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一贯疏.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
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
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
向。般若心经一贯疏
心经一贯疏序
咄哉心兮成佛之种子造业之根株打开兮万象森罗把定兮一尘不立劳我
释迦老子指东话西说了四十九年却未尝言着一字无声无臭非色非空达磨问着不识直得面壁如
愚历代祖师头出头没说真说妄究竟龙头蛇尾疑杀若许豪杰埋却多少英灵蓦地撞着依旧眼横鼻
直当时般若会上被那黄面老汉话作七华八裂说什么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截不断的葛藤却有
六百卷傍出个不平之人唤作观自在向鹙子道了几个无字且喜扫踪灭迹传至中华故有心经遗世
我
太祖高皇帝御制序等兹因存空法主问着不免打个之绕为公科出注出名曰心经一贯疏更劳存公
点缀倭文为之剞劂散乎斯邦以诲初学倘明眼者觑着不妨一笑咦切不可放过始得故序。
旹
正保戊子之秋书于长崎兴福左寮客寓
明南都敕建宝华山护国圣化隆昌寺末法比丘益证自新谨识
心经一贯疏科义
天台智者大师未释经之初首判五重玄义者以其易晓旨趣故也复以科而科其文以其易知分
际也余游讲肆时目其诸经科疏唯此经义周而文简虽注释者颇多而科之者无几故学者不免泥于
寻墨蔓然而失其一贯焉今不揣管见敩古而科之俾初学者因科而得义得义而忘言忘言则体真体
真则融物融物则一贯岂非依文字而起观照缘观照而证实相三种般若备矣哉虽然此尤被其中下
若其上根睿智者猛然生信向未展卷之先横金刚王宝剑脚跟下一挥百杂碎便乃昂然而去岂非快
哉说甚么文字观照实相色空乃至三科七大菩提涅槃此乃真持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之人也其或未
然姑且依科寻经自有忘言之日在或曰世尊应机说教初非有意而成章段今乃刚编支离岂非拘律
乎曰是何言耶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不然而然自有意义融通焉故兹刹说炽然说三世诸佛一时说言
辞句义无不吻符此岂有意而契哉又如我土汉魏以来世智之人虽闾阎巷陌风景歌谣出乎不意皆
中黄钟大吕之音亦有起承转合之四法世智尚然矧佛智乎问此经佛说耶菩萨说耶曰按施护译本
世尊在灵鹫山中入甚深光明定说三摩提鹙子请问观自在菩萨说也即如法华会上大通智胜佛说
法而十六王子覆讲之义故知此经是大品之要即佛说也大品虽六百之广无非说个蕴处界入此经
该而综之无不备矣此经以单法为名无人喻故真空实相为体空一切法故照见为宗因照而见有因
果故度苦为用能除一切苦故大乘般若为教相般若同时味故其余玄谈广载诸疏今繁不述。
△此经大科分为三段初立义分二解释分三密结分立义分二初释题次释文初释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贯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明楚护国寺比丘益证一贯疏
旧说般若者智慧也波罗蜜者到彼岸也亦云度彼岸义含幽远置而不翻谓生死此岸也涅槃彼
岸也烦恼中流也假以智慧为楫而度之是谓智慧度彼岸按诸经论注疏有数十翻解释般若之义无
非圣人摄化假立名言也故曰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若胶乎度义而释者且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
提智慧即无明无明即解脱又作么生说度是故今按本经而推之即是深行观行用力之名也盖大乘
用力之际离意识心绝凡圣解不落念虑非假思惟故无可名而名之强名谓之般若也波罗蜜多者即
觉悟之号也觉悟即到彼岸欲达觉悟之理要在单提空印直趣直入忽然踢脱五蕴牢关拂散色空幻
翳直得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两眼打开不见奚真奚妄孰圣孰凡固无生灭可得无垢净可分无四谛可
修无无明可尽无智得可得得涅槃之证斯时也佛亦不知名字而何强名唤作波罗蜜多到这田地唤
般若作无明也得唤波罗蜜作生死也得唤生死作涅槃也得唤此岸作彼岸也得无适无莫随处安名
故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也心者即般若之本称般若即心之异号有
解此经是大品之心非也本经未言故此经至我中华凡五译名各稍异其义无殊有本名般若波罗蜜
多大明神咒经有本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佛母经总言大智慧心也今从奘师所译故名般若波罗蜜
多心经经者径也行必由径故又常也般若非断灭故又历也故曰也须从这里过始得又曰此经深固
幽远无人能到又仁王贤哲所说谓之经经纬天下五常故佛菩萨所说谓之经经纬至道真常故一贯
者如线贯华故佛说法语如空华之乱坠所诠旨趣似贯而贯之故首尼跌宕靡不周遮今虑睹华而失
贯故以科纶而引之庶使缘科而获旨也疏者搜也通也搜其隐微之奥旨通乎曲渠之町畦俾得水无
留滞焉故名一贯疏。
△次释文四初举能行之人二序所行法时三明因宗显体四显依法力用此四科大科科为立义
分者立其一经之义旨也自观自在菩萨至度一切苦厄句一卷心经备矣向下重释前文故科为解释
分问余经皆有序正流通之说此经无者何耶曰译人从简故也大品般若云尔时世尊在灵鹫山中入
甚深光明定宣说三摩提竟舍利子白观自在言若有人欲修学甚深般若法门者当云何修学此乃序
也今经乃观自在菩萨告而答之正宗也余有流通具在大品详焉。
初举能行之人。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者有二说一化主以自而言二指他言若自若他无非行人也犹言舍利子若有人欲修般
若之法门但看那观自在之人他不以境观不以智观以观观者故得自在所谓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
闻此以入流忘所之观至于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有大自在故得名焉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道心
众生又云觉有情故凡有发六度万行之道心觉念有情者均以此名而称之。
△二序所行法时。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谓能行之智深般若是所行之法此法深固幽远非初心浅智彷弗而入之故曰行深时者非时
侯之时所谓正恁么时之时也般若波罗见前注。
△三明因宗显体。
照见五蕴皆空。
因照而见是谓因果为宗破蕴显空而得实相之体故科为因宗显体照见者以微密之观照破五
蕴之银山得见真如之性也夫蕴也者梵语塞健陀唐言阴谓色等五种阴覆真空故不得而洞彻焉以
其智眼瞢昧故将菩提为烦恼以涅槃作死生黯然而莫求解脱焉今乃愤决然之智高提般若之空印
印破五蕴之华觉悟真常之实性则若蕴若性本如来藏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况五
蕴乎故曰皆空。
△四显依法力用。
度一切苦厄。
度者渡也一切苦厄者众生处于五浊恶世依乎瓦砾荆棘之报土入乎四大革囊之报躯逐乎憎
爱坑坎之识心故耳身心动作无非苦厄耳旧说八苦可知也此苦皆缘五蕴区宇而覆之起贪嗔山积
痴爱海所以隔绝大道焉今依般若之空智披露当阳之性天踢倒贪嗔山塞却痴爱海一道坦然无挂
无碍何苦之有哉斯乃般若之力用得度究竟于涅槃故科为依法力用也立义分竟。
△二解释分三初释五蕴皆空二辩释空字以示真空三释度一切苦厄初释五蕴皆空二初召名
二告释。
初召名。
舍利子。
舍利子者佛之大智第一之弟子也母名舍利故曰舍利之子亦名身子又名鹙子其义可知此经
贵乎智破五蕴故耳当机欲释前文召名而告之。
△二告释二初释色蕴即空二合四蕴不异初释色蕴即空二初比量二觌体释。
初比量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何以知其解释耶盖前文秪说个照见五蕴皆空然观照之功密而难晓故落第二门头重加解释
俾依文字而悟入焉犹曰舍利子我说五蕴皆空者何且将色之一字诲汝知之余则可知也盖此四大
之身元是真空之中妄生之劳相犹如目视空华证劳而有空起空灭故曰色不异空色既依空而起当
知空是色之体性既色其色则空亦不空故曰空不异色也此乃色空比量而释故曰不异无空不体色
无色不显空空色相推方便对待而释也。
△二觌体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乃觌体指出也犹曰舍利子我说色空不异者盖是比类而言汝勿惑其析色入空之义待其色
灭显空以落小乘之见其实体即色即空即空即色也何则且汝观此四大之躯虽有百骸四支无非色
也即此色身手舞足蹈出作入息就里而推之求个影迹不可得况色质乎岂非色即是空耶复观此空
性之理视而弗见听而无闻体物而不可遗既体其物矣则百骸四支手舞足蹈出作入息无非色质而
转动于中求个空性了不可得又岂非空即是色乎身色如是余色皆然是故佛说五蕴六入乃至山河
大地明暗色空皆是如来藏中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
随为色空周遍法界观相元妄无可指陈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故曰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
△二合四蕴不异。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当云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而不言者从略也此四者盖缘妄认四大之身六尘
缘影之心故耳领纳前境则有受造作思惟故有想想念奔流如波相续谓之行含藏种子随业死生谓
之识此皆依色身妄执为有色既即空四蕴奚立故如前之色蕴然。
△二辨空字以示真空三初标真空体相二辨真空不空之妙三直说真空无一切法。
初标真空体相。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此又将五蕴皆空之空字辨立个真空之体相以起下文也犹曰舍利子我说五蕴皆空者汝将谓
空其五蕴而更有余法可空耶殊不知其五蕴空则诸法皆空诸法空则全真露全真露则知真空亦有
体相焉。
△二辨真空不空之妙。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犹空其诸法又执顽空之见则耽空滞寂而不舍以成焦芽败种焉故又说出六个不字以显真
空不空之妙何谓不生且一念方生之际返观生生之体性不见有能生之性亦不见有所生之情虽觉
有生其实无生故曰不生如一念方灭之际亦未见有灭之去乡故曰不灭方生方灭方灭方生皆是性
清之中生生之理真空讵有情性哉儒谓性是情之生生之理而情是性中生生之意性具乎情而情含
乎性性动是情而情静是性性情二法尚不可得而闻焉矧有生灭可析乎故曰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
妄真妄难分生灭何辨故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者且人之一念之间莫非具乎善恶无记之三法此乃
生成法则故不思善而即思恶不恶而即善也善恶俱不思则坠于昏昏之无记今以善恶二法分垢净
者循其源也且一念兴恶之际便有贪嗔痴爱诡谲奸淫面赧身浮声徉语悖此乃修恶之生是谓垢也
然此垢心虽恶固非真常之性缘情生故若实有之何故正兴之际返推本性不见有恶声恶臭而得耶
故曰不垢若一念兴善之时便有亲亲贤贤存诚闲邪慈语柔音安详徐步心爽身轻此乃善业之生净
也然此善心虽净固非真常之法缘想生故何则此心若有善境现前见佛闻法缘善生想觉有净心善
境若无心非净相故曰不净此对俗谛而释说此不垢不净若在衲僧门下坐断善恶两途踏破死生关
键直向毗卢顶上屙矢放尿有何垢净可分耶不增不减者旧有在圣不增处凡不减之说若以圣凡而
论之亦曰在圣不净处凡不垢也盖圣人虽圣其圣但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
圆照法界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已于此性中又何常有增乎而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
劳有世间相窒碍而矣于性又何常有减乎故曰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具足凡夫法凡夫不会圣人知
即同凡夫凡夫会即同圣人故知性等虚空随量而现器方则空亦方器圆则空亦圆虚空岂有方圆乎
故知但出器心何有不圣噫真空之妙至矣哉固非言可及者也释至此不觉投笔而笑曰即今生也垢
也增也又说甚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复自一掴曰又添一点。
△三直说真空无一切法二初无凡夫法二无贤圣法初无凡夫法四初无五蕴二无六入三无六
尘四无六识。
初无五蕴。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自此以下又将十一个无字扫却圣凡之法以显诸法空相也犹言舍利子我说诸法空相者盖此
真空之体性元具随缘不变之妙故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其实际理中元无一切法可得况五蕴乎故
曰无。
△二无六入。
无眼耳鼻舌身意。
何谓六入而无耶且以眼入为言余则可知如眼见色之时因明而有若无明来徒眼非见既无明
来见亦非无若见性无云何见暗见明见暗明暗及色同是真空妙真如体因明暗等故发眼见缘眼见
者故有明暗明暗二无见依何所是知明则同明暗则同暗空则同空色则同色何有眼入可分耶既无
可分之眼五根皆然是故空中必无六入之实也。
△三无六尘。
无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既无六尘不偶虽闻见分明无非一体实性鸟飞空无迹谷响石无声虽有而无实也。
△四无六识。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无十八界也如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故有眼色识三种疆界立然不紊故眼不别声色不交听识
性参差各分疆界故曰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故有三六合成一十八界今乃根尘既无识性不生故
无六识界也。
△二无宝圣法二初无宝法二无圣法初无贤法二初无缘觉法二无声闻法。
初无缘觉法。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无十二因缘也三科扫尽已得人空尚有法在犹落法执故又扫出一切贤圣所修之法令得法
空犹曰舍利子我前所说蕴处界入一切皆无者汝知之矣然有法见未忘将谓诸佛所说一切法门实
有可修可证而执乎胸次间故难达其空理岂不闻佛说法者即非说法是名说法乎即如缘觉所修十
二因缘之法盖三世诸佛所说虽有三乘无非黄叶止啼而已其实了知自性之实体于中尚不可加诸
一字矧百千法门乎故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且如无明缘行之说盖无明与真如同体如第二月
真妄难分故曰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秪缘最初不觉忽起动心成业识之由为觉明之咎故耳因明
立所见分由兴随见立尘相分安布是谓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妄本无因著者是妄故着
即无明不着即解脱也既悟真空之理如杲日之丽天何无明之有哉行由无明之晦昧霾邃生风动摇
不息如波相续是谓无明缘行动则有息生机发识故曰行缘识由此识性入胎住胎藉以赤白二滴而
成名色名谓识心色谓色质故曰识缘名色有此名色故有百骸四支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
垂瓜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六相具足识性得入故曰名色缘六入及至出胎眼色耳声
六处相触故曰六入缘触触此六尘领纳妍丑而有受受之于识心爱妍恶丑而有爱故曰受缘爱贪爱
不舍便生取着而有取故曰爱缘取取着世间不出二十五有故曰取缘有既有其有必招未来之生故
曰有缘生生则必有老死故曰生缘老死死死生生生生死死盖缘一念之无明妄想受生想妄受灭似
辘轳之上下故成十二因缘若无无明则十一绝兆故曰无明灭则一切灭于性空中求个智愚不可得
况无明乎既无无明何尽之有故曰亦无无明尽吁无明之过大矣哉行人岂不慎乎。
△二无声闻法。
无苦集灭道。
此无四谛法也苦者三界二十五有之中随业所受之报也集者三界八十八使百八烦恼造业之
因也灭者出四住证偏真二乘之涅槃也道者念处正勤根力如意足三十七品助道法也此乃三界中
人实因实果实修实证之法故曰四谛谛者诚然也盖大乘真空实相之中元无苦可知集可断灭可证
道可修故曰无何则若达真性之人即入涂炭之际无非一介色身而受之矧此色身本空何苦之有哉
即一念烦恼而起返观烦恼之性元是真空幻然而起幻起幻灭真心不变何集有之如有所证之偏真
何故又说化城非实耶即如宝所亦是真空寂灭之场万劫不曾动着不曾离却何证之有道者方便建
立对治法门如梦求苏设诸方便梦破境忘方便乌用故无道可修虽然如是也须到那田地始得不可
草草便恁么去以致悔后无及矣。
△二无圣法。
无智亦无得。
智乃菩萨能行之智德得者所证之断德也因中无智则至道难精果上无得则涅槃成谬其实际
理中三世诸佛未许只眼觑着那有许多名言习气古云知是般事便休直得修证双忘寂照不二何智
得之有哉。
△三释度一切苦厄句五初结前起后二引依法度苦证真之人三引诸佛依法自证以显法不虚
说四赞般若甚深五合前度一切苦句。
初结前起后。
以无所得故。
此结上文盖缘一切无所得故证真常之乐是知悬崖撒手自肯承当之句决不浪施也。
△二引依法度苦证真之人。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此般若之法门岂非无字话头乎何则盖此法门是个没滋味的铁酸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8:3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99146161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通智胜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通智胜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