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9页
《客至》教案
《客至》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
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客至》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至》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2页共59页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
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
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
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
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
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
相访。
二.评讲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
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
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
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
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
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
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
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
第3页共59页
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
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
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
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尾联以邀邻
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
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
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课堂小结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
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
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
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
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
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
“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
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
第4页共59页
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
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四、作业布置
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
之感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
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
氛。
五、板书设计
客至
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客至》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
2.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5页共59页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
的沉郁顿挫,杜牧的含蓄绰约等,他们的绝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这种
风格。那么,有没有他们自己风格之外的作品?试举例说明。
示例: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他也写过婉约词,比如他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是不是也
是这种风格呢?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客至》是以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诗题称“客”而不称
“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
之之义”。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
第6页共59页
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
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过”,即探望、相
访。相,偏指一方,“我”。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
情。
这是一首迎客诗。我国的送别诗俯拾皆是,迎客诗却不多。全诗
语淡情真,朴实感人。
二.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
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
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
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
三.时代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
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了。在友人的接济与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平稳,从“老妻
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有了生活的
情趣。闲来也不时有客人相访,杜甫曾为此先后写下了《有客》《宾
至》和《客至》等不少的闲适诗,而前两首是在草堂刚落成不久,为
第7页共59页
一位偶尔过访的旧相识和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客人分别写下的。
《客至》是上元二年(761)春天(定居草堂的第二年春天),
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的杜甫草堂地处四川犀浦县,
这位县令当为犀浦县县令。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
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而且可见,这位县令与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四.诗文赏析
客至
喜崔明府相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崔明府:邵宝说:“公母崔氏,明府,其舅氏也。”明府,唐人
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
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花径:长满花草的
小路。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盘飧sūn:盘
盛食物的统称。市远:离市集远。无兼味:谦言菜少。兼味,多种美
味佳肴。樽zūn:酒器。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
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呼取:叫,招呼。余杯:余下来的酒。
【译文】
第8页共59页
为崔明府的到访而感到高兴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
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1.请赏析首联中“皆”字的妙处。
【答案】①“皆”为“全”“都”之意,引申为“处处”。②“皆”
字写出家居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暗示了环境的清幽宜人。
2.“但见群鸥日日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答案】①运用典故。语出《列子黄帝》: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
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
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鸥
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
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②“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
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
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
寞。
3.“但”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①一个“但”字透露出几乎与世隔绝的心头难谴寂寞的
第9页共59页
心境。②这两句为下文的客人来到做了铺垫。孤寂之中,客人忽然来
到,喜悦之情自不待言。
4.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首联描绘了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草堂景象。②绿水
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群鸥到来,点出环境清
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③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
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
巧妙地作了铺垫。
5.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答案】①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
“客至”。②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
客之至,待客之诚。
6.颔联两句,花径“不扫“,蓬门“始为君开”说明什么?
【答案】①花径不扫,蓬门常闭,可以想见平日的疏懒以及门庭
的冷落,来客的稀少。②今天也不因来客而扫,可见二人的亲密,主
人不拘礼数。平时闭门,今天为客而开,表明对客人的竭诚欢迎。这
两句写出了客来到之喜。
【解析】这两句诗,作者把笔触由户外的春景移向庭院,说话的
口气也由对读者交待转换成了直对客人说话,增强了亲切、自然的生
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并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下
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
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
第10页共59页
情韵深厚。另外,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
日“君”临,并能热情款待,足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7.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②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
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
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
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
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③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
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8.颈联中“盘飨”“樽酒”体现了怎样的情意?
【答案】①写出了竭诚款待的情意和歉疚之心。②客至则须款待,
但“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盘飨”“樽酒”——简
陋,加上“无兼味”,“市远”“家贫”点出待客简陋之因,细细体
味,字里行间充满了主客之间融洽的气氛。
9.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答案】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
描画。信息:①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
而不免歉疚。②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
满了融洽气氛。
10.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一细节描写表
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答案】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
第11页共59页
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
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
然之乐。
11.请写出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并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孤独(盼)——欣喜(迎)
——融洽(劝)——兴奋(邀)。②首联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颔联
写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颈联写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
意,体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
融洽气氛。尾联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
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小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
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
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
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
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
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
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
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
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
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
的读者。
第12页共59页
【艺术特色】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
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
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
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
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
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
“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
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
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
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理解性默写】
1.《客至》中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作者孤独心境的句
子是“,”。
【答案】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客至》中描写春水和鸥群,点出环境清幽僻静的句子是“,”。
【答案】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3.《客至》中写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答案】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客至》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答案】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第13页共59页
5.《客至》中表现田园生活中淳朴的邻里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客至》中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
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答案】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课堂即学即练】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
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B.“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
者,不也是过于单调么?
C.“无兼味”“只旧醅”含有寒酸之意,作者感到羞愧不已,
只好向客人道歉。
D.“呼取”有“叫过来”之意。诗人与客人喝到酣畅时,忍不
住隔篱呼叫邻翁作陪。
【答案】C【解析】没有“寒酸之意”,更没有“向客人道歉”
之意。
2.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
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
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
第14页共59页
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
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
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
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
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D.尾联可以看出,此时酒宴已至高潮,诗人喝得酩酊大醉,隔
篱呼邻,醉态毕露,由此可见饮酒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尾联
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答案】D【解析】“喝得酩酊大醉……醉态毕露”评析不当。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联实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平淡寂寞,与下联客人到访给诗人带
来的人间温情互为反衬。
B.颔联互文见义,“花径”只为君来才打扫,“蓬门”只为君
来才打开。含蓄诙谐。
C.颈联写诗人居住偏僻与家境的贫寒,这么写是一种谦逊,但
与此同时也带着一种实在。
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
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
【答案】D【解析】全诗风格安闲恬静,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
活气息的记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课外拓展训练】
第15页共59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竞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延客之状,居幽而地僻,访客稀少,且自己年迈多病,
不胜应酬之苦。
B.颔联写惊讶之情,此宾因杜甫文幸名闻海内前来拜访,让诗人
受宠若惊。
C.颈联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重复,
也使得诗句平仄协调。
D.尾联写送客之意,诗人真诚致歉,表达不舍之情,并邀请贵客
重来。
E.全诗写“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
是诗人自己。
【答案】BD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
容和思想情感。B项,“受宠若惊”错。D项,“诗人真诚致歉,表
第16页共59页
达不舍之情”错。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
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
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题为《宾至》,可否改为《客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不能。②因为“宾至”显得尊敬、客气,而“客至”
则显得热情、亲切。首联写老弱病衰,恕难再拜;颔联“岂有”“漫
劳”两句表面自谦,隐含自负;颈联写贵客屈尊逗留整日,待客却餐
食粗粝,暗含自伤之情;尾联写如果对方不嫌酒肴菲薄,还望乘兴再
来,语气客套,暗含嘲讽之意。
【解析】题干是“题为《宾至》,可否改为《客至》?请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标题的作用。读懂全诗,根据
具体诗句分析。首先要明确表态:不能。然后再答出理由。结合整首
诗分析《宾至》作标题的作用。首联的意思是说草堂初建,居幽而地
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其中“再”
字,不但表明了对客人的尊重,也暗示了自己行动的艰难。从诗人的
话语中,表现了诗人在繁琐的礼节和年迈多病之中,对这类应酬感到
很不高兴。颔联的意思是说,我哪有震惊海内的文章,竟然徒劳车马
枉驾暂驻江干。其中。诗人用“岂有”、“漫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第17页共59页
也就是说,在物质上自己是一无所有的,也知道客人是来求得文章,
然后搞死“佳客”,你来也是徒劳的,表现了诗人不亢不卑的品格,
以及对来“宾”不满意与嘲讽。颈联的意思是说,这位佳客入门就坐,
淹留竟日,但我不能好饭好菜招待你,因为我是迂腐的书生,一生都
是吃的粗米,而今你来,款待不周,只望包涵。从诗人的话语中可以
感受到诗人对自己一生贫穷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面对来宾所表现出
来的自谦与无奈,暗含自伤之情。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
“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
言辞客气,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宾至”显得尊敬、客气,而“客至”则显得热情、亲切。故诗题不
能换。
比较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第18页共59页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
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
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
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
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
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
现出诗人的清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
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
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
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
感”错误。草堂初建,居幽而地辟,很少有造访之人,此句暗含突然
有贵客来访,诗人没有想到。故选C。
4.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
第19页共59页
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①《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
热情;②《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
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
流露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
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
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客至》一诗,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
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
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
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
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这首
诗歌中的待客描写,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
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
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
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宾至》一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特致歉意,
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
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
见了。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
第20页共59页
笔带过。
【《客至》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
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
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
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
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
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
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
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
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
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
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
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
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
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
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
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
第21页共59页
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
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
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
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
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
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
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
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
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
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
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
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
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
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
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
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
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
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
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
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
第22页共59页
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
的读者。
《客至》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读词文,读准诗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画准
诗文的节奏。
2、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
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在多样化的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文,体会
诗韵的美妙。
3、结合译文再读诗文,理解诗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结合时代
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在多样化的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文,
体会诗韵的美妙。
2、引导学生运用诗的表达句式与表达手法,根据格律,结合诗
意填诗仿写。教学方法:范读,诵读,引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人说: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就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而在这个艺术的国度里,唐诗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束,
光辉千秋。有俏皮可爱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有清幽寂静
第23页共59页
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的送别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再一次去领略唐诗的魅力,一
起走进这一首情真意切的迎客诗《客至》。(解释客至的意思)
二、读文入韵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饱满的声音读读大诗人杜甫的《客至》,
试着画一画朗读的节奏。
2、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让学生试读。
3、想要把古诗读的如清泉般灵动婉转,那么就得讲究抑扬顿挫
和轻重缓急上的处理。现在仔细听老师范读,听听老师是怎么处理
的?
4、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5、这就是读诗时常用的平长仄短的读法,平声也就是第一、二
声读得轻而缓,仄声也就是第三、四声读得重而急,在停顿的地方要
注意声断而气不断,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再来试试。个别
学生试读个别句子,再全班试读全诗。
6、找出文中押韵的字,读得重而略长,听听有什么效果?
三、洞察诗情
诗圣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久经离乱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
无依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和自己的老妻稚子
一起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好友崔明府来家做客时
写下了这首诗。走近杜甫的草堂,看看周围的环境如何呢?同学们,
对照着译解仔细品读诗文,汇报情况。
第24页共59页
1、诗中描写了草堂怎样的环境?
正值春暖花开时,草堂周围春水漫漫,春意盎然,杜甫身处在这
样的青山绿水间,每日与山山水水,鸥鸟为伍,杜甫的心情如何?而
“但”:只。你看杜甫整日地只对着这么一群沙鸥,群鸥固然可爱,
却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也无人陪他吃茶饮酒,谈天说地,这样的日子
不是也过于孤独寂寞了吗?
2、诗人心中倍感寂寥冷清,恰巧此时听闻多年不见的好友要来
做客,若是你们,能想象一下当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或表情或动作或语
言吗?生自由回答。这些都不够贴切,还是孔夫子的这句话来得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平日里的来访者不多,“门前零落鞍马稀”,于是花径不扫,蓬
门未开,一副萧条景象,而如今稀客登门,诗人那颗孤独的心注入了
新的朝气,于是乎全家总动员,打扫卫生,翘首企盼。老妻稚子齐上
阵,清扫庭院迎佳宾。
他边扫着开满野花的小路边乐滋滋地想着:花径不曾缘客扫,今
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
3、中国是礼仪之邦啊,客人来了,肯定要好好招待了,何况还
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呢?那中国人讲究请客吃饭。杜甫是怎么招待啊?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我们仿佛看到诗人与好友举
杯共饮,交谈甚欢的情景,也仿佛听到诗人在抱歉酒菜不够丰盛的话
语!
是呀,家里离集市太远,无法买到美味佳肴,也买不起香甜美酒,
第25页共59页
可真是抱歉抱歉啊!朋友远道而来,杜甫喜出望外得有点语无伦次了。
如此的家常话语听来却十分亲切诚恳,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杜甫对友人
的心意如何?
4、二位好友久别重逢,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杜甫拿
着酒杯踉跄的走出草堂,隔着篱笆呼喊着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陪酒,
喝个尽兴!
四、明晓格律
今天所学的《客至》,诗的格式是?数一数这首诗一共有几句?
每一句有几个字?押韵在哪几句的末尾?
五、仿文写诗
1、对子碰碰碰
2、循意成诗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照映在台阶上的碧绿色小草呈现出
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鸟隔着枝叶空对着鸣唱出好听的音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老师们一齐相聚在我们的学堂上,我们这些学生们特此鞠躬三下
表示欢迎!先生齐聚一学堂,弟子皆迎三鞠躬。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唐诗的瑰丽无比,一起感受了七言律
诗的韵律美,希望同学们能把诗运用到生活中,用诗去歌唱生活,去
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
板书设计:客至
第26页共59页
盼———迎———劝———邀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客至》教案4
一.抄写《旅夜书怀》并翻译
翻译:
二.教材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
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
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
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
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
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朗读诗歌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四.赏析诗歌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
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3.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4.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5.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
第27页共59页
在哪里?
6.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做简要
分析。
咏怀古迹之三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万壑()赴()荆门明妃()朔()漠青冢()
2.解释词语
①“空”:
②“春风面”:
③“环珮”:
3、翻译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4、整体感知
第28页共59页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
语,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
二、赏析诗歌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
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用“”
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
荆门山的的图景。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
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
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与“”的色
彩对照,“”与“”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的氛围,透
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
由转向了,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
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一
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二字则传神地渲
染出魂归时的环境气氛。
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点明了全诗写昭君“”
的主题。本句妙在本应是,却依就顺应全文,按照昭君的形象绘出
一个蓝本:千载以来,胡乐中诉说着她的怨恨。若作者介入描述,直
第29页共59页
抒议论,则昭君的愁怨之美就失去了。
《客至》教案5
教学目标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3咏怀古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律诗,《旅夜抒怀》和《客至》。读
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
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文本研读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旅”是旅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
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
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
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
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
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
第30页共59页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
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
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
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
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
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
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
第31页共59页
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
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
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
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
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
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
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
第32页共59页
了。
三、拓展延伸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
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
字,老病有孤舟”。
四、诗歌小结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
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
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
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
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五、课堂拓展
自学《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
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明确:⑴喜。
⑵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
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
第33页共59页
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
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
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
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
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
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
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
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
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
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
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
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
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
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
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
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
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
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
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
第34页共59页
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
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
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
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
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
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⑶这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
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
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客至》一诗中的情感显得真诚深厚、
亲切融洽、富有生活气息;《宾至》中所表达的虽然也是诗人的真实
情感,但由于对方是“贵介之宾”,所以也就显得客套和拘谨,有应
酬和敬而远之的成分。在用语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话家常;后者庄
重严肃中带有调侃。正因为有以上的区别,所以用“客”“宾”分别
为题。
六、鉴赏《咏怀古迹(其三)》
(一)导入
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
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
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
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
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
第35页共59页
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
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怨恨)
(三).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
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
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
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明确: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
(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
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
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目的: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
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
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
第36页共59页
性格的象征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
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
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
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
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
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
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
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
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
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3.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
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
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能力。)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
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
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
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
第37页共59页
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
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
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
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
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王安石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
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
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
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
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6.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
度?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
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
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
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
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
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
感情推向高潮。
第38页共59页
(五)、鉴赏语言
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
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
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
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
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
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
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
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
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
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
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
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
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
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六)、鉴赏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
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第39页共59页
借事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七、作业布置
⑴背熟《旅夜抒怀》
⑵熟读其他三首诗歌
《客至》教案6
【文本解读】
春水绕茅舍,但有群殴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
客人将至的铺垫。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
客。颔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颈联笔锋一转,写
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
兴致盎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换取临翁对饮暗示出来。整首
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
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
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素养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生活趣味。
第40页共59页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
纪念。
2.相关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
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
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
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3.解题
①客,客人。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
即指崔明府。
②至,到。自注中的“相过”,即探望、相访。
第41页共59页
4.杜甫的文学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
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飧(sūn)醅(pē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但见:只见。
②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盘飧:盘中菜肴
⑤樽:酒器。
⑥旧醅:隔年的陈酒。
⑦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第42页共59页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鉴赏首联
1.赏析“皆”字。
明确“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
一片之感。
2.“但见”有什么韵味?
明确“但见”——只见,言下之意:只见群鸥天天来访,难见亲
友到来,不免单调,诗人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
的寂寥心情。这里既是乐景写哀,又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
了铺垫。
3.分析“群鸥”这个意象。
明确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
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
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与世无争;同
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
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思考2】鉴赏颔联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情味在哪里?
明确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缘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令始为君
开。这一联,上下两句互文见义,表现了诗人的期待。
2.画面在空间上有何变化?
明确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第43页共59页
3.体味诗人的情感。
明确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
至,待客之诚。突出诗人见到老友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思考3】鉴赏颈联
1.这联选取了哪部分的生活细节?
明确待客酒菜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明确①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
不免歉疚。——菜简
②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
气氛。——情真
由此看出作者兴奋欢快,又兼有歉疚。
【思考4】鉴赏尾联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明确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
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
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
乐。
2.尾联是个细节表现,这个细节有何作用?
明确尾联突然撇开客人不提,可仔细一想,却依旧表现客到的高
兴心情,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
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
第44页共59页
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个细节的运用,
让人回味不尽,别有一番情趣,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思考5】感受画面美
可入画的景物(人)特征情感
首联春水、群鸥、我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成群结队、形单影只(交
游冷落)孤独寂寥?闲逸忘俗?与世无争
颔联花径、蓬门、宾主简陋、热情激动喜悦
颈联盘飧、樽酒简陋兴奋、歉疚
尾联篱笆、老头、我浓重的生活气息
【思考6】分析艺术特色
明确①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
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
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
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
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②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
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
(“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
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
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思考7】对比与思考
第45页共59页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问题: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
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明确《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
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
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流露
出诗人的清高性格,表现了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
四、明晰主旨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
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
第46页共59页
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
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
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五、拓展阅读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
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
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
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
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
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
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
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
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
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
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
《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
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
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
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
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
第47页共59页
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
“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
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
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
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
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
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
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
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
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
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
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
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
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
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
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
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
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
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
“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
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
第48页共59页
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六、素材积累—杜甫名句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2.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4.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客至》教案7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同房花烛夜和他乡
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
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49页共59页
下面,我们将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和友情有关的,那就是杜甫
的《客至》。
一、文化常识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
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
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
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
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好雨知时
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
作钓钩。”(《江村》)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
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客至》
作于上元二年(761)。因为友人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
畔营造了一所草堂,生活也较为安定,时常与田夫野老往来。一次,
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十分高兴,不拘礼数,殷勤待客,并写下了
第50页共59页
这首诗。
二、听名家朗诵,初读本诗
三、文白对译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原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译文: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原文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译文: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原文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译文: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鉴赏文本:
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喜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写的
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
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秀丽可爱。如何理
解“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和“日日”?“日日”来的是群
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
无其他访者。为什么诗人一开篇就写景呢?诗人寓情于景,表现了他
第51页共59页
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穿全诗的喜客之情做了铺垫。首联
点明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景色的秀丽。“皆”字写出了
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春意盎然之感。
“但”字写出作者因朋友少而倍感孤独,表达了作者闲适之后的寂寞
孤单。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
开。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客至的意外惊喜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
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颔联写花径、蓬门两种
景物,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
的口吻,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手法:
细节描写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描写的是什么?诗人与
客的关系如何?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为何有“邀邻喝酒”这一细节描写,暗示诗人此时心情如何?是
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
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尾联
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细节描写,从“尽
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
可见二位酒兴之浓,气氛的欢快。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
现了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尾联句意蕴丰富,耐人甲嚼,其作用有: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
第52页共59页
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
来了没有呢?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第三,
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
邀邻陪酒呢?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
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第五,构思奇特绝
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四、合作探究:
五、课堂练习
《客至》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首联描绘了草堂
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
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颔联描写景物,在
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
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
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作者选
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
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
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六、拓展提高
杜甫代表性诗歌:
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第53页共59页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
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七、作业布置
完成有一篇练笔小作文,文中着重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人物刻画、
叙事描写。
该诗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
和喜客的心情。
你能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吗?
客至
杜甫
首联:盼客颔联:客至颈联:待客
尾联:邀邻
《客至》教案8
主备人:孙莉审核人:高二备课组
使用时间____年___月____日使用人________
目标展示:
第54页共59页
1.《旅夜抒怀》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阅读。
学导结合:
1.通过“旅”字看背景
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旅”是旅居之意。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
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
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
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
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
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
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
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
象有哪些?
第55页共59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
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
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
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
第56页共59页
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
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
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
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
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自读《客至》,结合诗歌的背景、自注、注释,思考下面问题:
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客至》、《宾至》,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
为标题(提示: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7页共59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
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
字,老病有孤舟”。
梯度训练
阅读《旅夜书怀》完成题目。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描写旅夜所见景物;后四句着重抒怀,写出诗人
触景而生的感受与情怀。
B.由于江水奔流行舟动荡,远看天空星星似要垂落,更显得旷野
的空寂,所以写为“星垂平野阔。”
C.“垂”“涌”两字为炼字的典范,它恰切而生动地表现了平野
的辽阔和水月交融的景象。
D.“月涌大江流”一句,景中寓情。朗月照江,洪波翻涌,好像
明月要被江水涌出。天高地阔,大江东去,诗人的忧愤如江水一样奔
流不止。
第58页共59页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近处写起,点明泊船的时间与地点。一个独字,成为
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且突出了诗人的境况和心绪。
B.颔联写诗人从不同视角往远处看,所见到的景色,从中显露
出诗人的目光在注视更为广阔的世界。
C.颈联是反语,充溢诗人的激愤。诗人有政治抱负,仅因诗文
著名于世实非本愿。他的被贬、弃官、辞职,一生坎坷,都非由老病。
D.尾联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兼用象征手法,抒写诗人孤独漂泊
的伤感,将他的人生境遇和况味化为生动飘逸的艺术形象,具有不尽
之意。
阅读《客至》完成题目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春水”既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又交代了当时杜甫草
堂周围绿水环绕、清幽淡雅的环境。
B.颔联中“不曾”与“今始”呼应,重在表现诗人独居江村的
孤独、苦闷的心情。
C.颈联中“无兼味”“只旧醅”表明诗人因家贫地僻,只好用
最简单的菜肴和浊酒来招待客人。
D.尾联用探询的语气,言客人如果愿与邻居老翁共饮的话,就
隔着篱笆唤他过来一同饮上几杯。
4、对这首诗的赏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本诗从静景写起,渲染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面,然后叙
第59页共59页
写待客,以动景收笔,动静交融,结构自然。
B.本诗描写了客人来访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真挚的
淳朴的友情。
C.本诗表现了诗人在客人来访时的喜悦心情,也抒发了对生活
贫寒的感慨。
D.本诗用语朴实,词真情浓,虽没写一个“至”字,但客至时
殷勤待客的欢快情景跃然纸上。
跟进反思
小结:
《旅夜书怀》旅途之夜作者面对旅途之景,以沙鸥自况,抒写了
自己失去依托、漂泊无定的孤独愤慨之情,作者写小舟、写沙鸥都是
为了写自己,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写照,漂泊无依的沙鸥
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5:1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087062159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盘飧市远无兼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盘飧市远无兼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