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典故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端午节吃粽子的典故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
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
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
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
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
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
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
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
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
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
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
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
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
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
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
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
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5:5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92871596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