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几个基本环节。
1.备教材。备教材是指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
考书,以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
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相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相关问题
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时安排、学生情况和设备情况等精选教学内容,
编写学期教学计划。
2.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
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协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
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实行教学,高
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
思想、情绪、知识和水平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
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绝绝大部分的
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对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
的水准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
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备课时,还能够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
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协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一次解决
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密切师生
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特长,收集学生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反映。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
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3.备方法。备方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
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什么是恰当?适合就是恰当,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使学生能够接受,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
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期教学计划,着重备好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六个环
节:
(1)落实基点。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及其与思想教育
的基本结合点,明确思维水平和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学法指导点和科学方法训练
点等;
(2)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水平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
养重点;
(3)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水平训练难点,有突破难点
的措施和方法;
(4)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或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间的联
系与区别;
(5)激发疑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适
当的设疑;
(6)体现特点。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反映了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
色。以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
4.设计和编写教案。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增强课堂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
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疑问。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水平和评议表达水平,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置,要掌握好提问时机,且要
难易适度,要具有启发性,并注意如何即时评价学生的回答,以便保持良好的课
堂氛围。
(2)设计好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方法实行实践和
操作,在此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水平和技能。如在教授汽车专业课时,就要针
对它们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
动手水平。所以,在编写教案时应设计好相对应的练习并留有学生动手练习的时
间。
(3)设计好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一定都选择教材上现成的习题,也能够
自编习题。习题一定要做到精选,要有针对性,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
同时体现水平和技能的培养。
(4)设计好板书内容。所设计的板书应是主要教学内容的展示,是知识形
成过程的展示,是知识间逻辑关系的体现,以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有助
于提升教学效果。
5.准备教具。包括各种演示模型、挂图、投影片、自制教具、现场教学实
物及工量具、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等。为保证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率,教师
在上课前应将所用手段事先操作一遍。总来说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备好课
是关键环节之一。在抓备课环节这个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
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
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
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水准上取
决于教师的备课。我们坚信: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0:4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06722163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备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备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