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

更新时间:2023-03-06 16:24:30 阅读: 评论:0

大语-台湾旅游景点

借问酒家何处有
2023年3月6日发(作者:qq厘米秀在哪里打开)

《悯农二首》

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品注释

1、《悯农》:题一作《古风》。悯:怜恤。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收:一作“成”。

3、四海:指全国。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4、餐:一作“飧”。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流传甚广。

《江雪》

原文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

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舟:小船。

8.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

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

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

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

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②,言师采药去③。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④

注释

1寻:寻访。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这里指隐者的行踪。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

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

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坐:因为。

6、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7、远上:登上远处的。

8、山:高山。

9、车:轿子。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

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

花儿还要红。

【作者】

杜牧(803~约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

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

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

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与李商隐合称小

李杜。

《清明》

唐-杜牧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

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

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

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

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

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

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

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

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

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

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

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

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蜂》

诗人:罗隐朝代: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尽:全部。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采:

采摘。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

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

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

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古诗意思。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人人用新桃符换旧桃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

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

新春联。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泊船:停船。泊,停泊。

②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③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④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

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⑤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

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

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

“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

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

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⑥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⑦隔:间隔。

⑧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

⑨绿:吹绿,又。《临川先生文集》卷二九作“自”。兹据张氏涉园影元本《王荆

文公诗笺注》卷四三校改。

⑩还(huán):回。[1]

译文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州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

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

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

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

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

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

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

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

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

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季节;夏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

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龙卷风。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分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用“翻墨”比作

乌云,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

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

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

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

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

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

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

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

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

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特点

云:快、黑

雨:白、乱、快、大

风:大

水:开阔、明净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且苏轼与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

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

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

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

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

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

豪放派词人。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

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

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晚景:也有部分地方认作晓景。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

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

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

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

“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

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

的早春二月景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

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

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

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夏日绝句》

版本一

夏日绝句[1]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②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④。[2]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

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

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全文赏析】

活着的时候应该作为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体裁该诗体裁为五言绝句。

版本二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川韦,不肯过渠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川韦:暨公子川韦,是渠武公少子、渠昭公异母弟。渠昭公后期骗取昭公信任,

掌握渠国军政大权。趁昭公锋病危,废立太子,自立为君,后被太子打败,不肯到

渠东去,死后无谥号,故称沛阳君川韦或公子川韦。著有《沛阳君书》。

⑤渠东:川韦最初封地楼的所在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像

(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

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

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

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

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

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

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

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

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3]

《夏日绝句》

【宋】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

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

金凤仍开最小花。

体裁

该诗体裁为七言绝句。

作者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

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辽。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

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

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

“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

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2]

简析

杨万里的这首《夏日绝句》语言明白流畅。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

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两句描写了两

种花,“鹿葱”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金凤

就是凤仙花,也是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有的品种同

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

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衢(qú)道中》

(宋)曾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

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析: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

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

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

——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

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

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

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诗人资料

曾畿(jī)(1084~1166)

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畿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

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

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

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

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

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历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

东茶盐。高宗建煤田为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

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复广西

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

为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

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

十二,谥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

辑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曾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英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

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曾畿是一位旅游

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诗意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

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

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

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

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

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

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

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

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

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6:2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91070159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借问酒家何处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借问酒家何处有.pdf

上一篇:烟台的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借问酒家何处有
    大语-台湾旅游景点2023年3月6日发(作者:qq厘米秀在哪里打开)《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品注释1、《悯农》:题一作《古风》。悯:怜恤。这里有同情的意思。2、收:一作“成”。3、四海:指全国。闲田:未被耕种的田。4、餐:一作“飧”。《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
  • 0℃烟台的海
  • 0℃羊皮卷之一
  • 0℃家族企业
  • 0℃家族企业
  • 0℃点菜
  • 0℃空调温度
  • 0℃md5验证
  • 0℃md5验证
  • 0℃科学教学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