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昔时人已没

更新时间:2023-03-06 17:26:39 阅读: 评论:0

新学期新目标-入股协议书范本合同

昔时人已没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多角度分类)

《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译文、注

释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

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

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

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

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

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

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

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

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

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

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

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

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

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

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

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

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

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

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

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

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

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

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

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

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

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

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

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

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

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

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

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

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

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

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

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

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

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

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

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

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

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

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

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

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7:2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94799160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昔时人已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昔时人已没.pdf

标签:昔时人已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