》、《明史・杨慎
传》也都认定杨慎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乙亥”。这本是毫无疑问的。
但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昆明呈贡县王家营龙山原上出土了一块杨慎撰写的《故明威将军九华沐
公墓志铭》碑。碑文中有一段文字:“(公)嘉靖辛亥(三十年)九月十九日以疾终于家……壬戌年(四十一
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归葬于呈贡县之麓。……公配恭人杨氏,生正德甲戌四月初三日,殁嘉靖壬戌年(四
十一年)十二月一日,春秋四十九,是月二十五日合葬公墓。”[2 J这块碑文说明杨慎在嘉靖四十一年还曾
收稿日期:2005—11—25
作者简介:丰家骅,男,1930年生,江苏南京人,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134
维普资讯
为沐氏写墓诂,证明杨慎在嘉靖四十一年还活着,这就动摇了杨慎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之说,引发了一场
长达二十年的杨慎卒年的讨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增祺先生率先发表了《有关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他据碑文提出疑问说:
“杨慎既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焉能知嘉靖四十一年(1562)沐绍勤夫妇合葬的详细情况?”认为“诸
文献上关于杨慎‘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享年七十有二’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他还据《明史・王元正传》,认
为“杨慎至少在隆庆元年还活着。”[ J(cJ2 3o’嗣后陆复初先生在《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升庵卒年之谜》
中积极响应,并据张含《读毛氏家史》中之“公(毛玉)与新都太史(杨慎)同难,公死于国,太史逐于滇。
……公死于国而完名,葬于乡;太史终归紫极而敷皇猷,道或不行,颐老于蜀。”认为张增祺先生说杨慎
“卒于隆庆元年(1567),活了八十岁,兹得张含之说而益信” 06 -67)。
穆药先生不同意杨慎卒于隆庆元年之说,在《也谈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中,认为沐氏归葬的时间是
诂文“留出空白,后来再行补填进去”的,并指出了张、陆二文对文献的误读,认为卒于隆庆元年不可信。
他据李元阳《游石宝山记》中之“及至旧游之地,追忆升庵、垠溪……今已下世,凄怆挥涕”,《兴教寺海棠
感旧》诗中之“三十年中人事改,升庵垠溪皆不在。”(《中溪全集》卷4)等推断杨慎的卒年应在嘉靖四十
年或四十一年。[5](t )此后他还据杨慎的《重修弘圣寺记》和大理弘圣寺峻工时间等材料,作为杨慎卒
于四十年或四十一年的佐证。(见《昆明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云南文史))1999年第2期)穆药先生
是大理人,熟谙乡邦文献,论述有较强说服力。这样杨慎的卒年就成了一个悬案。二十一世纪之初,雷
磊在《二十世纪杨慎研究述评》中说:“对杨慎卒年有过争论,但限于材料,没有达到新的突
破。’’[6](I五】5 216)
杨慎的卒地,明人的记载不像卒年那样一致,本来就说法不一,存在很大分歧。一是简绍芳的杨慎
年谱说:“己未春,还戍所,六月遘疾,……卒于七月六日。”认为卒于戍所。二是谈迁《国榷》世宗嘉靖
三十八年七月乙亥(六日):“故翰林修撰杨慎卒于永昌。”认为卒于永昌。三是王世贞《艺苑卮言》云:“杨
用修自滇中暂归泸,已七十余,而滇士有谗之抚臣 者。 ,暴戾人也,使四指挥以锒铛锁来,用修不得
已,至滇则 已墨败。然用修遂不能归,病寓禅寺以没。”(《艺苑卮言》卷6)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等书也
有相同的记载,都说卒于禅寺。四是朱明震《玉笥诗谈》卷上云:“简(绍芳)归数年卒,其子谒先生泸阳。
时先生以疾卧床,呼拜床下,问‘西街安否?’其子日:‘死矣!’先生长吁数四,以袖拭泪,向壁卧,不复言,
数日卒。”l7](p26’认为卒于泸州。以上四说,“禅寺”未确指在何地,“戍所”指永昌,还是指昆明,也比较含
混,究竟卒于何地?原来就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至上世纪末,杨慎卒地仍然是众说不一。王文才先生
认定“卒于永昌”。l J(p128)谢国桢先生认为“卒于禅寺”,他说:“杨慎到云南四十年之中,或居住永昌戍所,
或住在昆明附近的安宁州,或已回到四川……见忌于云南有的权贵,被迫仍回到戍所,于嘉靖三十八年
七月,死在一破庙里。” (p8 ”张增祺先生力主卒于泸阳。他据简谱“公之卒年黄夫人至泸奔丧”,推断
“杨慎的卒地不在云南,而是在云南返回四川途中的泸阳。”(见《有关杨慎生平年代订正》)陆复初先生则
据李元阳《哭杨修撰升庵》诗推测杨慎“假托死于保山”用来迷惑世宗,而后偷偷潜回四川了。这些说法
都各有所据,一直没有结论。
杨慎卒年卒地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讨论原来没有问题的卒年却成了问题,原来众说纷纭的卒地
更是歧见迭出,全都成了悬案。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研究杨慎的论文,涉及卒年卒地都遗憾地采
取了存疑的态度,说明这是杨慎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杨慎卒年卒地的讨论,我们觉得对杨慎卒年的考订,大多是根据间接材料
推断的,没有第一手材料为证,因而很难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杨慎的卒地,原来就说法不一,又缺乏有
力的直接证据,自然也难以确定。几年前,我在翻阅《明文海》时,发现了不少有关杨慎的文字,其中有些
材料是在讨论中尚未曾被引用过的,恰可解决这两个悬而末决的问题,写出来就正于时贤。
135
维普资讯
杨慎谪戍永昌是“永远充军”。明代刑法规定:充军分“终身”和“永远”两种,“终身”到本人死为止;
“永远”则罚及子孙,勾丁补缺,本人死后由子孙顶替。_l【l J( 艘 ’但依据当时的军政条例,流犯至六十岁,
可以由子侄替役。因而杨慎从六十岁起,就曾多次请求永昌卫和云南军政当局允其由子侄替役,援例归
休。但地方当局惧怕世宗怪罪,互相推诿。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六十六岁时,在云南巡抚鲍象贤
的帮助下,才得到云南和四川当局的默许,借奉戎役之名回蜀寓居泸州。这样的处理本属私容,杨慎仍
然没有脱去军籍,还是“戍卒”身份。嘉靖三十七年(1558),杨慎在泸州已住了四年,原云南巡抚鲍象贤
离职,由王 继任。王 轻信小人谗言,派了四个指挥至泸,将杨慎押解回滇。他们于十月中由泸起
程,至十一月中到昆明,而当他回到昆明时,王已墨败,杨慎就暂时留在昆明。
王f 墨败后,由游居敬继任云南巡抚。游居敬,字行简,号可斋,嘉靖十一年进士,累官都察院副都
御史。嘉靖三十七年,“云南缺巡抚,朝议推公,奉玺书往受事”【 1 5 95 。游居敬自幼就闻杨慎文
名,非常敬仰杨慎。杨慎回滇后与他常有书信往还,所以他对杨慎颇为礼遇,十分关切。据杨慎晚年诗
文,我们知道他于嘉靖三十七年十一月抵昆明,并没有回永昌,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初春仍住在高蛲,
二三月间,曾短期回永昌戍所。《七十行戍稿》中有《何双梧、徐静谷相送至广通》、《次韵谢高泉送余往永
昌》等诗可证。这恐怕就是年谱中所说的“春还戍所”了。同年三月,杨慎又回到高蛲,《七十行戍稿》中
有《三月十日云楼上公见访高蛲、丘鸿夫、杨子中侍,同观梁徐僧权帖、子昂春山胜事卷、李伯时九歌图、
吴小仙献香图》、《抚台游可翁周生太霞校刻五经傍注,因得驻五华精舍,晨夕晤语,遂有此赠》等诗可证。
这是游居敬借校刻《五经傍注》而将杨慎召回的。五华精舍在昆明五华山上五华寺内,这恐怕就是一些
笔记所说的“卒于禅寺”了。这年夏天,杨慎仍在昆明,时或住在五华精舍,时或住在高蛲寓所,他的《明
故明威将军九华沐公墓诗铭》中的“今己未之夏,余滞留于兹”等语可证。这年五月,杨慎在《与张禺山
书四则》中说:“慎自长至前后,衰病忽作。”[他](p7 张禺山世居永昌。长至,为五月初四,信前有“使来,得
手书数纸。”这说明五月杨慎不在永昌。至六月病情日益沉重,《七十行戍稿》中《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病中永诀李张唐三公已未六月》诸诗可证。五、六月间杨慎身体已极度虚弱,势难再回永昌,故“卒于永
昌”是不可能的。他就在这年七月里卒于昆明高蛲。
杨慎逝世后,他的门生丘文举(鸿夫)谒见巡抚游居敬,求游居敬为杨慎作墓诗,杨慎妻弟黄梓谷与
游居敬为“同年进土”,也致书请游作铭,于是游居敬就撰写了《翰林修撰杨公墓诘铭》,墓诘的首段说:
余湛滇之弥月,前太史升庵先生杨公以书至,并惠所著《海口碑》并《晏公庙碑》刻,余读所
为文,古雅奥丽,灿然若珠璧,怵目劁心,作而日:兹秦汉之轨也,余垂髫时聆公名,及宦游四方,
缙绅学士谈先生博雅而奇,若不容口,今验之信然。然询先生起居容貌异往昔,心忧之。又逾
月,先生复贻书,并惠制《便民纂叙》一篇,文之奇博犹夫前也,而光敏觉稍减,余心语日:先生得
毋有恙乎?无何,先生走仆告余以病,余数遣医诊视之,医复日:病不可为也。乃七月六日乙亥
丑时,先生卒于昆明高晓之寓舍,为嘉靖己未岁也,距生弘治戊申十一月六日乙丑,年七十有
二。余闻之日:哲人陨矣!为之悲而悼者数日食不饴。九月,先生之门人安宁庠士丘生文举
辈,述先生素履之概,就正于池南唐君铸,谒余而请日:愿为之诂,先生将属纩时所托也。余惟
先生为海内贤硕,余曷足以辱命,然余闻先生为有道士,表贤树声,系余责也,又曷可辞?乃按
状而拟其大者。[13](p4566)
这篇墓试写于杨慎卒后两个月,具体记述了杨慎患病至病逝的经过,作者是当时云南巡抚,与杨慎
有直接交往,闻其沉疴日重,多次“遣医诊视”,直至“病不可为”,可谓亲历杨慎的最后岁月。墓诘称杨
慎于己未岁(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卒于昆明高蛲之寓舍,应该说是十分可信的。这就同时解决了杨
慎卒年卒地这个悬而末决的问题。在《明文海》中,还有一条材料也能证实杨慎的卒年卒地,说明《墓诘
铭》并非孤证,可使杨慎卒年卒地更加确实。这就是周复俊的《升庵先生七十行戍稿序》。周复俊,字子筋,
号木泾子,昆山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任四川、云南布政使,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嘉靖二十年(1541),周
复俊任I ̄tJiI按察副使时,杨慎应I ̄t)ll巡抚刘大谟之邀,到成都纂修《蜀志》,二人相遇于万里桥畔金沙寺,
】36
维普资讯
杨慎嘱托他说:“不鄙斯集,幸刻诸吴中。”(见周复俊《升庵集序》)其后二人又有仙村草堂之会,杨慎请他
为《风雅逸篇》作序。(见周复俊《风雅逸篇序》)嘉靖三十二年(1553),周复俊转任云南左参政,至滇即往
访杨慎“于连然海庄”,杨慎又托以雕易《南中集钞》(见周复俊《刻南中集钞叙》);不久周复俊升任四川按
察使,杨慎也离滇寄寓泸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当周复俊再次入滇时,杨慎回滇后已逝世。时《升庵
先生七十行戍稿》初成,丘文举往见周,求其为诗集作序。周复俊在序中说:
忆自嘉靖乙未(十四年)至甲寅(三十三年),俊三入南滇,载仕西蜀,凡二十余年,恒与公握手
接膝,散帙论文,阑夜申旦,开谕勤拳,实兼师友之谊。……今兹来游,忽睹丹施飘扬于滇池之上,
而文举所辑《戍稿》适携而至。慨叹畴昔,不觉雪涕之无从……
公以师臣元嗣,年二十四即举进士第一,官禁林,门第科甲,亦既通贵清华极矣。顷议礼不
协,恩谴滇云,由嘉靖甲申(三年),翊己未(三十八年),盖已三十六祀。其客路之悲辛,旅次之
岑寂……率于篇章寄之。[ ](p25 )
周复俊与杨慎相交二十余年,彼此情同师友,颇为相得。《南京太仆寺卿周公复俊墓诂》记载说,他
fi]--人“雅相矜许”,不仅周复俊为杨慎的著作写序,杨慎也曾为周复俊“校公集序之。”(焦 《献征录》卷
72)杨慎逝后五年,周复俊自滇还吴,果不负约,将《升庵集》刻于吴中,而成为今日幸存之本,可见情谊之
厚。这篇《七十行戍稿序》写于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他在序中说:“今兹来游,忽睹丹施飘扬于滇池之
上”;还说“由嘉靖甲申(三年),翅己未(三十八年),盖已三十六祀”。这正与墓诘铭的说法相合,游居敬
《墓诗铭》得周复俊《序》而愈益可信。
据此,我们认为杨慎卒年卒地的争论至此可以得出结论了。杨慎是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而不是
卒于隆庆元年或嘉靖四十年。杨慎卒地是在昆明高蛲寓所,而不是永昌或泸阳。
参考文献:
[1]简绍芳.赠光禄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A].补续全蜀艺文志卷36[C]
[2]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呈贡王家营明清墓清理报告[J].考古.1965.
[3]张增祺.有关杨慎生平年代的订正[J].昆明师院学报,1990.
[4]陆复初.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5]穆药.也谈杨慎生平年代订正[J].昆明师院学报,1981.
[6]雷磊.二十世纪杨慎研究述评[J].求索,2003.
[7]朱明震.玉笥诗谈[M].丛书集成初集.
[8]王文才.杨慎学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谢国桢.评价杨慎著(滇程记)和(滇载记)[J].思想战线,1978.
[10]张廷玉等.明史-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
[11]焦站.献征录.少司寇可斋公居敬传[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7年.
[12]杨慎.升庵诗文补遗.卷上[M].
[13]黄宗羲.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
责任编辑:福生
New Evidences of the Death Date and Place of Yang Shen
Feng Jiahua
Abstract:Since the discussion beginning in the 1980s,no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about the diffe卜
ing views as to the death date and place of Yang Shen.Finally,this problem was solved when the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Yang Shen’S epitaph in A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brought to light,
and it was confirmed that Yang Shen died on J uly 6 ,1 559 at his home in Gaoyao,Kunming.
Key words:Yang Shen,death date,death place
137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1:5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10885163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杨慎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杨慎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