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计划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
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
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
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
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目前些学生
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不错的氛围。让学生在
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转变》、《声音的秘
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
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
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
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
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身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
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
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身的探究活动明确明确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
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
显的提升,增多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增多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
步加强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利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
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
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
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
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解释与模
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目前的信息技术知识,根
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
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
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
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转变
l.地球内部有什么2课时
2.火山1课时
3.地震1课时
4.做一块卵石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1课时
6.地表的转变1课时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2课时
13冬季星空2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1课时
15纸1课时
16.陶瓷1课时
17.金属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2课时
第五单元
20.蒸发1课时
21沸腾1课时
22.凝结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24.小水滴的旅行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科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重视对科
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
展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89人,2个班。这些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在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
跃、很热闹,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
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
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
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
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
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
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利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
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
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
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
了“科学在我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
活”“我们周围的空气”等五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身去
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
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
量、思维方式。
本册书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
拓展到了解身边了解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
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
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认识水中物体的
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
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
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
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加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
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
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以空气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各
种探究活动,体会和认识空气的有关性质及空气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利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
身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
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
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重视观察实
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身的解释,学
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身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重视证据、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
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
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
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
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争
取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明确明确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利用电教
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
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
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重视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
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
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严格按联合校进度执行
科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
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
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转
变”“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
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
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
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
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
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
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
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转变”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
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
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转变,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
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
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
学生认识磁铁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有异极相吸和
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
磁铁的应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
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
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他们却常常
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他们
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
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受传统观念的影
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
每个器官有自身特殊的结构,并有自身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
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
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
状态,三态之间的转变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转变;磁铁的用途;
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明确明确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转变,用
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
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转变,利用查阅分
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转
变,经历“观察现象---明确明确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
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
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
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
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
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
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
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
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
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
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
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
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加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
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措施
1.提升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
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
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
(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升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
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
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
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重视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科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
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
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资料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资料是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
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终构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
释:首先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第第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
浮现象。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
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
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善工
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转变”的基础上,将继续观
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
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也是不一样的。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利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
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
公转)的模式。
2.主要材料清单:
“沉和浮”单元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
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一样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一样的立方体、
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
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时间的测量”单元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热”单元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
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
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地球的运动”单元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本事,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本事,继续学习利用
比较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
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四.学生情景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我
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利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
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
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
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
学习工具准备有必须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
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必须的兴趣,但学
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五.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升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
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
每位学生进取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
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本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进取参加
(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升本事。
2)帮忙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
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资料,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忙,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
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
习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重视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值得注意的方面:
1.供给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忙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构
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很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本事的培养是很
有帮忙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本事,继续学习利用比较实验进
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
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5.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
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
象和事实出发,帮忙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本
事。
6.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当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
能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我的假设,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教学计划5
一.课程标准对《科学》的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
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
育。
二.本册教学目的要求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
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
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
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共23课,外加两课《研究与实践》。从知识结构上分七单元:《物质
的转变》、《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变化》、《物体的
运动》、《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物质的转变》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
多样性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转变。
《人的一生》单元通过搜集、整理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从微
观处认识生物的基本的构造和功能,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呈现出的共同特
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加强认识事物内部的转变规律,增多自主探究的实
施力度,增多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
化之间建立联系,突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的
思维能力训练。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物质的转变3课时
第二单元人的一生3课时
第三单元微小的生物4课时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7课时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2课时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机械6课时
研究与实践2课时
六.改善教法提升教学质量的设想
引导学生借助他们不断丰富的间接的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不断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日
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教学计划6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
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
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
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
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
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
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
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
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
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
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
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
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
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
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
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
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利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地球表面
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第第二是地形地
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
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
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
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
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含:强调实验
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
实际控制变量实验;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
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4.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
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十七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等与本册教学所涉及的相关法律。
四.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
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
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玻璃水槽(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
干。
2.第二单元“光”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
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
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
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
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
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
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
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
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
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含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3)、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
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4)、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
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
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
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
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
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重视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
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
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在“种子与发芽实验”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
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在“维护生态平衡”这一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
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
法》;在“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
源法》第二条及第八条等与本册教学有关的法律。
六.教学进度表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6-9.12
2种子发芽实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9.13-9.19
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9.20-9.26
8维护生态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机动
59.27-10.3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机动
610.4-10.10国庆节假期
710.11-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18-10.24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
源法》第二条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
源法》第八条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5-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1-11.7
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8-11.14
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
蚀的因素
1211.15-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2-11.28机动
1411.29-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6-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3-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0-12.26机动
1812.27-1.2复习
191.3-1.9期末检测
科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34人;女生23人;合计57人。
2.学生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教学都
已经了解,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
也更有自身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
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因此学生表现出对
活动的喜爱,这是学习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
学生自身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增多对科技活动,包含动手试
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
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
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重
视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
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
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习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
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
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
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重视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含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
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重视学生用文字、图
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
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
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
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
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
准确性上。
三.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
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
级整体的统一。
3。增多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增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
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观察
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周~第4周
《生物与环境》
第5周~第7周
《光》
第8周~第12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13周~第15周
《运动和力》
第17.18周
复习、检测
科学教学计划8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
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
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
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明确明确提出问题。
3.能利用已有知识作出自身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目前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
自身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身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
人研究的结论明确明确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
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
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很多奥秘,但还有很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
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升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
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重视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
明确明确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推动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
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
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
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
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
了使总目标能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
置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
进行分解,明确明确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
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
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天气——1—5周
第二单元溶解——6—9周
第三单元声音——10—13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4—16周
总结——17周
科学教学计划9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村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
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
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
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
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
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可題,展开研究。
2.重视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
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升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題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1.猜猜看2猜
对了吗3.猜猜清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1.起凤了,2.风的测量,3.
可爱又可根的属: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舒》共3课合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
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1.把盐藏起来,2.
水溶“盐”出,3.沉与浮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生活离不开
电,2.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1.白天与
黑夜,2.地球自转与昼夜変化: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1.漂移的大
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
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
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身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
維加工,自身得出结论,并把自身的认识用于解决间题的实践9.充分利用各类课
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七.教学进度表(每周2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猜猜猜》1.猜猜看2猜对了吗3.猜猜猜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1.起风了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3.沉与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1.生活离不开电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1.白天与黑夜13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第七
单元《漂移的大陆》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16复习
17复习
科学教学计划10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升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计划以提升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升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
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
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着。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升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
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升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
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
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五)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推动教师专业
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
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
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升课程理
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
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六)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
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主
线,增多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推动教师健康成长。
(七),提升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升专业
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重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
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
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
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
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
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
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
活的,并把所学知识利用于发明创造中,重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适用年级:三.四.五.六年级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身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
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科学教学计划11
教学班级及人数:幼儿大中小8个班412人
教学内容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
动,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它的本质就
是教会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客观的认识
周围,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成长。因此,在《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前提下.本领域教学活动重在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幼儿
的科学情感,科学能力,以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标。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育学,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自
然现象,生活技能,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1:激发幼儿的科学情感。
2:重视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3:与探索实验相结合。
4:培养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物及其事物链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现象等几大类。
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是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愉快教学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非常重视
加强活动的趣味性,采用各种游戏等方法,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形式不
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得到语言活动带来的喜悦,对语言活动产生学习
欲望,引导幼儿获得成功。创设情境,重视推动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活
动设计更加重视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迁
移已有经验,大胆,积极主动把自身的经历,经历,感受说给大家听,推动幼
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课时安排:
第一周XX月(2—4)日:《服装的面料》
第二周XX月(7—11)日:《能干的机器人》
第三周XX月(14—18)日:《动物之最》、《珍惜动物》
第四周XX月(21—25)日:《食物链》、《春天在哪里》
第五周XX月(28—1)日:《春耕了》、
第六周XX月(4—8)日:《奇妙的镜子》
第七周XX月(11—15)日:《宝藏知多少》
第八周XX月(18—22)日:《宝贵的土壤》
第九周XX月(25—29)日:《奇异的石头》
第十周XX月((2—6)日:《夏天里有什么》
第十一周XX月(9—13)日:《植物身上有什么》
第十二周XX月(15—20)日:《茂密的树林》
第十三周XX月(23—27)日:《多彩的泡泡》、《光和影子》
第十四周XX月(30—3)日:《向左向右》、《一周吃什么》
第十五周XX月(6—10)日:《快乐的一天》《可爱的钟表》
第十六周—期末:总复习阶段
科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
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身的假设。
三.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
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
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
手能力较强,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
的牢,利用能力较差。
3.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独
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五.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
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身去解
决有关沉和浮的很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
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
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首先是用浮力和
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
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
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
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
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
“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
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
热及热传递等。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
册“温度和水的转变”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
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转变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转变。
物质的转变,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
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转变,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
(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
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因此,本单元学
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
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
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
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
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利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
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
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
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
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明确明确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
幻想等。
七.基本措施:
1.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身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
思维加工,自身得出结论,并把自身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相信只要按照上面制定的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那我们本学期的教学工
作一定会去的一个不错的效果。现在国家的最新课改计划我们教师都已经学习
了,对自身应该做的工作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在路线制定方面我们都有了大体
的思路,就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共同商量制定的了。
国家需要我们不断的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我们不能
辜负国家的期待和信任,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出更好的学生,
那我们的祖国将来才会更加的美好!
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家,各种动物的
家,以及家的历史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
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学习方法
探究式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
过程和乐趣,增长明确明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
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自身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
资料,通过独立思考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身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
行评价。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身
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创造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明确明确提出别人未明确明确
提出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并敢于质疑同
学,教师书本中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学期的主题:观察动物,我们的家园,玩具,
活动安排: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帮助动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讲述蚂蚁的故
事,到室外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外形,制作蚂蚁模型。
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讲述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了解蜗牛更多的秘密。
1/2
观察金鱼的身体,饲养金鱼,介绍你喜爱的动物,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举办关爱动物的宣传画展。
2/2
科学教学计划14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
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
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
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
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
强防护工作。
6)图书室、阅览室面向学生开放,开设阅览课。坚持定期补充新书,不断
提升图书使用率。
7)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管理,配备专职教师,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并
每期考核一次,检查学生情况。
二.增多投入,进一步健全实验室基础建设。
1.增多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不
错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政党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
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
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中报
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
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
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
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
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
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验的领导每期原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
交换意见,明确明确提出改善措施。
2)学校每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
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学校对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工作按工作职责实验实行评估,计入个人工
作量和工作业绩,实验员和管理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2.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
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开展自制教具、实验论文和实验优质课评比,择估选送市、地参评,获
奖者按标准进行奖励。
4.教导处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检查范围,并根据检查结果进
行奖惩。
科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目标分析:
A《科学》课程以学生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1.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养成与自然界和睦相处的生活
态度
2.崇尚科学,相信真理,形成用科技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3.能在统一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
科学三大领域内的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
4.能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解释重大自然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有
关的问题和个人决策问题,以及反对迷信和抵制伪科学
B核心理念——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下述四方面的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
精神
C科学素养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1)科学知识与技能
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九年1)2)两个班级的科学教学任务,这两个班中的学生
差异还是较大的,因此在备课和作业等方面有较大的挑战性,我会格外注意教
学的精细化管理,尽能力做到完美。由于是农村中学,这两个班级都有近一半
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自控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好动多嘴,影响课堂四十分钟效
率。在作业的完成上折扣较大,订正也不到位。因此如何培养他们不错的行为
习惯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学上采用小步调勤反馈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升优秀
率。九年2)班的情况是比较整齐,落后面不大,我会在如何多培养尖子生上
多思考多做工作;九年1)班最大的问题是班里两极分化很突出,课堂上如何
照顾两头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困扰我的问题,尽管课堂纪律较好,但
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得法,缺少刻苦钻研精神,学习上就滞流在某个层次,很
难再上一台阶。本着新课标的要求,这学期我将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简要分析:
“科学”是一门新设置的综合课程,它的内容大部分是不了解的,了解的
仅仅是一部分内容,而且呈现的方式也有较大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教科书
整体结构体系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
内容有所衔接。这个学期的《科学》教学十分重视探究和主动学习,给学生以
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教科书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
究性学习课题,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五册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的利用”,“能量
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
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连。它们与第四册教科书中的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空气与生命“共同构成了物质化学变化的基
础知识体系。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第四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
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
方法,即通过实验现象确定物质性质的检测方法(如用试剂、试纸检测颜色变
化,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沉淀物等)。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的利用”,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在系统了解各大类物质的性质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使物质发生转化,
产生新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者通过转化,使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变成无害
或有用的物质,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代科学把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三个并
列的基本概念,可见能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学范畴。虽然能量这一章内容
比较侧重于机械能、电能、内能、功和功率的计算等,但作为综合性的课程,
特别要强调的是能量不局限于物理学范畴,它与生命科学、宇宙和地球科学、
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能量的内容会涉及到力的运动,需要用到有关力
的测量和单位,力的方向等知识,由于第二册学习“运动和力“时考虑到学生
的可接受性,尽可能降低难度,因此在学习能量这一章时,还应回顾和重温有
关力的知识。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与第三册电路探秘、
第四册电和磁这两章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
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第四章“代谢和平衡”,学习生命活动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平衡。以新陈代谢为中心,以人为实例,学
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里有必要回顾和复习第四
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五册有10个探究活动:“在盐酸除铁锈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产生
的”,“金属的用途与金属物质的关系”,“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怎样
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杠杆能省力还是费力”等。这些探究包含了明确
明确提出假设、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交流讨论等,根据学校的实
际情况开展活动。
第五册中共有6个学生分组实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碱和盐的性
质”,“物质的鉴别”,“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研究杠杆的平衡”,“解
剖猪的心脏”。另有5个选用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一系列探究活动,分组实
验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课程标准明确明确提出的重视探究、重视实验、机动
手又动脑的教育理念。
四.改善教学、提升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重新给自身定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
考,才能体会科学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科学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
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明确明确提出
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
多做科学实验和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多帮助辅导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难点,使他
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
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演示和学生实验
科学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演示和学
生实验,能使学生对科学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
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要重视充利用身边的教学
资源,加强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体验和认识。
(三)重视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知识的产生过程
科学概念和规律是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现象,引导
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科学概念,学习科学规律,继而对规律的
发现过程产生兴趣。科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科学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
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重视科学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了解的现象理解所学
科学知识,知道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科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加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
心。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以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
(五)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不错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
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但对学生当前学好科学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
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
生不错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
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明确明确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
作交流的习惯,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
是终身有用的。培养自学能力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相
关的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的阅读,设法解决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6:2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90871159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教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教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