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遗传研究”表明,⾼智商不⼀定会成功,这两项特质更重要
其实,智商测试存在的时间并没有那么久。
事实上,这样的测试只拥有⼀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版本的智商测试出现在法国,由阿尔弗雷德·⽐奈(AlfredBinet)和
西奥多·西蒙(TheodoreSimon)在1905年提出。不过,直到这项测试从巴黎的索邦⼤学流传到北加州的斯坦福⼤学,
⼈们才开始把智商测试与天才联系在⼀起。斯坦福⼤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将测试从法语翻译成英
语,然后基于⾜够数量的⼉童进⾏了标准化处理,从⽽创建了所谓的斯坦福-⽐奈智⼒量表,这些是发⽣在1916年的事
情。测试的初衷是对那些得分较低的⼉童进⾏诊断,以判断他们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才能跟上学校课程的进度。
“天才遗传研究”
随后,特曼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为什么不对那些在测试中取得⾼分的孩⼦展开研究?更妙的是,随着这些孩⼦进⼊
青春期和成年期,为什么不继续对他们进⾏跟踪研究?这些拥有智⼒天赋的孩⼦长⼤后会不会成为天才呢?
特曼找来成百上千名学童,让他们接受了这项新奇的智商测试。显然,他并不想把样本量弄得太⼤,否则,跟踪受试者
的智⼒发育将不具可⾏性。把得分在前2%的学童选取为受试者,最终得到的样本量⽆疑将是选取前1%的两倍。此外,
如果选取的受试者范围越⼤,他们成为天才的可能性也会越低。所以,为什么不选取⾼分者中的⾼分者呢?
特曼最终选取了1,528名聪明绝顶的男孩和⼥孩,他们的平均年龄在11岁左右。说这些孩⼦“聪明”,倒有点轻描淡写了。
他们的平均智商为151,其中77⼈的智商在177⾄200之间。研究⼈员让这些孩⼦接受了各种各样的额外测试和测量,并
且反复进⾏,直⾄他们步⼊中年。这就是庞⼤的“天才遗传研究”,研究⼈员在1925年⾄1959年间发表了五卷研究报告,
尽管特曼本⼈在最后⼀卷出版之前就去世了。时⾄今⽇,这些⾼智商受试者仍在接受跟踪研究,或者⾄少是那些少数仍
然健在的⼈。他们被称为“特曼⼈”,意思就是参与“天才遗传研究”的受试者。
路易斯·阿尔⽡雷茨
现在,通报⼀下坏消息:没有⼀个特曼⼈成长为常⼈眼中天才应有的样⼦。尽管拥有⾮凡的智⼒,但他们也只能在⼀些
相对普通的⼯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如教授、医⽣、律师、科学家、⼯程师和其他职业。事实上,倒是有两个特曼⼈成
为了斯坦福⼤学的知名教授,他们最终接管了这项将⾃⼰作为受试者的跟踪研究。他们是罗伯特·西尔斯(RobertR.
Sears)和李·克隆巴赫(LeeCronbach)——跟⼼理学历史上的三位著名天才伊万·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让·
⽪亚杰⽐起来,他们的知名度要低多了。
此外,还有很多特曼⼈未能在任何智⼒领域取得巨⼤成功。这些相对失败的受试者很少从⼤学毕业或取得专业职称和研
究⽣学位,⽽且他们更有可能从事那些不需要任何⾼等教育的职业。我们在这⾥谈到的只包括男性受试者,谈论⼥性就
太不公平了,因为那时,⼥性不管有多聪明,社会对她们的期待都是当好家庭主妇(即便是那些智商超过180的⼥性,
也不是所有⼈都拥有⾃⼰的事业)。引⼈注⽬的⼀点是,成功男性的智商与那些不成功男性的智商并没有太⼤差别。不
管两者之间差异如何,智⼒并不是成功者和⾮成功者的决定因素。
两个⾮天才的成功故事
“天才遗传研究”的故事还在朝着更意想不到的⽅向发展。在诸多被该研究拒之门外的⼈当中——也就是他们在智商测试
中没有拿到⾜够⾼的分数,因⽽未能成为研究的受试者——⾄少有两个⼈的成就超过了所谓的特曼⼈。以下就是他们的
故事:
路易斯·沃尔特·阿尔⽡雷茨(LuisWalterAlvarez)出⽣在旧⾦⼭。他在10岁左右时接受了特曼的测试,但得分太低,未
能⼊选成为受试者。然⽽,那次经历并没有妨碍他在25岁时从芝加哥⼤学获得博⼠学位。甚⾄在念研究⽣时,路易斯就
开始在物理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了,他最终成为“20世纪最杰出、最⾼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他改进了⽤于研究基本
粒⼦的液氢⽓泡室,并因此获得了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特曼⼈从没有拿过诺贝尔奖,不管是在物理学还是在其他领
域。
威廉·肖克利(WilliamShockley)也被特曼拒之门外,他后来在1956年跟两位同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肖克利
⽐路易斯⼤⼀岁,他在帕洛阿尔托长⼤,附近的斯坦福⼤学是他母亲的母校。尽管肖克利在特曼智商测试中的得分够不
到天才的⽔平,但他还是成功在加州理⼯学院拿到了学⼠学位,⼜在⿇省理⼯学院拿到了博⼠学位,这两家都是颇负盛
名的技术院校。之后,他加⼊了贝尔实验室,开始在固体物理学领域发表⼤量⽂章,并在28岁那年获得了⾃⼰的第⼀项
专利。与路易斯⼀样,肖克利在⼆战期间也为军队效⼒,他从事的研究跟雷达有关(具体来说是投弹瞄准器)。战争结
束后,肖克利回到了贝尔实验室,那时候电⼦设备主要采⽤旧式的玻璃真空管,他⽴志找到⼀种使⽤电晶体的替代品,
束后,肖克利回到了贝尔实验室,那时候电⼦设备主要采⽤旧式的玻璃真空管,他⽴志找到⼀种使⽤电晶体的替代品,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晶体管。
所以,可以这样说:尽管路易斯和肖克利没有在智商测试中取得⾼分,但他们的成就仍然超越了那些获得特曼智商认证
的“天才”。⽽且,路易斯和肖克利的遭遇在诺贝尔奖得主中也不算什么特例。DNA结构的发现者之⼀詹姆斯·沃森
(JamesWatson)和提出量⼦⼒学路径积分的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他们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也曾因为
智商分数过低⽽未能成为门萨⾼智商俱乐部的会员。
另⼀项研究:回溯成年天才们的幼时智商
在针对1,528名⾼智商孩童的研究开展了数年后,特曼招募了⼀位名叫凯瑟琳·考克斯(CatharineCox)的新研究⽣。由
于特曼的研究⼯作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考克斯发现,她很难再从中提取⼀部分作为⾃⼰的博⼠论⽂课题。所以,她⼤
胆地另辟蹊径:如果特曼是要观察⾼智商⼉童长⼤后能否成为天才,何不反其道⽽⾏之?具体来说,为何不选取⼀群公
认的成年天才,然后从他们的传记中,回顾性地评估他们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智商?
编制出⼀份天才名单是相对简单的部分。例如,我们现在可以直接⽤⾕歌搜索“著名科学家”或“著名艺术家”。在考克斯所
处的前互联⽹时代,她也只需要从名⼈传记和其他参考⽂献中挑出⼀份名单。幸运的是,她找到了⼀份已经公开发表的
名单,从中挑出了最有名的那些⼈。最终,考克斯选取了历史上的192名创造者和109位领导者(共301⼈)。毫⽆疑
问,她的样本囊括了现代西⽅⽂明史上的⼀些顶尖⼈物。除了前⽂提到的⼋个⼈之外,名单中还包括⽜顿、卢梭、塞万
提斯、贝多芬和⽶开朗基罗这样的创造者,以及拿破仑、纳尔逊、林肯和马丁·路德这样的领导者——这些⼈在维基百科
上都拥有很长的个⼈条⽬。
困难之处在于,估测全部301⼈的智商分数。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令⼈欣喜的是,在设计出斯坦福-⽐奈智⼒量表的⼀年后,特曼就已经证明,我们可以通过传记来估测传主的智商。当
时,智商的意思就是字⾯意义上的“智⼒商数”,即⼉童的⼼理年龄除以其实际年龄,然后再把所得结果乘以100。⼼理
年龄的判定取决于⼉童在处理按年龄划分的智⼒任务时,表现如何。因此,如果⼀个5岁的孩⼦能很好地完成更适于10
岁孩⼦的任务,那么他(或她)的智商就是200(=10/5×100)。⾮常简单,不是吗?
为何不选取⼀群公认的成年天才,然后从他们的传记中,回顾性地评估他们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智商?
特曼⽤这种⽅法估测了弗朗西斯·⾼尔顿(FrancisGalton)的早期智⼒发育情况。他是特曼的偶像之⼀,也是第⼀位研
究天才的科学家。例如,⾼尔顿曾给⾃⼰的姐姐写过⼀封信:“我4岁了,我可以看任何英⽂书。除了52⾏拉丁语诗歌之
外,我还可以说出所有的拉丁语实词、形容词和主动动词。我可以做数字的加法,算出它们乘以2、3、4、5、6、7、
8、(9)、10、(11)的乘积。我还会便⼠和先令的换算。我能看懂⼀点法语,我还会认时间。”括号⾥的两个数字在
信的原件上是模糊的,⼀个被橡⽪擦出了破洞,另⼀个则被污斑盖住了。年幼的⾼尔顿显然说⾃⼰会的太多,⽽这种⾏
为本⾝就可以表明,他的⼼理年龄超过了实际年龄。那么,我们对⼀个4岁⼉童的正常期望是什么呢?只有这些:能够
分辨⾃⼰的性别;说出放在他们⾯前的钥匙、⼑和硬币;重复刚刚告诉他们的三个数字;以及⽐较眼前两条线段的异
同。就只有这些了!如果⾼尔顿是个普通孩⼦的话,那么他要到5岁才能数清四个硬币,到6岁才能讲出⾃⼰有⼏岁,到
7岁才能复述出书上的⼀段话,或者到8岁才能进⾏听写。不管怎样,利⽤这样的传记证据,特曼推断,⾼尔顿的智商应
该接近200,他的⼼理年龄⼏乎是实际年龄的两倍。
考克斯决定把相同的⽅法⽤在名单中的301⼈⾝上,但她拓展了导师特曼的思路,在⽅法上做了⼀些改进。⽐如,通过
多个传记来源,编制传主智⼒发育的详细年表,以及让独⽴评估者基于这些年表来估测传主的智商。
考克斯还采取了⼀个额外的步骤。名单中这些创造性天才取得的成就并不能等量齐观,相反,很多⼈并⾮头⾯⼈物,他
们只在本领域为⼈所知。这样的例⼦包括法国哲学家安托万·阿诺德(AntoineArnauld)、瑞典化学家约恩斯·雅各布·贝
尔塞柳斯(JnsJacobBerzelius)以及苏格兰作家威廉·罗伯逊(WilliamRobertson)。与此同时,考克斯选取的天才
有时候并未展现出天才的智商,有的甚⾄摸不着门萨俱乐部的门槛。在这些智商平平的创造者中,我们能够看到西班⽛
作家塞万提斯、波兰天⽂学家哥⽩尼以及法国画家尼古拉斯·普桑。此前已经有⼈基于⽂献引⽤数量,对这些天才的成就
度进⾏了排名——在那301⼈名单中,排名第⼀的是法国统帅拿破仑,⽽垫底的则是英国作家哈丽特·马蒂诺(Harriet
Martineau)——因此,考克斯得以轻松地把智商分数与成就排名进⾏关联。她得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即使
在校正了数据可靠性之后(这⾥的意思是指,天才传记的信息并不都是同样可靠),这种相关性仍然很显著。此外,在
考克斯1926年的验证之后,其他研究⼈员也多次重复得到了智⼒与成就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看来,卓越成就与超⾼智商
确实是相关联的。因此,特曼的理论似乎得到了证明!
到⽬前为⽌,⼀切顺利。拥有⾼智商似乎能够增加⼀个⼈获得成功的机率。
四个问题
四个问题
话虽如此,有四个问题对该结论提出了⼀些质疑。
玛丽莲·沃斯·莎凡特
问题⼀:“智商-成就”相关性
智商与成就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巨⼤,甚⾄算不上⼤。⼤多数统计学家会将其归类为“弱”相关,也就是说,两头都给例外
情况留⾜了空间。⾼成就者的智商可能低于平均⽔平,⽽超⾼智商者也可能相对默默⽆闻。对于前者,本⽂已经列举了
三个⼈物,那么后者⼜有什么例⼦呢?威尼斯历史学家保罗·萨⽐(PaoloSarpi)可以算⼀个:尽管他的智商估测值⾼
达195,在301⼈名单中位列前茅,但他的成就度排名落在后20%,位列第242位!
⼀个更加现代的例⼦是玛丽莲·沃斯·莎凡特(MarilynvosSavant),她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全认定为智商最⾼的⼈。
据说,她在10岁时接受了经过修改的斯坦福-⽐奈智商测试,拿到了满分!尽管对于如何把这样的表现转化为精确的智
商分数,仍然存在⼀些争议,但我们⽆疑可以说,莎凡特⽐最聪明的特曼⼈以及301⼈名单上的任何⼈都要更加聪明。
但是,她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呢?她最有名的,就是她的超⾼智商,仅此⽽已!利⽤这种独特的⾝份,莎凡特在杂志上开
辟了⼀个名为“向玛丽莲提问”的专栏。她的专栏⽂章可远远⽐不上《堂·吉诃德》和《天体运⾏论》,⽽这两本书的作者
正是智商不及她的塞万提斯和哥⽩尼!⽐别⼈的智商⾼出60分乃⾄更多,这并未给莎凡特带来任何创造性优势。
问题⼆:创造性领域
智商与成就的相关性似乎取决于成就所处的领域。与其他领域相⽐,有⼀些领域似乎并不怎么看重智商。例如,⼀般来
说,著名领导者的智商往往低于著名创造者。军队指挥官的低智商则异常明显——在考克斯选取的301⼈中,他们的智
商平均要⽐其他⼈低20分!样本中最杰出的军事领导者⽆疑是拿破仑,但他的智商估测值最⾼只有145。这个分数放在
特曼⼈当中,就会显得他不怎么聪明。有时,过⾼的智商反⽽不利于进⾏有效的领导,正所谓,好事过头,反成坏事。
成为⼀个“和别⼈打成⼀⽚的⼈”通常意味着,这个⼈的智商跟别⼈相近。理解⽐能⼒更有说服⼒,这也就难怪美国总统
的智商并不⽐军队指挥官⾼多少!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天才的称号通常归于杰出创造者⽽⾮杰出领导
者。领导者或许会释放个⼈魅⼒,但创造者更有可能展现⾃⼰的天才。
问题三:个性和毅⼒⾄关重要
由于智商与成就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即便是正相关性,其中也必然涉及与智商⽆关的其他⼼理因素。考克斯⾃⼰的研究
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除了评估那301个天才的智商之外,她还以⾼质量的传记数据为标准,选取了⼀个100⼈的⼦
集,然后基于67种个性特质对他们进⾏了衡量。结果表明,动机性特质尤为重要,⽽其中,毅⼒的重要性更在其他特质
之上。正如考克斯所⾔:“⾼但⾮最⾼的智商,加上最⼤的毅⼒,这种⼈所能取得的成就将⾼于那些智商最⾼⽽毅⼒稍
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就者是成就超出预料的⼈,他们的卓越千姿百态,不单单是源于他们的智商。⾃然能
⼒不仅包括智⼒,还包括激情和毅⼒,或者是当代⼼理学家所说的“决⼼”。
问题四:欺骗性评估
考克斯作弊了!我的意思是,她不是有意为之,但她还是作弊了。她评估出来的智商分数并不能跟特曼的相提并论。这
不仅是⼀组分数相对于另⼀组太⾼或太低的问题,⽽是两组测量的并不是相同的东西,⾄少在⼤多数情况下并不相同。
⼀⽅⾯,斯坦福-⽐奈智⼒量表评估的是⼀个⼈在基本认知技能以及基本学术技能上的掌握和发育情况,前者包括记忆
能⼒和推理能⼒,后者则包括众所周知的“3R”(阅读、写作和算术)。按照预期,⼏乎每个⼈都应该在他们成年时拥有
这些基本技能。体现出⼀个⼈⽐另⼀⼈更聪明的,主要是掌握这些技能的速度。⼀个智商200的5岁⼉童能够掌握普通⼈
直到10岁才能学会的东西,但除此之外,他们并⽆多⼤区别。另⼀⽅⾯,考克斯的智商评估通常是基于那些即使在成年
⼈⾝上也很少见的技能。由于这些技能是针对特定的创造性领域,因此,把两边的分数拿来⽐较就好像是在⽐较苹果和
橘⼦,或是芹菜和洋葱。
不管两者之间差异如何,智⼒并不是成功者和⾮成功者的决定因素。
在⼤多数字典中,“天才”这⼀条⽬拥有多个定义,智商测试得分超过140并不是唯⼀的条件。《美国传统英语字典》也
给出了⼀个定义:“天⽣智⼒超群,在艺术、思想或实践领域最为出众的⼈;天⽣富有想象创造、原创思想、发明或探
索发现的⾮凡能⼒。”这个定义绝对适⽤于考克斯选取的301⼈中的顶尖创造者,但它却不适⽤于特曼选取的那1,500多
位特曼⼈。如果你⾜够聪明,能在智商测试中获得140乃⾄更⾼的分数,那么⽆论如何,请去做⼀次这样的测试。鉴于
你在2岁时就可以接受测试,如果可⾏的话,那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个2岁孩⼦能做3岁孩⼦的事情,并不是⼗分困
难。你可以在蹒跚学步时接受测试,然后余⽣都享有天才之名的荣耀。
但如果你拿不到那么⾼的分数,即使经过多次测试也不⾏,也没有必要绝望。你只需要选择⼀些“艺术、思想或实践领
域”,然后凭借⼀些“想象创造、原创思想、发明或探索发现”,实现卓越。不可否认,第⼆条道路似乎更加艰巨,甚⾄需
要⼀辈⼦时间才能⾛完,但⾄少,你可以不⽤再接受任何智商测试了!此外,你的天才之名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真
正的天才所制造的影响,要⽐⼀场测试更加深远,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记历经数⼗乃⾄数百年,都不会磨灭。
作者迪恩·基思·西蒙顿(DeanKeithSimonton)是加州⼤学戴维斯分校⼼理学系的知名教授,本⽂摘⾃他的著作《天
才检查清单》(TheGeniusChecklist)。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创造⼒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5:1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7167159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两个天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两个天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