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一、文言文阅读训练
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
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
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
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
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
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
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
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
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
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畜(xǜ):富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
(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
.
②网
.
之,果得三百斤
③问鱼苗几何
..
④余始悟向
.
者园池之鱼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
....
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
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
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收获
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
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
我又在塘桥池当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
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
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
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辅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
旁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
“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
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富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
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炎
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
不会减少。如果商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
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
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
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每条鱼一斤左右;.许:表示约数。
②句意为: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网:用网捕。
③句意为: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几何:多少。
④句意为: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向:从前。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余,我;食,吃。句意为: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重点词语有:固,固然(本来);岂,怎能。句意为: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
千斤鱼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
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由文章的最后“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
多消谢耳。”可知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是畜养太多而死亡的。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
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文章的最后西乡人给
我讲述的原因中来概括。
答案:
(1)①许:表示约数②网:用网捕③几何:多少④向:从前
(2)①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3)养的鱼太多了。
(4)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
②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
③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料的量;
④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
⑤知晓一年四季鱼的成长规律(或“状况“)。(意思对即可)
【点评】固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2.(2021常州)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
吴广素
.
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侯将相宁
.
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
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
此如弈者
..
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
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
.
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
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
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
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
.
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
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
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吴广素
.
爱人
②宁
.
有种乎
③如弈者
..
观谱
④从古迄
.
今
⑤舍
.
注意读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3)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
......
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
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
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
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
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
《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
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
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
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
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
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
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
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
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
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
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达陈县,
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
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
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
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
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乙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借鉴以往可以引
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
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
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
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
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
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
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
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选取道路?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
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①句意:吴广一向爱护士卒。向:平素,一向。
②句意: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③句意: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弈者:下棋的人。
④句意:从古至今。迄:至,到。
⑤句意:舍弃读史书。舍:抛开,舍弃。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
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重点词有:邢,惩罚。句意: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
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重点词有:智识,见识。句意: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
无从产生。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乙文的第三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
之为皮板”,强调“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史书如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
不存,学问亦不能独存。材料中列举“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
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的事例,意在说明“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
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即“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
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司马迁特别擅长叙事;
C.有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的是历史对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让我们懂
得道理不相同;
D.有误,“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是“借鉴”的意思。
故选:A。
答案:
(1)①平素,一向;②难道;③下棋的人;④至,到;⑤抛开,舍弃
(2)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
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3)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
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
换。
(4)A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
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
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
的流畅。
3.(2020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
..
,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
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
.
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
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
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
之。”玮以百骑与
.
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
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
.
。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
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
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
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顷之
..
,报虏去城数里
②令数人引
.
之
③玮以百骑与
.
之
④虏鸣笳而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然,此虏之贵人也。
②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
(3)“玮方饮啖自若”这一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一突发事件中类
似的一个句子是:“。”
(4)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
【分析】译文:
①曹玮镇守秦州时,西蕃的军队进犯边塞,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曹玮正喝
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曹玮才
乃站起身穿戴,用丝帛缠在身上,让几个人拉着他,身体一动不动。骑上马出城,远远望
见西蕃军阵中有一个僧人骑着马径直来回奔走在阵前检查军队,曹玮问周围的:人说“他
们排兵布阵用僧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曹玮问军中
谁善长射箭,众人说是李超。曹玮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
回答说:“希望给我五十骑兵,可以射杀他。”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命令说:“不能
完成任务返回,要处死。”于是前进来到敌军阵前,骑兵左右分开,李超射僧人,一箭毙
命。于是,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曹玮用大军进攻敌军,敌军大败,对逃出边塞的敌军
紧紧追赶,俘虏斩杀了数万人,重新确定边界,开凿护城河。西蕃军从此畏惧而屈服,至
今不敢侵犯边塞,每次说道曹玮,就用手放在额头上,大呼他是“父”。
②曹玮在秦州,有十多个士兵,叛变投奔西蕃军。军吏来告诉曹玮,曹玮正在与客人下
棋,不回应。军吏多次说这件事,曹玮怒,训斥军吏说:“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
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敌军听说这件事,马上跑回来告诉了他们的首领,
把叛变的士兵全部杀死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顷之:一会儿;
②句意为:让几个人拉着他。引:拉;
③句意为: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与:给;
④句意为: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遁:逃跑。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然,这样。虏,敌军。句意为: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②句中重点词有:固,本来。遣,派。句意为: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
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此题,可以抓住“玮方与客弈棋,不应。”
来分析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件事是命令李超射杀敌军中的僧人,擒贼先
擒王;第二件事是处理士兵叛变时,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死叛逃的士兵。
答案:
(1)①一会儿;②拉;③给;④逃跑。
(2)①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②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
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3)玮方与客弈棋,不应。
(4)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点评】一词多义
闻:
①听,听见。
但闻人马之行声(《秋声赋》);
②听说。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③使皇帝(或上级)听见,向上级报告。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④懂得,理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⑤闻名。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⑥见闻,学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⑦传闻,新闻,听到的事情。
求天下奇闻壮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4.(2020扬州)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
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
.
发,诏百司举直言之
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
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
诬,悉
.
在党中。诏下
.
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
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
.
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
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
.
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
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
【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廷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灾异数
.
发
②悉
.
在党中
③诏下
.
郡县
④变服易
.
形入山中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4)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
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
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
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
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
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夏馥虽然不与宦官
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
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
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
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
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
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
②句意为:都在党人之中。悉:全,都。
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
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
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举,举荐。诣,接受,应征。之,无实义。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
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重点词语:虽,虽然。然,然而。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
节等人所忌惮。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
判断。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
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
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
答案:
(1)①多次②全,都③下达④改变
(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
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2020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
.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
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
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
子相顾
.
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
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
.
。二三子不得寐
.
。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找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
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西
.
②相顾
.
而惊
③声切切不已
.
④二三子不得寐
.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之
.
语,愕而顾辍耕之
.
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饶,乃
.
得出见渔人,乃
.
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
.
至面山而
.
居(《愚公移山》)
D.因
.
追忆之未若柳繁因
.
风起(《咏雪》)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
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分析】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
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
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
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
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
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
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
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
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
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
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
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
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他/动词,到;
B.才/竟然;
C.表修饰/表修饰;
D.于是/乘,趁。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
迎。
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
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
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
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
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
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①向西②看③停止④睡觉
(3)C
(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
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
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
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
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
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
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
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
过来。
6.(2020徐州)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
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
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
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
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
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
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
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住: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得
.
十九人偕从②所识穷乏者得
.
我与
B.①左右未有所称
.
诵②不以千里称
.
也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
.
相士②陈康肃公善
.
射
D.①遂以毛遂为
.
上客②不足为
.
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愿
.
君即以
.
遂备员而行
.
矣。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
.
以利害,致
.
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
告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
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
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
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分析】参考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
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
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
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
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
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
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
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
(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
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
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
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毛遂进去,手握
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
毛遂对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
啊。”平原君也自以为不擅长鉴选人才,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
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
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
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断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
的意思是: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故
停顿应为: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得:挑选/“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B.称:称赞/称呼;
C.善:擅长/擅长;
D.为:作为/给;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愿,希望。以,用。行,走,出发。句意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
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说,劝说,分析。致,致使。句意为: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
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有
误,平原君赵胜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
故选:B。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2020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庞安常传
庞安时,字
.
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
.
记。父,世医也,授以《脉
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节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
新意,辩诘不可屈①,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
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
.
人无数。病家持金帛
..
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②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数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
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
.
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
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
.
。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
误执母肠③,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④,既痛即缩手,
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
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屈:使……屈服。②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③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④
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过目辄
.
记
②活
.
人无数
③以汤
.
温其腰腹
④而不知所以然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3)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传”,是指“传记”,是用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B.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
C.“时年犹未冠”中的“冠”指弱冠,特指男子25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D.古代“金”常常指钱,“帛”是丝织品总称,古人常用“金帛”来指代财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5)文中的庞安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
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
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
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
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
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
谢,他并不都收下。
(庞安时)曾前往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孕妇恰好临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
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
往治疗。(庞安时)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
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一阵微痛,呻吟间生出了一个男孩。她
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只手误抓着母亲
的肠不能解脱,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用针刺他的
虎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就立即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
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扎的痕迹仍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高妙。
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
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
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过目就能记住。辄:就。
②句意: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活:救活。
③句意: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汤:热水。
④句意:不知为什么会这样。然:这样。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
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
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故停顿为: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
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特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重点词:视,看。其,他(的)。如此,这样。句意: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扎的痕
迹仍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高妙。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①从“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可以知道,庞安常出身于世
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②庞安常面对桐城孕妇“数日而子不下”的疑难
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
子。据此可以知道,他医术精湛。③根据“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
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可以知
道,庞安常不仅医术精湛,救活无数病人,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
利为重。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
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可以看出,晚年他对自己的
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答案:
(1)①就;②救活;③热水;④这样。
(2)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3)C
(4)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扎的痕迹仍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高妙。
(5)①庞安常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②庞安常医术精湛,面对
桐城孕妇“数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
所在,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③庞安常不仅医术精湛,救活无数病人,而且医德高
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
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郭义官曰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翁一日之
.
田所,经山中,见虎当道,策马避
之,从他径行。虎辄随翁,驯扰不去。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翁还城,虎送之江
上,入山而去。比
.
将至,虎复来。家人呼为“小豹”。每见虎来,其妾喜曰:“小豹来,
主且至。速为具饭!”语未毕,翁已在门矣。至则随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足上以覆暖
之。竟翁去,复入山。如是以为常。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米饭。故会昌人言郭义官饭
.
虎。镇守官闻,欲见之。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
.
,翁亟将虎去。后数十年,虎暴死,翁
亦寻卒。嘉靖癸丑,翁孙惠为昆山主簿,为予言此。又言岁大早,祷雨不应,众强翁书表
焚之。有神凭童子怒曰:“今岁不应有雨,奈何令郭义官来?今则不得不雨。”顷之
.
,澍
雨大降。然翁平日为人诚朴,无异术也。
(选自归有光《书郭义官事》)
(1)下列句中的“之”与“翁一日之田所”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
.
细柳军
B.何陋之
.
有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顷之
.
,澍雨大降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郭义官留妾看守他在会昌、瑞金间的田产,他到那里去需要跋山涉水。
B.郭义官遇到的虎很有灵性:他回城,虎就回山;他来之前,虎已先到田舍。
C.郭义官的妾知道他喜欢这头虎,一看到虎来,她就吩咐家人为虎准备吃食。
D.郭义官应众人要求写表求雨,神灵虽怒却不得不违背天意,降下澍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
.
将至
②郭义官饭
.
虎
③庭中人尽仆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
②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
【分析】译文:
郭义官名和,他有田地在会昌、瑞金之间。有天,郭翁到自己的田里去,经过山中,
见到一只老虎挡在路上,他非常惊骇,于是驾马回避,从其他路绕行。但老虎一直跟着郭
翁,训斥驱赶它也不离去。后来郭翁让自己的小妾留守农舍,一年中大概来个几回。郭翁
每次回城,老虎会把他送到江上,再回山里去。等郭翁要来时,老虎就会又出现。郭家的
人都称呼老虎为“小豹”。每次见到老虎来,郭义官的小妾就说:“小豹来了,那主人就
要到了,赶快为他准备饭食。”话还没说完,郭翁己经到门口了。老虎来的时候,就服贴
地跟着郭翁坐卧。冬天冷时,老虎就躺在郭翁脚上,为他取暖。等郭翁离开了,它就又回
山了。像这样,习以为常。郭翁一开始拿肉喂它,后来渐渐给它米饭吃,所以会昌人都
说:“郭义官喂老虎。”镇守当地的官员听说了,想要看看,就跟着郭翁到了田舍。老虎
见到外人就咆哮,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郭义官急忙把老虎带走。几十年
后,老虎突然死了,郭翁不久也去世了。嘉靖癸丑年,郭翁的孙子郭惠正做昆山主簿,给
我讲了这些事。他又说:当年大旱,祷雨不见效,大家就强要郭翁写表文,烧化了祈雨。
就有个神灵附身到小孩子身上,生气地说:“今年本不应该下雨的,没办法你们把郭义官
叫来了,现在不得不下雨了。”不一会,大雨滂沱。但郭翁平日为人诚朴,也不会异术。
【解答】(1)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A.动词,到。
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代词,这件事。
D.音节助词,不译。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
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出选择。
ABD.正确;
C.有误,郭义官的妾一看到虎来,知道郭义官要回来,就吩咐家人为郭义官准备吃食。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
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等郭翁要来时。比,等到;
②句意为:郭义官喂老虎。饭,喂养;
③句意为: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仆,倒下。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策,驱赶。径,小路。句意为: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
从其他小路走了。
②句中重点词:暴,突然。寻,不久。句意为:过了几十年,老虎突然死了,郭义官不久
也死了。
答案:
(1)A
(2)C
(3)①等到;②喂养;③倒下。
(4)①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从其他小路走了。
②过了几十年,老虎突然死了,郭义官不久也死了。
【点评】“之”的用法。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④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
⑤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等。
⑥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
⑦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9.(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天祥,字
.
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
..
,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
..
九年
..
,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
.
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
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②为
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
.
三年,上③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
.
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
事毕矣”。南乡
.
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
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
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
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素
.
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凡
.
三年
③安
.
事二姓
④南乡
.
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分析】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
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
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
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
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
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
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
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
“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
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
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贤之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
什么吗?从今往后,差不多可以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该句意思是:孔
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因此应断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此题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积累推断词语含
义。
①句意: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素,一向。
②句意: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凡,一共。
③句意: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安,怎能。
④句意:向南方叩拜而死。乡,通假字,同“向”。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
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重点词语有:责,责任。其……乎,表推测。勉,努力。句意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
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CD.正确;
B.有误,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故选:B。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万里素奇天祥志节”可见,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
节操。由“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为军费”可见,文天祥有号召
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可见,文天祥坚强不屈,忠贞不二。由“祥临刑殊从容”可见,文天祥
视死如归。可据此整理作答。
答案:
(1)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①一向②一共③怎能④通假字,同“向”
(3)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B
(5)①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江万里的评价侧面得知;
②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民众万人,以
家庭财产作为军费等内容可见;
③坚强不屈,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由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可见。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
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
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
的流畅。
10.(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
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
.
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
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
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
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
处?”曰:“章丘。”公以
.
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
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
.
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
嘱:“贵客在座,文去
.
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
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
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
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
.
天师刺
②公以
.
接壤关切
③顾
.
而嘱曰
④文去
.
勿武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
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老先
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
“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
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
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
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
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
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
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
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
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
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
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
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
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
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
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
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
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出:取出,拿出。
②句意: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以:因为。
③句意:才当面嘱咐雹神说。顾:看。
④句意: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去:离开。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
析。句意为: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
拜会他。因为限断两处,故停顿为: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类,像。侍,侍候。句意: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
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
②重点词:此,这,玉,敬辞。敕,敕令。何,怎么。句意: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
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文章主要讲述了父母官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传说故事。从“公以接壤关切,离席
乞免”“公哀不已”“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等语句,可以看出王筠仓爱民如
子,关心老百姓疾苦。
答案:
(1)①取出,拿出;②因为;③看;④离开。
(2)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①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
忙碌侍候;
②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4)从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爱民如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
而天下熄。”孟子
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
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
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
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
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
..
穷
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
..
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
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
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
.
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
③军
.
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⑤所刺讥
..
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
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
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
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居住在天下最宽
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
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
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乙】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
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
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
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
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
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
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
胡作非为了。”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
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
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
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弯着胳膊做枕头。肱: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
②句意: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③句意:驻扎在城父军:驻军、驻扎;
④句意: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⑤句意: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刺讥:批评、指责;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于,对于。如,像。句意: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
云。
②重点词:句意: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
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
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
了。孔子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
节。而孔子认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
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
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选文中的“存心”的意思是存在心里,而其今义是:故意。
故选:D。
答案: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
评、指责。(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自
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
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
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D。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2019扬州)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
.
蒲亭长。民有陈元,独
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
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
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
非鸾凤所集
.
,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
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为
.
蒲亭长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
.
2
.
处
.
)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④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
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
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
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
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
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
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
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
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
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解答】答案: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
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
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
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
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
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
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
③句中的重点词有:淫,使……思想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
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本题考查人物精神的提炼与概括。所谓“至行”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
行。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首先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
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
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
三,“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不
应征辟”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答案:
(1)①担任;②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①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
③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
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
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
句子。
13.(2019徐州)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
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
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
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
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
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
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通“疲”,⑤胙:
祭肉。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
)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
.
国
②厚遇
.
宾客
③为
.
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
.
范蠡治国政②使
.
老有所终
B.①于是举国政属
.
大夫种②忠之属
.
也
C.①以淮上地与
.
楚②念无与
.
为乐者
D.①与鲁泗东方
.
百里②方
.
欲行,转视积薪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5)下列分析不恰当
...
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
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
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
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分析】【参考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
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
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
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
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
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
一同劳苦工作。(勾践)想要让范蠡治理国家政事,范蠡回答说:“练兵用兵之事,文种
大夫不如我;镇国安邦,让百姓拥戴,我比不上文种大夫。”于是,全国政务都归文种大
夫管理。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
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
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
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
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
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
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
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
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
守秘密。所以其停顿为: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越王勾践回了越国。反:同“返”,返回;
②句意:对宾客厚礼相赠。遇:对待、招待;
③句意:到吴国做人质。为:作为;
④句意:勾践离开徐州。去:离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
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让”的意思;
B.不同,属:归属/属:类;
C.不同,与:给、赠送/与:和;
D.不同,方:方圆/方:正、刚。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女,同“汝”,你。之,结构助词,的。句意: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
所受的耻辱了么?
②重点词:于,在。皆,都。句意: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
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
析。
ABC.正确;
D.有误,吴国是因为越国不断地进攻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吴国与诸
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
故选:D。
答案:
(1)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
(3)A。
(4)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
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5)D。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4.(2019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
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
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
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
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
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
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
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
.
定既
.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
序》)
B.素
.
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
.
帐中(《幼时记趣》)
C.遂
.
与羽等齐位遂
.
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
..
卒越明年
..
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
“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
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
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
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黄忠与刘
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郡攸县。曹操攻占荆州后,黄忠受命代行裨将军之职,仍留在
原来任所,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平定南方各郡,黄忠归顺刘备,后又随刘备进军蜀
地。黄忠在葭萌接受任命,回攻刘璋,黄忠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果毅为三军之
首。平定益州后,被任命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攻战夏侯渊。夏侯渊所率乃曹军精锐之旅,
黄忠率所部奋力向前推进,他激励士卒,金鼓震天,呐喊声响彻山谷,一战即杀夏侯渊,
夏侯渊军被打得大败。黄忠被晋升为征西将军。当年,刘备为汉中王,打算起用黄忠为后
将军,诸葛亮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未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
关、马等平起平坐,马超、张飞现在附近,都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
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种任命?”刘备说:“我自
会给关羽解释的!”于是黄忠取得了与关羽等人相等的职位,被封爵为关内侯。被追谥为
“刚侯”。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
行。其句意为:当年,刘备为汉中王,打算起用黄忠为后将军。所以去停顿为:是岁/先
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
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
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已经或……之后”的意思;
B.不同,素:平时/素:白色;
C.相同,均为“于是、就”的意思;
D.相同,均为“第二年”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的识记能力。
A.有误,《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
不是升官之人。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冠,位居第一。句意: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
一指的。
②重点词:闻,听说。悦,高兴。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
做!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人物言行来概括人物特点。从“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
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等语句可以看出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
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答案:
(1)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B;
(3)A;
(4)①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②关羽在荆州听说
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5)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5.(2019无锡)文言文赏析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
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
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
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
志。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
“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
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
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
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毋弃以资敌。至军旅
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
谦被遇景泰③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②土木:即土木堡,地名。③景泰:明朝的一个年
号。
(1)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简拔以
.
遗陛下
B.策之不以
.
其道
C.何不试之以
.
足
D.可以
.
一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贼寇大举入侵,徐珵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
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郕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
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郕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
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埜从
.
治兵
从:
②上下无固
.
志
固:
③势必轻
.
中国
轻:
④京营兵械且
.
尽
且: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分析】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
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
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
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
天下的根本,一摇动那么国家大计就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
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
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
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
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
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
是受命。九月,成阝王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
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
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
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
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
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
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
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
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
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以”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以”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句意为: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以:来。
A.句意为:先帝选拔(他们,指费祎等人)来留给陛下;以:来。
B.句意为: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
C.句意为: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以:用。
D.句意为:可以凭借这个来作战。以:凭借。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
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分析正确。
C.从“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中可知,“于谦拥郕
王为帝”分析不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从:跟随。
②句意为: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固:坚定。
③句意为:必然轻视中国。轻:看不起,轻视。
④句意为: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且:将要。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①句中重点词:是,肯定;言,说法;乃,就。句意为: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
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②句中重点词: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句意为:亲近贤臣,疏远小
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
答案:
(1)A
(2)C
(3)①从:跟随;②固:坚定;③轻:看不起,轻视;④且:将要。
(4)①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
【点评】固:
固众人本来(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坚决(坚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16.(2019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
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
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
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
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
..
②或以语话稍
.
多
③尽言方
.
养亲
④必持以遗
.
老母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译文: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译文: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
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任元受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经常生病,不曾离开母亲身边。任元受自言
自语:“老母亲有病,她生病的原因,或许因为天气燥热闷湿,或许因为话语稍多,或许
因为忧喜稍多。我早晚伺候,没有什么顾及不到的,母亲心中的事都能够想到,不用把脉
就可以知道。所以用药一定有效果,即使名医也比不上。”张魏公做都督,想征召他作幕
僚。任元受极力推辞说:“我正侍奉母亲,假使能够得到一个神丹可以延年益寿,一定拿
来送给母亲,不把它想给都督。怎么能够舍弃母亲而参与都督的军事呢?”张魏公感动不
已答应了他。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子翻译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
②句子翻译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
③句子翻译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
④句子翻译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例句:介词,因为;
A.介词,用;
B.介词,把;
D.介词,按照;
D.介词,因为。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
“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句子翻译为: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句子停顿
为:虽/名医/不迨也。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句子翻译
为: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重点词语有: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句子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
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
物的方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答案:
(1)①身边;②稍微;③正;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17.(2019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
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
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
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
“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
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
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
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
【注】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
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败吴于
.
姑苏皆以美于
.
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阖庐病
.
创将死寡人反取病
.
焉(《晏子使楚》)
C.吴王将许
.
之遂许
.
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乃兴师北伐
.
齐伐
.
竹取道(《小石潭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
的脚趾,吴军退却。阖庐创伤发作,很严重,快要死的时候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
践杀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以
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
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
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
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
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
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
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
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
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
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在/比;
B.发病/羞辱;
C.答应/答应;
D.攻打/砍伐;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谓:对……说尔:你。
句意:(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
②重点词:使:派遣厚:丰厚以:来
句意:(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越王为人能辛苦。”“勾践食不重味,
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可知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
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答案:
(1)C
(2)①(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
②(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
(3)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8.(2019南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文天祥屯
.
潮阳,邹沨、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
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弘正
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别队执天祥至,
相遇于途,各争真伪。得实,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
弘范曰:“忠义人也。”
②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
不能动。弘范乃舟
.
载茅茨①,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
舟不爇②,弘范无如之何。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③为万户府经历,三遣
.
谕
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
之。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
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弘范笑而止。
③天祥至柴市,观者万人。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
再拜而死。年四十七。
④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④,不就。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
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
.
行。”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
美馔馈,凡三年,始终如一。且潜制一椟,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人以为忠孝所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茅茨:茅草。②爇(ruò):烧。③署:委任。④辟:召,征召。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文天祥屯
.
潮阳:
②弘范乃舟
.
载茅茨:
③三遣
.
谕祸福:
④千载当偕
.
行: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的意思。
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哪个词高度概括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②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
(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全文内
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文天祥屯兵在潮阳。邹沨、刘子俊都率领军队来此会师,于是在他们在潮阳起兵攻打陈
懿、刘兴。刘兴死了,陈懿逃跑了。陈懿引领弘范的军队从海上到达潮阳。文天祥率领军
队跑到海丰,先锋张弘正追敢他们。文天祥的军队正在五坡岭吃饭,弘正的军队突然来
到,众将来不及战斗,文天祥就被捕了。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以乘机
逃走。其他的队伍押着文天祥到了,在路上遇到了(刘子俊)等人,都说自己是真的文天
祥。最后辨出真伪,煮了刘子俊。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
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说:“是忠义的人啊”。
弘范率领军队从山东到了南方,到了海上,遇到了世杰的军队,靠近他,出其不意地掐
断了宋军的水路。世杰的船非常牢固,打不下来。弘范于是用船载着茅草,用脂膏涂车,
借着风势火烧船。世杰的战船都涂上了泥,绑上了长的木头,以免被火烧,战船没有起
火,弘范没有办法。当时世杰有个姓韩的外甥在弘范军中,弘范委任他为万户府经历,三
次派人说明祸福。世杰不答应,说:“我知道投降能活下来并且大富大贵,但是为皇上死
了,忠心不变。”于是历数古代的忠臣来回应。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
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
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弘范笑着收藏它。
天祥被押过柴市时,观看者超过了万人,他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即将受刑时,他
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当时四十七
岁。
庐陵的张千载是天祥的朋友。文天祥官致右丞相,多次安排张千载担任适当的官职,他
却坚决不当官。临安被攻陷后,文天祥失败后被俘,一路北上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张
千载听说后,等文天祥一行路过吉州,就请求见文天祥,说:“丞相去大都,我应该陪同
前去。”到了大都后,文天祥被关进牢狱,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个房子住下,经常给文天
祥送去他想吃的饭菜,服侍文天祥三年之久。他又暗地里预备好棺椟,在文天祥被忽必烈
下令处决后,冒险收殓尸首。人们都被他的忠孝之心感动。
【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划分时要结合句子结构和意思进行。这句话中
“天祥”是主语,“帅麾下”是谓语,后面是宾语。所以停顿为: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这几个词语都出现在课外文章中,要结合课内所学和句子
意思确定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文天祥屯兵在潮阳。屯:驻兵;
②句意:弘范于是用船载着茅草。舟:名词作状语,用船;
③句意:三次派人说明祸福。遣:派遣;
④句意:千载应当和你同行。偕:一同。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做到语句通顺。
重点词:诡,谎称。为,是。间,乘机。句意: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
以乘机逃走。
(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
语句进行概括。第①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特点的概括能力。文章结尾“人以为忠孝所感”中
“忠孝”概括出了文天祥的特点。第②题考查侧面描写。侧面即透过别人的评价或表现来
分析人物。这里可以从对手弘范对文天祥的评价和张千载对待文天祥的表现来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天
祥的以下行为来分析:①文天祥面对弘范的威逼,毫不屈服;②写下了《过零丁洋》的千
古诗篇;③临行前面南而死。
答案:
(1)天祥/帅麾下/走海丰。
(2)①驻兵;②用船;③派遣;④一同。
(3)刘子俊谎称自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可以乘机逃走。
(4)①忠孝②弘范评价文天祥“忠义人也”;张千载跟随文天祥,三年如一日为其提供食
物,并藏其头颅。
(5)示例:大丈夫就是面对困难能临危不惧,忠心报国,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9.(2019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
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
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
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躬
.
耕于南阳
②先主器
.
之
③先主遂诣
.
亮
④孤不度
.
德量力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
刘备?
【分析】参考译文:
【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
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
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
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
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
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
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
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
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
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
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
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
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
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
①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身,亲自。
②句意为:刘备很器重他。器:器重,看重。
③句意为: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诣:拜访,访问。
④句意为: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度:衡量,估
计,推测,考虑。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句意为: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停顿为: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顾,拜访。句意:先帝没有因为我
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②重点字词:然,但是;犹,还;已,停止;安,怎么。句意: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
(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两文,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中可知,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
庐;“猥自枉屈”表明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明确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诸葛亮
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答案:
(1)①亲身,亲自;②器重,看重;③拜访,访问;④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①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
访我。
②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4)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
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点评】“鄙”的解释:
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2、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光”:
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20.(2020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
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
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
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
“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
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容亦善
.
骑射
②然弗
.
之好也
③奉旨使
.
江西
④惟载书籍数
.
车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抚慰新附之
.
民
A.夫君子之
.
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康肃笑而遣之
.
(《卖油翁》)
C.闻之
.
,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
垄上(《陈涉世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
朗读停顿。
闻容知吏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4)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的风俗是崇尚武力,刘容也擅长骑马射箭,但是
不很喜欢。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以后,他就去
拜见许衡,许衡也和一起进谏。至元七年,世祖在镇海停留时,因听说知刘容熟习吏治,
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他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元十五年,
他奉旨去江西,安抚慰问百姓。有人劝他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回去后贿赂当朝
权贵。但刘容不为所动,他说:“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他从江西回
来,只带回几车书籍,送给皇太子。
【解答】(1)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刘容也擅长骑马射箭。善:擅长。
②句意:但是不很喜欢。弗:不。
③句意:他奉旨去江西。使:出使。
④句意:只带回几车书籍。数:几。
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
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例句中“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C.之:代词,它,指这件事;
D.之:动词,去,往,到。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
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听说知刘容熟习吏治。故停顿为:闻/容/知吏事。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来,何,怎么。句意: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重点词: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
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从“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可以看出,刘容
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从“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
‘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可以知道,当有人劝刘容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
回去后贿赂当朝权贵时,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据此可知,他清正廉明,不收受贿赂,
也不贿赂他人。
答案:
(1)a.①擅长;②不;③出使;④几。
b.A
(2)闻/容/知吏事。
(3)①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4)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清正廉明。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9:4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02997162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藉第令毋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藉第令毋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