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爱心与教育

更新时间:2023-03-06 21:27:22 阅读: 评论:0

四股辫的编法图解-瑜伽袜

爱心与教育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焦作美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

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

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

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

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

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

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

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

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

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

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

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

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

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

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

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

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

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

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

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

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

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

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

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

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

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

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

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

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

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

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

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

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

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

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

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

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

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

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

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

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

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

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

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

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

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

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

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

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

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

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

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

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

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

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

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

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

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

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

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

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

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

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

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

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

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

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

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

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

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

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

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

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

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

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

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

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

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

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

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

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

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

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

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

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

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

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

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

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

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

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

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

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

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

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

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

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

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

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

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

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

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

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

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

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3

假期值班,我静下心来认真地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

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

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

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提出:“素质教育,首先是充

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

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

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李老师所具

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

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

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

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

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

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

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

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

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作为

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

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

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

的教育思想。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

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

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

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

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

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

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

心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

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

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

想我做不到,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

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

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

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

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

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

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

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

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

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

生,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关注每一个学生,带

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

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张杏丽洛新小学老师爱好阅读、旅游,相信

只要不断努力追求,总有成功的一天。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

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

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

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

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

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

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

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

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

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

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

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

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

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

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

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

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

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

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

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

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

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

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

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

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

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

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

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

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

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

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

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

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

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

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

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

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

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

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

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

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

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

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

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

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

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

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

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

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

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

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

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

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

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

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

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

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

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

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

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

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

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

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

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

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

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

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

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

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

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

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

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

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

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

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

——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

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

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

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

“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

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

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

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

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

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

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

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

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

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

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

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

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

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

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

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

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

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

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

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

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

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

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

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

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

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

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

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

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

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6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

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

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

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

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

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

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

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

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

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

快。”——题记

借助学校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

际,花了一些时间,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读完了一部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

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

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

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

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

“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

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

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

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

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

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

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

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

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

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

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

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

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

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

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

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

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

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

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

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

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

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

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

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

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

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

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

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

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

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

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

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

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

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

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

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

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

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

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

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

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

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

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

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

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

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

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

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

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

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

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

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

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

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

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

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

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

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

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

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

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

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

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

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

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

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

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

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7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

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

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

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

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

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

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

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

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

“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

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

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

"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

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

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

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

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

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

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

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

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

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

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

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

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

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

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

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

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

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

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

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

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

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

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8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还生动具体的

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

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

后隐藏着李老师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

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无忧虑地剖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灵的另

一面,发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别是书中所列举的宁小燕自杀

这件事例,读后让人为汗颜,一个纯真而又优秀的花绣少女

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我

产生了深深的感想:当今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更重

要的是有关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

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

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

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

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

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

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

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

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

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

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

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

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

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

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

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

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

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

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

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

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

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

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

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

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

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

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

《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

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

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

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

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9

看着书目里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本,不过我

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

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

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

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

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

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

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

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

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

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

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

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

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

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

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

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

习,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

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

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

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

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

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

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

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

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

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

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

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

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

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

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

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

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

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

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

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

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

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

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

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这学期里的“阳光体

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

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

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

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

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

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过后,他们还邀请我去和他

们一起练习打球呢。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

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

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

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

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

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

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

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

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

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

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

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

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

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

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

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

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

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

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

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

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

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

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

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

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0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

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

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

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

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

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

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

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

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

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

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

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

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

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

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

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

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

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

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

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

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

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

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

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

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

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1

我一直是一个简单的人,拒绝复杂和深刻。拒绝的原因,

恐怕是懒惰的原因吧。工作了三年,感觉像是在撑船,沿着

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

已。风景平淡得很——于是常常安慰自己“平平淡淡才是

真”。

这学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立刻被他的

深邃和激情所打动。我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

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书中最震撼我

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

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

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

幸福的渡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

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

师的教育追求。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

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从此,在紧张的工作中,他

的心灵深处多了一份惦念和忧思,他常常收到许多学生来自

大学的信,每当这时,他忍不住想:“宁玮现在在什么地方

呢?”“仿佛一放下电话,宁玮就会失踪似的。于是不停的

问,不停的追忆,不停的叙说……”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

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

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

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

的勃勃生机。”让他的学生幸福地渡过一生——这是一种多

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

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

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

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

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

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

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

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

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

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

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

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

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

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

迹。

读李老师的书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

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

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

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

的心不在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2

每当别人听说我是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时候,大多数人

都会赞叹道:"您真有爱心呀。",听到这样的赞叹,我总会

有些许惭愧感。

从教之初,我的确是全心身的投入到特殊教育中去,以

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教育这些残疾孩子。课堂上一双双求知

若渴的眼神,就是对我认真备课的最好回报。课后孩子们总

缠着我,对我打着手语说:"老师,晚上我可不可以到电脑

室练习打字?",我又怎么忍心拒绝学生的好学请求呢?于是,

每天晚上,我都会回校在电脑室里边备课,边静静的等候孩

子们来练习打字。孩子们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安静的来到电脑

室,认真的练习打字。而且越是笨的孩子就越是勤奋,这么

爱学习的学生,真的令我感动,我喜欢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

样子,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把

我当成他们的姐姐,爱向我倾诉心事。所以,我也经常去学

生家中家访,即使我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孩子们毕业后,

遇到总总问题也爱向我咨询,家长也信任我,孩子们遇到一

些婚姻方面的问题也让我帮助解决。虽然那批孩子都已经成

家立业了,但见到我还是非常亲切的叫我姐姐,经常在QQ

上和我聊一聊他们的生活。的确,那时的我不愧是个有爱心

老师。

也许我是个比较笨的人吧,组建家庭后我并不能很好的

处理好生活中各种琐碎的事情。我渐渐发现我并不那么在意

学生是否喜欢我了,因为我太忙了,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去

与学生聊天、照顾他们感受。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在影响

学生学习的诱惑太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没有以前那么认真

了,学生的求知欲不强,也慢慢削减了我对教育的热情,虽

说每年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我总觉得学生对我没

有以前那么亲近了,也很少有经常向我倾诉心事的学生了。

做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注定不会桃李满天下,但学生时不

时对你表达的关心与牵挂却是对你教育最大的报答。前几

天,天气凉了,以前的学生给我发了个短信:老师,天气凉

了,记得加衣呀。看到这样的信息,能不感到温暖吗?

最近,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爱

感动,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永恒不变的,他是一位有智慧且

非常有爱心的老师。如:对待后进生万同,他是想尽一切办

法,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断的坚持,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犯错

时,他能理解、能宽容,但并不放弃对他的教育。也只有他

这样的老师才可称得上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其实,学生可

以感动教师,教师也可以感动学生,成功的教育其实就是"

爱"的教育。我应该向他学习,排除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

难,重燃起对教育的激情,以自己的热情去感动学生。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加倍

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

做到像李老师一样问心无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3

假日,我再一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这是李老师写的一本教育手记,书中有精要的理论阐述,又

有典型的教例剖析,真是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

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

情,对学生的爱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引言中的“素质教育”的解释深深吸引了我,它这样写

着:“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

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

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抱着对这一段解释的认同,我

认真地读完全书。

“让爱滋润童心”是我读完全书的第一感受。李老师的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

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

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

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

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

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

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反思自己,作为班主任,整天忙碌于教学与班务管理,

平时与每个孩子单独交流的时间似乎并不多。从刚工作时的

满腔热情,到现在的职业倦怠,曾经对学生的那份牵挂,现

在竟有些淡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深深地触动了

我,牵动了我内心深处那根细细的弦,也让我更深刻的意识

到教育的本质-------爱与智慧的事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特殊

力量的奉献,教师要用美好的爱,用对人的尊敬和美好,深

信的精神来塑造人。”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

心便没有成功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4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

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

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

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

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

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

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

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

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

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

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

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

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

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

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

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

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

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

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

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

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

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

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

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

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

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

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

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

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

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记中的程桦、杨嵩、

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

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

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

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

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

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

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

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

“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

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

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

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心与教

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

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

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

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

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

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

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

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

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

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

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

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

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

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

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

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

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

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

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

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

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

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

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

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

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

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

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

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

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

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

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

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s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1:27: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09242163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爱心与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爱心与教育.pdf

标签:爱心与教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