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的解读
核⼼内容
第⼀部分,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沉淀之后,定位理论的核⼼精髓是什么?
第⼆部分,从定位理论出发,看看商业竞争的趋势是什么?⼜该怎么看待未来的机会?
第三部分,企业应该怎么建⽴⾃⼰在⽤户⼼中的定位?
点击查看⼤图,保存到⼿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本2019年上半年的畅销书,叫《21世纪的定位》。这本书主要说的是,定位理论,怎么应⽤在
21世纪的企业上?在这本书的封⽪上,有⼀句响亮的推荐语,叫“定位之⽗,重新定义定位”。
提起定位理论,那可是名声在外。这是美国的商业战略⼤师,艾·⾥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定位理论先后被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
最⼤的观念,史上最佳商业经典。
那么,定位理论到底说了什么呢?简单说,定位理论,定义了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这个战场,就是⽤户的⼼智。定位理论认为,不管企业有多优
质的商品,多悠久的品牌,最终的购买决定,都是由顾客的⼼智做出的。所以,商业竞争的最终⽬的,不是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品牌,⽽是
占领顾客的⼼智。换句话说,你本来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顾客⼼⾥是什么?商业竞争不存在所谓的事实,认知就是事实。
亚马逊的创始⼈贝佐斯曾经说过,“很多⼈问我⼀个问题,10年以后的变化会是什么?但很少有⼈问我另⼀个问题,10年以后不变的是什么?我
认为第⼆个问题更重要。”⾔外之意,企业的战略应该聚焦在不变的东西上。因为变化的东西往往有很⼤的不确定性。这恰恰是定位理论得以跨越
时间的原因,因为定位理论建⽴在⼈类的⼼智上。世界在变,商业在变,但⼈类的⼼智是经过⼏百万年的进化形成的,在短期,⾄少是⼏⼗年之
内,不会发⽣太⼤的改变。
当然,定位理论距离提出,毕竟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在这段时间⾥,商业环境发⽣了巨⼤的转变,艾·⾥斯也在不断地给定位理论打补丁,陆
续推出⼀整套定位系列丛书,包括《品牌的起源》《视觉锤》等等。⽽今天要说的这本《21世纪的定位》,是艾·⾥斯对过去50年来,整个定位
理论体系的总结。同时,他针对21世纪的商业环境,对定位理论做了补充。
今天再回头看定位理论,我建议你不要只把它当成⼀部商业战略。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个线索,⼀把钥匙。通过这把钥匙,你将解锁⼀部由定
位理论串联起来的商业史,看看过去半个世纪,商业竞争的战场是如何转移的?同时,站在定位理论的⾓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未来的机会?历史
不会重演,但总会押韵。这本书最⼤的价值,就在于,建⽴⼀个更⼤的,观测商业历史的尺度,并且从中把握未来的机会。
接下来,我将分成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部分,我们说说,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沉淀之后,今时今⽇,定位理论被锤炼出的核⼼精髓到底
是什么?第⼆部分,我们从定位理论出发,看看商业竞争的趋势是什么?⼜该怎么看待未来的机会?第三部分,我们再聚焦到战略层⾯,说说企业
应该怎么建⽴⾃⼰在⽤户⼼中的定位?
第⼀部分
⾸先,第⼀部分,咱们先说说定位理论的核⼼是什么?在正式开始之前,咱们先说说,定位理论诞⽣的背景。你会发现,定位理论的诞⽣,是商品
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丰富,这个⼤趋势下的必然。
最初,企业认为,要想赢得竞争,当然要提供更好的商品。于是,⼤家都在产品上下功夫,每⼀个环节精益求精。但后来有⼈发现,就算你的商品
再好,顾客不知道也没⽤。你还得会吆喝。换句话说,要想赢得竞争,不能只注重⽣产,还要注重传播。怎么传播?做⼴告。于是,企业开始了⼀
个新的⼴告时代,很多著名的⼴告⼤师,现代⼴告⾏业的⿐祖,⽐如瑞夫斯、奥格威、伯恩巴克,都是在这个时代诞⽣的。再后来,⼜有⼈发现,
传播不等于抵达。就算你把品牌说得天花乱坠,⼴告满天飞,但顾客的⼼智空间是有限的,我们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东西。⽐如碳酸饮料,就算市⾯
上有⼀百种,但是你⾸先想到的,⼤概只有可⼝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个品牌。所以,竞争的战场还要再往前⼀步,从⼴告传播,前进到顾客的⼼
智。在⼼智中牢牢占据⼀席之地,让⼈⼀想到这个品类的商品,⾸先就想到你这个品牌,这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换句话说,随着商品的种类越来
越多,信息越来越繁杂,商业竞争的战场往顾客的⼼智转移,这是⼀个必然的趋势。⽽定位理论,率先发现了这个趋势。
这是定位理论诞⽣的背景。有⼈说,定位理论开启了⼀个新的时代,这就是认知时代。也就是说,⼀个品牌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得在顾客的⼼⾥,
建⽴⼀个独⼀⽆⼆的认知。即使今天,这套理论仍然适⽤。⽐如同样是⼿机,提起华为,你⾸先想到的可能是军⼯品质,质量过硬。提起⼩⽶,你
⾸先想到的是性价⽐很⾼。提起OPPO,⾸先想到的是⾃拍效果好。从定位理论的⾓度看,这些区别于他⼈的认知,才是这些品牌独⼀⽆⼆的优
势。
那么,既然定位理论的前提,是⼈的⼼智。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它,就必须知道,跟定位理论关系最密切的⼼智规律到底是什么?简单说,这个规律
就是,在⼀类事件,⼀类⼈物,⼀类商品中,我们往往只能记住第⼀名。
⽐如,世界上第⼀⾼的⼭峰,都知道是珠穆朗玛峰。那第⼆⾼的呢?估计很多⼈不知道,是乔⼽⾥峰。第三⾼呢?知道的⼈更少,叫⼲城章嘉峰。
再⽐如,第⼀个登上⽉球的⼈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但跟在他⾝后的宇航员,叫奥尔德林,就很少有⼈知道。你看,他们踏上⽉球,前后只差
⼏步,但在我们的认知⾥,差距可不是⼀点点。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对外界的认知⽅式呢?要想找到它的根源,咱们得建⽴⼀个更宏⼤的观察视⾓。看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第⼀对⼈
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可以想象⼀下,在远古时代,当⼈类⾛进⼀⽚陌⽣的原始森林,只要他发现了第⼀个猎物,这就等于释放了⼀个信号:这⽚森林有猎物,有⽣存
资源。同样,只要他发现了第⼀条毒蛇,他马上就知道,这⽚森林⾥有危险。注意,⼈类下这些判断,不需要第⼆个样本,只要第⼀个就⾜够了。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第⼀次⾛进⼀个⿊暗的房间,要想弄清楚这间房间什么样,你最迫切的需求,就是点亮第⼀盏灯,然后迅速观察。注意
这个思考的链条,先发现第⼀,然后下判断。⾄于第⼆、第三,它们的优先级远不如第⼀。
换句话说,保持对第⼀的敏感性,是⼈类探索世界,所必需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对第⼀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它是点亮我们认知陌⽣地点
的第⼀盏,也是最重要的那盏灯。
直到今天,这种本能仍然存在。你看,在商业世界,⼀旦你需要买什么东西,那个第⼀时间进⼊选择区间的,肯定是这个类别⾥的头部。⽐如,买
平板电脑,⼤多数⼈⾸先想到的是iPad。吃汉堡,你可能⾸先想到的是麦当劳。点外卖,你可能⾸先想到美团。
所以,怎么占领⽤户的⼼智?答案已经呼之欲出。那就是,你要成为,你这个类别⾥的第⼀名。这也是定位理论,为商业竞争划定的,最重要的⼀
条军规。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成为第⼀,就能占领⼼智。这是个事实不假,但是,它似乎没有任何实战价值。假如你已经成为第⼀,你根本不⽤考虑这个
问题;假如你不是第⼀,考虑它也没⽤。所以,定位理论要解决的⼀个重要问题就是,怎么成为第⼀?这个⽅法很讨巧,不是跟现有的第⼀名硬碰
硬的对抗,⽽是开创你⾃⼰的新品类。既然现有的第⼀已经被⼈占了,那你就⾃⼰定义⼀个新品类,然后做这个品类⾥的第⼀。
⽐如饮料市场,已经有⼏百种产品,你想推出个新的,就要针对它,定义⼀个新品类。这就需要你找到⼀个,尚未被满⾜的痛点,然后针对它,推
出⼀个新品类。⽐如降⽕凉茶,这就属于新品类。
再⽐如,当年Facebook起步时,美国已经有了两个很成功的社交⽹站。⼀个是Friendster,还有⼀个是MySpace。它们已经占据了这⾏业的
头部。⽽Facebook,就是通过定义新品类,开辟出了⾃⼰的市场的。它先从哈佛⼤学开始,当90%的哈佛学⽣都开始使⽤之后,Facebook⼜
进⼊了常春藤联盟,向所有⼤学⽣开放。这么⼀来,它就成了“⼤学⽣的社交⽹站”这个品类⾥的第⼀。后来⼜过了三年,它才向全社会开放。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品类打法。先定义⼀个新品类,在⽤户的⼼智⾥,撕开⼀道⼝⼦,把品牌植⼊进去。然后再⼀步步扩⼤⾃⼰的地盘。再⽐如,
亚马逊当年也是这么做的。它最开始的⼝号是,地球上最⼤的书店。也就是,占领了⽹上书店这个新品类。
换句话说,定位理论的核⼼战略就是,把顾客的痛点不断细分,针对⼀个尚未被发掘的痛点,定义⼀个新品类,然后第⼀个进⼊这个品类,做其中
的第⼀。
以上就是第⼀部分内容:定位理论的核⼼精髓是什么?简单说,我们的⼼智决定了,对于⼀个品类,我们只能记住头部的⼀两个品牌。对于企业来
说,要想让品牌占据⼼智,最好先针对这个品牌,建⽴新品类,然后做这个品类⾥的第⼀。同时,我们也借着定位理论,简单回顾了商业竞争的变
迁历史。
第⼆部分
当然,回顾历史,是为了窥见未来。接下来,第⼆部分,咱们就从定位理论出发,回答⼀个重要的问题: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定位理论给
出的答案是,收窄、分化、做减法。
其实这三个词不难理解。收窄,意思是随着全球化的深⼊,⼀个品牌的市场越⼤,产品线越要收窄,要缩⼩市场焦点。以前我们都觉得,市场越
⼤,需求越多,产品线应该拓宽才对。但是根据定位理论,你会发现,越是⼤城市,品牌的产品线越窄。⽐如,在美国,有机⽜奶、⾖奶、脱乳糖
⽜奶,分别有三个不同的领导品牌。这是因为,市场越⼤,意味着专业化程度越⾼,分⼯越细致,品牌越需要聚焦。
你看,在⼀个只有⼀百⼈的⼩镇上,你会看到⼀个什么都卖的杂货店,⾷品、服装、汽油,应有尽有。但是,在⼀个上千万⼈⼝的⼤城市,品牌会
特别细化,⼥装、童装、运动服,每个品类,都有⾃⼰的领导品牌。
所以,从定位理论的⾓度看,随着全球化的深⼊,⼀个品牌要想进⼊国际市场,产品线应该尽量收窄。聚焦的品类越具体越好。这是未来商业的第
⼀个趋势,市场越⼤,产品线越要收窄。
第⼆个趋势叫分化。⼀个品牌扩张的结果,⼀定是分化出更多的品牌,⽽不是在⼀个品牌下,扩张⾃⼰的品类。
前⾯说过,对于⼀个品类,顾客往往只能记住⼀两个品牌。同样,反过来,对于⼀个品牌,顾客也往往只会习惯性地把它关联到原有的品类。⽐
如,提起海尔,⾸先想到电冰箱。提起索尼,⾸先想到电视。提起雀巢,⾸先想到咖啡。
这就意味着,当⼀个品牌,往其他品类延伸时,⽤户还是会习惯性地把它跟原来的品类关联在⼀起。所以,作者认为,⼀个品牌很难同时在⼏个品
类中,保持清晰的标识度。假如你想建⽴⼀个新品类,最好使⽤⼀个新品牌。
⽐如,海尔推出的笔记本,品牌是雷神。可⼝可乐推出的矿泉⽔,品牌是冰露。从定位理论的⾓度看,随着品类的扩张,品牌的发展趋势,⼀定是
分化。20世纪是⼀个公司,⼀个品牌的时代。⽽21世纪的趋势是,⼀个公司,多个品牌。
这是未来商业发展的第⼆个趋势,分化。第三个趋势是,做减法。也就是,未来的创新,应该是不断做减法,产品将变得越来越纯粹。
过去我们都认为,产品的发展,是⼀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也就是,⼀个产品,要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如有⼈曾经说过,未来的电视和电脑,
将不会有区别。但现在看,正好相反。电脑变得越来越⼩,⽽电视变得越来越⼤。作者认为,这是创新的普遍趋势。新产品不是把两件事物融合在
⼀起,⽽通过做减法,去掉⼀些不必要的东西,来实现创新。
⽐如,超市,是减去了柜台和销售员,让购物变得更⾃由。再⽐如,随⾝听,是撤去了扬声器和录⾳装置,让它⼩到可以放进⼝袋。再⽐如,苹果
公司的iPad,并不是最早的平板电脑,但它却是第⼀款取消了键盘和内置触摸笔的平板电脑。这让它变得更轻便。再⽐如,⿊莓⼿机为什么被苹
果反超?作者认为,很重要的⼀个原因,就是它迟迟不肯割舍物理键盘,没有及时做减法。
作者认为,这也是⼈类的⼼智决定的。因为相对于复杂,我们更喜欢单⼀纯粹。这就是为什么说,未来创新的趋势,是做减法,消减不必要的功
能,让产品更纯粹。这是商业发展的第三个趋势,创新应该做减法。
以上就是第⼆部分内容。我们从定位理论的⾓度,分析了未来的三个商业趋势。第⼀个趋势是,市场越⼤,产品线越要收窄。第⼆个趋势是,品牌
的发展⽅向是分化,⽽不是融合。第三个趋势是,创新应该做减法,⽽不是做加法。
第三部分
当然,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建⽴新品类,只是竖⽴品牌的第⼀步。这就相当于,你在⽤户的⼼⾥,打造了⼀个认知飞轮,但这还不够,你还必须
得让这个飞轮转起来。接下来,第三部分,我们就说说,应该怎么强化⾃⼰的品牌?
在这本书⾥,作者主要强调了两个⽅法。第⼀个⽅法叫作视觉锤。意思是,那个能够像锤⼦敲钉⼦⼀样,把品牌打进⽤户⼼⾥的视觉标志。
注意,视觉锤和商标不⼀样。作者认为,每个品牌都有商标,但真正拥有视觉锤的,不到1%。商标只是品牌的标志。但视觉锤传达的信息要丰富
得多。
⾸先,视觉锤必须有图案,不能只是简单的⽂字商标。因为对于同样⼀个信息,⽂字和图⽚,它们的情感强度是不⼀样的。⽐如,给你看“婴
⼉”这两个字,和真给你看⼀张婴⼉的照⽚,肯定是照⽚更具备情感⼒量,更能唤起你的情绪。所以,⼀个合格的视觉锤,最好是⽂字和图像的组
合。⽽且⽂字和图像之间,要存在关联。
⽐如星巴克,它的英⽂名是Starbucks。这是两个单词的组合。Star是星星的意思,⽽buck是美元。同样,你再看星巴克的商标,它的主⾊调,
跟美元⼀样,是⽩⾊和绿⾊。⽽图案元素中,⼜包含很多星星。作者认为,这种通过图案和⽂字,捆绑传达信息的标志,就是⼀个合格的视觉锤。
其次,视觉锤必须聚焦到场景。让⼈⼀看,就产⽣场景化的联想。⽐如可⼝可乐。它的标识是那个标志性的曲线玻璃瓶。很容易让⼈联想到,⼀瓶
瓶可⼝可乐摆在冰箱⾥的样⼦。尤其当你燥热⼝渴的时候,看到这个商标,马上就有喝上⼀⼝的冲动。再⽐如,有⼀款POLO衫,商标是⼀个骑
着马的马球运动员。你很可能看过这个商标。这个品牌叫拉夫劳伦,是全球最⼤的服装品牌之⼀。只要⼀看到这个图案,我们就很容易想到,⼀个
穿着这款POLO衫的马球运动员的形象。
最后,视觉锤⼀定要便于记忆,看⼀眼就忘不了。⽐如脑⽩⾦,⼀看到那两个⽩头发的⽼⼈,你马上就会联想起它的⼴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
礼只收脑⽩⾦。
这是强化⽤户认知的第⼀个⽅法,视觉锤,这是视觉层⾯的强化。第⼆个⽅法,是听觉层⾯的强化。它说的是,品牌必须要有⼀个,⽤英语能够轻
松读出的品牌名。
这是因为,英语相对通⽤。⼀个外国⼈,尤其是欧美⼈,当他觉得⼀个品牌名称特别拗⼝的时候,⾃然就会产⽣⼀种排斥⼼态。⽐如,我们都知
道,俄罗斯的伏特加很有名。在国际市场上,最畅销的伏特加品牌叫斯⽶诺。但在俄罗斯本⼟,它并不是领导品牌。当地最畅销的伏特加是另⼀个
品牌kremlyovskaya,名字很拗⼝。你看,因为名字太难念,这个品牌就没流⾏起来。这个拗⼝的名字,就成了品牌的负资产。
这其实是我们的⼼智决定的。我们的认知⾥,有⼀套类似免疫系统的机制。它的作⽤,就是让我们对⼀个陌⽣的事物,保持天然的警惕。这个⼼态
就有点像,⾮我族类,其⼼必异。对完全陌⽣的事物,我们总是或多或少有点排斥。
所以,作者认为,⾮英语国家的品牌在打开海外市场时,必须要让这个品牌有⼀个读起来很顺畅的英⽂名。⽐如⽇本的Sony,看上去肯定不是英
⽂单词,有点陌⽣。但按照英⽂发⾳读出来⼜⾮常顺畅,⼜有种熟悉感。⼀旦产⽣这种熟悉感,我们⼼智的免疫系统就会放松警惕,这个品牌就能
进来。
这是建⽴品牌认知的第⼆个⽅法,给品牌起⼀个,在英⽂语系中,朗朗上⼝的名字。
好,以上就是第三部分内容。我们从技巧层⾯说了,品牌应该怎么强化⾃⼰的认知?⼀共说了两个⽅法。第⼀个⽅法叫视觉锤。也就是,打造⼀个
能代表品牌⽤途,能让⼈产⽣深刻印象的视觉标识。简单说,就是⼀图胜千⾔。第⼆个⽅法是,给品牌起⼀个在英⽂语系中朗朗上⼝的名字,便于
打开国际市场。
总结
到这⾥,这本《21世纪的定位》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其实,我们今天说的,不光是定位理论本⾝,更是借着这条线索,简单梳理了
商业竞争的变迁。也就是,竞争是怎么从产品端转向⼴告,⼜是怎么从⼴告转向⽤户的⼼智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定位理论,了解了⼈类的⼀些⼼
智特征。⽐如⼈类为什么对第⼀这么敏感?因为这是我们探索世界必备的本能。再⽐如,为什么我们会排斥陌⽣的事物?因为我们的⼤脑⾥有⼀套
类似的免疫机制,让我们对陌⽣的东西保持警惕。当然,类似的结论还有很多。归根结底,⼀切商业⾏为,最终的决策都是由⼈做出的。探索商业
世界的规律,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在探索⾃⾝⼼智的秘密。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9:0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100826162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oppo定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oppo定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